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者,每个人也都有可能成为批评家”. 江苏省作协副主席汪政提出,所谓的“新大众文艺”亦可称之为“新文艺大众”。文艺如今已演变成一种时尚和公共生活的一部分。他以紫金山文学奖诗歌奖得主王计兵为例,阐述了民间写作的广泛影响力,认为新大众文艺之所以新颖,主要在于其主体的转变。传统由精英阶层主导的文艺身份限制已不复存在,新大众文艺的创作意识更为自觉,体现在大众同时拥有职业身份和文艺身份。新大众文艺不仅贡献了新的文...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6/c403994-4046160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7日12时23分23秒 弘扬柳青精神,推动新大众文艺的创作、研究...已成为当代文学重要构成,改写了文学史。他强调,“现在网络文学的发展超出我们的想象,所以今年‘五个一’工程评选开始关注网络文艺作品,因为它确实影响越来越大。”此外,网络文学作者多有非专业化现象,且有大量民间写作者涌现,这些素人作家通过写作实现了自己的文学理想,表达了普通人的力量和声音。 《诗刊》主编李少君对上述文章赞誉有加,认为它兼具感性与现象概括性,有望成为重要的理论尝试。他举例说:“脱口秀也应该算文学,...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15/c403994-4038236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5日9时32分6秒 聚焦 | 新大众文艺:一场变革正在悄然发生...耕也敏锐观察到,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文艺人才的生长模式被打破,“我想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对于你的才华,受众热度就是直观的市场反馈”。 新大众文艺为何能如此引人注目?在张钧看来,并不是它们已足够优秀,如民间写作,“不是素人比职业作家写得多好品位多高,是他们笔下有生活,能写进读者心里。相较之下,那些囿于个体精神围城的文学作品已经进入了贫血时代”。 涵养大众的审美趣味,满足大众的精神诉求,更可贵的是新大众文艺所...
新闻#本网原创精选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13/c429168-4038150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3日9时58分39秒 【星·人物】红精灵: 不写诗的夜晚,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失眠了...在一个瓶颈期,要冲破有点困难,但是我一定会努力,让自己的写作能更上一层楼。感觉生命中要写的东西太多,只是由于生活的不稳定,一直没有静下心来写,我会在写作的道路上继续加油。 7. 是否关注过近年来出版的民间写作者的作品,如胡安焉《我在北京送快递》、王计兵《赶时间的人:一个外卖员的诗》等等,有什么样的体会? 他们写的我都有看过,在生活的间隙能把诗歌写得这么好,真不容易。不过也有很多诗人,写起流水线都感觉是无处...
新作品#本周之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5/c431511-4037630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6日10时23分59秒 “今夜细雨如织 我正好给你复信”...“先锋诗歌”“后朦胧诗”“后新诗潮”“女性诗歌”“海外写作”“四川五君”、“后现代主义”“大众文化”“传统”“古典主义”“新浪漫主义”“台湾现代诗”“纯诗”“北方诗派”“河北乡土诗”“90年代诗歌”“民间写作”“知识分子写作”“写作伦理”以及“当代诗歌批评”的现状、生态、问题、分化和转向等,甚至周伦佑在给陈超的信中还谈及包括金庸在内的武侠小说。这些通信还涉及一些重要的诗歌会议和活动,这对还原历史现场和诗学...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26/c404064-4036961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6日12时0分7秒 舞于荆棘丛的“流浪者”——从《迷阳》《无所动心》看王宏图的知识分子写作...智性写作,也彰显了知识分子写作中作家强烈的在场意识、主体性和创造性。 结 语 “知识分子写作”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诗歌界,在1987年的“青春诗会”上由西川、王家新、欧阳江河和陈东东等人提出,它与所谓“民间写作”相对,后者代表性诗人为伊沙、徐江、侯马、沈浩波等。后来在当代散文、小说的创作批评中也开始使用“知识分子写作”的概念。就诗歌而言,知识分子写作是对平面诗歌泛滥的矫正,另外也以正统的姿态,寻求诗歌语言的...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5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14/c458528-4033897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4日16时56分14秒 陈思和从教42周年:始终坚持知识分子的底色...更重要的是他始终带有“指向未来”的眼光,因此在另一个时空维度对以往的关键词进行重思,本身就是一种“新的发明”,“更有一种对未来的尊重、一种对代际积累与承续的希望”。 “他是能够提供学术范式的学者,不管民间写作、潜在写作,还是对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而且这些范式都非常有效。今天提出广场到岗位,逐渐也会成为范式,至少是我们思考的两个坐标。”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认为,陈思和学术的有效性是在历史长时段上的有效,...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09/c403994-4031599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9日9时9分18秒 论吴思敬的诗歌批评品格...大板,而是摆事实,讲道理,从诗学理论出发来进行深入分析,阐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在20世纪末的盘峰论战中,吴思敬并没有简单地选边站,而是从诗学理论出发,看到了两派理论的互补性。他认为“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各自强调了诗歌创作的一个侧面,有其各自的合理性,也有其各自的局限性,理应和睦相处,互相竞争,不应互相对立、互相敌视,应该突破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维模式,寻找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的汇合点。在他看来,“知识分...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4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16/c458527-4030029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16日16时42分46秒 吴思敬诗学研究的中和之道...有一种特殊的亲和力,令人心服。 “和而不同”不仅是吴思敬的学术品格,也是他所提倡并希望当代诗人们所要达到的理想境界。1999年,他和林莽一起策划、组织了影响很大的“盘峰诗会”,希望“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的诗人们,在对话和交流中,不要各执一端,陷入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而要寻找双方的内在相通和互补,争取做到“和而不同”。 批评是一种灵魂的冒险,这就对诗歌批评家提出很高的要求,因为他们不是先知,也不可能...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4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16/c458527-4030028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16日16时39分20秒 新时代文学不是小圈子的文学,而是不断敞开的文学...品对中国文学场的回归越来越多。在国内,一些写作者,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逐渐离开了写作现场,但在新时代慢慢回归写作的队伍,“新归来诗人”群体就是其中的鲜明代表。另外,素人写作的涌现也特别值得关注,这体现了民间写作力量的不断壮大。 上海大学教授钱文亮谈道,新时代文学的提出,从国人心态来说,与文化主体意识不知不觉增强有关。在新时代,我们的文学需要反映时代的发展变化。比如,中国城市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越来越多的人进...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614/c404034-4025648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14日9时36分20秒 难忘峡河边白茫茫的芦苇...自己不是写作的料。”但事实是,他还有三部书稿合同在身,其中就包括从未涉足过的长篇小说。面对挑战,陈年喜没有退缩。 亲自给读者快递“签名本” 陈年喜去年加入中国作协,他并未因此而雀跃,他说自己最看重的是民间写作立场,最想保持写作的野性,这是读者最欣赏他的地方。 陈年喜的微信通讯录联系人早就超过了5000人,微博粉丝有7万。这些年,他始终和读者保持着密切联系。常常有读者带着疑惑来请教,比如是考研还是工作;也常...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529/c403994-4024545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5月29日7时33分31秒 韩敬群:一个30年不愿“走捷径”的总编辑...册,但他也觉得值。 《等待琦琦》 1996年出版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我始终提倡要珍视每一个来自民间的普通写作者,写作面前人人平等,要拿文本说话。”这样的精神一以贯之,时至今日,韩敬群仍然十分关注民间写作的力量。作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韩敬群今年的提案聚焦基层创作者,呼吁关注并改善基层写作者创作条件,给予民间写作者更多的资源倾斜与支持。 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国民经济水平迅速提高和出版内部管理的...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10/c403994-4021326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10日16时53分44秒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言”。百余年来,新诗一直在追求公共流通性的“升温”运动与回归语言探索的“降温”运动之间涨落。 学院派与民间派的矛盾,是新诗美学趣味分化的突出体现。以1999年“盘峰论争”为标志,第三代当中“口语派”“民间写作”的一批诗人,与另一批“知识分子写作”的诗人开启了持续性论战。诗人吉尔伯特对这两种诗歌派别进行过批评:学院派写作“假如只是一种形式的满足……假使它不是有关某些切身的问题,不管写得怎样好,它只可悦我而永...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08/c404033-4021122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8日7时47分38秒 《催眠师甄妮》:情动实践与“新人”的当代性...社会的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调整都能获得一致认同并产生积极反馈,对中国当代作家而言,20世纪90年代关于“知识分子写作”的那一次探讨,一方面显现出时代对这一写作形态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彰显了作为对立面的“民间写作”的生命力。以诗歌为阵地的论争,因为没有触动最深层的社会结构性变化,使得双方的讨论大多停留在情绪和姿态的宣扬上,两个阵营的相似性也被忽略。由于20世纪末的特殊环境,“知识分子写作”没有从争议中变得立体...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02/c404030-4020811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2日7时50分20秒 宗仁发:我一直竭力坚持初心...国年度最佳诗歌》由我主编有二十多年,它是一个比较包容的选本,同时也侧重大量推举新人,每一卷排在最前面的作品都是年轻人的——陌生作者。若从当代诗歌发展的脉络角度看,从朦胧诗到第三代,然后是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再之后的脉络就有些复杂多元,直到当下并不好确定何为主潮,多元也许是常态,恐怕还需要等待时间来淘洗。 中华读书报:您觉得当下诗歌最大的问题是什么?能否为诗人们提些建议? 宗仁发:这样大的问题我肯定说不...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326/c405057-4020352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3月26日11时35分20秒 讲述深圳故事的N种方式...的成就。 ——编 者 “非虚构写作”的重要现场 非虚构写作近十几年来引起文坛和学界的极大关注和热议,成为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自2006年开始,深圳市文联、市作协开展一年一度的原创网络文学拉力赛,推进了民间写作、虚构和非虚构写作作家的成长。2009年的第三届深圳网络文学大赛,单设“非虚构文学”专项,从中涌现出萧相风《词典:南方工业生活》、秦锦屏《水项链》、王顺健《驻所调解员日记》、程鹏《深圳文札》、戴斌《舌...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304/c404030-4018867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3月4日21时56分11秒 讲述深圳故事的N种方式...作的成就。——编 者 “非虚构写作”的重要现场 非虚构写作近十几年来引起文坛和学界的极大关注和热议,成为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自2006年开始,深圳市文联、市作协开展一年一度的原创网络文学拉力赛,推进了民间写作、虚构和非虚构写作作家的成长。2009年的第三届深圳网络文学大赛,单设“非虚构文学”专项,从中涌现出萧相风《词典:南方工业生活》、秦锦屏《水项链》、王顺健《驻所调解员日记》、程鹏《深圳文札》、戴斌《舌...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301/c403994-4018648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3月1日8时0分51秒 书香流韵 “阅”启新春...密的心理自白,达成了对人物精神维度的探索。 民间写作 记录人间烟火 抒写本色人生 从《诗经》到汉魏乐府,无数来自民间的写作者用文字传递心声。如今,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兴起,更是打破了文学的壁垒,越来越多的民间写作者被看到。因为扎根于生活,生发于内心,他们的写作往往更本色、更自然,与生活的真实互为表里,从而赢得众多读者喜爱。 “我不觉得自己在虚掷光阴、蹉跎岁月。在我看来,只要是认真度过的日子,最后都不会没有意义...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220/c403994-4018017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2月20日16时30分21秒 1950年代的中国新诗出路与文学格局问题——以《红旗歌谣》为中心的考察...学事件,需要把它置于当时的历史语境加以考察。其中涉及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中国新诗的出路问题,以及新民歌和新诗的问题;二是新民歌与旧民歌的区别;三是文学生产方式的变革与社会主义文学的思考;四是文人写作与民间写作的关系。这些问题的交织,在《红旗歌谣》的编选及其与同类其他选本的差异中有较为集中的呈现。就历史的角度看,不难发现,《红旗歌谣》的编选实践及其新诗出路问题的讨论,使得迥异于此前的文学格局逐渐清晰并得以确...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1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207/c458524-4017537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2月7日16时36分24秒 “断裂”后的“碎片”——基于韩东《五万言》的思考... (二)散点透视。“散点透视”是中国古典绘画的经典布局技法——画家将各个角度观察所得全部融为一炉,展现出宏伟广阔的画卷。韩东却从“古典小说”中体会到了这一点39,并将其吸纳形成他的写作特色。 韩东等“民间写作”的第三代诗人,选择站在“知识分子写作”40的对立面,他们摒弃了仰视,选择俯身——用日常琐碎的“显微镜式”观察去描刻生活,这种“一览无遗”的全域视角描绘,便是“散点透视”的运用。“脏一点,破一点,难看...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1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207/c458524-4017535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2月7日16时1分2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