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7 篇有关 朱启平 的页面,用时 0.1秒.

第1页  共1页

中亚旅途上的历史与诗意

   ...行用了101天,并且安全着陆。一年后,海尔达尔出版了探险记录《“康-蒂基”探险:乘木筏跨越南太平洋》,畅销全球。罗新没有提及的是,中国早在1981年就翻译引进了此书,名为《孤筏重洋》(湖南人民出版社,朱启平译),著名当代诗人海子生前就十分喜爱这本书,他1989年卧轨离世时还随身携带,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这本书的契机。 说起海子,我突然想到,这位充满悲剧英雄气质的诗人有一首诗就叫《历史》,“岁月呵,岁月...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225/c404030-32593204.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2月25日9时56分39秒 《黄炎培日记》整理的美中不足

   ...。到者张钟仁、颜骏人等。按应为张仲仁,即张一麐,有时写作张一麟,民国政期重要政治人物,曾为袁世凯幕僚(第七册102页)。 1941年6月29日 晚上招待新闻记者。到者有生启平(大公报)等人。按应为朱启平,大公报记者,写过《落日》等著名作品(第七册121页)。 除了这些个别错误外,还有些人名是多次错误的。如吴鼎昌,字达诠。曾与胡政之、张季鸾合伙接办新记《大公报》。当时和现在总有人把“诠”误为“铨”...

文史#版本研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310/c419387-32047780.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3月10日9时27分38秒 “黄文秀们”如此选择人生

朱启平 农大学子 古丽加汗(左二) 报告文学作品《青年的品格——黄文秀们》日前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201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黄文秀自愿回到百色革命老区工作,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为村民脱贫致富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汗水。2019年6月17日凌晨,她在突发山洪中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后被追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等称号。 《青...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517/c405057-31712308.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5月18日7时15分20秒 让历史照亮人类的明天 ——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

(一)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1945年9月2日,泊于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列舰。在包括中国在内的9个受降国代表注视下,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随军记者朱启平目睹了这一幕。签字完毕,一看表,时间正是9点18分。 从“九一八”那个悲惨的时候,到9月2日的胜利时刻,战败者乘船远去的“落日”余晖中,英勇悲壮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落下帷幕。9月3日,四万万中国人民举国同庆,庆祝属于自己的胜利。 ...

新闻#时事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ews/2014/2014-09-03/216597.html 发布日期: 2014年9月3日8时58分58秒 最早的抗争 最终的胜利——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一个不到二十岁满脸孩子气的水手,郑重其事地对他的同伴说:‘今天这一幕,我将来可以讲给孙子孙女听……’”   1945年9月2日上午,在美军第三舰队旗舰“密苏里”号上,亲临日军受降仪式的《大公报》记者朱启平,以这样生动的细节写下传世名作《落日》。   这是中华民族迎来命运转折的光辉时刻,也是全世界正义力量战胜邪恶的凯旋号角。   “中国抗战不仅会被中国人民隆重纪念,也应成为世界人民的集体记忆。”军事...

新闻#时事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ews/2014/2014-09-02/216519.html 发布日期: 2014年9月2日13时5分14秒 秋之长空——阅读女作家陈?F(孙嘉萍)

   ...这一特性延伸为正直、正气和正派。我和她就写作的基本要素有过深入交谈。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俩在香港湾仔谈论文字和真情孰为重?为何很多作者敝帚自珍,却很难引起他人共鸣?我们不约而同地想起《大公报》著名记者朱启平。他认为,当记者,“一颗炽热的为读者服务的心是第一位的,文字水平,自然越高越好,但只是第二位的。”陈?F补充道:“文字只是载体”“真情才是你得天独厚的本色”。这位昔日的陆军女中校听我说着,少女般地笑了...

评论#精彩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wxpl/2013/2013-10-15/177443.html 发布日期: 2013年10月15日10时24分38秒 老舍的同饭情结

   ...与朋友“同饭”。许多人请他“同”,他也请许多人“同”。仅1950年1至3月,“同饭”的记录就有42次之多。其中最多的是1月份,共有16次。平均不到两天1次,间或一天两次。分别是:1日,午前访曹禺,同去朱启平处吃饭;2日,11时到长之处,有季羡林、克家,同饭;5日晚,凤子请饭;6日,早11时到东来顺,与松厂、乐山同饭;7日午,到伯龙家吃饭,晚到圣陶处饮酒;8日午,家宝请饭;9日晚,请阜西吃饭;13日,到莘...

文史#文史钩沉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2/2012-09-13/141059.html 发布日期: 2012年9月13日10时24分14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