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现在,由文臣演化而成的门神,却被用来保佑人们发财了。 象征雅努斯的拱门后来发展成为欧洲各地的凯旋门,而中国的门神则被搬上了戏剧舞台。“明代茅维写了一出《闹门神》,十分有趣。剧演除夕之夜,按惯例换桃符。这时新门神到任,但旧门神不让位,二门神互相争嚷吵闹。虽经钟馗、紫姑、灶君、和合诸神多方劝告仍不听,最后由九天监察使者下界查办,将旧门神及其仆从顺风耳谪遣沙门岛。”这是借门神来讽刺人间的地方官也,正与...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30/c442005-4041091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30日8时49分24秒 过年到底怎么过?这个读书会带大家走进春节...角米等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在老舍笔下,《北京的春节》年味满溢。 过春节,贴春联必不可少。这一民俗起源于五代,最初是为了辟邪除灾、迎祥纳福。最早的“春联”其实是桃木,随着时间推移,桃符逐渐演变成了“春联”。所谓压岁钱,实则为压“祟”,最早出现于汉代。“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为了佩戴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辟邪品;到了唐代,宫廷里春日散钱之风盛行;明清时期,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27/c403994-4041008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7日9时4分12秒 宋朝过年的滋味...和顺顺,乐升平世。” 这首《水龙吟·除夕》是宋朝诗人孙维信写的,虽然没有王安石那首《元日》出名,也没“千门万户曈曈日”那般热闹。这首词更像是宋朝过年的一个菜单与节目单,宋朝过年的主要习俗,一词写尽。写桃符,请灶神,放爆竹,喝屠苏酒,吃年夜饭,发压岁钱,群发祝福语,家里家外大拜年,吃喝玩乐一条龙,全写出来了。 “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27/c442005-4040981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7日7时28分27秒 春节的气味...想。 春节的气味是鲜美的。不管是风清日丽,还是雪花飘飘,也不论是寒风习习,抑或云雾缥缈,春节在人们的眼里永远是最鲜美的。陆游曾在除夕之夜写下: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春节人们把周围的世界装扮得艳丽无比。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都赋予了崭新的内容,连馒头都做成了“艺术品”,委婉而巧妙地折射出人们欢悦的心境,更不要说那一张张浸透着美好祝愿的“福”字,一幅幅充满智慧和文气的...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22/c404018-4040698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2日12时22分31秒 节庆欢歌 祈愿迎新...赏多种非遗展演,在一方展厅里感受各地春节民俗。 长路归家心得安 家和万事兴。一句耳熟能详的俗语道出了春节核心的主题——家人欢聚。除夕夜祭祖守岁、阖家团圆,春节开始拜贺新年、走亲访友。走进展厅里贴有崭新桃符迎接游子归来的“院门”,有追思祖辈不忘祖德的家规家训,也有欢聚一堂融汇亲情的年夜饭桌。 “家”对于中华民族有着不可替代的深厚意义,空间上的距离并不能消减人们对于“家”的重视。 在福建晋江和台湾嘉义,各...
艺术#非遗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26/c419393-4038993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6日10时14分57秒 《胶东文学》2024年第4期|袁瑛:空桑三宿...许不胜握的样子,给姨妈招来了爱慕。 姨父当时,就在那台子下。 姨父看完姨妈的《天女散花》,问身边的人:“这谁呀,胆儿这么肥,学了三分像就敢在这里鬼画桃符?” 旁边一人瞪着这个说普通话的青年男子:“鬼画桃符?她要是鬼画桃符,谢芜镇还有哪个敢说自己不是鬼画桃符?” 姨父斜了旁边人一眼,一个麻子老头儿。姨父想,话都抖不清楚,激动个啥劲儿呀! 包大爷一定不知道姨父当时心里对他的鄙视,不然他会再顶姨父两句:我话...
新作品#报刊在线#《胶东文学》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28/c448973-4022577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5月6日8时34分16秒 《辞海》情缘...好的耐品的灯谜多用典,短短几个字里隐含有曲折故事。不懂的地方,我就请《辞海》帮忙,所以才能得心应手、底气十足。比如有一则“户户换新符”的佳谜,打一老电影名字,谜底是《两家春》。一查《辞海》,才知典出“桃符”。古时习俗,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写神名,悬挂门旁,以之压邪。后来,“桃符”演变为春联。因此,“换新符”与春节有关,而“户户”即“两家”。原来如此。 十年修订一次,已成《辞海》惯例。我对缩印本情...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17/c404018-4021754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19日8时55分29秒 迎年画春...于虎,《风俗通义·祀典》如此描述:“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 到了南北朝时,又出现了画鸡于门作为门神的风俗。梁朝《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贴画鸡……于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记:“俗好于门上画虎头,书聻字,谓阴司刀鬼名,可息疫疠。”“聻”,“鬼死为聻”。唐朝的门神画除了画虎之外,也画当世英雄,唐初大将秦琼与尉迟恭便是。传说,唐太宗李...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223/c404018-4018183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2月23日9时15分44秒 对联的趣味...用在章法结构上太费脑筋。因此,它也就成为许多文人展现逸才的领地。 关于对联的起源,众说纷纭。根据现有材料来看,最早的对联应该是春联,相传起源于五代孟昶之手,联曰“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对联离开桃符、施于他处的情况,在北宋时期也已出现。但是,对联文学的成熟期恐怕要推至明清。清道光年间,梁章钜《楹联丛话》问世,对前代的对联进行相对系统的总结。 相比各类文话、诗话、词话,联话的诞生要晚得多,趣味...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206/c404018-4017438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2月19日8时1分29秒 读《春节简史》:春节文化的史与诗...,成为年节语境的暗示和烘托。作者以文献与考古为据指出,中华民族花的图腾源自远古,比龙还早千年。中华之“华”自古与“花”相通。于是,年节的窗花成为华夏文化图腾的根脉。 春联本源自镇宅祈福的门神信仰,后由桃符过渡而来。王安石《元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所指即此。黑字写在喜庆的红纸上,语言整齐而含韵律,书写个人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又兼具驱邪纳吉的功能,春联便在九州四海普及开来。字数五言七言或多言...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215/c404030-4017764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2月15日8时13分0秒 《红楼梦》里看春节...《元日》里有一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新桃换旧符”就是指“桃符”。古时过春节,有挂桃符的习俗,《红楼梦》里写道:“已到了腊月二十九日了,各色齐备,两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焕然一新。”那“桃符”到底是什么东西? “桃符”就是春节时家家户户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古人认为桃木是五木之精,能制百鬼。不仅要悬挂桃木板,还要在板上画两个门神,一个叫神荼(读作“申舒”),...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212/c442005-4017698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2月12日7时54分39秒 对联的趣味...用在章法结构上太费脑筋。因此,它也就成为许多文人展现逸才的领地。 关于对联的起源,众说纷纭。根据现有材料来看,最早的对联应该是春联,相传起源于五代孟昶之手,联曰“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对联离开桃符、施于他处的情况,在北宋时期也已出现。但是,对联文学的成熟期恐怕要推至明清。清道光年间,梁章钜《楹联丛话》问世,对前代的对联进行相对系统的总结。 相比各类文话、诗话、词话,联话的诞生要晚得多,趣味...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206/c442005-4017438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2月6日10时3分59秒 王秀琴:小说是生活击碎我的那道光...,三教九流,眼宽心野,养成了村民刚正纯烈,勇猛豪爽,侠义心性,爱红火热闹的性格。你看吧,进腊月门,天天赶集,日日闹票,一过腊月二十三,打发灶王爷爷一上天,街面集市更加红火,家家户户扫舍净尘,挂灯笼,贴桃符,蒸花馍,炸油糕,做肉食,捏枣山山,供祖宗牌位;年三十晚上,更是鞭炮齐放,爆竹除岁,一切换新。迎福接神,一元更始,万象更新,红火与喜庆要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过了老添仓,这个年才算过得结实。日寇侵战前,村...
理论评论#创作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131/c404032-4017021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月31日9时58分55秒 《西部》2024年第1期|孙磊:杨柳春风作画图...与他同时代的还有一位叫孟元老的文人,留下了一册《东京梦华录》。书中,他记有,冬至日,“御街游人嬉集,观者如织,卖扑土、木、粉捏小象儿并纸画,看人携归,以为献遗。”“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可见,北宋时期,纸马已经样式繁多,蔚然兴起了。 风雅的宋人有“文人四艺”。《梦粱录》称,“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不仅文人雅士,一些茶肆酒楼、...
新作品#报刊在线#《西部》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119/c419009-4016265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月25日9时4分0秒 元旦和元日...服下,有抑阴助阳、祛邪辟疫的功效。却鬼丸也是中药,用蜡把二两武都雄黄丹散调和成弹丸大小,能驱避鬼魅。如今医学进步,年节我们只吃饭不吃药。 《荆楚岁时记》里还有一条年俗记载: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中国民间将正月的前八天以六种动物和人、谷相称,正月一日为鸡日即吉日,人们便用鸡来辟邪。画只威风凛凛的大公鸡贴于门上,消灾免祸,趋吉避凶。门上挂着用苇草编成的绳索,在两扇桃木板上写下“神...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109/c404018-4015542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月9日11时38分41秒 时代风云中的南粤家族叙事——评郭建勋的长篇小说《清平墟》...公德宝,从偏远的乡村来到经济发达的深圳,经历了说不尽的艰辛,但内心却始终充满着善良和美好。德宝和他朝夕相处的一大批农民工,既是深圳特区的建设者,又是改革开放这个伟大时代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的长篇小说《桃符》,描写的是革命烈士的遗孤陶桃花的人生故事。陶桃花被善良的乡村知识分子、养父陶子长收养了下来。她从小坚韧不拔,屡遭继母虐待,并险些被其偷卖到青楼,但继父陶子长始终精心呵护着陶桃花,将她抚养成人。后桃花...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年第5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131/c448915-32615224.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9月15日18时15分21秒 《民族文学》汉文版2023年第8期|潘灵:被遗忘的戍者(节选)...了笑,从背包里取出一个绘图夹说,苦中有乐呗。他边说边在图纸上画起来。 郝成璧凑头过来一看,看见一些弯弯曲曲的线条和东一个西一个散落在图纸上的三角符号,脸上就生出了鄙夷。你就画个大姑娘给兄弟们看看,鬼画桃符个啥?一听到大姑娘三个字,蔫鸡一样的殖边队士卒们就精神了起来,都嚷着让尹默君画个大姑娘。尹默君无奈地笑笑说,弟兄们搞错了,我可不是画家。 不是画家,你在纸上瞎比画个啥? 这话让一直试图保持绅士风度的尹...
新作品#报刊在线#《民族文学》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828/c418928-40065462.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8月29日8时58分46秒 最是书香能致远...的横批,然后又读出了门框上贴的“瑞气盈门一元复始,春风拂面万象更新”的春联和“吉祥如意”的横批,引来了邻居们的赞扬。父亲也很高兴我已能认出这么多字来。父亲跟我说,春节是农历的岁首,秦汉时候就已经有悬挂桃符庆祝的习俗了,五代时候出现了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春联,就是这一副。后来每当春节时候,很多人家都愿意张贴这副充满喜气与福气的春联。读、写春联都很有讲究,春联讲究寓意、图个吉祥,除字词意工整、断句一致外,...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802/c404018-40048827.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8月2日9时7分7秒 家乡的小桃树大概是受了桃符文化的影响,我的家乡有一个风俗,即新生儿头一次去姥姥家,必须折一枝桃树枝相伴;老人去世了,也会折一枝桃树枝护送老人的灵魂。因为我家的院子里有一株小桃树,于是常常有人来要桃树枝。尽管我爱小桃树如爱子,但我还是会折下一枝柔柔的桃枝。我愿天秉符瑞的桃枝去伴随一个幼弱的心灵,去伴随一位熬过艰难岁月、走完自己生命旅程的善良的老人。 因为有这样一个风俗,我始终都认为我的小桃树是有灵性的,所以每到...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217/c404018-32625466.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2月20日8时42分58秒 “中国红”的由来...,光武则绛衣赤帻。 从汉初起,民间更是普遍使用红色——节庆贺典等场合渐始多用红色,连驱邪逐疫的仪式都用红色。从一个细节可见一般:婚礼用的酒坛,原本《仪礼》规定盖灰褐色粗葛巾,这时变成了盖红色织物。桃符到红色春联的演变亦是一端。 婚礼的服色最能说明风俗喜好。唐朝,红色是四品和五品官员的服色,但考虑到民间的风俗喜好,特准平民穿红袍去迎亲,新郎的婚礼服装也从礼制上定为绯红色。不过唐时新娘的礼服却是青...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203/c442005-32616844.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2月3日7时22分2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