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61 篇有关 文学发生学 的页面,用时 0.229秒.

第1页  共4页

沈杏培:“头部写作”与王蒙革命浪漫主义的起源问题

   ... 王蒙的作品大多属于对20世纪以来中国革命历史进程和现代性道路进行抒情和反思之作,他在美学风格和精神立场上洋溢的革命浪漫主义是非常引人注目的特质。王蒙的革命浪漫主义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范畴,对这个命题进行文学发生学的考察很有意义。毫无疑问,王蒙的革命浪漫主义与头部写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头部写作及其所处历史时代如何孕育,并怎样生成这种精神气质,这种浪漫主义风格在“头部之后”发生了怎样的变迁,都成为王蒙文学...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22/c404030-4038731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2日22时42分56秒 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召开

   ...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有效融合。 会议共收到论文46篇38万余字,既有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及贵州文学发展路径的宏观论述,也有对现当代具体作家作品的文本细读,同时表现出对贵州“村超”“村BA”等文化现象及文学发生学的持续关注。 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成立于1988年,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创作和研究、开展学术交流并推出学术研究成果。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3/c403994-4037425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3日9时30分33秒 如何判断人工智能生成作品的文学属性

   ...能等带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运用于阐释当前人工智能文艺创作现象。从中国传统“感兴”理论的学理层面,探讨人工智能文学作品的文艺属性问题。 其一,触物起情的文学发生论。人工智能生成文学作品,对通常意义上的文学发生学带来了挑战。中国传统文论中的“感兴”论,可能为我们思考这一议题提供相关视角。依据“感兴”论,文学创作不是无中生有,更非神灵附体,而是“触物起情”,即主体在外在世界(物)触动下的情感抒发。早在《礼记·乐...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10/c404030-4027499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10日9时1分39秒 深耕与拓荒——李宗刚学术研究评述

   ...在日积月累的探索中不断向前推进,逐渐建构起跨越“近代—现代—当代”三个时代文学教育的研究体系。在硕士研究生阶段,他就开始有意识地关注中国文学转型这一宏大而复杂的命题,在日复一日的思考摸索中,逐渐将五四文学发生学作为自己研究的出发点和支撑点。自2002年开始,李宗刚师从朱德发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在此过程中,他选择从新式教育这一角度来切入五四文学的发生问题。2006年,其博士论文的主要部分《新式教育下的学生和五四...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603/c404034-4024934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3日16时19分15秒 文学出圈与作家的公共形象——以余华为例

   ...众心中,他作为文化精英的俯视感。当他被问到“自己给《活着》打几分?”余华回答“9.4分”,为何扣掉剩下那0.6分——“你们去问问那个豆瓣”。 余华也解构着本应充斥着崇高感、意义感,甚至理想主义叙事的“文学发生学”,即“我是怎么做起写作的”。余华没有渲染一个迷茫的县城年轻人怎样通过写作改变命运的煽情故事,而流传更广、被网友津津乐道的还是那个“第一天上班故意迟到两小时”的梗: 余华看到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整日在大街...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10/c404030-4021313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10日20时23分35秒 网络文学“出海”:让全世界“听得懂”中国

   ...活的关系不再只是围绕作者个体、私人化的经验来建立,而是通过大众的情感和愿望这些社会化的媒介为纽带,秉持一种放弃自我转而为大众代言的身份,网络文学从传统文学的自我叙事转向了为他者叙事。这一点是网络文学在文学发生学上的本义。通俗一点说,传统文学从个性中切入中国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网络文学则是从共性中。网络文学所反映的甚至是全人类的共性,如此才会引起海外读者的兴趣。 二是“粉丝共读”的模式在于能为个体化的情感和审...

网络文学#观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223/c404027-4018178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2月23日8时2分30秒 刘宁:一位学人的自我学术突破——追述杨义先生

   ...从1990年代开始涉猎的中国古典文学与诗学。正如王瑶先生所讲:“历史的长河是连绵不断的,任何现象都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都有它的来龙去脉,继往开来的历史的延续性。”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开启了杨义的现代文学发生学探索路径。2001年出版的《李杜诗学》充分彰显中国古典文学坚定的文化自信,先生从盛唐魄力与诗学新境界、诗人才性与民族精神情境、家族文化基因等视角阐释了李杜诗学原理及学术方法论。在他看来,少数民族骏马携...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109/c404063-40114624.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1月9日9时52分36秒 关于文学史写作的思考与试验

   ...没有关注过金庸,您在绘图本《中国文学史》中给金庸以很高的评价,这是不是顺应历史潮流? 钱理群:绘图本《中国文学史》还有诸多创新之处,如将现代传播媒体的产生、文学市场的形成,现代稿费制度的建立,作为现代文学发生学的重要因素;将《新青年》派与《学衡》派的对立视为“如何进行文学变革”的不同思路与选择;以文学形式与语言的变革作为文学史叙述的基本线索,等等。当然,也还有你注意到的港台文学入史,对通俗文学的重新定位,对...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025/c405057-40103183.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0月26日7时42分38秒 “为情造文”而非“为文造情”

文学发生学的角度看,中国古代文论尤其强调有感而发,因此有“感物吟志”“为情造文”“不平则鸣”“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等说法。这些说法的具体言说语境有异,但都强调了文学写作的发生,必须建立在写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有所感触的基础上。作家心有所感,于是“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然后才催生出具有艺术美的文学作品。 具体说来,“有感而发”的“感”、“为情造文”的“情”从何而来呢?从现实生活中来。...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920/c404033-40081577.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9月20日9时12分13秒 阅读资源与毕飞宇文学的内在关联

   ...要通道,即从阅读资源角度追溯作家的风格、技艺的来源,考辨作家与其“影响源”之间的内在关联。因而,作家的阅读资源和阅读史可以从源头上还原一个作家“生长”的真相,为阐释作家的精神渊源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具有文学发生学的意义。 如何去寻找这种影响的“痕迹”,进而实证性地勾连起阅读史与写作史之间的内在关联,归纳起来,大致有这样几种路径。第一,通过作家的自述性文字重组作家的阅读史。通常来讲,清晰地梳理一个作家的阅读资源...

专题#专题#文学新苏军·批评有力量——江苏首批青年批评拔尖人才专栏#沈杏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710/c457810-40032276.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7月10日17时6分16秒 大江健三郎:“二人配”小说攻略

   ...自己的新突破。“二人配”攻略之后,众多个性鲜明的小说人物在生活的沃土中生根,在作家晚年的笔触点化下破壳而出。用他自己的一个比喻而言,这种创作方法可视为“卵壳”。“卵壳”中新事物的孕生,很好地诠释了大江文学发生学特征。 在其《晚年样式集》(2013年)中,“二人组合”攻略完全隐退。兴办家庭文艺刊物是一个奇思妙构,刊物凝聚了亲朋好友构成类如宇宙星系互动的集合群体。全体出场人物,时而对峙,时而商榷,时而杯葛,...

世界文坛#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110/c404092-32603307.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月10日9时9分56秒 “纵剖面”与“横截面”

   ...观研究》搭建了完整的逻辑构架,主要围绕学科建设、中外资源、儿童观与儿童文学观、跨学科研究、整体构想与实践5个维度展开,其具体论述涵盖了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整体观研究的方方面面。在“纵剖面”上,有对中国儿童文学发生学的考察,也有对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演进史写作的梳理和反思;在“横截面”上,有对中国儿童文学跨学科拓展以及同现当代文学一体化机制的解析,对中外资源作用于中国儿童文学范式的影响研究,也有对“儿童”“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824/c404072-32510051.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8月24日9时4分0秒 融合“和、汉、洋”的日本明治诗歌

   ...千里江山路,自由之乡云中隐。 作为日本近代诗歌生成期的明治诗歌,虽然它的起点源于西方诗歌的译介,但绝非西方诗歌在近代日本单纯的移植和嫁接,也不能理解为对日本传统和文学以及汉文学简单的否定和排斥。以文学发生学立场观之,日本明治诗歌在生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和、汉、洋”多种文化的滋养,是一种多元文化内共生的变异复合体的文学。 (作者:王广生,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526/c404090-32430586.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5月26日7时45分24秒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代际传承——以蒋心焕教授为例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发表,在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79] 其实,这里还需要补充一点,这篇论文能够在《丛刊》发表,还得力于蒋心焕向王富仁的举荐。[80]我在中国小说由传统向现代的转换以及五四文学发生学研究方面用功较多,最初的精神动力便来自蒋心焕的指导。我后来的学术研究由此出发,并在现代教育视阈下考察中国文学的转换问题,相继出版了《新式教育与五四文学的发生》(齐鲁书社2006年版)、《父权缺失与五四...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420/c404063-32403311.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4月20日7时7分35秒 张莉:点亮幽暗之地,成为路标本身

   ...么多历史上的事,其实我最想说的还是当下,和眼前所做的。在我心目中,编纂“女性文学年选”,就是在寻找属于我们时代女性写作者的句子和调性,是在寻找和标记当代女性文学的路标。说起来,十多年前,动手做现代女性文学发生学研究时,我曾经无数次想过翻阅一百年前女作者们的作品,比如说1919年时那些女作者们所写下的小说,当时所畅想的是,如果每一年都能有一部女作家作品选本,那么我们就能清晰判断出女性文学成长的整体脉络,也会更...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303/c404030-32364421.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3月3日10时29分58秒 赵依:文学现象随感十五题

   ...中是否还具备有效性?文学渊源及其理论的历史生成,在批评实践中是否只能成为一种尴尬的对应痕迹?如果说文学理论已不能直接作用于文学批评,我们如何要求批评的整体水平反映一个时代文学理论的价值维度? 若从文学发生学和文学史的意义上追问,范式与经验的转移存在某种必然,但在历史上不同的社会结构中,这种“转移”的性质却有不同,无论是传奇小说与“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的嫁接,还是80年代以来的文学创作,古文论及其资源已经...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108/c404033-32326824.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月8日9时19分21秒 段美乔:建构独立的现当代文学版本文献学

   ...文学研究中,版本校勘和整理关涉文学的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的很多问题,应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现当代文学版本文献的整理,与校勘学、目录学,及考证、辨伪、辑佚等工作直接相关。版本谱系的确立关涉语义学、修辞学、文学发生学和阐释学等文本内部问题;从印刷史、出版史、传播学、文学制度史等外部研究入手,将为版本演进研究展开全新的图景。(金宏宇、杭泰斌《中国现代文学版本研究的新路径》)因此,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版本文献研究必须突破...

文史#版本研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1228/c419387-32318480.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12月28日7时51分31秒 “前哨”里的鲁迅,百余珍贵手稿墨迹上海展出

   ...小说8 篇,分别为《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 鲁迅《破恶声论》:“宗教由来,本向上之民所自建,纵对象有多一虚实之别,而足光人心向上之需要则同然。”后进一步从文学发生学角度深化对神话的阐述,《中国小说史》云“神话不特为宗教之萌芽,美术所由起,且实为文章之渊源”。《故事新编》即现实创作中的表现,系钩沉神话与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之作。1935年3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创立...

文史#名人手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825/c419382-32207058.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9月9日20时23分16秒 童年、乡愁与地域美学谱系

   ...作家对自己所属自然地理区分的画地为牢,也不是对其所指认的文化版图的简单复制,而是通过特定的风土人情与修辞方式的有效整合,展示写作者的灵魂在场、人文归属和伦理走向。湘楚大地是一个涉及文化人类学、民族学、文学发生学、精神地理学、植物学和博物学,有着多重文化镜像的隐喻性存在,也是戴小雨的生命之根,精神原乡,成为他发挥散文极致的用武之地是必然的,我们有理由抱以更多期待。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224/c404030-32035589.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2月24日9时11分42秒 童年、乡愁与地域美学谱系

   ...作家对自己所属自然地理区分的画地为牢,也不是对其所指认的文化版图的简单复制,而是通过特定的风土人情与修辞方式的有效整合,展示写作者的灵魂在场、人文归属和伦理走向。湘楚大地是一个涉及文化人类学、民族学、文学发生学、精神地理学、植物学和博物学,有着多重文化镜像的隐喻性存在,也是戴小雨的生命之根,精神原乡,成为他发挥散文极致的用武之地是必然的,我们有理由抱以更多期待。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207/c404030-32024956.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2月7日16时30分4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