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1497 篇有关 本原 的页面,用时 0.142秒.

第1页  共75页

2024年度青花郎·人民文学奖揭晓

   ...从良渚黑陶罐到贾湖龟甲,从史墙盘到秦诏版,从白马作笔到里耶秦简,被作者凝视的活的汉字史也在凝视我们。作者引领我们完成了一次返回汉字故乡的朝觐之旅,同时也使我们得以一窥中华文明的结构内核、审美特质和精神本原。 有鉴于此,特授予姜明先生作品《八千年的凝视》2024年度青花郎·人民文学奖散文奖。 吴志良《遇见》 吴志良的散文《遇见》以中西文化在澳门的“遇见”为描述对象,同时也将中西文化在澳门的“大遇见”拆...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9/c403994-4046365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9日11时59分14秒 《山东文学》2025年第2期|王秀梅:在一元

   ...怎么说呢,我觉得它非常神秘。时间滑行着,把很多事情抛在后面,但很多时候,它又会把有些事情变个样子再送回来。比如说,我昨天看到你的时候……当然,我也喜欢一元最为贴近哲学的意义,比如它代表事物的开始或者说本原。怎么说呢……昨天你说水是万物之源,大概是这个意思吧。” “嗯,我明白了。”运气点着头,表情很认真。 “我跟你说,运气,等你老了以后,就会是我现在的样子。”我认真地看着他的五官,说,“你有没有觉得,咱...

新作品#报刊在线#《山东文学》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4/c418964-4045940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8日9时18分49秒 虫隐喻视角下鲁迅的退化进化观

   ...虚伪的学士文人(奴才们)”“治人者”“密密麻麻的看客”“自我和同道人”。 鲁迅早期论文中已经出现“原虫”,位于进化链上“爬虫哺乳类二叠纪”,低级、轻贱和非理性是其特征。“知禽兽虫鱼,虽繁不可计,而逖至本原,咸归于一”(鲁迅:《坟·人之历史》)。在20世纪初,鲁迅就已经科学地认识与把握了人的自然本质、人的动物学本质,这是对人的本质认识的一个重要阶段。 1924-1926年,鲁迅笔下的虫隐喻尤为集中。19...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8/c404063-4044898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8日11时38分20秒 如何还原伟大的丝绸之路

   ...顾名思义,既要有“纪实性”,又要有“文学性”,讲究“实”与“虚”的统一。设若过分强调“文学”,就会导致过多抒情,过度解读,使得作品成了无本之木,失去了历史价值。也就是说,客观性是纪实文学的前提、底色和本原。这就要求,我们书写的历史,原因、结果、表情和内心世界可以推演,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绝对不能虚构。连一些细节也不能出现常识性错误,如宋代的槐树只能是国槐,而不是清代引入中国的洋槐;海上运输的茶叶一...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7/c404030-4044044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7日9时46分2秒 《上海文学》2025年第3期|陈村:二〇〇五闹精神

   ...张炜是一个理想主义型的作家,他常常用自己坚守的那一份精神价值来对抗随着市场经济的活跃而滋生的种种心灵腐臭现象。他的精神价值观念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远离喧嚣都市,未遭污染的大地、大自然的启迪与人在本原生态条件下心灵的洁净;二是来自俄罗斯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巨匠所贡献的那一份人生品格与内心质地。张炜要守护“青草地”,基本上由以上两种文化因素构成,因而他的理想主义,似乎是保守型的、后顾型的;但是,其前瞻...

新作品#报刊在线#《上海文学》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2/c418962-4043759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4日8时41分26秒 譬喻照亮思想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被后人称为“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人间的人”。这句话其实也是一种比喻,是对于他的哲学特质的描述。因为在他之前的古希腊哲学家,从泰诺斯到毕达哥拉斯再到德谟克利特等人,关注的是世界的本原,构成存在的是水还是火,是数还是原子,而苏格拉底只关心人应该如何生活。苏格拉底描述自己的使命时,也用过两个比喻,第一个是“牛虻”。在他看来,自己热爱的城邦雅典已经丧失活力,仿佛一匹疲惫颟顸的骏马,要经...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3/c404018-4043795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4日8时40分22秒 勘破心中鬼,才得悟真经——评海桀小说《诡步探戈》

   ...众文艺、普罗文学的喧嚣,再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所提倡的“深入生活”“革命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及至“新写实小说”的细节摹刻,诸多艺术主张的轮番上演,印证了现实主义的广阔性。然而,如何参透现实主义的本原,至今仍是一个引发创作者和研究者关注与探索的话题。 海桀的最新中篇小说《诡步探戈》发表于《钟山》2025年第1期,其围绕电影制片活动中出现的种种意外、冲突,描摹了影视业的人物群像。小说里有一个可谓题眼...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2/c404030-4043731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3日9时17分4秒 数字现代性:中国新媒介文论话语范式

   ...集合。 相对而言,中国新媒介文论话语范式采用和追求数字化“星丛”(constellation)叙述。简单地说,数字化“星丛”叙述是指通过数字技术组织话语要素,形成数字化话语叙述程序,最终形成一种非共同本原的、类似宇宙中不同星座之间松散而又集结成丛的知识形态。本雅明最早将“星丛”概念运用在了文化研究和批评理论中,其目的是打破柏拉图、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以先验性理念统摄世界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星丛也存在着...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1/c419351-4043636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2日9时26分1秒 如何看“乱书”之“乱”

   ...了丝帛和纸张,又有了从硬质到软质材料的变化,有了书写的不同。可这些是基于实用和交流的书写,而不是书法。 显然,在跨越几千年的文字的书写发展史中,从最早的符号刻画,到后来的竹简、敦煌写经等,从“书法”的本原和概念出发,厘清其中一些基本的对中国书法的认知,获得对中国书写史的全貌认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当下基于书写的不同方式而出现的“吼书”“射书”以及那些基于“书法”之名的各种花样。作为书写的方式,这些都是中国...

艺术#书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8/c419391-4042780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8日7时54分42秒 《海与土》:拓展滩涂题材的写作空间

   ...性般深情博爱。或许正因为如此,《海与土》中的主角多数是女性。 周韫怀着鲜明的全视野地域意识,纤细且从容地呈现东方滩涂自然万物和人类生活的原生态。小说中的大自然,尚未遭受人类大规模的侵蚀和掠夺,大自然的本原性面貌和气质,是那样清新和朴素。时善珍等人,真的就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他们在索取,但满怀敬畏之心,一言一行都像是弯下身子与大自然交谈。周韫其实是在还原人类与大自然最初的相处,观察人类与大自然历经的沧...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9/c404030-4042150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0日9时26分46秒 赓复与重构:文化哲学视阈下美学乡村的三重逻辑

   ...“存在之思乃是作诗的原始方式……思想的诗性本质(Das dichtende Wesen des Denkens)保存着存在之真理的运作。”人借助诗性的语言,放弃将存在者对象化的执着,为存在去蔽,使其以本原的在场“安居”在“家园”里。在形而上的意义上,作为人类原乡的乡村,它的产生就是张扬人类生命之自发性与精神自由的美学展现。在甲骨文中,“艺”的本义为培植谷物,“乐”代表农作物的丰稔之喜。人类的审美意识起...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8/c419351-4042078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9日9时13分7秒 我的“关键之书”(二):陌生而壮丽的异相世界

   ...书写,将神话传说创造性地融入一曲科幻史诗之中。从历史学的角度来说,这部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不是仅仅从丰厚的历史资源中寻找科幻创作的灵感,通过历史元素的拼凑和想象式诠释来营造惊奇审美效应,而是竭力从对“本原的历史”的观照上升到“哲学的历史”的高度。我尤记得当年第一次读完这本书时所产生的心理震撼,它让我在无限宽广的时空中感受到历史的另一种面貌,它是那么神秘而瑰丽。 《皮皮鲁和幻影号》,郑渊洁著,二...

专题#专题#我的“关键之书”#第2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23/c458855-4022192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0日8时45分22秒 以生命作为一种认知方式——论塞尔对《堂吉诃德》的美学解读的意义

   ...整部《堂吉诃德》都充斥着“喧哗”,那里既没有专断的理性,也没有任何牺牲品,即使是交战打斗的场景也能让人放松、甚至放声大笑(28-29)。 此处的“喧哗”概念源于塞尔的噪声(noise)理论,他在《万物本原》中将 noise一词上溯至拉丁语 nausea(晕船、恶心),从词源学上考证了身体所在的环境与弥漫整个空间的嘈杂声密切相关,从而批评如今的分析性语言“清除了这种噪声”,“把噪声与躁动忘掉了”,因为在...

世界文坛#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30/c404092-4041095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30日9时42分39秒 向下与向上

   ...,则常常会发现问题。有些主题出版物意图四两拨千斤,但可能力有不逮,因为观念、手法和思维陈旧,常常变成了“自娱自乐”的宣传品。 主题出版的精品化其实并非是“物料”的高级化,而是回到文学的本质,回到生活的本原,不矫饰,不悬浮,以艺术生命的长周期来提升主题的当下感。所以,整个出版链条上的从业者,要实现少儿主题出版的常态化、长效化,就需要以“求务实”的态度,平实守真,把握好主题创作与主题出版的基调。 我的第三...

儿童文学#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14/c404072-4040173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14日11时7分20秒 重读《桥》:“担荷之美”

   ...论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柏格森哲学“世界绵延(存在)”的本体论思想,引发关注的只是它与佛教唯识思想异同的比较。尽管其核心概念“绵延”“直觉”与唯识学的“识”有很多差异[24],但二者的相通之处在于将世界本原奠基于一个与空间无关、无形而实有的心理事实的层面,实现主观与客观、物质与意识、个体与群体的融合与统一。因此,废名对于“客观=主观之极致”的主客观关系的思想认识,无疑有着柏格森哲学或佛教唯识论的哲学基础...

文史#重温经典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03/c419384-4039458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3日8时26分34秒 《零公里》:深描边疆卫士的精神世界

   ...常生活、心理空间、身体感受、情感结构、命运遭际,氤氲着烟火气息,饱含真实日常的粗粝毛刺,动人却不耽于煽情。曾经年轻、青涩的面孔或许会随时间推移逐渐模糊,但那些厚重温暖的军旅内在经验,依然顽强地保留着它本原的面目和质地。 《零公里》没有采用较为常见的线性叙事结构,而是具有显明的散文化特点。小说由一系列片段性故事连缀而成,以“昆仑卫士”荣誉称号的评选为核心线索,串联起青藏高原汽车兵“上山、下山”的日常生活...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02/c404030-4039424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日11时51分45秒 牛汉的慨叹

   ...友们(前排左起:鲁藜、曾卓,后排左起:徐放、杜谷、牛汉、冀汸、绿原、路翎。1985年1月,北京) 二 牛汉在一九五一年出版的这三种诗集,我有其一,即《在祖国的面前》,书得自网络。以书上旧印寻迹,可知此本原是“云南军区政治部图书馆”的藏书,品相尚好。从书后的借书登记表页可得知,自入藏图书馆,此书总共只有三次的借阅记录。这本盖有“部队图书,不得外传”蓝印的诗集,在一九五五年“胡风案”风起后,自然被彻底打入...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19/c404063-4038525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9日8时51分49秒 惜别苏本

   ...。在家里吃饭,赠之《向隅编》一册。”是因为已到了饭点儿,我说去住处那边吃完饭你再走罢,正好有人家前一天送的大闸蟹。我只请她在家里吃过这一顿饭,而那已是《惜别》面世一年多以后了。如今发现一向热情开朗的苏本原来心事很重,但因此更能感到她的善良。我们竟未能为此沟通,如今不再有任何机会了。哀哉。 接下来几天在网上读到一些回忆苏本的文章,所谈论的多是她的编辑工作。苏本一生大概只做了这么一件事情,她也确实是当下难...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9/c404018-4037822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9日11时15分53秒 帷幕消失之后:沉浸式演艺的美学与可能

   ...,越要看它的旧瓶——“创旧”有时比“创新”更重要。新媒体及数字技术是对沉浸式体验的技术加持,而亘古至今的游戏、仪式、文学、戏剧以及当代影视艺术,只要是为了满足人类对故事的渴求,何曾脱离过对“沉浸性”的本原追求?戏剧、影视和游戏构成了沉浸式演艺的三驾马车,要它们形成合力,首先要找到其共通点,这就是人们在古老叙事艺术中所追求的古朴念想:跳脱日常生活进入想象世界;观察、参与有趣且有意义的人类行动,并乐在其中...

艺术#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5/c404004-4037598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5日9时46分55秒 《考工记》与理想都城秩序

   ...法则和宇宙秩序的敬畏和遵循,让他们想通过法天、法自然,达到社会和谐,崇尚秩序和道德的目的。他们认为礼的终极根据是“礼本于大一”,孔颖达认为“大一”即“太一”。“太一”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是宇宙和自然的本原,也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根源。因此,礼的存在无可置疑。 有了礼的合理性,还要进一步研究礼的特征,于是提出了“礼生于分别”的理念,也就是“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已陈,贵贱位矣”,意思是天在上,地在下,尊...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29/c442005-4037190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9日10时15分3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