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22 篇有关 新老人 的页面,用时 0.2秒.

第1页  共2页

2024年4月全国文学期刊目录盘点

   ...2024年第4期 关 注 建筑伦理学 /盛可以 与乡村伦理价值观念相撞的事故现场——《建筑伦理学》创作谈 /盛可以 小 说 出 行 /阿 成 小说如何疗愈 /王 文 落花时节又逢君 /祝枕漱 散 文 新老人与海 /肖辉跃 诗意与悬壶 /温亚军 山深处 /廖静仁 且知山水味 /唐 樱 赤脚行走 /蔡勋建 青年计划 风中事 /李之萌 坏故事 /李之萌 另一种诚实 /张定浩 笔 谈 小说的悬疑化叙事倾向(二)...

新作品#报刊在线#文学期刊目录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02/c436741-4020862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24日15时25分17秒 《湖南文学》2024年第4期目录

关 注 建筑伦理学 /盛可以 与乡村伦理价值观念相撞的事故现场——《建筑伦理学》创作谈 /盛可以 小 说 出 行 /阿 成 小说如何疗愈 /王 文 落花时节又逢君 /祝枕漱 散 文 新老人与海 /肖辉跃 诗意与悬壶 /温亚军 山深处 /廖静仁 且知山水味 /唐 樱 赤脚行走 /蔡勋建 青年计划 风中事 /李之萌 坏故事 /李之萌 另一种诚实 /张定浩 笔 谈 小说的悬疑化叙事倾向(二) 如何悬疑?为何悬...

新作品#报刊在线#《湖南文学》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03/c419156-4020947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3日15时10分26秒 “旧城旧到底,新城新到家”

   ...张小岗三研究生赴岱庙重新测绘制图和校对。1989年父亲定稿《岱庙》,书中写影留迹,除了几张自己摄的旧作外,皆出自摄影名家金宝源先生之手,他是父亲长年共事之友;此书之成,父亲没有忘记提及,岱庙全图是张建新老人1957年绘的遗作。 《岱庙》于1992年4月付梓。当鲁晨海将这本倾注了众人心血的图文并茂之作送来时,父亲那喜出望外的神情,恍如再次回到了那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的宝地。 2023年6月20日 法国尼斯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127/c404063-40126217.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1月27日8时22分14秒 第二届岳麓书会开幕 百场活动引领“悦读”新风尚

   ...民阅读进校园、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网络、进军营,进一步挖掘各类基层人群的阅读需求,有效促进全民阅读活动更加深入基层群众。同时,关注书店、文化地标、互联网等多场景,面向青少年、城市年轻人、新老人等人群,打造特色活动,点亮爱阅之城。 当晚,长沙湘江两岸同步上演绚烂多彩的岳麓书会主题灯光秀,点亮这条从岳麓山到岳麓书院、从橘子洲头到杜甫江阁的湖湘文脉。 本届岳麓书会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新闻出版...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115/c403994-40118612.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1月15日9时13分52秒 荆凡《橡皮擦乐队》:“夕阳”中生命的珍贵光芒

   ...和爷爷奶奶们共同议定的乐队名称,有孩子的童趣,更有新时代老人的时尚。虽然作品通篇的笔墨与情节集中在几位老人身上,但丝毫不见暮气,而是写得灵动舒展,这当然是因为采取了星儿的视角。但更重要的是,源于这群“新老人”典型形象自身具有的活力,比如奶奶们着装外貌的利落优雅,比如陈炎爷爷与冯春爷爷的趣味斗琴;更源于老人们洒脱通透的人生态度,比如丁奶奶叮嘱两位爷爷注意身体的工作叫“维稳”,旧词新用,实则是“维持心脏稳定...

儿童文学#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213/c404072-32622752.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2月13日11时31分31秒 “新老人”能撬动多大出版增量?

继“银发经济”之后,“新老人”概念应势而生。 当前我国老年群体以“40后”“50后”为主,随着“60后”甚至“70后”的逐步加入,老年群体正呈现全新的状态和特征,他们被称为“新老人”。在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博士后王雪辉的研究中,“新老人”与传统老年群体相比,健康状况良好、受教育程度较高、社会经济参与意识较强、消费理念更加现代化,是一个还没有被充分服务的人群。 据民政部预测,“十四五”期...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531/c403994-32434552.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5月31日8时18分4秒 怀念故乡的人,要栖水而居

   ...只有把视线急急投向罗家峪旁的受灾群众安置区,汹涌的泪水才能宽慰地流出来:那里,一幢幢楼宇依山而建,前后错落,浓淡有致,在高峻粗粝的群山映衬下,柔和得像是一幅水粉画铺到了川地里。 南街村的重灾户薛国新老人如今就生活在那个环境优雅舒适的住宅区。泥石流冲毁了他辛苦修建的前后两院,十几间房屋,一辈子的家业瞬间荡涤一空。事后,政府在安置区补偿了他家两套住房,去年他的儿媳又在镇政府的扶持下办起了养殖场。目前,一...

新作品#纪实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428/c404019-32091096.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4月28日22时3分49秒 地库笔记

   ...里的一只只蓝色塑料桶,隐秘的容器,装载的不再是生活的残渣,而是猫们与老人各自的命运了。 9 猫和几个拾荒老人的对峙游戏每天都在上演。这是一场悠久而又没有尽头的拉锯之战。老人走了,会有更多的城市新老人加入;猫们呢,一只猫终结了,会有更多的流浪猫涌来。她们接过各自的接力棒,共同完成对生活乃至生命的某种坚守。 战场之外,不远处,还有一群在下象棋、玩纸牌的老人们,他们躲在一间没有窗户的地下屋子里,其...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406/c404018-32070381.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4月6日8时53分0秒 煮熟的大米“会跳舞”——怀集油粘米

   ...任县委书记的黄秉便安排我当解放军的怀集话翻译及护送的工作。几位解放军和我一起在食堂吃着怀集油粘米饭时,纷纷竖起大拇指赞叹道:‘怀集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真是好山好水出好米啊!’”记忆力尚好的离休干部马建新老人娓娓道来。 怀集油粘米是依靠特有的土壤、水质、气候等因素,秉承传统耕作方法种出来的优质水稻,米粒小巧玲珑,无腹白,晶莹剔透,富有油质感,饭味浓郁,入口香滑而软熟。 “1953年,我在广州读初中...

原创#散文•随笔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0301/c404011-29841948.html 发布日期: 2018年3月2日9时39分57秒 《折扇》

   ...为名副其实的最后一位女书自然传人。 之前,她为了生存,无数次拒绝承认自己精通女书。女书,曾经给了她无限的快乐,只是,现实生活中物质的匮乏,让她抬不起头来。她只能对人草率地说:我不会女书。 何艳新老人,想遗忘女书,因为,只要想起女书,悲痛、凄凉、泪水,就随同生活的巨大压力一起,蜂拥而至,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台湾女书研究者刘斐玟是何艳新的结交姊妹,她说: “如果草木能够读女书的话,它们读了这...

阅读#书摘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0317/c404067-29152519.html 发布日期: 2017年3月20日10时46分48秒 马自忠:开在纸上的花朵

   ...学水准。《折扇》有如此的文学成绩,首先得益于作者唐朝晖来自湖湘,自发的使命感,天然的亲切感,加上他优雅的文风,与女书有天然的契合,使他轻松、毫无障碍地就走进了女书的世界,走近了女书最后一位自然传人何艳新老人的生活。三年间,他数度来到江永,用脚步丈量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用充满感情的目光注视着这里的一砖一瓦和一草一木,又用心倾听着这里的每一声叹息。然后,他用一个个精雕细琢的字和词筑就了《折扇》。 《折扇...

评论#作品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0216/c404030-29085150.html 发布日期: 2017年2月16日8时51分17秒 漫漫回乡路

   ...只有把视线急急投向罗家峪旁的受灾群众安置区,汹涌的泪水才能宽慰地流出来:那里,一幢幢楼宇依山而建,前后错落,浓淡有致,在高峻粗粝的群山映衬下,柔和得像是一幅水粉画铺到了川地里。 东街村的重灾户薛国新老人如今就生活在那个环境优雅舒适的住宅区。泥石流冲毁了他辛苦修建的前后两院,十几间房屋,一辈子的家业瞬间荡涤一空。事后,政府在安置区补偿了他家两套住房,去年他的儿媳又在镇政府的扶持下办起了养殖场。目前,一...

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0207/c404018-29063641.html 发布日期: 2017年2月8日9时15分39秒 《折扇》

   ...成了完整的女书文化。女书不仅是女性苦难岁月中*温柔的慰藉,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当地婚丧嫁娶、宗教祭祀和男女老幼的日常生活。 《折扇——最后一位女书自然传人》以非虚构的方式,以最后一位女书自然传人何艳新老人为视角,走进女书文化,触摸与女书相关的每一个物件,回忆女书种种与泪与爱相关的动情细节,叙写女书所涉及到的建筑、女书字、女书歌、《三朝书》、《结交书》、老庚、庙宇、女红等等。一位位浓情于姊妹情谊的君子女...

阅读#新书推荐#Z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6/1206/c405087-28929100.html 发布日期: 2016年12月12日10时45分9秒 田超:《折扇》,非虚构作品记录女书传人

女书文化是女性抗争不幸命运的伟大创造,也是华夏文明中尚且不为众人所知的一朵秘密之花。一部记录最后一位女书自然传人何艳新老人的非虚构作品《折扇》,近日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在湖南江永上江圩山村里,世代流传着一种口传心授的文字——女书字,它纤细瘦长,为女人所独创、独享。与女书字相关而形成了完整的女书文化。女书不仅是女性苦难岁月中的慰藉,也深刻地影响了当地婚丧嫁娶、宗教祭祀和男女老幼的日常生活。 ...

评论#作品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6/1206/c404030-28929387.html 发布日期: 2016年12月7日21时10分59秒 唐朝晖:用文学的方式来写民间社会

   ...整的民间习俗。 女书最动人的另一形式是歌谣,何艳新说,给你唱首歌吧。她声音一起,短短几秒,你回到了远古的丛林,几千年前的情境来到了现在,时间不再是一条河流,而是一个小小的圆点。一切并没有远去。何艳新老人,一首接一首地唱。她的声音可以救治一个孤独的灵魂。 女书历代传承靠的是口传心授,这让女书始终保持鲜活的姿态,如植物,生长在江永一带的山水之间,用浪漫的情怀,形成女性的独立精神世界,那里有自由,有爱...

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6/0812/c404033-28630257.html 发布日期: 2016年8月12日1时35分30秒 国画家李延声:妙手丹青绘传人

   ...着坐到房门口的椅子上,开始表演……说唱声情并茂,直指人心,引得敬老院的老人们,或拄拐或步履蹒跚地赶来欣赏,为他鼓掌叫好。”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国画家李延声在其画册《神工》一书中,这样叙述他与邹忠新老人交往的经历。邹忠新是著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钱板表演艺术家。画中的他,一手拿着金钱板,一手在比画着,沉浸在动情的表演中。这幅毛笔速写仅寥寥数笔,却形象传神。   《神工》被誉为我国画家笔下第...

新闻#文化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ews/2014/2014-11-25/225650.html 发布日期: 2014年11月25日9时6分55秒 抗美援朝的战地秀才 --王传新参加抗美援朝的回忆

   ... 这位曾经参加过解放上海、朝鲜上甘岭、金城反击战等战役的老复员军人,为了履行连队文书职责,经常穿梭于枪林弹雨中,搜集整理战斗中的英雄事迹材料,为战士们评奖立功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战地秀才”。   王传新老人于1949年参加了革命队伍,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后,随部队进入了福建惠安县驻防海防,一住就是三年,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工作任劳任怨,成绩显著,于1950年加入了中共共产党。   1952年部...

原创#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yc/2013/2013-12-09/96818.shtml 发布日期: 2013年12月9日16时31分11秒 退休老教师用雪糕棍做出《清明上河图》浮雕

朱志新老人制作的《清明上河图》 浮雕局部■本报记者 张墨寒 摄   锦州的退休老教师历时8个多月用雪糕棍等废弃材料做出一幅《清明上河图》浮雕。   走进朱志新老人的家,客厅里醒目的位置就放着他历时8个多月完成的浮雕版《清明上河图》。作品是用木制品一层层粘贴起来的,桥面上摩肩接踵的人 群能看出前后错落着,酒肆的小楼上一个人跨着栏杆,能分辨出身子在栏杆里腿跨在栏杆外……这幅立体版的画比普通的《清明上河图...

新闻#文化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ews/2013/2013-07-02/166004.html 发布日期: 2013年7月2日9时27分12秒 清新旷达之美——井湖园印象

   ...三千米画卷之浪漫、赏园之神秘。在我心中均留下深刻印迹。赏园内以黄庭坚雅号命名的《山谷碑林》乃是赵朴初先生的亲笔手迹。碑林云集了黄庭坚及中国当代书法名家的墨迹。散发出浓郁的人文历史气息。 碑林创建人黄百新老人乃我市著名的文化名人,亦是我国宋代大文豪黄庭坚的第二十七世孙,黄老曾用数年时间奔走于全国各地拜访当代艺术名家,收集整理名家墨宝,刊石刻碑,历时十数年始成。其中之艰辛非常人所知。此乃我市文化界一大幸事,...

原创#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yc/2013/2013-03-18/78638.shtml 发布日期: 2013年3月18日15时19分29秒 蔡邕亡命南国山水十二年:续修汉史理想未实现

   ...宋至清代摩崖石刻27方。除蔡邕外,还有周敦颐、何绍基(清代书法家)等来此。   蔡邕的“水天一色”石刻在绝壁之上,下临潇水,只有在船上才能看到。村里现在很少有船,随同我们前来的道县文物局退休职工黄代新老人,帮我们找到一个渔民的小船。   黄代新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潇水上还有运输,江华产的木材顺流而下到长沙,甚至还有放排。这可能是千百年来的景象,从蔡邕到周敦颐到何绍基。现在,潇水只剩挖沙船,宁远、...

文史#文史钩沉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2/2012-10-31/145504.html 发布日期: 2012年10月31日11时4分1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