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95 篇有关 民间采风 的页面,用时 0.165秒.

第1页  共5页

《黄河》2022年第6期|刘香河:故乡的野菜

   ...色,既鲜且嫩,可醒酒,解腻,通肺,开胃。食用时偶或,有股辣气穿鼻而出,不觉眼中盈盈,口中丝丝(皆辣所至也),然胸中浊气顿释,倍感舒爽,通泰。岂不妙哉? 据说,家乡大文豪施耐庵,在著述《水浒传》深入民间采风时,就曾品尝过安丰的三腊菜。没有考证过。不过,施公的巨著中到处弥漫着一股冲天豪气,这跟三腊菜的品性还真相像呢。安丰有民谣云:“安丰有三怪:豆腐当头菜, 红烧鱼不动筷,家家有个三腊菜。” 三腊菜,因...

新作品#报刊在线#《黄河》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409/c426204-32660179.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4月11日8时51分42秒 戴军《心谣》:让我们唱起那些歌

   ...为观止”。 正因为民间文艺包括民歌民谣在内这么大的创作量和影响力,特别是因为书面表达的限制而转移到口头创作的文化冲动,使得它们对其他艺术门类具有了源头活水般的滋养,以至于官方与文人艺术家们经常要到民间采风,搜集民间文艺作品。许多经典的文艺作品都源自于它们,以至形成了具有艺术史、语言史与传播史意义的互文现象,比如戴军书中锡剧《珍珠塔》与当地唱道情《十二月花名唱方卿》的比较。这本书里收录的许多作品令人称赏...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219/c404030-32589682.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2月19日10时14分51秒 《长江文艺》2022年第4期|王手:笨狗司派克

   ...了编导一行,他们在客厅摆好了位置,架好了机器,调好了灯光,音乐家身上也别上了胸麦,这就让音乐家知道,他现在进入角色了。长期的民间生活,也练就他的叙述能力,这一次,他抓住了民间音乐这个点,说了田野调查,民间采风,说了自己的体验,学习,积累,不放弃,推陈出新……期间,音乐家也悄悄地瞄了一眼厨房,想看看司派克到底在干什么?是凝神屏气地听?还是趴在纸盒里装睡?不,它不知道躲哪里了,躲进了冰箱后面?抑或是洗碗槽下的...

新作品#报刊在线#《长江文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408/c418961-32394748.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4月12日8时3分59秒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间文学类课程设置探析

   ...学的脉络,阐释正统文学对民间文学创作的影响,希冀通过引用中外文学例证吸引学生关注中国本土化的民间歌谣。但就其授课过程而言,此课程过于偏重传统的文学知识讲述,而缺乏民间文学类课程本身所应包含的田野调查、民间采风等教学方法和授课环节。从北京大学《民间文艺》课程讲义《民间文艺讲话》来看,也是如此,该课程的定位要求教师借助“选读例作”的方式,侧重“注意历史语言方面的讨论”,同时兼顾“文学欣赏与文艺创作问题”,主要...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914/c404063-31859525.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9月14日6时28分45秒 《中国作家》2020年第5期|刘仁前:民间的情感

   ...既鲜且嫩,可醒酒,解腻,通肺,开胃。食用时,偶或有股辣气穿鼻而出,不觉眼中盈盈,口中丝丝(皆辣所至也),然胸中浊气顿释,倍感舒爽,通泰。岂不妙哉? 据说,家乡大文豪施耐庵在著述《水浒传》时,曾深入民间采风,到达兴化安丰一带,就曾品尝过当地的三腊菜。这个没有考证过,不过施公的巨著中倒是弥漫着一股冲天豪气,这跟三腊菜的品性还真相像呢。在安丰还流传着一则民谣: 安丰有三怪: 豆腐当头菜, 红烧鱼...

新作品#报刊在线#《中国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423/c418927-31685562.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4月24日8时5分13秒 气势磅礴、感人至深的赞歌

   ...的豪放,通过慢与快、静与动、歌与舞的对比充分展示出来,让浩瀚丝路呈现出天人合一的音画交融。 作为一位高产的作曲家,张千一能够在所涉猎的多个创作领域均保持较高的成功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多年坚持深入民间采风,不断从祖国丰富多元的文化富矿中汲取灵感、挖掘素材。多年来游走于不同民族文化的海洋,让作曲家对不同风格特质的音乐语汇都谙熟于心,在创作中能够做到自由转换、信手拈来。例如《春到边寨》中,作曲家运用一个凝...

艺术#舞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919/c419389-31361246.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9月19日8时12分20秒 雅俗共赏 与时俱进

   ...着一些从未改变的品格。首先是对于民族文化深沉的热爱。赵季平不止一次说过,自己是“站在泥土地上写作,与民族音乐血脉相通”。无论是年幼时对民间戏曲的痴迷、多年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工作的经历,还是延续至今深入民间采风的习惯,都使他将民族文化的精气神深深融入自己的血脉当中,使他的创作与大多数“科班出身”的作曲家相比,呈现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仍以大家耳熟能详的影视作品为例,无论是《大宅门》中地道纯正的京腔京韵的艺术再...

艺术#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326/c404004-30996393.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3月26日14时4分2秒 展现壮族浪漫生命之魂

   ...艺术手法,呈现壮乡大地浪漫多姿的生命之魂、丰富独特的人文生态、团结和睦的民族关系和克欲向善的价值风尚。”佟睿睿说,这是她创作的首部民族民间舞剧。为了更好把握壮族文化的民间特色,她先后8次带着团队赴广西民间采风,从凭祥到崇左,从百色到乐业……经历了风雨兼程,30多次的主创会议,孕育了她的民族民间舞剧处女作《花界人间》。 面对这样一个蕴含着深刻民族文化内涵的创作内容,主创团队近距离感受和体悟独具特色的壮族...

艺术#舞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1016/c419389-30343200.html 发布日期: 2018年10月16日8时13分27秒 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符码

   ...支撑了传统文化的香火延续。例如一部二十四史,虽说只是帝王将相史,也还是绵延不绝记录了人类文明活动的伟大工程,历朝历代的政治制度、宫廷礼仪、祭祀典礼、宴乐活动等因而得以蹈袭有据。 中国传统又历来重视民间采风,《孔丛子·巡狩篇》说:“古者天子命史采诗谣,以观民风。”《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解诂”说:“故王者不出牖户,尽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诗经》中的许多篇章就是史官在各国民间记录下来的歌谣。先...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0928/c419351-30319078.html 发布日期: 2018年9月28日11时13分36秒 用交响乐讲述中国故事

   ...季平说,“它展现的是充满温暖、光明和希望的大爱情怀。”《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还曾跟随大剧院管弦乐团赴北美巡演,所到之处同样赢得了无数掌声。 赵季平作品中厚重的中国韵味一直为人称道,这无疑得益于他多年民间采风的积累。赵季平时常会回到自己音乐生涯中的首个采风地——延安,每一次都感慨颇深:“故地重游有喜悦也有担忧,喜悦的是当地的经济飞速发展、老百姓生活更好,担忧的是一些原生态音乐的‘丢失’。我在西安音乐学院担...

艺术#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0407/c404003-29910454.html 发布日期: 2018年5月17日10时6分10秒 人民舞蹈家:一个至高无上的称号——深切怀念贾作光

   ...是“人民” 。 很多与贾作光有过密切交往的人,大概都会记得,他经常谈起的,就是解放初期,在深入民间采风时,为了艺术创作,常常翻山越岭,“拽着马尾巴爬山,累得不行,甚至一边走在路上一边都会打盹” 。民间采风时的艰苦卓绝,换来的是贾作光对于人民大众普通生活和真实情感发自内心的接受、喜爱和贴近。早在贾作光刚刚到内蒙古解放区时,他和牧民们长期生活在一起,学套马、捡牛粪、学挤奶,并以自己的舞蹈天赋,把所看所记融...

艺术#艺苑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0111/c404006-29015590.html 发布日期: 2018年5月16日20时56分55秒 冯骥才:醉心文保 坚守文脉

   ...位知名文艺家,《神鞭》等作品让他广为人知,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却在此时不经意间闯进了他的世界。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冯骥才在全国举办个人巡回画展,画展间隙他总爱到处逛逛、探访当地有名的民间艺术。一次次民间采风中,他发现:传统历史文化遗存亟待保护。 “你知道河北白沟泥塑玩具吗?我小时候可迷那玩意儿了,在天津街头总是可以用家里废弃的瓶瓶罐罐和小贩换金鱼来养,赠品就是这个泥塑玩具,有公鸡、小老虎等,虽然不贵...

艺术#艺苑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0824/c404006-29490628.html 发布日期: 2018年5月16日16时49分33秒 邢三令:讴歌民族英雄 唱响“一带一路”

   ...鸟巢”的上空,彼时站在发布会舞台上的邢三令眼神闪烁。 尽管从事音乐创作多年,但面对“一带一路”这一重大命题,邢三令丝毫不敢懈怠。为了谱好这首曲子,他走访了越南、印尼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入各国民间采风,寻找创作灵感。 “‘一带一路’是面向全世界的,所以应该用世界的情怀,用世界音乐人的态度去做。唯有以大爱和家庭为主题的音乐才能最大程度地打动人。”邢三令说道。 为了能全身心地专注于作曲,他选择...

艺术#艺苑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1116/c404006-29648945.html 发布日期: 2018年5月16日16时30分15秒 韩美林:1600幅手稿中选出丁酉鸡邮票

   ...形,构成了风格多样、意境盎然的画面。而这些线条在空间中的延伸,又幻化出《百鸡图》展厅中各种的雕塑、陶瓷、铁艺和木艺作品,无怪乎冯骥才称他是“创造出了一个人的敦煌”。 40年来坚持同“艺术大篷车”下民间采风 从1977年开始,韩美林和他的团队每年坚持深入到民间艺术的沃土中去,下乡、下厂采风,到如今已经坚持了40年。这一“艺术大篷车”每年行程都有几万公里。在深入民族民间原生态艺术的过程中,韩美林一方面...

艺术#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0203/c404003-29055372.html 发布日期: 2018年5月14日16时39分47秒 80后韩美林:艺术家要生活在美里

   ...件作品、54天展期,社会各界名流捧场,韩美林却在开幕式简短的致辞中,关注来自民间的艺术。 展览的第一部分“艺术大篷车”,印证了韩美林的关注。从1977年起,借用这个从印度电影来的名字,他每年都要到民间采风,从山东、河南到陕西、宁夏,从云贵腹地到江浙水乡,“和老乡同画、同唱、同舞、同聊、同哭”。 接下来,展览的“草木皆宾”单元展出了韩美林的椅子、木雕、蓝印花布作品;“泥土的光芒”展示了紫砂、陶瓷作品...

艺术#人物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6/1226/c404005-28976416.html 发布日期: 2018年5月11日10时28分45秒 “互联网+”背景下的文艺生态

   ...享、用户对信息的选择和接受、信息在网络环境中的多次传播,使得当前的文艺创作生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的特征。 大众创造能力释放 在传统模式中,文艺创作是由专业作家、艺术家主导的,即便经过体验生活、民间采风的过程,最终的文艺文本还是由“专业化”的精英完成的。在互联网背景下,这种创作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包括网络文学网站、视频网站、音乐网站、自媒体网站等在内的互联网平台的出现,为大量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文艺...

艺术#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6/0816/c404004-28638337.html 发布日期: 2018年5月7日16时51分40秒 文化自信从何而来——以中国当代美术为例

   ...言现代风采。在1942年毛泽东同志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指导和鼓舞下,表现人民大众革命斗争的艺术蓬勃发展,其中木刻艺术走在最前面,以古元、彦涵为代表的一批投身革命的青年木刻家深入生活,到民间采风,创造了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鲜明民族气派的作品,不仅在战争年代发挥了团结人民、教育人民的重要作用,而且为后世留下了永载史册的杰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的艺术服务于人民大众、为人民喜闻乐见、古...

艺术#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6/0920/c404004-28725659.html 发布日期: 2018年5月7日10时52分13秒 董立勃:美酒和爱情的“回味”

   ...重要的一步。作者必须做出恰到好处的安排,结构往往决定小说成败。作者对青年女音乐家艾丽的设计,解决了故事推进的关键难题。让她出场,从法国回来,干两件事,一是受法国老太太玛丽娅委托,寻找恋人库尔班。二是去民间采风,完善她的龟兹音乐研究。这么一来,她必须四处走动,到处打听。这一走动,这一打听,就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人和事。不管是偶然还是突然,不管是意外还是巧合,都变得在情理之中,实现了文学叙事要求达到的真实。真...

评论#作品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1024/c404030-29605585.html 发布日期: 2017年10月24日8时54分38秒 冯骥才:醉心文保 坚守文脉

   ...位知名文艺家,《神鞭》等作品让他广为人知,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却在此时不经意间闯进了他的世界。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冯骥才在全国举办个人巡回画展,画展间隙他总爱到处逛逛、探访当地有名的民间艺术。一次次民间采风中,他发现:传统历史文化遗存亟待保护。 “你知道河北白沟泥塑玩具吗?我小时候可迷那玩意儿了,在天津街头总是可以用家里废弃的瓶瓶罐罐和小贩换金鱼来养,赠品就是这个泥塑玩具,有公鸡、小老虎等,虽然不贵...

评论#作家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0824/c404031-29491546.html 发布日期: 2017年8月24日9时0分36秒 冯骥才:醉心文保 坚守文脉

   ...位知名文艺家,《神鞭》等作品让他广为人知,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却在此时不经意间闯进了他的世界。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冯骥才在全国举办个人巡回画展,画展间隙他总爱到处逛逛、探访当地有名的民间艺术。一次次民间采风中,他发现:传统历史文化遗存亟待保护。 “你知道河北白沟泥塑玩具吗?我小时候可迷那玩意儿了,在天津街头总是可以用家里废弃的瓶瓶罐罐和小贩换金鱼来养,赠品就是这个泥塑玩具,有公鸡、小老虎等,虽然不贵...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0824/c403994-29490637.html 发布日期: 2017年8月24日7时49分1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