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86 篇有关 民俗画卷 的页面,用时 0.136秒.

第1页  共5页

王蒙:中华文化、中华文学的传统,是虎虎有生气的活的传统

   ...人形》《蝴蝶》《布礼》等小说,以及他的散文、评论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王蒙 2015年,已经81岁的王蒙凭借70万字的长篇小说《这边风景》获得茅盾文学奖,作品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学中“《清明上河图》式的民俗画卷”。202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50卷本《王蒙文集》,收录其1948年至2018年的主要作品,总计近2000万字。“虽然视力和听力减退了,但是我有对文学的热爱,有对生活的热爱,有对生命的热爱。少年、...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2/c405057-4045245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日16时5分27秒 从烧香、馍香到书香,伏羲庙前“摆书摊儿”

清晨的太昊陵,晨曦微露,空气中弥漫着香火的气息。多少年来,这里一直是人们祈福纳祥之地。香客们手持高香,虔诚叩拜。庙会期间,太昊陵外的广场上,传统小吃摊点处,蒸馍的香气与香火交织,构成了一幅独特的民俗画卷。太昊陵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压缩馍的畅销离不开一句脍炙人口的当地方言——“压缩馍压缩馍,小孩吃了考大学(方言音xuo)”。 同时,一场特殊的书展正在举行。景区旁一个简易的展棚里,书客如织、读者成云。几个...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7/c403994-4044001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7日8时2分27秒 书香染墨韵 灯影蛇龙舞

   ...宋代又融入猜灯谜、品汤圆等丰富民俗活动,串联起这一节庆的两千年脉络。小读者们聆听“东方朔助宫女团圆”传说,体验彩灯制作,指尖翻飞的竹篾、彩纸,不一会“变”出灵动的蛇年花灯。 节日氛围不仅在书卷里,也在民俗画卷中。莘庄灯会以生肖“蛇”为主题,将传统元素与现代美学融合,蜿蜒灵蛇或盘踞莲叶间,或口衔金币腾空而起,寓意新春万事顺遂。20组亲子家庭漫步在春申文化广场、莘城中央公园和仲盛世界商城,沿途灯海如星河倾泻,...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3/c403994-4041761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3日8时14分5秒 《截岔往事》:“河流终将汇入大海”

   ...了,外表凶悍的他们终其一生无法自由选择迁徙之地,被一双更大的手操控了世世代代。 张彤阳 西北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在读 孙频的中篇小说《截岔往事》以巧妙的叙事方式、深刻的哲学内涵和优美的民俗画卷为主要特征,在艺术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在叙事策略方面,小说设置了两种视角和三重时空来叙述两桩截岔往事。“我”的孩童视角是最易被察觉的叙述视角,读者跟随童年的“我”可以看到截岔美丽的风景、父亲笑容的变化...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26/c404030-4032868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27日9时18分31秒 金波:用优秀童谣儿歌滋养美好童年

   ...史的目光给予更多观照。要从民族历史中探求民间童谣的根,从民俗文化中体认民间童谣的基因。1922年12月北京大学《歌谣》周刊在《发刊词》中就曾提出:“歌谣是民俗学上的一种重要的资料”。大量童谣展示的就是民俗画卷。如传统节日的描绘,人与人之间的礼仪,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农事节气的科学知识,生活中的习俗和禁忌等,在代代相传的童谣中都有鲜活的表现。 想想我们小时候唱的童谣,大多是在课堂之外、嬉戏之中学到的。这些童...

儿童文学#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618/c404072-4025929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18日18时57分23秒 用优秀童谣儿歌滋养美好童年

   ...史的目光给予更多观照。要从民族历史中探求民间童谣的根,从民俗文化中体认民间童谣的基因。1922年12月北京大学《歌谣》周刊在《发刊词》中就曾提出:“歌谣是民俗学上的一种重要的资料”。大量童谣展示的就是民俗画卷。如传统节日的描绘,人与人之间的礼仪,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农事节气的科学知识,生活中的习俗和禁忌等,在代代相传的童谣中都有鲜活的表现。 想想我们小时候唱的童谣,大多是在课堂之外、嬉戏之中学到的。这些童...

儿童文学#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614/c404071-4025629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14日8时37分59秒 在国博“读”王蒙:今天依然青春

   ...深厚的友谊。“我永远感念祖祖辈辈生活在伟大祖国西陲的各族友人,是的,谁也离不开谁。”王蒙这样写道。 1972年底,他开始撰写《这边风景》,把对伊犁乡亲、友人的思念之情诉诸笔下,呈现了一幅饱满生动的新疆民俗画卷。 “看到这个单元我特别亲切、特别感动,也由衷地敬佩王蒙先生。”来自新疆的观众王先生说,“他把新疆写进了书里,让更多人看到我的家乡。” 展览第三部分中“创作的井喷”展示区。(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1...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226/c403994-4018315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2月26日8时17分10秒 本周之星 | 萧忆:旧事录(2023年第18期)

   ...通过“而或有几声孩提的哭喊,有汉子一长一短的深鼾,有风吹瓷碗坠地的刺耳”反衬的极度安静,这静穆中沉积的悲欢,会使某一年春日飞起的信天游,高穿云海,又绕着黄土窑洞不绝如缕。 为读者展示的,还有一幅陕北的民俗画卷。 语言干净有力,间杂短小精悍的对句,增添隽永。又不时寥寥几笔,传达出一石一木的风骨气度。 不过偶尔,诗意的语句稍显冗余。作者亦可尝试,从某一个回忆的谷口深入去写,对父亲与高原乡亲们的精神世界,做更深...

新作品#本周之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602/c431511-40004997.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21日13时36分1秒 新编京剧《齐白石》:戏画交融展东方写意之美

   ...短短的序章,就体现出了新编京剧《齐白石》虚实结合、朦胧婉约的舞美特色。随后拉开的第一章,舞台背景中古色古香的牌楼街景,台前奔忙的黄包车夫、卖菜货郎与出嫁的姑娘等人物,展开了一幅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北平市井民俗画卷。 新编京剧《齐白石》的剧情,围绕着上世纪二十年代齐白石的经历展开。旅居北平的齐白石最初靠刻字卖画艰难度日,一次中日画展上的画作大卖,使其声名鹊起。订单纷至沓来,润格一涨再涨,齐白石却陷入沉思:画家若...

艺术#舞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219/c419389-40141952.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19日8时21分5秒 “永远和人民在一起,做人民的代言人”

   ...在伊宁市巴彦岱红旗人民公社第二大队生活了六年多时间,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既锻炼了意志,又培养了对人民的感情,更收获了一份厚重的礼物——《这边风景》。 长篇小说《这边风景》被誉为“《清明上河图》式民俗画卷”,讲述了中国西部地区独特风土人情和多民族团结发展的真实生活情景,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这边风景》为我们呈现的不只是空间地理意义上的辽阔。”在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看来,这种辽阔进入了王蒙的生命,...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928/c403994-40087164.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9月28日9时13分35秒 钟鼓楼间小市场

   ...,火锅上热气蒸腾,漫延着一股年味儿。北城百姓的热闹去处就是钟楼鼓楼之间的小市场。论起北京繁华热闹的地界儿,有句老话是:东单、西四、鼓楼前。虽然没提到鼓楼后,但在我儿时的记忆中,那里永远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民俗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一出东轿杆胡同口儿,便融入了喧哗鼎沸的闹市之中。西起鼓楼西大门,东至鼓楼东门,北到钟楼圈儿,方圆半里多地整个儿是天桥市场的翻版。胡同口斜对的红墙下,有位常年摆药糖摊子的老头儿,无...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904/c404018-40069822.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9月5日8时51分44秒 蒋彩虹《花鼓》:一部引人入胜的长篇小说

   ...,尤其是贯穿全书的《站花墙》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有利于花鼓戏这个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随着小说的传播,将会进一步强化“花鼓”作为荆州文化名片的印象,有利于地方文化形象的塑造。其次,它勾勒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民俗画卷,具有文化学价值。小说生动记录了江汉平原的年俗、节庆、冲喜、抢婚、丧礼、祭祀、送竹米、请七姐、偷药、观花树等民俗风情,还有对方言俗语的精当使用,增强了小说的地域特色。第三,它奏响了一曲坚韧不拔的生命长...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506/c404030-32679993.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5月6日9时12分35秒 长篇小说《花鼓》作品研讨会在荆州举行

   ...录花鼓戏往事、具有浓郁地域文化色彩的乡土小说。 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文联文学艺术院院长蔡家园: 小说《花鼓》生动记录了江汉平原的年俗、节庆、冲喜等民间风俗,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民俗画卷;通过描写清河湾乔戴两个家族的百年兴衰,折射出中国社会的沧桑变迁。小说表现了中国人勇于直面苦难、不屈不挠、坚韧乐观、向善向美的品格,奏响了一曲荡气回肠、生生不息的生命长歌。作为一部典型的乡土小说,《花...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412/c403994-32662599.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4月12日14时39分36秒 新年画绘出新生活

   ...乡村振兴;《文化大院》描绘了南疆地区文化大院这一新生事物,体现了人们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山乡畅游记》记录了初秋时节,人们回归自然,于山林间品茶、旅居的旅游新风尚;《我是小戏迷》描绘了一幅老北京春节的民俗画卷,通过小朋友对戏剧的痴迷,体现了京剧国粹文化的传承……从乡村到城市,从边疆到海岸,时代生活在一幅幅年画中铺开,如此细微,如此生动,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扑面而来。 新年画之新,不仅在主题内容之新,...

艺术#书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202/c419391-32616371.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2月2日8时40分43秒 本周之星 | 胡晓畅:月市蜃楼(2022年总第43期)

   ...稚秀而烂漫的年华。窗内是古式木床配着粉红被子,镜子,插花,她妈妈送的梳妆盒,祖辈送的书笔,从五岁起她就住在小阁楼上,眺望小镇,也“听着小镇欢快的云雀叽喳,看着远处小山腰的云雾蔼蔼”。一幅静谧和美的地域民俗画卷,谁不希望长久?淘气包的他,惹得她笑,无论二人打秋千,还是种芭蕉,作者成功表现了天真烂漫。 一晃芭蕉长得高大了。当她邀他一起站在窗口,二人已对世事已发出轻微唏嘘,但童心犹在。“她说妈妈说跟男孩子在...

新作品#本周之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118/c431511-32569378.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1月18日13时45分4秒 “人民艺术家”王蒙:不老的青春

   ...风景》70万字,上下两册写得出来吗? 2015年,81岁的王蒙因长篇小说《这边风景》首获茅盾文学奖,这是新疆生活16年给他的馈赠。70万字的《这边风景》被人们称为中国当代文学中“《清明上河图》式的民俗画卷”,但王蒙说,这部作品把维吾尔人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喜怒哀乐”“打馕、做汤”“洞房花烛夜”都写到了。在这种意义上,作品的主角或许并非哪一个具体的人物,而是“生活”本身。生活让巴彦岱成为王蒙的第二故乡...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015/c403994-32545812.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0月15日17时34分13秒 扎根现实 以文学的方式描绘时代画卷

   ...带来的城市与乡村的种种变化有着一定的体会和思考。 李俊玲的《小城人物》以“人物”为线索,写了施甸小城40余年来的变迁,这里的民风民俗和世态人情,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既为读者铺展开一幅鲜丽的地方民俗画卷,又形象勾勒出时代前行的足印。 故土亲情是文学永恒的母题。左中美的《母土》传续着乡土文化的韵味,在她的笔下,既有对自然节令、大地之母的感叹与敬仰,也有对逝去祖先的追忆与缅怀;余继聪的《温暖的陶》既...

民族文艺#品评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719/c404101-32479523.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8月25日8时15分20秒 高原与北乔,互为对方

   ...活,与北乔童年和少年时期的乡村生活,有着太多的相似。 描绘临潭地域人文景观,北乔延续了自我一贯的在场式写作,选取土城墙、老屋、洮州花儿、万人拔河等代表性事物,并身临其境地参与其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民俗画卷。 即使土城墙与老屋,在乡土散文写作中经常出现,往往被视作故乡的代名词和乡愁的归处。但在北乔笔下,它们被赋予了更深刻的时空的含义。时光剥去土墙的旧土、腐蚀老屋的木梁,北乔在这些伤感的印记中开辟出了...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525/c403994-32429615.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5月25日8时2分51秒 当福州方言遇上诗歌

   ...谣与中华诗词文化的桥梁,在新编福州方言歌谣时传承了福州传统歌谣“真鸟仔”这一耳熟能详的“词牌”形式;郑世俊的作品擅长挖掘熟悉的地方生活内容,赋予诗意;小丹的作品将福州平话提炼为诗性语言,是一幅幅丰满的民俗画卷…… 在福州方言诗研究者、诗人林而也看来,方言诗的质量上乘,很注意两个“脱俗”:诗歌意境脱俗,不尘不土,无文化糟粕,格调雅丽俊俏;选用字词古雅质朴、不落俗套。“福州方言诗增添了一种读诗的兴致,这对...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322/c403994-32380627.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3月22日8时32分46秒 叶辛:记录下乡野画幅的生活符号

   ...现,或者说坚定的传承和固守。即便现在时代产生嬗变,那些经得住岁月考验的宝贝仍活泛在人们心间,并且以物的形式固定下来。所以说,张加春把他所见到的、所了解到的关于水族的一切展示出来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幅民俗画卷。这幅画卷虽没有波澜壮阔的宏大叙事演进,但那些细微的点滴足以打动人心。如果你要研究乡村,研究水族地区的社会发展变迁,整本书提供的乡村故事正好适合你的口味。 文明的进步,给人们提供了解读民族精髓的机...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1210/c404030-32304642.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12月10日9时31分5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