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保留白话诗破茧的呼吸,李金发《弃妇》的象征主义雾一般迷茫,闻捷《苹果树下》的民歌叙事充满活力,何其芳《预言》优美而浪漫,营造出如梦如幻的意境,昌耀的《日出》预示着时代的苏醒与复活,这些诗学标本见证着汉语新诗在现代性阵痛中的自我修复与完善。 本书独创的“诗论互证”是最大的亮点。每首诗附以导读与评论,如臧克家《老马》中“车辙压进肉里”的暴力意象,既揭示农民苦难,又剖析诗歌张力;陈先发《丹青见》以简练语言承接...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6/c404030-4046875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7日9时16分15秒 第二届“艾青诗歌奖”颁奖...京大学艺术学博士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学术研究涉及文学、摇滚、民谣、电影、摄影、装置等。出版《下南洋》《去火星旅行》等诗集、散文集、学术批评集等多部。主讲个人网课《由浅入深读懂汉语新诗》入驻腾讯视频。 杨碧薇的诗作,始终围绕着多元、驳杂、复合、反叛与狐疑等后现代经验展开。她巧妙地将这些拟态性的经验形象暗藏于自由跳跃的叙述节奏之中,并以富有创造力的诗性为延展动力,赋予作品持续生长的可...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31/c403994-4045057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日19时58分17秒 于时代洪流中发现诗性之光——简评邹汉明新作《穆旦传:新生的野力》...兵”等词语,无限贴合现实与人生的境况。细考穆旦的诗学变迁,除了受英国诗人、剧作家和文学批评家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和美国诗人威斯坦·休·奥登的影响之外,穆旦更多的求索还是在西南联大的文教传统中探索汉语新诗的现实功用。穆旦提出了“新的抒情”的诗学观点,他的诗歌突破了个人抒情范畴,进入“众人等于一人、一人等于众人的世界”,这一理念与徐迟的“抒情的放逐”、袁可嘉的“新诗戏剧化”、闻一多的“要把诗写得不像诗”...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7/c404030-4044042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7日9时38分46秒 《边疆文学》2025年第3期|杨碧薇:杨碧薇的诗...学文学博士,北京大学艺术学博士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学术研究涉及文学、摇滚、民谣、电影、摄影、装置等领域。出版《下南洋》等诗集、散文集、学术批评集共六部。主讲网课《由浅入深读懂汉语新诗》入驻腾讯视频。 小道情 从此,我将大梦想裁剪为小叙事 决定去爱—— 喂养我的每一道饭食 爱清晨准时向餐桌报到的热咖啡 爱落地玻璃窗前,悄然隐没的晚照 爱屋后树林 随风翻起的碎银声 以及蕴于其间 奥...
新作品#报刊在线#《边疆文学》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4/c431461-4043913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7日9时1分7秒 2025年1月全国文学期刊目录盘点... 笨 水 叶燕兰 诗歌口述史(蓝野主持) 天涯风雪路漫漫——怀念恩师何理/孙建军 槐北诗话(李建周主持) “技术时代的诗歌书写”笔谈 作为“语言说”行为的“表意”——1990年代以来汉语新诗的一个技术问题/范云晶 全国报刊诗歌论选目 封二:《大堰河》封面 封三:《诗刊》社在雄安新区成立诗歌融创中心 封底:开卷遍览中国好诗/篆刻 张月根/指导教师 张洪威 《十月》2025年第1期 ...
新作品#报刊在线#文学期刊目录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30/c436741-4039234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7日14时31分27秒 想把这一生写成一首长诗...语新诗的? 刘年:我个人感觉诗歌比散文和小说更难,所以小说和散文在白话文运动一开始就成熟了,而诗歌却兜兜转转,到新世纪才开始成熟。所以诗人才被边缘化,新诗才被污名化。其实,我们正处于新诗的成熟期。我将汉语新诗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汉语新诗的探索期(1919年至1980年)。这一阶段,从无到有,面对十面埋伏,诗人们左冲右突,再大的天才也只能做探路者和铺路者的工作。或全盘西化,或食古不化,语言有明显的...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5/c405057-4042586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5日14时46分3秒 2024诗歌盘点:通达的赛道与饥渴的油...开封、安阳三地举行,年底《诗刊》社又在广东惠州举办了“青春诗会四十届座谈会”等系列活动。从“朦胧诗”一代到新时代青年诗人,历届“青春诗会”优秀代表的同框出现,构成了超越年龄的共同体,勾勒出改革开放以来汉语新诗的传承脉络,在历时性回顾中也凝缩着当下诗歌现场的共时性图景。青春与诗的结合,不仅跨越生理年龄限囿,也跨越国界民族的区分。2024年,我们见证了“首届国际青春诗会——金砖国家专场”的举办。来自金砖十国的...
专题#专题#2024年度文学概观#其他文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2/c459953-4041740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2日16时15分53秒 诗人的“自反”——一个中国当代诗歌动力的谱系...为止”,还是张枣对于“元诗”的阐释,都可以视为诗人们试图摆脱社会语境的笼罩而做出的尝试。这样一种对“语境”的“自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在创作上弱化或者解构了“语境”所带来的“语言暴力”,并阶段性的为汉语新诗的表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是作为一种语言策略,这种以“语言本体论”为核心驱动力的写作虽然可以阶段性摆脱社会语境对诗歌的纠缠,但是一旦受到外部环境的“猛烈挤压”,出现“例外状态”的时候,则会遭遇一系列...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19/c404033-4038529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9日9时1分35秒 小冰与莫言诗歌写作的跨媒介性及具名式焦虑...玻璃窗》,完整展示了从读图(素材提取),到词库、诗库中的“学习”与甄别,而后进字、词、句的加工最终成诗。莫言尽管之前有写诗的经历,但在《人民文学》2017年第9期发表的组诗《七星曜我》,可以看作他面向汉语新诗诗坛的第一次触电。小冰和莫言由惯常使用的第一媒介向第二媒介转移过程中,产生了具备文化独异性的“媒介间性”,从而让他们的诗歌文本获得了一种交互式的文化意味。 按照麦克卢汉对媒介较为宽泛的定义,媒介即讯息...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29/c404033-4034942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30日9时14分36秒 杨碧薇:诗可以群,美美与共...光阴的帘幕,擦去“影响的焦虑”的迷雾,才惊觉穆旦恰恰喊出了那个时代最真切的中国青年声音;其诗学创造,恰恰表征着那个时代最前沿的中国性。这一“中国性”,是中外交流的结果,也是认识传统、反思传统的结果。在汉语新诗的文体推进上,单有西方文学的启发是不够的,还要有对中国现实的观察,对传统的思考,对汉语的翻新与创造。可见,中国性并不是一个封闭停滞的概念,尤其是在后现代背景下,中国性亦在不断的流动与生成之中,需要诗人...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29/c404030-4033058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30日9时20分25秒 第二届南方诗歌奖:刘洁岷获诗人奖,已故诗人胡续冬获特别奖...中啄食:维多夫罗诗选》(译林出版社,2023年11月) 批评奖入围名单: 李章斌《走出语言自造的神话》(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1月) 胡亮《新诗考古学》(阳光出版社,2023年1月) 亚思明《流散汉语新诗的跨界艺术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23年3月) 李心释《无边的诗学》(自印,2023年10月) 王东东《中国当代诗歌的社会关怀与艺术问题研究》(自印,2023年11月)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22/c403994-4030387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20日7时36分48秒 2024年“我为鄂尔多斯写首诗”征稿启事...4年7月30日。 四、征稿要求 (1)要求原创首发作品,未参加过任何比赛征文活动;未公开发表、出版过。参赛作品如涉及知识产权等相关法律问题,文责自负。 (2)征集汉语新诗、旧体诗及蒙语诗歌三类作品。 汉语新诗每人限投1首,每首不得超过100行。 汉语旧体诗词曲不超过3首,赋限投1首,须符合律韵,新韵、旧韵不得混用。 蒙语诗歌每人限投1首。 (3)作品获奖后,主办方具有使用权,拥有广播电视、报刊、图书出版、...
活动#征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16/c403988-4027849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16日6时51分38秒 “诗人不能仅仅在语言中冒险”...本源。也可以说,说是源于听的。一个诗人批评家对天才病具有更强的免疫力,大概也源于此吧。 Q10 伯竑桥:越来越多的青年写作者这几年都在读博、进高校,规模之大,好像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都没有过。在您看来,汉语新诗和学院场域变得越来越紧密,这可能会给未来的汉语诗歌带来什么新变化? 西 渡:诗人读博士、进高校这个事情在中国是从1990年代开始的。臧棣、麦芒等是最早的一批,周瓒、姜涛、胡续冬等继之。胡续冬曾化用海子...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08/c405057-4027296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8日7时37分36秒 “新浪潮”访谈 | 江汀:“时间像融化的冰块,变得柔顺”...的话,明年会有一本2018—2024年的诗集出版,那么它们也许是又一个阶段的结束。 新诗集我还没想好书名。也许它和《北京和灰尘》仍然处于同一个阶段,是我个人在“形式”方面的探寻期、练习期。有论者说当代汉语新诗已经取得很高的成就,我不反对这一点,但同时也想补充,这仅仅是就“内容”而言;从“形式”层面上来说,我们还有很远的道路要走。 我要顺便提及黑塞的诗,也许是他最著名的一首诗,《阶段》。2007年冬天我在《...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614/c405057-4025662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26日8时40分35秒 一对多——谈谈诗歌翻译的批评问题...量”中占据着一个很大的比重。如果不把译诗计入在内,那么“新诗”将变得贫瘠而孤单!对中国新诗来说,没有“译诗”的话,恐怕连“新诗”这个本体都难以成立!事实上,译诗正是新诗本体中异常有活力的那一部分。纵观汉语新诗的起源和演变历史,“译的”诗和“写的”诗始终纠缠在一起,交合在一起,互相催生,相互冲突,给现代汉语的变化带来了活力。 为了说明上述观点,我可以举“白话诗”的首创者胡适的一首诗为例。胡适的《尝试集》写成...
世界文坛#译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625/c431803-4026351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25日8时29分53秒 批评家敬文东访谈:最终拯救我的是汉语的“诚”...诗人,也是杰出的批评家。有过诗歌或小说创作经验的人如果研究文学,可能会在感性上对文学有更亲切的认识,对文学会更富有同情心。 张媛媛 您是四川人,曾在上海求学,又在北京工作二十余年,可以说,您深入体验了汉语新诗发展的三个重要地理空间。那么在这三个风格迥异的诗歌场域中,究竟哪一个对您的诗歌创作与批评产生了最为深远的影响?您认为在诗学领域中,南方与北方、北京与上海或者中心与边缘之间最大的差异是什么? 敬文东 你...
艺术#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613/c404003-4025586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14日7时54分52秒 日常生活的地震——朱庆和诗读札...上的城市,但是,还是应该向朱庆和道谢。因为,他和“他们”同仁确实从城中村整理出了一种货真价实的空间诗学的语言遗迹,更重要的,是索取了一种短暂逃离公共语所施与个体的语言永罚的体认,并将它们一股脑儿带给了汉语新诗的21世纪。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508/c404030-4023105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5月8日8时45分58秒 《十月》举办海子纪念活动:融入时代芳华...子早期的风格非常雕琢,后来随着内部热量的增加,逐渐把冰的形式融化,到最后完全没有形式。诗歌的激情最终变成了火焰给自己赋形。 冷霜表示,海子能够从自身的日常经验中突入到人类初民的意识状态,他的写作给整个汉语新诗带来非常不同的质地。同时,海子在当代精神史层面也有特别的意义,其作品组成了当时诗歌写作的精神氛围的一个重要部分,而这种精神力量在今天依然影响深远。 戴潍娜谈到,自己最初写诗是从模仿海子开始的,与西渡等...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328/c403994-4020562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3月28日16时17分13秒 《广州文艺》2024年第3期|杨碧薇:雪夜永恒(组诗)...心事 留在空王佛祠的门前 ——他的孔雀公主远去时, 只赠予他一抹蓝, 那是他终生不曾说出的 晴天。 杨碧薇,文学博士,艺术学博士后。出版《下南洋》等诗集、散文集、学术批评集共六部。网课《由浅入深读懂汉语新诗》入驻腾讯视频和bilibi。
新作品#报刊在线#《广州文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312/c419881-4019445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3月28日8时15分18秒 论沈奇《天生丽质》的实验诗学、字象思维和禅意之境...”潜沉探索十余年,沈奇着意从文化根性和汉字本身思考并解决“传统诗意的现代更新”这一当代诗学的关键问题,其陆续推出的新古典实验诗《天生丽质》系列,从诗心、诗体与汉语诗性等角度深刻阐释了古典诗歌传统与现代汉语新诗的多维交互关系,并以诗美建设之简劲古雅、清芬流长、通和古今、再造传统的可能性,为当代汉语诗歌及诗学提交了一种新的体格与气度。 一、前瞻与后顾:惊艳的新古典诗歌实验 回顾来路,沈奇在当代诗坛由热闹转入喧...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323/c404030-4020166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3月23日9时8分2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