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就引起巨大的反响,寄向编辑部的读者来信更是数不胜数。然而,由于这些“青年诗人”并不属于现代主义或新诗潮的序列,在新时期新诗史的叙述中被逐渐边缘化。从“南宁诗会”及其后诗坛对新诗接受状况的记录来看,新诗接受上的“黄金年代”并未越过1980年,而是停在了70年代末。诗人及诗评家后来对80年代诗歌“黄金年代”的指认,或许源于对这两段记忆的混淆。 “黄金年代”神话生成的第二个原因,是文学史叙述者对同时期普通读...
文史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12/c404057-4027638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12日8时36分4秒 诗人西渡:诗是宇宙的语言...白居易而作的。诗歌的这种“国际化”说明,它提供的不是一种地方性知识,而是一种普遍的知识,一种从本质上讲应该归于全人类的知识、智慧,把它限定为地方性知识是对人类智慧的犯罪。事实上,最好的诗都有这种性质。新诗接受外国诗歌的影响也不是服膺、屈从于某种外部的东西,而是把本来属于我们的东西交还给我们自己。国际文学交流的意义也在于此。在这种交流中,诗人、作家代表他们的民族、语言彼此赠予,受赠的一方固然获益匪浅,付出的...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1210/c405057-32304790.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12月16日7时19分15秒 赵小琪:新诗传播与接受中的治疗功能...出来;二是强化空间的交融性特性,将自我从个体与他人、自然的分离、隔绝状态中解救出来。大致来说,在新诗传播与接受的治疗功能系统中,补偿功能为基石,同情功能为中心,超越功能为目标。 关键词:新诗传播 新诗接受 补偿功能 同情功能 超越功能 新诗传播与接受的治疗功能系统主要由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补偿、同情、超越功能构成。新诗传播与接受的补偿功能主要表现为,一是强化了个体的自然化的身体意识,为自然化的...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911/c404033-31857735.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9月11日8时29分45秒 2018年诗歌:从最多的可能性开始...纪先锋诗人三十三家》《2007—2017中国诗歌版图》《中国乡村诗选编》等都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呈现和总结当下整体的诗歌创作。陈仲义的《现代诗:接受响应论》则针对新诗的接受困境和难度进行了问题化的澄清,对新诗接受的特异性、开放性、有界性进行了深度论述。 目前新诗的体式和形式已是非常多元和复杂,这对于读者来说也是一种挑战,比如一般意义上的抒情诗、小诗、主题性组诗、长诗、长篇叙事诗、诗剧、剧诗(舞台诗)、广场...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128/c404034-30593030.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1月28日8时32分18秒 陈仲义:建构现代诗接受研究的空间范式...现象的比较),《现代诗:接受响应论》一书正有效地把捉了此两种研究“轴心”。比如从“纵轴”上看,该著基本涵括了自新诗发生直至当下的现代诗接受现象,对新诗百年的接受历程进行了系统地爬梳与剖析。典型的如在“新诗接受的历史检视”章节中,作者的研究视域从黄遵宪的“诗界革命”延展到“21世纪的网络诗歌”,他通过这种历史性的检视,在发掘新诗接受之曲折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历史化”的思维,以此反思了百年新诗的接受问题。此外...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1029/c404030-30367778.html 发布日期: 2018年10月29日8时16分9秒 陈仲义:重提现代诗接受的“标准”问题——多元分歧与厘清接受“误区”...较清楚感受其“界限”所在,甚而能事先做出某种“预设”或“规定性”。不幸的是,由于多数人混淆了三种标准的细微区分,把诗歌生成标准代替其他两个标准,就容易产生生成过程“惟我独大”与干脆取消标准的偏见。这是新诗接受失序的一个“罪魁祸首”。所以诗歌标准的考察应该秉持一种相对独立的“一分为三”的视角:在生成(过程追求)、定型(文本客观结构)、接受(主观鉴赏批评)中,安装不同的“眼力”——三种接近却略有区别的“眼力”...
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1219/c404033-29716310.html 发布日期: 2017年12月19日13时4分44秒 新媒体民谣旋风下的新诗...既可作为音频来传播,也可与图像结合,变成视频来传播;同时,它强烈的表演功能自带娱乐属性,能在大众文化里拥有一席之地。较新诗而言,民谣占有更多的传播优势和大众话语权。 新诗的处境就寂寞得多。阅读,是新诗接受的最主要方式。但在大众阅读热情日益降低、阅读水准大幅打滑的今天,新诗的传播面并不宽。虽然帕斯乐观地说,“文学最有趣的东西是它的垂直策划,一个文本和一页纸的空间中所说的东西,纸页本身所说的东西和它不能被...
报刊#文艺报#第七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0911/c405175-29526208.html 发布日期: 2017年9月11日13时19分26秒 马雅可夫斯基:一个被骄傲摧毁的诗人马雅可夫斯基 资料图片 莉莉娅 资料图片 【深度解读】 在中国新诗接受外来影响的历史上,马雅可夫斯基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名字,贺敬之、郭小川、田间等著名诗人都各自模仿他的风格,写出了被批评家们称之为“楼梯式”诗歌的重要作品,至于论及其影响,甚至可以寻索到朦胧诗的一代。可以说,他堪称是中国读者最熟悉的诗人之一,但需要指出的是,他同时也是被误解最深的一位诗人。在科瓦廖夫主编的《苏联文学史》中...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0322/c404064-29161872.html 发布日期: 2017年3月22日13时4分39秒 马雅可夫斯基:一个被骄傲摧毁的诗人马雅可夫斯基 资料图片 莉莉娅 资料图片 【深度解读】 在中国新诗接受外来影响的历史上,马雅可夫斯基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名字,贺敬之、郭小川、田间等著名诗人都各自模仿他的风格,写出了被批评家们称之为“楼梯式”诗歌的重要作品,至于论及其影响,甚至可以寻索到朦胧诗的一代。可以说,他堪称是中国读者最熟悉的诗人之一,但需要指出的是,他同时也是被误解最深的一位诗人。在科瓦廖夫主编的《苏联文学史》中,他...
世界文坛#作家印象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0322/c404091-29161235.html 发布日期: 2017年3月22日9时14分43秒 2016文学批评:构建文学话语的中国视野和文化自信...动和文章层出不穷。比较重要的论文有洪子诚《没了危机,新诗将会怎样》,张炯《百年新诗的回望与反思》,洪子诚、奚密、吴晓东、姜涛《世纪视野中的百年新诗》,罗振亚《中国新诗百年,教训不少启示更多》,陈仲义《新诗接受的历史检视》等。这些文章探讨“百年新诗”与“20世纪”的历史关联,新诗的语言本体及阅读接受等问题的启示与教训。 2015年纪念先锋文学30年的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本年度关于先锋文学的争论继续发酵。...
理论#文学理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0221/c404039-29096879.html 发布日期: 2017年2月21日12时15分9秒 2016文学批评:构建文学话语的中国视野和文化自信...动和文章层出不穷。比较重要的论文有洪子诚《没了危机,新诗将会怎样》,张炯《百年新诗的回望与反思》,洪子诚、奚密、吴晓东、姜涛《世纪视野中的百年新诗》,罗振亚《中国新诗百年,教训不少启示更多》,陈仲义《新诗接受的历史检视》等。这些文章探讨“百年新诗”与“20世纪”的历史关联,新诗的语言本体及阅读接受等问题的启示与教训。 2015年纪念先锋文学30年的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本年度关于先锋文学的争论继续发酵。...
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0215/c404033-29081251.html 发布日期: 2017年2月15日7时47分20秒 2016文学批评:构建文学话语的中国视野和文化自信...动和文章层出不穷。比较重要的论文有洪子诚《没了危机,新诗将会怎样》,张炯《百年新诗的回望与反思》,洪子诚、奚密、吴晓东、姜涛《世纪视野中的百年新诗》,罗振亚《中国新诗百年,教训不少启示更多》,陈仲义《新诗接受的历史检视》等。这些文章探讨“百年新诗”与“20世纪”的历史关联,新诗的语言本体及阅读接受等问题的启示与教训。 2015年纪念先锋文学30年的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本年度关于先锋文学的争论继续发酵。...
报刊#文艺报#第二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0215/c405170-29081037.html 发布日期: 2017年2月15日7时11分21秒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张雨童 论丰子恺对陶渊明的接受……………………………………………………………………潘建伟 “反右”运动中张贤亮及其《大风歌》批判始末…………………………………………马占俊 诗歌研究 新诗接受的历史检视…………………………………………………………………………陈仲义 停顿研究——以臧棣为例,探测一种当代汉诗写作的意识结构…………………………张光昕 被点燃、被隐匿的“青春” ——...
报刊#文艺报#第六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6/1212/c405174-28940836.html 发布日期: 2016年12月12日7时11分24秒 奚密:诗歌最终只对自己负责...生对中国古典诗词没有既定理解或者预期,而且通过英文翻译也看不出古典诗和新诗的差异。对他们而言,都是新的,所以很容易接受。接受新诗美学模式的差异,是以中文为母语的读者才有的独特的历史现象。 记者:新诗接受度的问题,您提到要靠学校教育的加强和提升。但事实是,新诗教育在中国一向不显,相比古典诗而言,人们觉得它离我们似乎更远,尽管它的语言形式反而离我们更近。 奚密:你让我想起有一年在美国开学术研讨会,...
访谈#作家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3/2013-12-06/184136.html 发布日期: 2013年12月6日10时23分42秒 “全球化”背景上的中国诗人如何书写(张器友)...经济上落后于美国和西欧国家,但其魔幻现实主义文学,“魔幻而不失其真”,又怎么可以同西方世界的后现代末流相比?我国近百年主流文学其中包括新诗的价值也正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相类似。 近百年来,中国主流新诗接受中华民族现代革命和现代化精神的感召,又受到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的文艺及文化,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和前苏联等左翼文学的影响,形成了与中国现代性建构取向一致的主流道路。这个主流起于五四时期,在左翼诗潮、工农兵文...
评论#精彩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wxpl/2013/2013-07-24/168178.html 发布日期: 2013年7月24日9时17分9秒 “全球化”背景上的中国诗人如何书写...经济上落后于美国和西欧国家,但其魔幻现实主义文学,“魔幻而不失其真”,又怎么可以同西方世界的后现代末流相比?我国近百年主流文学其中包括新诗的价值也正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相类似。 近百年来,中国主流新诗接受中华民族现代革命和现代化精神的感召,又受到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的文艺及文化,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和前苏联等左翼文学的影响,形成了与中国现代性建构取向一致的主流道路。这个主流起于五四时期,在左翼诗潮、工农兵文...
交流#中外文学交流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3/2013-07-24/168171.html 发布日期: 2013年7月24日9时14分21秒 “全球化”背景上的中国诗人如何书写...经济上落后于美国和西欧国家,但其魔幻现实主义文学,“魔幻而不失其真”,又怎么可以同西方世界的后现代末流相比?我国近百年主流文学其中包括新诗的价值也正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相类似。 近百年来,中国主流新诗接受中华民族现代革命和现代化精神的感召,又受到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的文艺及文化,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和前苏联等左翼文学的影响,形成了与中国现代性建构取向一致的主流道路。这个主流起于五四时期,在左翼诗潮、工农兵文...
新闻#文化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ews/2013/2013-07-24/168170.html 发布日期: 2013年7月24日9时14分2秒 “全球化”背景上的中国诗人如何书写...经济上落后于美国和西欧国家,但其魔幻现实主义文学,“魔幻而不失其真”,又怎么可以同西方世界的后现代末流相比?我国近百年主流文学其中包括新诗的价值也正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相类似。 近百年来,中国主流新诗接受中华民族现代革命和现代化精神的感召,又受到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的文艺及文化,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和前苏联等左翼文学的影响,形成了与中国现代性建构取向一致的主流道路。这个主流起于五四时期,在左翼诗潮、工农兵文...
文学报刊社#文艺报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bk/2013-07-24/71133.html 发布日期: 2013年7月24日8时33分19秒 语言失范 精神缺席:新诗批判之二...大的声誉。于是,在“朦胧诗”造就的那个众人爱诗的年代,任何一位稍能给读者一点心灵鸡汤的诗作者的作品都能吸引大量读者的眼球,汪国真、席慕容之所以能在80年代中期赢得广泛的欢迎,很大程度上是80年代初中期新诗接受高峰的阅读惯性助了其一臂之力,当然也与他们的新诗中理想主义的轻化有关,因为在经过几年的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大陆的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平的安详的社会对休闲文化的追求开始显露,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急...
作家库#主要作品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56/2007/0109/1372.html 发布日期: 2007年1月9日11时57分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