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758 篇有关 本然 的页面,用时 0.12秒.

第1页  共38页

魔都“野猫”的百年“叫魂” ——从李金发到陈建华

   ...处”还“不完全懂”,故未见“学理打通”呢?依鄙见,症结拟出在李诗与陈诗咏叹人性时的象征对象不一。最赤裸地检视人性境况的环节,莫过于性爱。不穿衣服的性爱,最难掩饰一个人零距离地挨近另一肉身时所呈示的人性本然。李诗咏叹性爱时的象征对象,大多指向有悖宗教戒律的“青春纵欲”,故其象征诗哲方程陈述为:“烦闷=(心灵失路)×(色情放纵)×(墓园气息)”。也因此,李诗中“粉红”一词大多用来涂抹人性“原罪”。与此相反...

文史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2/c404057-4043703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2日8时37分18秒 以先锋之刃切中乡土之脉 ——由吕新《深山》出发的重新审视

   ...傅郭鹊儿到底在吃什么。三个声部看似独立又间或杂糅,就像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触须,做着各种偶然或必然的触达,将散在的人关联起来,并逐渐忽视、遗忘一些始终未被关联的人。 作家有意取原生态叙事,努力写出生活本然的样貌,而非一个精致、周延的故事场。许多人物在故事中始终是平行的,作家也并不打算让他们逐个聚焦,而是在各自局促的生活空间里,迷糊地活着,卑微地活着,自以为是地活着。弹丸之地,却很难交集,显出一种奇异的...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5年第1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4/c460092-4042481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4日16时1分34秒 中国小说史研究的“本土化”

   ...命”看重小说之“通俗化民”;一在于研究观念,如鲁迅等“虚构之叙事散文”的小说观念与传奇小说、白话通俗小说更为契合。这一格局对中国小说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也在某种程度上使中国小说研究与传统中国小说之本然渐行渐远。长期以来,我们对于古代小说的文体研究持思想、形象、结构、语言的四分法,且思想的深刻性、形象的典型性、结构的完整性和语言的性格化在小说研究中几乎成了恒定的标尺,并由此判定其价值;这一价值尺度其...

文史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4/c404057-4042437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4日9时36分44秒 “轻”与“重”之间:乔叶小说创作的“轻盈化”书写及调性

   ...臼与同质化、类型化的书写痼疾,彰显出一股轻灵细巧的艺术风范。《打火机》是表现婚外恋情的一篇小说,但作者没有将它讲述为一个俗烂的婚内出轨的恋情故事,而是着力于展示女性内心世界的五彩波澜与自我人性和心理的本然状态。16岁的余真酒后被强暴,造成了深重的心理创伤,由此一个“无恶不作”的“坏女孩”陡变为一个性格孤僻、沉默寡言的“乖乖女”。16年后,“她”虽已学业有成,结婚生子,但内心深处的精神创伤依然阴霾重重、...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3/c404030-4041793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3日9时48分59秒 意象美学与美学研究的价值坚守

   ...美的主要方面。 意象美学认为人的生活世界在本然上就是主客不分、相融一体的生生不息、充满意味和情趣的“乐”的世界。于此世界中,人与万物生机盎然并和谐共存。当人的活动与万物相分裂乃至对立起来后,生活世界的本然之美就被遮蔽了。这时,悲、丑、荒诞等非理想性的美感就会适时出现。“丑所表现出来的不是理想的种类典型,而是特征。”“荒诞是一个被疏离了的世界,荒诞感就是在这个世界中体验到的一种不安全感和不可信任感,从而...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06/c419351-4041348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6日9时27分59秒 理学与诗学交织中的 “自得”

   ...强调的。 “既有诸己”,也来自孟子所说的“反身而诚”。“诚”是宋代理学一个核心观念,周敦颐说“诚者,圣人之本”,“诚”是为做圣人之最高精神境界。所以,孟子所谓的“反身而诚”,在理学家看来,就是扩充自身本然之善使品行提高达到极高境界。这种品行的自然提高,始于“既有诸己”的自然获得,终于“习与性成”的真正为我所有。这些也可以从历代儒者对孟子“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06/c442005-4041316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6日7时38分17秒 钱云:重访《执拗的低音》

   ...传统中的记述之学贴合现代客观的、科学的史学,对于史学之于“为人”一面往往忽略(《国史要义·史德》)。从史学而论,在近代西学的冲击下,传统史学混搅一体的“价值”与“事实”被整齐地割裂开来,史学亦被削弱了本然之价值。因此,在近代变动之际,史学的现代化是一条清晰的客观化线路,而在“胜利背面”却暗含有另一层申述价值的趋向,就像讲座主题陈说的谭嗣同、王国维、刘咸炘为人所忽视的面向。 关注“消耗性转化”,便是从转...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09/c404063-4039835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9日9时3分11秒 《人民文学》2025年第1期卷首、目录

   ...元素日益繁杂的代际峡谷地带,构筑有关心神去向的生命故事。伦理意志与骨肉情感、行为执念与内在依托之间,生成刨根问底、带光着力的“思辨性修辞”,叩击出不同凡响的认知。随着情节演进递变,记忆复归、走神将止、本然重启、有望在前,把握“我是谁”、“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力量,依然不是或曰不主要是技术外力,而是道法自然、视人为己、和合共生的文明基因。小说把突破设定、重获灵悟的主旨放在“正”与“将”的时间线上,自然...

新作品#报刊在线#《人民文学》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03/c418925-4039490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3日11时15分27秒 文学理论知识生成机制的反思

   ...理论与美学、文学理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既有对文学审美价值的思考,也有对其社会功能的发挥与运用,是美学与文学理论介入社会而形成的一种言说方式或理论文本。 如果把这种言说方式或理论文本视为文学理论的一种本然存在形态,以为可以丢掉“文学”的文学理论,进而还能化解文学理论危机。显然,这是有悖于文学理论逻辑和旨趣的。毋庸讳言,文学理论可以溢出文学而独立发挥社会批判的功能,但这只是文学理论公共性的一个特点,如果...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02/c419351-4039425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日12时15分48秒 中国古代小说虚构契约的形成

   ...方的fiction概念对接中国“小说”概念,是有其本土观念的内生性依据的。若是说这种观念的对接只适用于白话通俗小说,恐怕未必完全符合事实。有论者认为,这种“虚构叙事散文”的小说观不符合中国古代小说的“本然”,甚至“遮蔽”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本来面目,但正如刘廷玑所言,“小说之名虽同,而古今之别则相去天渊”[60],中国的小说观念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使得不同时期的小说观念之间差异甚大,当然,这个演化的过程...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24/c419351-4038844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4日9时27分55秒 从中国审美传统特质看中国文论话语自主性

   ...,“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犹略”。因此,宗白华强调:“我们说中国书画同源是有根据的。而且在整个历史上画和书法的密切关系始终保持着。要研究中国画的特点,不能不研究中国书法。”这意味着中国的汉字固有其本然的审美意味。对此,宗白华得出的结论无疑是允当的,他说:“中国最早的文字就具有美的性质。”可以说,中国的书法之美是植根于汉字的这一发生学基础的。蔡邕说:“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17/c419351-4038390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7日11时36分31秒 谢有顺:创意写作要从感觉出发

   ...捍卫这些感觉。 感觉是文学写作的基础,而如何感觉到自己的“感觉”,这又是文学研究的基础。陈嘉映在《从感觉开始》一文中,呼吁探讨一切问题都要从感觉开始。感觉是人类最自然、本真的一种能力,而“自然理解才是本然的因此也是最深厚的理解”。确实,有时感觉所抵达的深度,远超任何理论言说的深度,正如一个伟大文学形象所蕴含的丰富意旨,往往是任何学术讨论所难尽述的。《易经》里有一句话说:“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可见,去...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28/c404033-4037111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8日14时34分9秒 双向游荡 ——我的城市文学观

   ...一种文献会成为艺术品”。城市文学何为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文学何为的问题。文学具有历史价值,但毕竟又不是历史。或者说它不是外在史,而是人的心灵史,它的核心永远是人,关乎人的痛苦与幸福、人的此在与彼岸、人的本然与应然。文学的终极目的是在人的有限性基础上构造那种宝贵的无限性,在人不完美现实的基础上召唤一种值得期待的心灵与人格。——这心灵与人格不仅仅是故事中的主人公,而更主要的是,成为世间人的精神原型:我们创造...

理论评论#创作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26/c404032-4036952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6日10时3分8秒 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古典学

   ...在”即人的知行活动尚未参与其中的存在状态;“现实世界”则是人通过自身对外部存在的作用而构建起来的世界,其中包含着人的参与过程,而人本身也内在于这一世界之中。就以上方面(“文野之别”)而言,文明意味着从本然世界进入现实世界。 “人禽之辨”系中国哲学特别是儒学在文明讨论中的另一重要论题,其实质在于解决“何为人”的问题,亦即把握人之为人的根本规定。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这里...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21/c419351-4036648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2日9时52分36秒 李怡:再论巴金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汇,其使用最早出自儒家。《孟子·告子上》有云:“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於木也。”朱熹为此做注:“良心者,本然之善心,即所谓仁义之心也。”[1]这个解释非常清楚,所谓“本然”,就是一个人天生就具有的,人生而有之,不需要学习、教育就能够获得,这就相当于《三字经》里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就是在我们的天性当中就有一种被称为是善良的这样一种心性,这个就是良心。作为人性的最初...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08/c404064-4035701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1日8时43分27秒 《散文百家》2024年第10期丨周荣池:上街

   ...足够深思,由此就不会越雷池半步。这里的男人这样生活:早上起来喝酒,吃自封天下第一的包子。他们不像扬州城人说什么“早上皮包水”,虽然外地人说这里是“广陵小扬州”,但他们似乎还不满意外人的夸赞,所以不想把本然的自在多拿来讨论。贫困和匮乏的人才喜欢炫耀。他们早上喝酒,并不是把一天喝糊涂了,而是越来越显示出自己的清醒。吃完早饭他们会去斤斤计较地与村里上街的人琢磨那些新鲜蔬菜的价格。他们碗里的新鲜食材都不是自己...

新作品#报刊在线#《散文百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11/c429302-4035838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3日8时29分38秒 女性形象建构与田园理想重述

   ...重塑现实生活中的“她力量”,实现当代女性形象的意义再生。从这一角度,我们觉察到《花儿绽放·乡村季》的积极探索:首先,节目组择以“素人”乡村女性参加录制,透过她们身上与生俱来的真实与真诚,传递乡村和大地本然的美好,以乡村女性善良、勤劳、爽朗的普遍性格和她们同中有异的个性光芒,打动观众,引发共鸣。其次,在人们以往的刻板印象中,女性在农事、农活等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只能充当辅助角色和背景功能,节目组却通过乡村文...

艺术#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05/c404004-4035477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6日8时24分28秒 丰盈或落寞的乡村即景——刘庆邦《鸡的悲喜剧》读札

   ...能用。”由此,我们便在萧红和刘庆邦的作品,找到了叙事母题、故事外壳和小说语言之外的共性——情感。刘庆邦是贴着现实生活书写的,因而他的语言中就不免沾染了“土味”,但在这“土味”之中,却深藏着乡土中国最为本然、质朴的情感结构,这种经由熟人社会和血缘凝聚而成的亲缘和地缘,并不会随着时间和时代的变化而轻易消散。 故事的生活化、细节化描述,是刘庆邦在写作短篇小说时对自己的基本要求,而这种生活化、细节化的技术处理...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04/c404030-4035389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4日22时16分30秒 《广州文艺》2024年第9期 | 娜夜:一个人 一滴海(组诗)

   ...空对话,意在重标“你心中的底线”。危机意识使得诗人意识到,底线其实“如一根最高的标尺”。 组诗《万物把影子埋在地心深处》,只能是出自井下作业的诗人老井。在地底打量世界、打量自我、谛听地球和律动……老井本然地整合劳作和劳作环境,以及在地底劳作的精神状态,使得生存之难在煤层自显,使得生命感受在矸石碎裂、绽开之处得到难以替换的表达,终而在“地心深处抠出万物的影子”——这样的诗歌,浓缩经济社会的种种结构和结果...

新作品#报刊在线#《广州文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10/c419881-4033640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23日8时46分49秒 叶圣陶:文以载道 书如其人

   ...想的影响,中国传统艺术崇尚中和之美,强调含蓄内敛的审美意蕴和表现方式。正如明代项穆在《书法雅言·中和篇》中所言:“中也者,无过不及是也;和也者,无乖无戾是也。然中固不可废和,和亦不可离中,如礼节乐和,本然之体也。” 叶圣陶先生宽厚、温和、热心、大度,为人处事足具君子之风。从茅盾、冰心、朱自清的回忆文章中我们得知,与叶圣陶先生有过交集的人,无一不被其平和儒雅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朱自清在《我所见的叶圣陶》中...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21/c404064-4034370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21日10时49分1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