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480 篇有关 法兰西学院 的页面,用时 0.137秒.

第1页  共24页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最后的五年

31岁的秘鲁青年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与和22岁的大表妹兼妻子帕特里夏·略萨·乌尔基迪在1967年。小H·约翰·梅尔摄影 秘鲁小说家、拉丁美洲文学爆炸的主将、西班牙王国第一代巴尔加斯·略萨侯爵和法兰西学院院士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4月13日在利马去世,享寿89岁。 美国《纽约时报》的讣闻说他“以粗犷的现实主义、戏谑的情色描写和对拉丁美洲个人自由斗争的描述而闻名,散...

世界文坛#作家印象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9/c404091-4047045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9日8时16分5秒 苦儿家庭小说《适应》获法国妇女奖

   ...朗索瓦-亨利·德塞拉布勒(François-Henri Désérable)10月28日以其爱情小说《我的主人和我的征服者》(Mon maître et mon vainqueur)获得了2021年的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并获奖金一万欧元,约合人民币七万四千元。 《我的主人和我的征服者》以丈夫、妻子和情人之间的三角关系为主题,包含了大量文坛典故,尤其是两位法国诗人兰波、韦莱纳(另译魏尔伦或魏尔兰)和发生在他们...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2/c404090-4046542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2日9时9分46秒 他像哥伦布一样,为文学开拓了一片新的疆域

   ...月……无数的轶事、传奇围绕着儒勒·凡尔纳,人人都知道他,人人都阅读他,以至于在大众的想象中编织起一个“凡尔纳”神话。 然而,我们犹记得,凡尔纳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一直是尴尬的。他生前四次冲击象征文学正统的法兰西学院院士宝座,皆铩羽而归,而他的作品长久以来被归入两类“次级”文学——青少年文学和科幻文学,被认为无法登上大雅之堂。 自1900年《八十日环游记》(《八十天环游地球》)由薛绍徽译入中文,中国读者认识凡尔纳...

科幻#作家印象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6/c404081-4044703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6日9时1分9秒 驶向法兰西: 休谟的启蒙之旅

   ...为“最后一位启蒙哲人”——在回忆录中透露,1760年身陷巴士底狱时,他如何说服老友、法国书报总审查官马勒泽布(Malesherbes)为他“捎去”两部著作——塔西佗的《历史》和休谟的英文版《英国史》。法兰西学院院士、哲人沙特吕侯爵(Marquis de Chastellux)则对友人声称,他自学英语只为“阅读休谟史书”。结识休谟后,沙特吕侯爵在一封书信中告诉这位历史学家:他的名字“在文坛,就像耶和华在希伯来...

世界文坛#作家印象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5/c404091-4042567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5日9时26分40秒 智慧如水,绵延入心——读丁启豹诗词有感

   ...被诗人冠之“七律十一首”名称的诗篇,给人很多人生感触和精神慰藉。阅读这些作品,没有僵硬泥古之感,也没有仿古作秀之嫌,有的是诗人对所描写之景、之物、之情、之志的深刻感悟和思考。正如18世纪法国作家布封在法兰西学院发表的演讲《论风格》中所提出的“风格即人”一样。 《贺双湖诗社成立》七律五首,是以“辘轳体”的方式创作而成。辘轳体是一种首尾相互自然衔接的诗歌体式,以回文的方式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相传这种诗体...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7/c404030-4041990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7日9时6分58秒 欧洲华文文学:观察文化融合的一种视角

   ...,其教育程度、文化素质及文学修养普遍较高,且不少人皆以双语甚至多种语言进行创作和翻译。毕业于同济大学的留德学生钱跃君创办的《莱茵通讯》,曾发表过约一千位作者的两千多篇华文作品。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被法兰西学院授予终身院士的程抱一,其小说《天一言》获得了法国费米娜文学奖;女留学生山飒荣获法国四项文学大奖提名,并摘取中学生龚古尔奖桂冠。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赴欧洲留学生人数以及华人新移民的增多,以母语创...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24/c404034-4040853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4日11时5分49秒 作为可读性文本的老藤小说

   ...本这种说法很容易误解文本(texte)是客体,而在巴特看来文本是泯灭主体和客体区分的编织,不存在作者与作品,只有编织,所以有译者就将其翻译为“能引人写作者”与“能引人阅读者”。1977年,罗兰·巴特在法兰西学院文学符号学讲座就职讲演中,重申了作品与文本之分:“我并不把文学理解为一组或一套作品,甚至也不把它理解为交往或教学的一个部分;而是理解为有关一种实践的踪迹(traces d’une pratique)的...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22/c404030-4038731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2日22时39分32秒 作为可读性文本的老藤小说

   ...本这种说法很容易误解文本(texte)是客体,而在巴特看来文本是泯灭主体和客体区分的编织,不存在作者与作品,只有编织,所以有译者就将其翻译为“能引人写作者”与“能引人阅读者”。1977年,罗兰·巴特在法兰西学院文学符号学讲座就职讲演中,重申了作品与文本之分:“我并不把文学理解为一组或一套作品,甚至也不把它理解为交往或教学的一个部分;而是理解为有关一种实践的踪迹(traces d’une pratique)的...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21/c404030-4038700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1日13时3分41秒 新时代报告文学文体和创作非确定性问题探析

   ...都不可能真正的“在场”。因此文学的“在场”不是亲历者的现场和词典上的“在场”,而是引申意义上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更多的是意识或精神意义的“在场”。在西方,被誉为“在场诗人”的法国诗人博纳富瓦1981年在法兰西学院第一次提出了“在场与形象”的问题,认为诗歌、绘画、建筑、雕塑等一切艺术形式都要与现实建立本质的联系,最终形成语言,“还原世界存在的在场面目”。诗歌语言以文字的形式,在一个更加丰富的世界中反映一个非概念...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18/c419351-4038461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8日10时2分50秒 法国文学大奖季:阿尔及利亚作家卡迈勒·达乌德获龚古尔奖

   ...青年作家米格尔·博纳富瓦(Miguel Bonnefoy)以其第四部长篇小说《美洲豹之梦》(Le rêvedujaguar)赢得了法国头号妇女文学奖——费米娜奖。此前,该书已于10月31日问鼎了今年的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博纳富瓦在书里描写了从委内瑞拉到巴黎的大西洋两岸三代人在动荡的20世纪的命运。 2024年费米娜奖的外语小说奖颁给了41岁的智利作家阿利娅·特拉武科·塞兰(Alia Trabucco Zer...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27/c404090-4036997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7日8时40分7秒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巴黎的日与夜

   ...的孔蒂码头15号(15 quai de Conti)。莫迪亚诺在《户口簿》(1977)中写道:“1942年6月的一天傍晚,在一个和今天一样温和的黄昏,一辆三轮车停在了孔蒂码头的岸边,这里将货币博物馆和法兰西学院分隔开来。一位年轻的女士从车上下来。她是我的母亲。她刚从比利时乘火车抵达巴黎。”当时,莫迪亚诺的母亲路易莎·科尔贝刚到巴黎,落脚在孔蒂码头15号,几个月后,她遇到了阿尔贝·莫迪亚诺,生下了莫迪亚诺。两...

世界文坛#作家印象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30/c404091-4033131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30日8时25分4秒 《小王子》作者圣埃克苏佩里:每次返航,都是为了再次出发

   ...书信中写道:“我刚刚读到圣埃克苏佩里有关爱情的说法,他说爱情不是互相凝望,而是一起眺望同一个方向。” 文学的目的在于提升人的境界、激发内心的力量,圣埃克苏佩里的作品确实起到了这样的作用。《人的大地》获法兰西学院大奖,其英译本《风沙星辰》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夜航》不仅摘得法国著名的费米娜奖,还在一年后进入法国大多数公立高中和大学的阅读书单,激励不少人投身飞行事业。纪德曾对此评论说:“人的弱点、自暴自弃、萎靡...

世界文坛#作家印象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29/c404091-4030851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29日8时45分35秒 《从熊口归来》

   ...介 娜斯塔西娅·马丁 Nastassja Martin,1986- 人类学家,毕业于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EHESS),研究北极地区信奉泛灵论的游牧民族,先后在阿拉斯加与堪察加半岛进行田野考察。曾获法兰西学院颁发的路易斯·卡斯特(Louis Castex)奖。本书出版后,轰动法国,连获索梅尔奖(Prix François Sommer)、生命之光奖(Prix du livre du réel)、皮埃尔·马...

书汇#新作快读#C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06/c405064-4029358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6日14时4分47秒 青年学者侯印国:为国人写一本自己的猫书

   ...图,又选取了两百首古人咏猫诗词加以注释解读,希望读者通过这些图和诗词进入古代猫的世界。 【意义】 中国人应该有一本自己的猫文化史 侯印国撰写中国猫文化史,灵感来源于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黄荭,黄教授翻译了法兰西学院院士、被称为骨灰级猫奴的弗雷德里克·维杜的《猫的私人辞典》。在这部词典中,维杜以轻松幽默的笔触描绘了人与猫之间涉及诸多领域的奇闻轶事,这让侯印国大为震撼,觉得中国人也应该有一本自己的猫文化史。 侯印国...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05/c403994-4029223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5日7时32分49秒 那个写《小王子》的人,已经离开80年了

   ...4月,《银舟》杂志刊登了圣埃克苏佩里的短篇小说《飞行员》,1929年伽利玛出版社推出他的《南线邮航》,1931年《夜航》出版并荣膺费米娜奖,1939年《人类的大地》(英文版书名《风、沙和星星》)出版获法兰西学院大奖,1942年《战地飞行员》(英文版书名《飞向阿拉斯》)出版,还有许多报刊文章都取材自飞行员作家自身的经历。他依然迷恋沙漠那份苍凉、原始、纯粹的美丽,依然向往云上或静穆祥和或变幻不定的日子,但他也越...

世界文坛#作家印象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31/c404091-4028931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31日8时48分23秒 纪念 | 乐黛云先生学术年表

   ...究中心等组织编辑,上海文化出版社、江苏凤凰出版社、北京三联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等出版)。 2019年 1 月,与杨浩一起于上海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汤先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 4 月24 日,获首届“法兰西学院汪德迈中国学奖”,以表彰乐先生和汤一介先生共同为中国文化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 7 月,上海图书馆编,乐黛云、梁钦宁、叶小沫等著《家教的力量——中国文化世家的家风家训》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9 月,《...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31/c404064-4028918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31日8时15分24秒 乐黛云先生讣告

   ...”“比较诗学”等课程,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和教育事业、国际汉学研究领域培养了一批出色人才,深受海内外同行和学生们的尊敬爱戴。她先后荣获全国高校人文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首届“法兰西学院汪德迈中国学奖”等国内外奖项,还获授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日本关西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大大推动了中外学术文化交流。 乐黛云先生是大时代的女儿。在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文明的历史性变革中,她既是中华优秀传统...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29/c403994-4028811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29日16时57分21秒 摩洛哥作家基利托:我不喜欢写作,但我是一名资深读者

   ...作家,也是穆罕默德五世大学的文学教授,双重身份使得他的文字在散文、小说、评论文章和论著之间自由切换。基利托也是一位游走于世界各地的作家,他曾在新索邦大学、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芝加哥大学、牛津大学和法兰西学院担任客座教授和讲师。 今年,基利托的小说《告诉我这个梦》和文集《我说所有语言,但以阿拉伯语》首次翻译成中文出版。《告诉我这个梦》是一种跨文体的实验,其中有四个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故事。《我说所有语言...

世界文坛#作家印象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23/c404091-4028328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23日8时33分29秒 文学经典让中法文脉紧密相连

   ...剧本译者是法国传教士马若瑟。后来,18世纪法国启蒙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伏尔泰将其改为五幕剧,并改名为《中国孤儿》。这部剧作一经公演,便获得巨大成功。19世纪初,法国汉学从传教士汉学发展为专业汉学,法兰西学院院士儒莲于1834年对《赵氏孤儿》进行了重译,从而弥补了唱词与唱腔因翻译而带来的不足。此外,《道德经》和《孙子兵法》在法国的影响力也非常大,因为这两部作品短小精悍,字字珠玑,最能代表中国的古老智慧。 ...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516/c404090-4023709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5月16日8时53分36秒 《论语》的欧美早期传播史

   ...成果已经很丰富了,于是一些汉学家开始用专著或在其著作里用专门章节来分析、阐释《论语》等儒家思想。而这些成果也成为奠定汉学向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基石。 1814年,雷慕莎(Abel-Rémusat)被任命为法兰西学院(Collège de France)教授,这是欧美汉学向专业化、学院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雷慕莎用法文翻译了《论语》等典籍,还在其著作《四书札记》中阐述了儒家学说。郝运丰、梁京涛认为,与之前耶稣会士...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23/c442005-4022213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23日16时5分4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