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19 篇有关 日本译介 的页面,用时 0.197秒.

第1页  共1页

陈喜儒:野间宏与《现代中国文学选集》

   ...品很少,收获有限,交流时说不出个所以然,但中国作家讲起日本文学,却头头是道,令我们尴尬汗颜。 我说:这不能怪你们。据我所知,这几年,我国翻译出版的日本文学作品近百部,所以中国读者对日本文学并不陌生。但日本译介我们的东西很少,甚至不如五六十年代,那时很多中国小说如《暴风骤雨》《原动力》《李家庄的变迁》《吕梁英雄传》《青春之歌》《林海雪原》《上海的早晨》《红日》《苦菜花》等等都有日译本,而现在去日本书店,欧美...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03/c404063-4026981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3日10时16分12秒 徐家汇藏书楼见证近代文化交流

   ...的文学相异的一面。 最后,从馆藏鲁迅、老舍、林语堂、郭沫若等中国新文学作家作品的日译本到《中国文学史》等著作,其中涉及增田涉、鹿地亘、井上红梅、鱼返善雄等众多译者,我们可以以此为媒介,开展中国新文学在日本译介的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文学在近代的外译现象与文化输出,还原了特殊历史时期中国文学战胜文化落差的真实一面。中外文学文化交流本应平等、双向,通过分析馆藏日文书报等一手文献,可揭示中日文学接触、传...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214/c404063-40139211.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14日22时17分23秒 戴瑶琴 陈稳:中国网络小说的日本民间译介

导 读 由于日本严格的著作权法规定,与美、英、俄的中国网文民间译介相比较,中国网文在日本的译介更趋私人化、小众化,通常是民间自发译介,进而进入同人多元创造期。文章通过采访日本译者和读者,对中国网文在日本译介的启动、二次创作动机、传播过程、交流阵地进行了详细梳理,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从中可窥见当前中国网文在日本“出海”的概貌。 21世纪以来,“网文出海”构建出英译网站矩阵,包括Wuxiaworld、Gr...

网络文学#观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108/c404027-40113604.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1月8日9时16分53秒 “借文学来鸣我的存在”

   ...在小说集《塔》中。 [22]阿英:《郭沫若》,原载《夜航船》,引自《阿英文集》,第136~137页。 [23]王哲甫:《中国新文学运动史》,北平杰成印书局1933年版,第153页。 [24]见吕元明《日本译介郭沫若著作之一瞥》,《郭沫若研究》学术座谈会专辑。 [25]见吕元明《战后日本开展郭沫若研究概况》,《郭沫若研究》1985年第1辑。 [26]陈敬之:《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台北成文出版社1980年版...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609/c404064-40009599.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6月9日6时46分44秒 中国文化的根性与中国人的情义

   ...大湘西,但实际上通达更为广阔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根性的叙事,首先体现在语言方面。 《家山》的语言有中国美学本土的创造,是从中国本土语言系统里面生发出来的创作。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缘起和开端是从西方转道日本译介过来的文学观念,包括语言也接受这种改造,“新文学”的语言区别于古典文学的体系。尽管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一度有关于大众化的讨论,落实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的中国文学创作中,将民间口语与方言锻造融入到文人...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112/c404030-32605080.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月12日9时44分33秒 旧国文与新西学:中、日、西的知识生产与流动

   ...,在港口城市西文书籍的编译与出版蔚然成风,各种新式教科书的翻译出版事业如雨后春笋一般萌芽,晚清至民国初年西学的知识生产与流动,很多是通过日本作为传播中介。日本明治维新,大量西文书籍首先翻译至日本,再由日本译介至中国,形成了中、日、西三方知识交流路径。因此,研究晚清至民国初年的知识流动研究,应放在西学东渐的宏观背景下进行探求,并应关注中、日、西三方的知识流动渠道。 目前,关于晚清文教界、知识界的知识生产...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021/c442005-32548930.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0月21日8时45分24秒 上海故事海外“圈粉”,以文学映照呈现城市丰富表情

   ...有起伏,有点像歌曲的旋律,听起来更让人觉得亲切有趣。 在日本一桥大学言语社会研究科学者贾海涛的观察中,日本出版方之所以对《繁花》产生兴趣,离不开其中的“上海”主题。“《繁花》日文译本的问世,借助了日本译介中国文学的东风。”作为一家市场运营相当成熟的出版社,早川书房在书籍装帧、推广发行上也凸显了上海元素——封面上的国泰电影院、上海街景,散发浓郁的海派味道。此外,《繁花》越南语版由越南作家出版社出版,上市...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210/c403994-32348967.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2月10日8时7分45秒 金宇澄《繁花》日译本出版,译者通中文,还懂上海话

   ...来日本译介中国文学的提速是分不开的。 浦元里花《繁花》书评刊于『東方』第397号,2014年3月 1、早川书房与《繁花》的出版 要说《繁花》日文译本出版的大背景,就不得不提到,近年来日本译介中国文学的热潮。这其中的标志性事件就是,刘慈欣《三体》与郝景芳《北京折叠》先后获得雨果奖,引起日本国内科幻界的广泛关注。随后由刘宇昆选编,聚集了数十位中国作家的现代中国科幻选集『折りたたみ北京』(早川...

世界文坛#译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130/c431803-32343596.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月30日8时45分15秒 郭沫若基于泛神论的思想转向

   ...源头,但对具体影响和承袭关系有诸多看法,主流观点认为更多得益于西学资源,尤其是浪漫主义的影响,其中歌德的影响最为关键,正是经由歌德,郭沫若接触并了解到斯宾诺莎。郭氏留日期间,歌德等德国浪漫主义作家已在日本译介和传播,但郭沫若对歌德的接受更为直接:1916年秋他在德语课上读到歌德的自传《诗与真》(他译为《创作与本事》),之后开始阅读和翻译歌德的作品,《浮士德》和《少年维特之烦恼》的翻译都直接以德文本为依据。...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803/c404064-32178976.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8月3日8时5分39秒 吕澂和他的“唯识美学”

吕澂(1896年—1989年)是近现代哲学家,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位卓有建树的美学家,是中国近现代美学的先导。早年的吕澂从日本译介编纂西方的美学理论,并期望参照德国心理学家、美学家立普斯(1851年—1914年)的“移情派”美学建立“唯识学的美学”。但后来由于吕澂专事佛学研究,对“唯识美学”的建构仅仅停留于设想,并未作理论的展开。 吕澂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篇文章《我的经历和内学院发展历程》中追忆了...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611/c404063-32128166.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6月11日7时19分37秒 翻译作品中个性风格与再创造的融合

   ...常惊讶地发现,这三个译本基本上没有一句话的翻译是一样的,这不仅是让我吃惊,而且是震惊。震惊之后,也就坦然了。 我想作者其实应该胸怀宽阔一点,不需要在这个问题上有任何计较。 二、关于日本译者及在日本译介的情况 张:日本翻译家谷川毅老师曾提到他在翻译您的作品时,特别是翻译《受活》和《年月日》时,“时刻感受到文字的抒情”,让他“时而伤感,时而愉悦”,所以在翻译该书时,“或许有一些地方稍流露出了自己的...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0年第6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106/c434900-31991242.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1月6日14时41分12秒 翻译作品中个性风格与再创造的融合

   ...常惊讶地发现,这三个译本基本上没有一句话的翻译是一样的,这不仅是让我吃惊,而且是震惊。震惊之后,也就坦然了。 我想作者其实应该胸怀宽阔一点,不需要在这个问题上有任何计较。 二、关于日本译者及在日本译介的情况 张:日本翻译家谷川毅老师曾提到他在翻译您的作品时,特别是翻译《受活》和《年月日》时,“时刻感受到文字的抒情”,让他“时而伤感,时而愉悦”,所以在翻译该书时,“或许有一些地方稍流露出了自己的...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0年第6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1204/c434900-31956195.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12月5日13时57分26秒 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日本

   ...年有85部,1990年—1999年有205部,而到了2000年—2012年则为296部。可以看出,1980年后,特别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后,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日译数量迅猛增长。 进入21世纪,日本译介我国当代文学作品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被译介的中国作家人生阅历迥异,观察生活的视角千差万别,故而写作手法各不相同,作品的题材和形式也丰富多彩。如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蛙》、阎连科的荒诞现实主义小说《受活...

世界文坛#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1024/c404092-31417192.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10月24日8时0分45秒 丁晓原:非虚构文学的逻辑与伦理

   ...生了些什么事,为何发生和如何发生等。”因此可见,报告文学的文体称名是切合得体的,它是一种基于新闻而成的新闻文学。由此,报告文学就具有新闻性、现实性和文学性等基本特性。报告文学的名称于20世纪30年代经日本译介到我国,很快在写作和初步的研究方面有了及时跟进。“去年夏季,‘文坛’上忽然有了新流行品了,这便是所谓的‘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在中国的‘标本’,据审定,并不多;而众所周知,则是《包身工》。”这是茅...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1011/c419351-31394359.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10月11日10时3分21秒 2018国际童书大奖花落谁家?

   ...同的插画风格融为一体并自由在画面分格和整页图片间切换,营造故事张力。 年度最佳童书授予了《来自长颈鹿的问候》(Viele Grüβe, Deine Giraffe,Moritz出版社出版),这本从日本译介的学前读物极富文学性,同时也充分展示了想象力的功用:一只从来没见过长颈鹿的企鹅想象中的这个长脖子朋友是什么模样呢?这本书同儿童体验紧密结合在一起:主人公长颈鹿在它狭小的世界里感到无聊极了,鹈鹕开启邮递...

儿童文学#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110/c404071-30513800.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1月10日8时25分50秒 回顾中国早期博物馆史能给当下带来什么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博物馆”一词开始出现在中国学术词汇当中。其名称的中译经历了从最初简单比附式的“珍宝馆”“公所”“万种园”“积宝院”“集奇馆”“百物馆”等,到音译的“缪斯庵”,再到最后经由日本译介而来的 “博物院”这一复杂过程。博物馆观念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一个重要路径是境外来华人士的建馆示范,这也使得上海成为我国最早有博物馆的地方。 清同治七年(1868年),法国传教士韩伯禄在徐家汇创办自...

艺术#文博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0718/c419392-30155057.html 发布日期: 2018年7月18日9时39分34秒 北二外中国文艺评论基地揭牌 致力于推动中国文艺精品走出去

   ...的投入,是行之有效的文化输出路径。中国文艺精品要真正走出去、中国文学要扩大世界影响,同样也可以采取这样的路径。   二外日本文学教授、翻译家,日语学院副院长张文颖,在会上介绍了莫言、残雪等作家作品在日本译介的情况: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自1980年代中期开始,莫言、残雪等中国年轻一代作家的作品在日本陆续得到翻译出版机会,这之中,翻译家个人的文学专业素养和行内影响力,以及《中国语》《中国现代文学》等专门...

新闻#文化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ews/2015/2015-11-27/259150.html 发布日期: 2015年11月27日10时35分32秒 中国当代文学翻译在日本(饭?V容)

   ...。今天,我为中国读者介绍一下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出版的总体情况。我想,重新审视这段历史,也许对今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以及今后的中日文化交流有一些启示。   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是日本译介中国现当代文学最为频繁的时期。大约每隔10年就有一套大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全集或者选集问世,就是以下这4种:《现代中国文学全集》,共15卷,河出书房,1954年至1958年;《中国现代文学选集》,共20...

评论#精彩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wxpl/2015/2015-01-12/230615.html 发布日期: 2015年1月12日10时8分34秒 中国当代文学翻译在日本

   ...。今天,我为中国读者介绍一下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出版的总体情况。我想,重新审视这段历史,也许对今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以及今后的中日文化交流有一些启示。 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是日本译介中国现当代文学最为频繁的时期。大约每隔10年就有一套大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全集或者选集问世,就是 以下这4种:《现代中国文学全集》,共15卷,河出书房,1954年至1958年;《中国现代文学选集》,共2...

新闻#文化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ews/2015/2015-01-12/230568.html 发布日期: 2015年1月12日9时14分32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