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17 篇有关 汉代诗歌 的页面,用时 0.159秒.

第1页  共1页

法力、机械与诗意的东方战神

   ...同传统文学风格中让我感觉有沉浸感的要素,将东亚古典浪漫中的比喻和叙事技法与西方史诗叙事的元素进行有机融合。而文本本身也同样秉承了‘工匠诗人’的理念。《埃涅阿斯纪》、《史记》、《失乐园》、《贝奥武夫》、汉代诗歌……这些都是灵感的源泉,经过重新塑造,讲述了一个全新的故事。”(刘宇昆:《什么是丝绸朋克?》,机核网:https://www.gcores.com/articles/140604,2021-8-20。...

世界文坛#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07/c404092-4041426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7日10时17分50秒 当古诗词朗诵遇上即兴民乐演奏

   ...—“一起弹古诗”。这里包含了两层意思,一层是用乐器演绎古诗词,一层是演员要与观众一起“谈一谈”古诗词,“谈一谈”古诗词和民乐的关系。 中国的诗词从来和音乐有着密切关系,《诗经》中不少篇目来自各地民歌。汉代诗歌称为汉乐府诗,其与音乐的关系不言而喻。作为一种诗歌的“词”,本与音乐共生,如姜夔词集《白石道人歌曲》仍然有音乐属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中的唱词是优美的诗歌,当与戏曲声腔、音乐结合才更显其魅...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627/c403994-40021948.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6月27日8时41分10秒 历代诗歌中的彩云之南

   ...、美美与共。 交融乐土:和谐的民族关系 千百年来,云南各民族在这片沃土上包容共处、和谐共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缩影。汉朝时期,加强了西南地区的郡县建制,云南各族同胞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愈发密切,汉代诗歌对此亦有记载,流传下来的《渡兰沧歌》便折射了这一史实。其歌曰,“汉德广,开不宾。度博南,越兰津。渡兰沧,为他人。”据注者考,博南山位于今云南永平县境内,翻过此山即澜沧江。该诗客观上反映了汉王朝经略云南...

民族文艺#品评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208/c404101-32347961.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2月8日16时30分8秒 “现代汉诗”与中国诗学“当代性”的生成

   ...生于八九十年代的“朦胧诗”“第三代诗”“先锋诗”“实验诗”等;台湾地区则主要称“现代诗”,并无“现代汉诗”之说。因此,这一称谓本身便具有命名和新创的意味。90年代以前,“汉诗”在中国的学术语境中主要指汉代诗歌;在海外学术语境中则指“中国古典诗歌”。1986年,由宋炜等人编的民刊《汉诗:二十世纪编年史》首次将“汉诗”概念用于指称现代汉语诗歌,虽未取得广泛影响,但它提示了一种从母语视角进入现代诗歌的思路,对日...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611/c404033-32128598.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6月11日9时12分8秒 命题:中华美学的核心基因

   ...为例,“诗言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等命题构成了先秦诗歌美学的核心内容。“诗无达诂”“吟咏情性”“化下刺上”“主文谲谏”“发乎情民之性”“止乎礼义”等命题体现了汉代诗歌美学的核心思想。“诗缘情而绮靡”“感物吟志”“文已尽而意有余”“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等命题是六朝诗歌美学的思想精华。“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境生象外”“但见情性,不睹文字”“可...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302/c419351-31612313.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3月2日8时57分45秒 汉代诗歌体类与“诗赋合流”

汉代诗歌包含诗赋两类,班固《两都赋序》有言:“赋者,古诗之流也。”赋于彼时作为诗的支流,与诗相异又交融。汉代诗赋,或由赋入诗,或由诗入赋,诗体与赋体相杂糅,即学者所谓“诗赋合流”。而汉代诗歌体类,与“诗赋合流”的生成密切关联。 汉代诗歌体类的生成 中国各类诗体由生成臻于成熟,以骚体与四言为先,五言次之,七言又次之。 汉初立国,因皇室本为楚人,楚文化即以贵族文化之尊得到长足发展。同时,汉代立国之...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1106/c419351-31441187.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11月7日8时17分30秒 汉代诗歌体类与“诗赋合流”

   ...于散文。而随着汉代五言、七言新兴歌体的生成发展,赋的形式又渐趋由散文回归于诗。“诗赋合流”逐渐凸显,这一现象具体表现有二。 第一是诗赋句式选择的同一指向,主要表现为四言句式与骚体“兮”字句的融合。汉代诗歌创作,既有以纯四言行文者,也有以纯骚体“兮”字句行文者,但有一部分则以四言句与骚体“兮”字句并行,故而兼具四言诗体与骚体的双重特质。以抒情角度观之,这种句式同时具备《诗经》的温厚传统与《楚辞》的自由气...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1104/c419351-31436667.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11月5日9时0分43秒 寻找批评文体之美

   ...的是,在汉代,这样的民间文学不是只有《神乌赋》,而是十分普遍。汉代的《乐府诗》,大多属民间文学,按照等级来划分,是根本无法进入到上层文人的辞赋文学视野的,但正是这种民间文学,才孕育了蓬勃的生命力。这是汉代诗歌的杰作。但这种文学思潮,在当时却并未进入到文学理论与批评的自觉层面。 一切思想都是要通过美的文本来呈现的。如果批评的思想不能体现美,一定不是美的思想。至少今天,已然不能诞生《文心雕龙》《诗品》那样...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531/c404033-31113003.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5月31日8时54分36秒 “诗言志”:抒情达意的初始阶段

   ...公孟》称“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称诗有诵、器、歌、舞四种传播方式,随着“礼崩乐坏”,“以义为用”意味着“诵诗三百”占据了主导地位。但伴随着这个进程的是楚歌兴起,而且到汉代依旧兴盛。汉代诗歌的文艺化,最主要表现是汉乐府的兴起,《汉书·艺文志》称:“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又多文人创作,《汉书·礼乐志》称,“以李延年为...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107/c419351-30507091.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1月7日8时32分58秒 “缘事而发”:汉代诗作的叙事彰显

   ...的都市、富足的生活带来的是内容丰富多彩的叙事诗及日常生活的朴素记载。叙事诗成为中国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诗言志”转向“缘事而发”。“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明确彰显了汉代诗歌的叙事功用,体现“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独有诗歌内蕴。汉赋与汉乐府的叙事成分都明显优于抒情,诗的比兴在减弱,而赋的成分在增加。 汉乐府在叙事上独领风骚,它叙述汉人悲欢离合的故事。像《陌上桑》从美丽...

理论#学术动态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0822/c404038-29486795.html 发布日期: 2017年8月22日13时53分5秒 《文心雕龙》的汉字批评

   ...无须多言,读者对几位作家的人格魅力、作品风貌就心领神会。刘勰评《古诗十九首》“直而不野”(《明诗篇》),“直”和“野”两个字,看似矛盾却辩证统一,既有诗学的审美维度又有诗教的伦理维度,纪昀认为此评切中汉代诗歌的“佳处”。这种对文学的印象式整体把握,妙在直入主题,把握住了对象特质的主要方面,一语道破其中的奥妙。 对于历代文风,刘勰尽量用一两个字来概括,如《通变篇》用“淳而质”“质而辨”“丽而雅”“侈而艳...

理论#学术动态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0320/c404038-29156365.html 发布日期: 2017年3月20日11时35分15秒 赵敏俐

   ...范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诗歌研究》主编。中国《诗经》学会、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两汉诗歌研究》、《汉代诗歌史论》、《文学传统与中国文化》、《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周汉诗歌综论》、《先秦君子风范》、《中国古代歌诗研究》等学术专著。获山东省、北京市、教育部和国家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次。1993年被评...

会员#会员辞典#Z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6/0627/c404953-28496672.html 发布日期: 2016年6月27日0时0分0秒 《中国诗歌史略》(20)

   ...。省书情凄怆,临食不能饭。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长夜不能眠,伏枕独辗转。忧来如循环,匪席不可卷。”   诗中用明白通俗的家常语言,将夫妇之情娓娓道来,令人感动。这种日常性内容和通俗化表现,显然也是汉代诗歌中新鲜的东西。这表明诗歌的抒情内涵的扩大。   其妻徐淑的答夫诗颇为特别。它虽然每句都是整齐的五言,却又在每句中嵌一“兮”字,实为骚体与通行五言体的混合。其风格也具有通俗易晓和真挚流畅的特征。  ...

新作连载#目录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2/2012-12-11/149112_20.html 发布日期: 2012年12月11日15时41分1秒 《中国诗歌史略》(10)

   ...历史与命运的巨大压迫下,个人的渺小和无力。这种关于个人的自主欲望与外界控制力量——所谓“命运”——相互冲突的意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命运无常的悲观意识,在先秦诗歌中,几乎是不存在的。而自《垓下歌》以后,汉代诗歌中充满了这样的感叹,并且在汉末魏晋间达到高潮。   与《垓下歌》相呼应的,是刘邦的《大风歌》。虽然,刘邦是战胜了项羽的成功的英雄,他的《大风歌》却贯穿着相似的关于命运无常的感慨:“大风起兮云飞扬,威...

新作连载#目录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2/2012-12-11/149112_10.html 发布日期: 2012年12月11日15时41分1秒 两汉乐府诗

乐府和乐府诗   乐府与太乐 乐府的兴废 乐府诗的搜集和分类   两汉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 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乐府在西汉哀帝之前是朝廷常设的音乐管理部门,行 政长官是乐府令,隶属于少府,是少府所管辖的十六令丞之一。西汉朝廷负责管理音乐的还有太乐令,隶属于奉常。乐府和太乐在行政上分属于两个系统,起初 在职能上有大体明确的分工。太乐主管的郊庙之乐,是前代流传...

文史#中国文学史料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1/2011-12-28/110834.html 发布日期: 2011年12月28日21时11分35秒 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

   ...峰。至 于像王充《论衡》那类以“疾虚妄”为宗旨的政论,在东汉也问世了。   汉代文学的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都呈现兴旺的景象,二者相互促进,有力地 推动了汉代文学的发展。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的互渗互动,在汉代诗歌中体现得 尤为明显。两汉时期存在采诗制度,通过采集民间歌谣用以充实乐府的乐章,有时也用来考察政治上的得失及民风民俗。五言歌谣大量采入乐府,成为乐府歌辞。 这种新的诗歌样式对文人有很大的吸引力,他们在自...

文史#中国文学史料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1/2011-12-26/110410.html 发布日期: 2011年12月26日10时29分46秒 试论诗歌与音乐的关系

   ...响,其语言形式与楚歌完全不同。其代表作为《汉鼓吹铙歌》十八曲,全为杂言。而相和诸调虽然也以杂言居多,却出现了许多整齐的五言诗,如《江南可采莲》、《君子行》、《陌上桑》、《白头吟》等等。由此可见,音乐对汉代诗歌语言形式的影响,同样是巨大的。 从《诗经》中《风》、《雅》、《颂》的区别到汉代诗赋的分流以及楚歌、铙歌与相和歌的产生,我们可以看到音乐对先秦两汉诗歌语言形式的影响之大。限于篇幅,不作展开式论述了。笔者...

原创#其它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yc/2008/2008-04-18/28738.shtml 发布日期: 2008年4月18日22时45分32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