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1181 篇有关 新移民 的页面,用时 0.115秒.

第1页  共60页

程皎旸《打风》:这些故事的创作,伴随我跌宕的香港职场之旅

   ...去我在香港的成长,像是蒙太奇那样放映。我忽然决定抛弃过去所追求的那些写作技巧,也不想再理会曾不断批判的社会问题,只想要用一种无限接近真实的写法,讲述一个人,与一座城的故事。于是我写了《香港快车》,一对新移民男女在这城市生活的十二年。他们在香港的成长与悲喜,以及百转千回后的无限空荡,大概也是属于我的。这小说入围了首届“青鸟作家导演起飞”计划。它会被成功改编成电影吗?我随缘期待着。 行文至此,我似乎讲完了我...

理论评论#创作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2/c404032-4046583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3日10时15分31秒 从历史走向时代前沿的海派小说——围绕《千里江山图》的漫说

   ...反驳,甚至姑且承认。但我要说一个更为普遍的有力事实:上海是外地人打拼事业最能成功的城市。如果上海城市性格里没有强大的包容性及公平性,外地人在上海的成功就不会如此普遍。迄今为止,在上海最成功的人群还是“新移民”,即新上海人。显见上海人对外地人确有地域文化的鄙视,但实际上又并不真的排外。上海堪称中国和世界的不同文化的大熔炉。这在中国是罕见的,几乎也是唯一的城市。这使上海能够真正发育成为现代的国际大都市。倒是...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2/c404030-4046582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3日10时15分23秒 何言宏:华语文学的南方变构

   ...新马生活与文化的书写,亦有着相当明显的个体差异。像新加坡诗人游以飘,由于自幼生长于马来西亚,特别注重表达个体记忆中的族群历史与文化;而诗人舒然,她的新移民身份则又使她更多地具有离散意识,表征着新加坡的新移民文化。这几年在中国很有影响的作家黄锦树,说他“多年前离乡后开始写作,小说中即经常下着雨,胶林;常有归人,回不了家的人。参照的还是我童年迄青少年间的胶林生活经验”,其作品的个体性,相当鲜明;而黎紫书在阐...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7/c404030-4046250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7日22时16分22秒 张爱玲《浮花浪蕊》本事考

   ...年10月离港。这段时间邝文美经常去看她聊天,《张爱玲语录》就是这么来的。那张最著名的仰着脸叉腰而立的照片也是在住处附近的英皇道兰心照相馆拍摄的。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北角有“小上海”之称,住满了来自上海的新移民。张爱玲说想不到自己还会这么快乐地走这条路,明显是指第二次住在附近了。和之前对比:也住在继园,不在做事和读书,每天都得走下山到严家去,觉得毫无希望。和上文对照一下,符合这种描述的,只有1952年夏天到...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1/c404063-4045755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1日8时24分2秒 古人的迁徙

   ...人口数倍于老家,分布在中国香港以及美国、欧洲等地。而原村民迁走了一部分,新村民又迁进来,当下在石厦村的外来务工人口,是村里户籍人口的20倍,这些人中的很多将会留下来,又成为石厦村人。 在岭南,这样的“新移民古村”很多。珠海乾务镇的荔山村,现有户籍人口4680人,而常住人口却有10680人。数千人的外来务工者,大多是拉家带口,心里没有不打算长期留下的。 岭南许多著名的古村,之所以生机蓬勃,活力四射,正是由...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2/c404018-4043692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3日8时34分4秒 迎着潮水涌来的方向

   ...种具体而细微的“县”乡经验,寻找一种由地方通达世界的写作样态。 “现实”不应局限于此时此地,域外的大千世界同样值得我们关注。海外华语作家陈河的中篇小说《卢默夫妇》(《北京文学》2025年第1期)讲述着新移民家庭的邻里日常,张翎在《北京文学》的专栏“到世界去”先后刊发两期走进东非的游记散文《徒步的游牧者》(2025年第1期)与《乡村篇》(2025年第2期)。此类跨文化交往的身体经验,共同彰显出一种在“世界...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8/c404030-4042814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8日9时25分26秒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城市文学

   ...实际影响。 一些城市文本旨在关注人口流动引发的变动体验,包括对“由乡入城”这一城市文学传统主题的复现,同时也包含对人在不同国家、异域城市之间迁徙经历的记录。如邓一光、徐则臣等作家,较为集中地叙写了城市新移民的生存状态。很多“70后”作家则通过绵密的“县城叙事”,展现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人性百态。再有,“新南方写作”观念辐射下的作家群体,自觉将南方城市的生存经验同海外生存体验对接,在流动中识别个体和城市,显...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5/c404034-4042532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5日8时9分47秒 当“新南方”的书写者相遇在南洋

   ...人缺少的,就是‘忠诚’两个字。对事业的忠诚,对土地的忠诚,对你所写的文学的忠诚,对人的忠诚。” “有没有真诚地认识你所在的土地?”这成为林高判断作品、作家的标准。这些年,林高教过很多年轻人,其中许多是新移民,或客居新加坡,独立创作,语言呈现丰富的新样貌。自称为“老派作家”的林高欣然接受这些交上来的作业。“(他们)很明显地,把家乡带来了。” 同一个问题,之于林森而言,是海洋。早期的林森,“更像内陆的作家”...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8/c403994-4042065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0日8时35分10秒 《华文文学谱系与家国想象》:作为方法的“华文文学”

   ...这一学科的论域、脉络与基本特征。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主要是一种以时间叙事、民族国家叙事为主的文学史架构,在面对跨地域、跨空间、跨文化的文学史现象时,其实有些难以招架。比如,作者在书中提到的“新移民作家群”,他们既在海外华文文学中发挥了重要影响,又深度参与了中国内地的文学进程,在经历与身份上都具有“双重”特征,若没有“跨界”的思维方式与“贯通”的研究旨趣,其实很难完全描述清楚这些作家的创作历程与...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08/c404030-4041482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8日9时34分4秒 南京过年“十样菜”

   ...相当完整、牢固,且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大体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态势,绝大多数人家,年菜绝对“自力更生”,四川人忙着做“头碗”,高淳人忙着做豆腐圆子、子糕,我父母是泰兴人,年三十必忙着做馒头。十样菜对新移民,差不多是一个异地的传说。由传说变为可及,是有了售卖的“素什锦”之后。 “十样菜”的说法,我也是很晚才知道,很长时间,只知“素什锦”。“什锦”用于食物,指多种原料制成或多种花样拼合而成的食物。南京之外...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05/c404018-4041243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8日8时52分38秒 《散文百家》2025年第1期丨刘荒田:城中村行

   ...种,诗集4种。2009年以《刘荒田美国笔记》一书获首届“中山杯”全球华侨文学奖散文类“最佳作品奖”。2013年,获北美《世界华人周刊》、华人网络电视台所颁“2012年度世界华文成就奖”,2015年获“新移民文学笔会”“创作成就奖”。】

新作品#报刊在线#《散文百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05/c429302-4041291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7日8时43分7秒 欧洲华文文学:观察文化融合的一种视角

   ...则有朱颂瑜的《把草木染进岁月》、安静的《萨尔茨堡有张床》、黄冠杰的《果园与歌者》和诗集《黑夜敞开》、昔月的《两乡情苑》、夏青青的《天涯芳草青青》、杨悦的《阅读德国》等,皆突破了“乡愁”的惯常写法,抒写新移民在异国他乡的精细感触与切身感悟,使人耳目一新;绿骑士的《书香寻踪游》,将作者对巴金、戴望舒、傅雷、李金发、盛成等中国现代作家在法国求学地点的寻访,与对其作品中法兰西印痕的解读相叠印,别开生面地展示欧华...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24/c404034-4040853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4日11时5分49秒 从留学生到新移民:北美华语文学的气质

北美华语文学创作是海外华语文学的重要分支。从早期留学生文学“无根一代”所表达的漂泊离散的美学主题,到后来的新移民文学,尽管毕业后从事的职业各不相同,但留学生-北美新移民似乎是大多数北美中文写作者走过的路,他们都没有放弃中文写作。近些年,不少北美作家的中文作品在国内重要刊物发表、获奖,整体创作也有别具一格的亮点。 最近,北美中文作家协会主编了2023《北美中文作家作品选》,这是该协会编选的第七本年选,近3...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17/c404034-4040409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17日12时22分9秒 让刊物成为一张香港的文化名片

   ...露宿女性的边缘生活,以及媒体对其的无情利用。她的作品采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具有还原社会现象的肌理,而变形、异化的超现实情节,是带领读者思绪起飞的魔法。程皎旸的最新创作更聚焦于香港职场、商业社会,以及新移民、新中产的生存状态。吟光曾获作家出版社“年度好书”等奖项,曾入围宝珀文学奖,其作品跨越历史、都市、科幻等多种创作题材,以小说和跨媒介共创,达成内容与形式联袂对话。其最新作品《港漂记忆拼图》“在传统小说...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10/c405057-4039898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10日8时11分5秒 《天津文学》2024年第12期|陈九:草木思乡

   ...一方人,文明源于农耕,本性是土里长出来的,种过地的人都有同感。索性改种辣椒,历史是火辣者创造的,辣椒相对好活,辣椒苗不像黄瓜苗,黄瓜苗太弱小,气性又大,经不起折腾。辣椒可以买到很大棵,等于异地栽培,跟新移民差不多,活不好还活不坏吗,起码不会挂掉。 谁想没那么简单。 这次特意避开远方品种。店家说这是“密达辣椒”,这是“交趾辣椒”,还有“九派辣椒”要不?我说根据历史经验,试试近处的,听说“墨西哥辣椒”心黑手...

新作品#报刊在线#《天津文学》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23/c419004-4038783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7日9时46分39秒 “中国文学新浪潮”海外推广活动在新加坡正式启航

   ... 六位中国作家、文学评论家和出版人的精彩发言,引起了现场观众的深思和热烈反响。现场来宾踊跃与台上嘉宾互动交流。除了文学爱好者,当天也有不少本地作家出席,包括新加坡文化奖得主、著名作家林高,诗人张从兴,新移民作家原非等,都先后发言或提问。 随后,中国作家们向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图书馆赠送图书,包括代表团成员的代表作和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捐赠的共百余册图书。翟文铖教授表示,在本次活动开始前,北京师范大学...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18/c404090-4038486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9日10时47分43秒 从“城乡交叉地带”到“城乡共同体”——中国当代文学的空间转换

   ...理,始终关切着夫妇、父子、母女、邻里以及萍水相逢者的情感联系与价值冲突,这一点或许仍然能给予当下文学创作以可贵的启迪。 中国社会在新世纪城市化进程、城乡共建以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所催生的城乡融合与内部新移民群落,距离1970年代末李准书写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局部和被动的城乡交集,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当下新兴移民群落的具体类型与复杂境遇不胜枚举。生活有多宽广,他们就有多复杂。但文学的任务并非仅仅向读者呈...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6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2/c458529-4037364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日16时14分7秒 从“城乡交叉地带”到“城乡共同体”

   ...忧的同时,城市治理应该如何将农民工的问题考虑在内?这些问题最终又归结为:应该如何用文学的方式认识新的城乡融合?具体说就是应该如何在文学作品中把握《秦腔》所谓“农不农,工不工,乡不乡,城不城”这一群城市新移民的生存状态? 不妨从这个角度说一说在1970至1980年代转变之际被忽略的电影剧本《大河奔流》(1978)和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1979)。李准描画的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从“黄泛区”起头而遍及中原...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12/c404034-4035905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2日7时56分0秒 “日本华文文学新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活动纪实

   ...开幕式由日本《中文导报》记者、作家杜海玲与日本华文作家协会理事吴志明主持。出席开幕式的主要嘉宾有: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院长教授朱文斌,浙江越生文化传媒集团执行总裁李相银,国际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会长、澳洲华文作家张奥列,纽约美华文学艺术之友联谊会会长、作家周励以及千代田教育集团会长、暨南大学日本学院日方代表栗田秀子,《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总编辑蒋丰,城西国际大学教授、翻译家、...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11/c403994-4035812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1日12时5分41秒 历史景深与当代面影:也谈南北文学之“新”

   ...分支,到今天我们谈“南北文学”,不仅有“新南方”“新东北”还有“新北京”“文学新浙派”“新中原”……其中隐现的共性是:单纯的乡土书写变少了,关于城市的故事越来越多了。无论是乡村发展城镇化,还是北上南下新移民,我们的文学对乡土与城市的情感表达不再是歌哭空山或漂泊天涯,不再只是为了回避现实生活而逃向传统。 现在的作家在把握社会生活和传统经验的时候更具备主动性与灵活性。这是因为我们的生活在过去的三四十年间发生...

艺术#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05/c404004-4035477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7日7时48分5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