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622 篇有关 民族文明 的页面,用时 0.124秒.

第1页  共32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道路

   ...现代化文化道路的历史进程中由谁来建构、用什么来建构和最终服务于谁的问题。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和民族繁衍过程中形成了璀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在近现代形成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其内蕴的中华民族文明观、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和社会观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华文化主体性最为基础的文化内核。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道路必须坚持中华文化主体性。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华文化主体性根植于文化相对主义与文化全球化理论的...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0/c419351-4046403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0日22时52分19秒 生态书写与民族历史书写的文学互动

   ...的叙述中,因此,当历史的飓风掠过阿尔善草原的上空,草原上的草、木、人、畜无一不颤抖呼号,随着时代变迁或家族命运的演化,草原儿女诉不完的爱恨情仇、命运遭际,都与这里的自然规律共振。就这样,人、社会历史、民族文明的演进在作家打造的独特自然空间中相互碰撞交错,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一样同构社会历史。 作者在《阿尔善河》中大量运用闪回和插叙,在非线性的叙事方式中忽然闪现的自然承担了连接和推动叙事的重要任务。多条时间线...

民族文艺#品评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2/c404101-4043755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6日9时8分18秒 “新的文化生命体”的内涵与特征——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视角

   ...民族与其他民族在文明交流互鉴中“求同存异”,即文化辩证性特征(反题:各民族的主体间性);最后,由于推动各民族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引领人类文明新形态,“新的文化生命体”获得了文化普遍性特征(合题:各民族文明的统一性)。以下分别展开讨论。 (一)“新的文化生命体”的“文化主体性”特征 世界上有些文明体在遇到外来文明入侵后,其原有的文明便消失殆尽,因而出现了“文明的中断”。也有些文明体虽然仍以原有民族的“名...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0/c419351-4045705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0日23时37分15秒 中国文字的古典品性

   ...经纶自然与人世的经验表达、观念沉淀、秩序构想。因此我们今天才能通过出土“文物”,钩稽当时的政治秩序架构,生产生活实际,还原人置身其中的复杂社会图景。作为“文”的文字,可谓整个时代物质与精神世界的浮标、民族文明秩序的符号。 当我们说“文”解“字”时,首先需要明白,作为符号的文字是“民族文明秩序”的符号,只有理解了民族文明秩序建构的过程以及旨归,才能反过来理解“文字”符号中的文明含义,才能将作为“浮标”的“文...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2/c442005-4044436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4日7时42分55秒 选出真正打动人的好书 63种出版物进入“世纪好书”年榜

   ...生动实践了世纪集团让传世精品既能“传之世代”也能“传之世界”的出版理念。学术研究方面,上海古籍出版社多部原创性精品入选,如《席位爵与品位爵:东周礼书所见饮酒席次与爵制演生研究》,《七至十三世纪汉藏与多民族文明关系史》《良渚:撞击与熔合的文明结晶》。艺术文献整理是上海书画出版社的特色板块,《国家图书馆藏陈介祺书札》入选。 多部科普佳作推动科技出版高峰建设,如少年儿童出版社“十万个为什么”品牌推出的《十万个为...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06/c403994-4039609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6日9时24分35秒 过去一年,哪些沪版好书打动人心

   ...果入选。上海古籍出版社多部原创性精品入选,如阎步克最新力作《席位爵与品位爵:东周礼书所见饮酒席次与爵制演生研究》,以历史学方法研究礼经中的饮酒位次问题,得出了爵制演生相关的卓见;《七至十三世纪汉藏与多民族文明关系史》以碑刻、建筑、壁画等文化艺术史典型个案作为基本内容,构筑汉藏文明史交流、交融的立体框架;《良渚:撞击与熔合的文明结晶》结合200余幅图像资料,全景式呈现中华文明5000多年重要实证。艺术文献整...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05/c403994-4039556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5日9时7分6秒 习近平的乡土情

   ...感慨”—— “新时代新征程农村一定会有更加光明的前景,农民会有更加火热的生活。” 数千年“乡土中国”,乡村之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见证着多少沧桑,承载着多少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 新时代的乡村,该是什么样的面貌? 2019年全国两会,河南濮阳的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用浓浓的乡音向习近平总书记道出了中国农民的“八个梦想...

新闻#时政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17/c403991-4038373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7日9时5分45秒 文学:仰望月亮的呼唤

   ...’,毛姆笔下的月亮就是理想、友善、善良、同情、怜悯、自律、修养。不择手段地捡拾便士就是兽性、自私、贪婪、仇恨、阴谋、奸诈。” 杨晓升当年自愿放弃仕途的升迁,降低工资的收入,就是对文学在人类文明发展,在民族文明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解。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文学的滋养,就像滚滚长江露出了干涸的河底,层层山峦没有一丝碧绿的覆盖。 杨晓升在主持《北京文学》工作的同时,还进行小说散文创作。孟繁华先生认为:“杨晓升是一位有担...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10/c404030-4037916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0日9时54分26秒 传统文化的审美重构及其价值再生——以长篇小说《包浆》《窑变》为中心

   ...物”的社会生命历史去询唤基于民间立场和民众生命体验的历史真实。 二、术道相济:作为文化主体的工匠精神 不管是《包浆》中的宜兴紫砂壶,还是《窑变》中的神垕钧瓷,均非天然存在的自然物,它们不仅是包孕着中华民族文明符码的“传统物”,而且还是与人类生活、生产实践活动息息相关的人造物,《包浆》《窑变》正是通由这些人造物重返传统文化的历史现场,作为造“物”者的工匠群体便随之浮出历史地表,而重勘技艺的历史效用则为我们重...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5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14/c458528-4033897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4日17时50分31秒 文化数字化战略下多语种网文平台出海路径探究

   ...与传承,打造具有中华传统文化内核的“进行式”文本;积极运用AIGC技术,全面赋能生态出海;同时,网文出海平台与全球IP生态紧密互动、协同共振。多语种网络文学平台出海推动中国文学更好地“走出去”,深化各民族文明的交流与互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与中国力量。

网络文学#观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21/c404027-4030319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21日9时21分1秒 30种好书登上“上海好书”半年榜

   ...一颗原子弹的研制攻关之路。上海文艺出版社《一路奔北》,聚焦北斗三号导航系统建设过程,描述年轻科研团队攻破世界级科技难题。 聚焦中华灿烂文明,关注中华文明的细节局部。上海古籍出版社《七至十三世纪汉藏与多民族文明关系史》梳理11世纪至13世纪汉藏多民族共创中华文明的历史叙述与文明史观。上海三联书店《宋元山水画之变:从环境生态看中国艺术史》以宋元山水画的演变展现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东华大学《中国最美服饰丛书—...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14/c403994-4029831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14日8时3分59秒 李书磊: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是意识形态中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要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机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提高全民族文明程度。农村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要深入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弘扬新风正气,倡导科学精神,推进移风易俗,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构建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体系,健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新闻#时政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07/c403991-4029397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9日9时44分31秒 文化在传承中永生

   ...从上承到下传,客体已经不是原来的客体,它被融入传承者的主体因素。文化传统在漫长的形成过程中,自身就是在一代代传承者生命精血的积累中外形丰满起来,内蕴厚实起来,唯有发展,才会铸成传统的形态,才能成为现代民族文明的福祉。 所以说,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每一代人所面对的文化传统,都是处在传统与当下的结合点上,既是文化的客体传播,也是文化传承者主体的渗透,主体的生命意义,在文化传承发展的过程中被吸收融入,被发扬光大...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16/c404030-4027879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17日8时54分5秒 《渤海传》:历史到自然的全景画卷

   ...者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 提及海,必然写到船,船乃是探索海洋奥秘不可或缺的重要交通工具。打捞沉没于海底淤泥之中的古船,实际上就是在打捞渤海的影子,往小了说是舟楫发展的轨迹,往大了讲则是对华夏民族文明史的挖掘。作家通过对海底船只的刻画描写,与时空展开对话。那一段段历史、一片片硝烟,都以纪实的手法展现在我面前,既有着真实的压迫感,又有着现实的紧迫感。 中国汉字之美,是中国审美元素与精髓的具体体现。每...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07/c404030-4027281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7日21时39分6秒 “文化村长”种下文化也种下信心

   ...泉县结合当地实际,在全县188个行政村中,选取70个文化文艺基础较好的村实施“文化村长”项目,“文化村长”中不乏文艺名家、资深文艺工作者。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是中华文化的根脉,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悠久深厚的农耕文明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气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农耕文明和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之后农业农村部、中国文联联合印发《“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

理论评论#文化时评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621/c407521-4026137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21日9时37分58秒 被唤醒的青铜

   ...在阳光下聊曾经的历史。 岁月湍流自可以将人世兴衰冲刷得无影无踪,时间却被永远凝固在青铜的花纹上了。五千年文明的长河中,一个占据重要位置的青铜时代,历经了夏、商、周三代近两千年之久的辉煌。青铜时代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滥觞期。如果说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创造的诸多艺术图案、艺术造型,让我们说一声原始的美,青铜时代的美,就是和文明史的发端扣合在一起的“起步的美”了。可以想象古人小麦肤色的脸,艺术家一样,脑后高束的马尾乱...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614/c404018-4025648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18日8时16分55秒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自觉

   ...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孕育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民族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双重本质。因此,采取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论对待和改造传统文明、创造新文明成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持续推动...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610/c419351-4025361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10日9时25分17秒 以进化论为基底,鲁迅如何思考社会人生

   ...到,此时鲁迅关于文明进程的思考,与其对人性、国民性的讨论同期发生,“对这三者的探索与他对20世纪文明的构想处于同一框架内”。鲁迅并不赞同那些在群体中将个体割裂的看法,因为“个人获得自觉、舒张个性是国家民族文明化的基本前提”。换言之,鲁迅以“任个人”为中心的进化论思想,饱含了对中国文明的走向问题的言说。第三,该著作进一步从进化论思想的时间与空间维度,深入探讨了鲁迅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戴静考量了鲁迅思想中永远...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517/c404030-4023796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5月17日10时1分10秒 城市传记与文学书写——以《南京传》《北京传》为中心

   ...“被设想成在历史之中稳定地向下(或向上)运动的坚实的共同体”的准确类比18。也就是说,《南京传》和《北京传》表面上“溯时间之流而上”为城市立传,实际上它们在文本中建构的是一个古代“中国”,它们立于中华民族文明复兴的历史坐标上,或缅怀或称颂古代“中国”的强盛与辉煌,以宏大叙事完成国人对民族共同体的时间想象。 二、非虚构与虚构的真实之辨 “传记”在古代大都依附于史,所以通常被归入历史学的范畴,直到近代才有学者...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2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12/c458525-4021500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12日16时42分15秒 专家学者在京共话主题出版

   ...,描绘新疆各族人民亲如一家、团结互助的生活图景。纪实文学《回家: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纪实》完整记录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历程,以动情笔触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长篇小说《大辽河》以中华民族文明探源及辽河文明为主题,在悠长时空隧道中发掘中华民族基因“密码”。通俗理论读物《党的出版故事》讲述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出版物及其背后的故事。通俗理论读物《致敬党旗党徽》完整考察、介绍中国共产党党旗党徽...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328/c403994-4020503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3月28日7时30分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