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系列文件决议擘画了文化发展的新蓝图,为文化法治提供了坚实且良好的政策与法治环境。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保护了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遗产,从法律约束上保护文化遗产,就是在守护属于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守住文化的根与魂。中国的法治建设也激活了全民族创新创造活力之源。一方面,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为文化产业的高产精做提供有序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另一方面,人们创造文化和文艺作品有了法律...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0/c419351-4046403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0日22时52分19秒 “新时代文学”:民族复兴时代的中国文学...义的最新探索。 其二是“民族复兴”与“民族主义”的关系。中国现代的民族主义起源于外敌入侵造成的空前的生存危机,以及国内对家族、地方、阶级、民族等社会意识的整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与社会主义认同,“民族复兴”是在这样多个层面上的“复兴”,而不是单纯“民族主义”意义上的复兴。西方的现代“民族—国家”理论源于自身单一民族的经验,有其局限性。新中国创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费孝通提出“...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9/c419351-4045623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0日11时17分36秒 陈崇正《归潮》:史今“遇合”,存在之思...娥、林汉孝、林汉厚回国后赓续此红色精神。在当下社会,陈锦桐通过阅读日记了解到阿公陈洪礼和林家的纠葛和心愿后,毅然决定回潮州组织“归潮”展览,使当代的海内外潮人重新建立了文化精神上的“遇合”。宗族认同、民族认同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在“我”与“你”的联系中迸发出巨大能量,为建立完整的世界和命运共同体发挥作用。小说以群像的方式展现每个个体的“相遇”,并借林雨果的口说“仅仅是连接,这个世界的许多事物都是这样,连接起...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4/c404030-4043897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4日9时15分1秒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稳致远。 陈军委员代表台盟中央发言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根与魂。建议积极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搭建坚实广阔的平台,让两岸同胞深切感知两岸历史、文化、血缘天然相亲,更加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认同,促进心灵契合,夯实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的民意基础,凝聚推动祖国统一的强大合力。 刘雅煌委员发言说,习近平主席去年12月亲临澳门,深刻阐释“一国两制”的显著制度优势和强大生命力,为我们赋予了新的...
专题#专题#聚焦2025全国两会#要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0/c460131-4043507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0日6时48分52秒 居间视野与边地想象的新质——冯良创作论...然纸上,这些都是冯良融化在血液中的原乡记忆,也是民族文化史与个人生命史交相辉映出的历史真实。正是在对凉山的回望和怀想中,冯良精雕细琢出凉山族人的群像,串缀起全景式的彝族文学地图,继而实现她对族群记忆和民族认同的建构。 《西南边》不仅是冯良文学成就的象征,也预示着她从文化寻根到现代性反思的创作转变,近作《翻过瓦吉姆梁子》的问世则标志着这一创作转变的完成。相较于《西南边》波澜壮阔的跨世纪民族历史变迁,冯良在《...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4/c404030-4043039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4日9时20分47秒 精神家园还是文化陷阱:《地下铁道》对黑人音乐的文化反思...众的精神价值。它不仅可以使个体获得精神和言语上的自由,还能够让非裔民族成员获得情感上的认同和共鸣,从而促进民族情感共同体的形成。在这一意义上,小说中的黑人音乐成为了非裔民众逃逸现实苦痛、获得精神自由和民族认同的精神家园,成为美国非裔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持和心理慰藉。 2. 黑人音乐的文化陷阱 《地下铁道》在展示黑人音乐作为美国非裔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价值的同时,也揭示了黑人音乐潜在的文化陷阱。 首先,小说揭示了...
世界文坛#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3/c404092-4042964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3日10时15分23秒 从《哪吒2》的火爆看中国神话...梁。它的价值并非在于历史真实性的考据,而是创造了一个容纳多元信仰的叙事空间,在当代依然能获得全新阐释。在传统文化复兴的今天,《封神演义》从通俗文学经典逐步升华为解码民族精神的重要符号,诸如“龙传人”的民族认同、“精卫精神”的励志内涵,都表明神话形象已成为凝聚文化共识的超级符号,其思想内涵随着时代发展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中国神话故事历经千年而不衰,根源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叙事中蕴含的深刻人性与哲学思考...
理论评论#文化时评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4/c407521-4042506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4日16时36分32秒 朱子文化在台湾的传播...等处世原则。 社会不断变迁,但由朱子学所塑造的伦理观念、生活模式与价值取向,早已深深融入台湾民众的血脉,成为台湾地区主流文化基因。朱夫子与他的学说,跨越时空的界限,始终如一地彰显着台湾同胞的中国传统与民族认同,成为维系海峡两岸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精神纽带。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0/c442005-4041547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0日8时26分37秒 聚焦各民族文学交融互鉴的研究进路与话语构建...体视域下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记忆建构》、吴哲《族群记忆、文化融合、共同体意识——论改革开放以来羌族小说的叙事主题及文化意蕴》聚焦少数民族作家如何将“地方故事”融入“中国故事”,从族群记忆、文化融合与民族认同的叙事中体现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审美体认。 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10周年,重温“讲话”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厘清“人民文艺”与民族文学的关系,在今天具有重要意...
民族文艺#品评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07/c404101-4041407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8日8时47分57秒 时代性与多元性的追求...域进行虚拟性的集体想象。末世科幻文作为人类在极端灾难面前抗争和重建的一类网络小说,通过在异世界设定中描绘大量矛盾冲突,塑造具有家国情怀的角色,展现国家力量与集体主义,彰显了国人对家国共同体的深厚情感与民族认同。 与以往末世文宣扬个人英雄主义的传统不同,番茄小说上的同题材作品聚焦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和生存需求,注重描绘灾难中的温情,展现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博爱精神与责任感。比如,在岁岁呀的《末世降临:小尸尸我呀...
网络文学#观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07/c404027-4041407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7日8时55分34秒 春晚歌曲:时代的旋律与文化的记忆...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未来发展的乐观态度,引发观众强烈共鸣。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改革开放政策稳步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人们愈发渴望积极的精神引导。在这一背景下,春晚舞台上涌现出一批强调民族认同与团结的歌曲,如《大中国》《爱我中华》《为祖国干杯》等佳作,以其独特的魅力,极大地增强了民族凝聚力,让人们从中找到共鸣,获得归属感。 21世纪以来,中国的世界影响力不断攀升。一批契合民族自豪感、满足文...
艺术#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30/c404004-4041087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30日8时23分14秒 春晚歌曲:时代的旋律与文化的记忆...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未来发展的乐观态度,引发观众强烈共鸣。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改革开放政策稳步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人们愈发渴望积极的精神引导。在这一背景下,春晚舞台上涌现出一批强调民族认同与团结的歌曲,如《大中国》《爱我中华》《为祖国干杯》等佳作,以其独特的魅力,极大地增强了民族凝聚力,让人们从中找到共鸣,获得归属感。 21世纪以来,中国的世界影响力不断攀升。一批契合民族自豪感、满足文...
艺术#影视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29/c419388-4041064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9日9时26分20秒 以文学为纽带增进民心相通...华文化的网络文学力量,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独特力量;举办第十三届海峡两岸文学笔会,邀请两岸作家、文艺评论家,以主题研讨、专题座谈、小组讨论等方式,以文会友,激发灵感,加深两岸作家深厚情谊,增进民族认同、文化认同。 广西作协:立足区位优势,助推文学桂军大踏步“走出去” 广西与东盟山水相连、人文相通。2025年,广西作协将立足区位优势,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聚焦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深入探...
新闻#中国作协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24/c403993-4040811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4日7时12分1秒 心灵生活、精神原乡及多民族文学审美的交往...的现代性书写和认同景观。在双重乃至多重文化互动的视野中,审视多民族文化和精神的交流互鉴,从而确立了少数民族文学多元共生、和而不同的价值和意义。作家也通过文学创作重构民族国家话语,最终实现多民族国家中的民族认同及国家认同的构建。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23/c404030-4040768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3日9时20分32秒 伟大记忆如何被书写——评李舫纪实文学《回家》...”(7)。李舫因此说:“毫无疑问,精神的追寻甚至决定一个民族能够走多远。一个民族,如果任由英雄的墓冢掩盖在荒烟蔓草里,那么这个民族的情感底色是苍白的,精神家园也是荒芜的。” 二、国家仪式:伟大记忆与 民族认同的勾连 伟大记忆的书写必然触及国家情感、民族共同体共情等层面的内容。相关写作的角度很多,《回家》中最令人瞩目的,突出体现在国家仪式的书写上。作品所谓的“回家”,其实就是那些无名英雄的遗骸如何回国、如何...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10/c404030-4039930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10日9时47分15秒 2024出版集团最亮眼三件事...,推出一系列中国历史文化题材图书,香港书展期间举办“大湾少年读中国”系列图书粤港澳三地简繁体版本首发式暨香港青少年中华文化传播与出版中心揭牌仪式,努力讲好中国故事、湾区故事,增强港澳青少年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会同有关单位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全民阅读促进会,发布大湾区全民阅读共同宣言,并举办启动典礼暨阅读推广论坛。投资建设的广州国际文化中心(高320米)封顶,致力打造广州城市文化新标杆、粤港澳大湾区...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06/c403994-4039608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6日9时19分1秒 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从迷宫中冲出重围的先锋作家...布罗维奇对波兰历史和民族身份的看法。米沃什自己作为一个深受波兰历史和文化熏陶的作家,他在某种程度上无法完全认同贡布罗维奇对波兰传统和文化的强烈否定。对于米沃什来说,贡布罗维奇的批评有时过于极端,忽略了民族认同和文化延续的重要性。 米沃什对贡布罗维奇的书写并非简单的赞美或批评,而是以一种更为复杂和多维的视角呈现的。他承认贡布罗维奇的独特性和文学成就,理解贡布罗维奇的作品中的荒诞主义和对形式的批判。米沃什虽然...
世界文坛#作家印象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06/c404091-4039595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6日8时44分51秒 《讲话》的“辩证法”及其理论潜能:从周扬谈起...它们更快地消失。”毛泽东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将抗战之后兴起的中国“民族主义”浪潮置入“新民主主义”范畴——这里的“新”与“旧”的差别就在于“民族主义”能否被置于无产阶级的“领导”之下。对毛泽东来说,“民族认同”必将被超越,因为“民族”只是一个“历史”的存在,它是历史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产物,和资本主义社会一样是一种“过渡的、中间的”产物。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就是“凡是历史上发生的东西,都要在历史上消灭”...
文史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23/c404057-4038787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31日12时6分9秒 “国教”重建:论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审美国家设想...俗性尤其意味着灵性审美生活取代制度性宗教的位置;同时,美育接替了宗教的情感凝聚作用[57]。卡特里娜·克拉克在对20世纪30年代莫斯科的研究中发现,文化(尤其是文学)在苏联是一种世俗的宗教替代品,且在民族认同中发挥核心作用[58]。迪迪埃《国歌:欧洲民族国家在音乐中的形成》也曾有类似论述,音乐虽然可能为政治或宗教压迫服务,但就像尼采所说的那样,“当宗教失去地盘的时候,艺术就抬起了头”,故而“如果音乐能够从...
文史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30/c404057-4039219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30日9时56分33秒 第四届两岸青年网络文学大赛颁奖典礼举办...出炉,第五届大赛正式启动。 国台办原副主任、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王在希在致辞时表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首先就要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连接海峡两岸同胞的最主要纽带,是争取台湾同胞实现国家民族认同的有效途径,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也是海内外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信仰。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不仅是互联网时代中华文化以及美学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传统文化血脉延续的重要渠道。 国台办新闻局局长陈斌华在致辞...
网络文学#动态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3/c404023-4037430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3日10时28分2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