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414 篇有关 民族文化心理 的页面,用时 0.145秒.

第1页  共21页

张锦贻九十岁著书,勾勒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儿童文学发展史

   ...品,想尽办法与自治区作协、出版社、作家联络,花费了两三年的时间和精力。而张锦贻需要去了解全国的少数民族作家,其难度不言而喻。为此,张锦贻时常到少数民族聚居的草原、大山、乡野中去,深入民族生活实际,认识民族文化心理,了解民族儿童阅读,认识了很多儿童文学民族作家,搜集了大量不同民族的民间作品和当代创作。笔者在新疆调研期间,遇到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儿童文学作家提到张锦贻,均充满了敬仰、钦佩、亲近和爱戴,将她看作是少...

儿童文学#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1/c404072-4042308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1日9时34分0秒 《德古拉》何以经典

   ...是梦游、悬崖上的行走、吸血鬼、净化仪式、长途追捕与最后一击等惊险情节。这些现在听起来也许有点俗套,但是在我心目中,这本书在吸血鬼题材中的地位,正如金庸在武侠小说中的地位——作者布拉姆·斯托克将一个体现民族文化心理的故事,打造成可供后世传唱的文学经典。书中塑造的德古拉伯爵,成为“吸血鬼”的代名词;这本书也是少有的、以“恐怖”为题材而跻身西方经典之列。 作者布拉姆·斯托克(Bram Stoker),1847年11...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14/c404090-4040146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14日16时47分47秒 何以继承,如何创新——刘亮程《本巴》与英雄史诗《江格尔》关系探赜

   ...去世对于少年时期的他应该有深刻的影响。当刘亮程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他也许是要在小说中怀念自己的父亲,也许是要对他已经流逝的儿童时光做一挽留。 三、从斗勇到斗智,从史诗到现实 作为民族英雄史诗,作为蒙古民族文化心理的精神源头,作为蒙古民族的自豪和梦想,史诗《江格尔》要突出江格尔及其勇士的英雄形象和英雄行为。同时,作为说唱艺术,为了引起听众的兴趣、投合听众的审美心理,《江格尔》也要突出江格尔及其勇士的英雄形象和英...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06/c404030-4039612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6日9时42分7秒 逆西方现代性的当代摄构与书写实践——陈晓明的文学批评与中国式现代化关系阐释

   ...”的学理分析,及其诸多对当代文学批评有所馈赠的学术资源、命题大义,无疑值得进一步发掘。其一,正式提出了“中国式后现代主义”,并从社会、经济、商业、文化层面展示了其存在的土壤和条件。这里面还涉及一个有关民族文化心理结构非常有价值的判断,即“现代派不适合中国”,它那种宗教式超越性与“中国民族性”“相去甚远”,而后现代主义没有根性,同商业市场更具亲和度,在中国反而有现实基础。尽管我们知道,后现代主义在西方有着另一与...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03/c404030-4039485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3日10时16分53秒 记录民族交融,文学有何独特优势?

   ...活。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作家对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有了更自觉的意识。 比起视觉艺术,文学能够深入到人物的精神和心灵深处,将人物最为深幽和微妙的心理活动呈现出来。民族文化融合的过程,一定程度上正是不同民族文化心理碰撞、交流的过程,民族文学理应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值得庆幸的是,我们通过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获奖作品可以看到,越来越多作家认识到了以民族文学推动铸牢中华民族...

民族文艺#品评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03/c404101-4039484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3日10时2分17秒 何以继承,如何创新——刘亮程《本巴》与英雄史诗《江格尔》关系探赜

   ...去世对于少年时期的他应该有深刻的影响。当刘亮程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他也许是要在小说中怀念自己的父亲,也许是要对他已经流逝的儿童时光做一挽留。 三、从斗勇到斗智,从史诗到现实 作为民族英雄史诗,作为蒙古民族文化心理的精神源头,作为蒙古民族的自豪和梦想,史诗《江格尔》要突出江格尔及其勇士的英雄形象和英雄行为。同时,作为说唱艺术,为了引起听众的兴趣、投合听众的审美心理,《江格尔》也要突出江格尔及其勇士的英雄形象和英...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02/c404030-4039425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日12时20分47秒 从中国审美传统特质看中国文论话语自主性

   ...面相,但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中国审美传统之固有特质的遮蔽,以至出现某种“失语”状态,更深远的影响是中国文论话语体系自主性的隐遁。在文论研究中,我们表面上似乎“说”了很多,但实际上却“一无所有”。在中华民族文化心理走出自卑、走向自信的今天,我们无法回避两个彼此相关的问题:一是用西学范式诠释中国审美创造,其合理性限度究竟何在?二是我们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何以葆有文论话语自主性而不至被同化掉? 文艺批评作为审美创造...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17/c419351-4038390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7日11时36分31秒 读长诗《喜马拉雅》兼谈中国现代史诗的建构

   ...《哭庙》、梁平的《重庆书》、梁志宏的《中华创世神歌》、上海市作家协会编的《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新史诗》等,均以恢宏的气势、雄浑的意象,把古老的东方文化与现代人的意识揉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重建。 以上我粗略地回顾了五四以来,新诗人对现代史诗的渴望、呼唤与追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陈人杰由西藏走来了,他披着雪山的霞光,踏着牦牛的足迹,手中托着一部厚重的长诗《喜马拉雅》,为当代诗...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6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2/c458529-4037365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日16时32分0秒 “生活场”的建构与“我在”的写作

   ...富于象征性的、开阔辽远的历史场域。陈人杰的语言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却并不耽溺于煽情的辞藻,而是用抒情性的语言叙述史实,让浓烈的情感与奇崛的历史在生活化的场景里汇聚、碰撞、融合。通过对地域特色自然风物、民族文化心理的细腻刻画与深层描摹,作品得以在更广阔和深刻的历史经验中,书写人类共通的思想情感,建构叙事与抒情水乳交融的写作伦理。 陈人杰是浙江天台人,2012年从杭州援藏到平均海拔4700米的那曲市申扎县工作。2...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03/c404033-4035279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3日8时53分18秒 从八景洞到菜籽沟,寻找刘亮程和韩少功的文学原乡

   ...的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韩少功率先在他一篇纲领性的论文《文学的“根”》中声明:“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在中国文坛掀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一批作家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 “我们经历了长久的农耕文明,习惯于长期定居,故乡会给人的童年时代、青少年时代留下很深的烙印,故乡在文学艺术的表现里面是一个被用得很多的题材,是作家们一个心理性、文化性的存在。”韩少功说,故乡...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12/c403994-4033744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2日7时16分36秒 论吴思敬的诗歌批评品格

   ...现了1990年代社会经济文化发生巨大变化对诗人写作心理的影响,“诗人们开始在新的层次上探索,在寻求超越具体现实的前提下,力图对人类生存历史的全部复杂经验,进行更宏观的、抽象的艺术把握,以现代人的眼光对民族文化心理进行纵深的开掘。他们在失望、痛苦的精神状态中依然执著地营造理想的殿堂,追求着精神的终极关怀”3。同时也指出了这一群体诗人创作所存在的问题,“至于一些作者情感与本民族的诗歌传统‘断裂’,丧失了对自己民族...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4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16/c458527-4030029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16日16时42分46秒 在中国文学整体性中对两岸文学的再发现

20世纪海峡两岸文学关系是一个意义重大而又深刻复杂的学术课题。无论是伦理观念还是审美思维抑或艺术表现、文学形式等方面,台湾地区文学都秉持着中国文学传统而表现出较为稳固的民族文化心理和较为一致的价值意义诉求。20世纪以来,那些有关“离散”与“复归”的故事使台湾文学更像是一种“旅行中”的状态,在去返之间既继承了文学传统,也实现了文学增殖。 新著《20世纪海峡两岸文学比较研究》(方忠等著)紧紧围绕两岸文学这种带有历...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517/c404030-4023795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5月17日9时57分20秒 绘制民族革命的历史画卷 ——读《春度龙岗》

   ...族民间广泛流传的古话、格言、谚语、典故、山歌等,原汁原味表现出彝族的事理德行、生存经验、生活智慧、生命形态、文化习俗,给小说人物以文化根脉,不仅让读者能够迅速代入彝族的文化场域,而且很好地塑造了彝族的民族文化心理和文化性格,对于打捞彝族文化记忆意义非凡。再次,小说的语言干净漂亮,画面感、可视性强,景物描写极富诗意,库史新年等风俗铺陈颇具特色,瞎眼的木洛老汉摸地等细节都给人以深刻印象。 (作者系四川大学教授,中...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514/c404030-4023555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5月14日9时32分4秒 创造新文学成为“庄严的工作”

   ...版。 总之,新文学早期的文学勃兴与讨论异常复杂。这既体现在文化人所选取的文化坐标不同,往往是激进与保守、学理与情绪交织渗透,又体现在文学社团、出版刊物与文学流派之间的混杂与流动、原貌与修改杂糅并现。而民族文化心理又多有惯性,造成话语与事实之间的反复纠缠。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中文系)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508/c404063-4023117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5月8日9时12分3秒 《嘛呢石,静静地敲》:现代主义叙事技巧的多元书写

   ...才旦为代表的新一代藏族作家对自然人性的审美化书写,体现了更高层次的文学自觉。这不同于宏大叙事中对民族特性的压抑,也不同于部分作家对少数民族人性的神秘化,而是通过普通人的凡俗生活,审美地展现渗透于其中的民族文化心理。因此,《塔洛》中遭遇道德危机的牧羊人塔洛,《死亡的颜色》中对不能自理的弟弟爱恨交织的尼玛,《嘛呢石,静静地敲》中嗜酒却善良虔诚的洛桑、絮叨又温吞重情的刻石老人,等等,以神性的视角而言,大都不是纯一不...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01/c404030-4020796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1日21时20分24秒 诗人梁平迎“一蓑烟雨”:与这个世界达成和解

   ...着写作的深入,梁平越发感到自己的写作,方向越来越明晰——追求一种“有根的”写作。对此,梁平也专门阐述:“我所说的写作的根,与韩少功先生当年提出的文学寻根不是一个概念。少功说的是文学概念上民族文化传统、民族文化心理的根的挖掘。我这里指的是,作为个体的写作者生理和心理层面上,影响你生命轨迹、完成你生命塑型的根。不管是轰轰烈烈还是平平淡淡,这个根每个人都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意识去梳理。我一直在梳理这个根。长诗《...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329/c403994-4020619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3月29日9时0分40秒 诗人梁平迎来“一蓑烟雨”:与这个世界达成和解

   ...越发感到自己的写作,方向越来越明晰——追求一种“有根的”写作。对于何为“有根的写作”,梁平也专门阐述:“我所说的写作的根,与韩少功先生当年提出的文学寻根不是一个概念。少功说的是文学概念上民族文化传统、民族文化心理的根的挖掘。我这里指的是,作为个体的写作者生理和心理层面上,影响你生命轨迹、完成你生命塑型的根。 不管是轰轰烈烈还是平平淡淡,这个根每个人都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意识去梳理。” 梁平也深深体会到,蜀...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322/c405057-4020131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3月25日7时42分2秒 王军:当代笔记文学的现代传统

   ...代,大多数时候互相纠缠,甚至互相渗透,而不是二元对立。如果着眼于历史连续性,笔记文体从古代过渡至今,在百年中国新文学发展进程中,得到了较好的保存和延续,而其中传达的文人意绪和精神气质,已经积淀为深层的民族文化心理。但是,西方文学观念和创作技法,同样对当代笔记文学有着重要影响,尽管这并不占据主流。某种程度而言,“那些久已逝去的人们,依然存在于我们的生命里,作为我们的禀赋,作为我们命运的负担,作为循环着的血液,作...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308/c404030-4019172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3月8日10时4分3秒 启蒙式现实主义与重塑“女性情谊”——关于“新女性写作”中的“隐含读者”问题

   ...。1这在叶圣陶《倪焕之》一作,主人公对其崇尚心性的同事的敬佩中显现无疑。与心性论传统进行隐性对话,某种层面来说并不会削弱启蒙式现实主义发扬壮大,相反,对心性论传统的选择性继承更能使作家在批判现实时保留民族文化心理特质,同时以传统文化特有的稳定性结构和其中不可否认的高深智慧使作家在转换为叙述者时,规避思想冲动或修辞偏激,令文本呈现出更加理性的内蕴。如果以接受美学来阐释心性论传统中人的这种“自知之明”,可以将人对...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1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207/c458524-4017538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2月7日16时42分23秒 肖洛霍夫的中国旅行——《创业史》中“有意味的内容”的缘起与重构

   ...眼泪的感伤,几乎与《创业史》的相关叙写如出一辙。正是柳青对肖洛霍夫文学叙事手法的借鉴,《创业史》难能可贵地在政治叙事中留下了一些弹性的空间。这些弹性空间既闪烁着苏联文学对人性热情开掘的光芒,又有一定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支持,故而成为小说“有意味的内容”。 三、余论:对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细节的再考察 俄苏文学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影响不唯体现在柳青的《创业史》中,相反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一种整体性的烛照。为此...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1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207/c458524-4017536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2月7日16时16分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