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意义无比重大的事件,至少是改变了中唐以来的文学格局;就文学本身而言,其意义似乎不下于五四新文学的形成。也正因如此,80年代虽是在总体上向五四新文学传统回归的时代,但作者认为90年代文学将逐渐与五四新文学传统产生距离,只不过产生距离这一过程绝不意味着背弃五四新文学已有的成就,而是在这成就的基础上朝着符合文学本身特征的方向发展。所以,她认为把90年代作为当代文学的开始也许是适当的。谈蓓芳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因...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7/c404030-4046212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7日9时28分26秒 欧阳月姣:日常生活与文学诗性之间...兵大众自己来写文艺作品仍然只是理想状态,《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侧重的也只能是从文艺工作者这一方朝着工农兵大众的自我改造。随之而来的民族形式实践,即将民间形式、旧形式、地方形式与方言土语吸收融会于新文学传统的大众文艺,也是为了应对工农兵大众不识字或识字水平低的状况。当然,创作这些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的人仍然是知识分子。 1949年后的人民文艺继承了这一模式,作为书写主体的知识分子继续发挥其特殊的中介功能,...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7/c419351-4046211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7日9时25分29秒 新世纪文学“入史”问题与未完成的“中华现代性”...一个意义无比重大的事件,至少是改变了中唐以来的文学格局;就文学本身而言,其意义似乎不下于五四新文学的形成。也正因如此,80年代虽是在总体上向五四新文学传统回归的时代,但作者认为90年代文学将逐渐与五四新文学传统产生距离,只不过产生距离这一过程绝不意味着背弃五四新文学已有的成就,而是在这成就的基础上朝着符合文学本身特征的方向发展。所以,她认为把90年代作为当代文学的开始也许是适当的。谈蓓芳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因...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6/c419351-4046142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7日9时19分44秒 陈思和:我是属于理想主义教育下成长的那一代人...对“三位一体”的理解。 五 “学生才是我最好的作品” 访谈者言: 几十年来,陈思和教授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外文学关系的研究,从巴金研究起步,进入以鲁迅为核心、以传承现代知识分子人文精神为宗旨的新文学传统的研究。他提出中国新文学研究整体观、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民间隐型结构、潜在写作等研究方法和关键词,始终走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前沿。 然而,无论取得过多少学术成绩,获得过多少头衔,内心里他始终把自己...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9/c405057-4045639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0日8时15分38秒 孙犁:从白洋淀到世界白洋淀,这片位于冀中平原的水乡,因其独特的地域风貌和辉煌的抗日斗争史而闻名,同时还孕育出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学群体——“白洋淀派”。这些作家以白洋淀及周边地区的社会生活为创作题材,在吸收“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巧妙融入地方特色,形成了“淡泊坚韧、细腻明丽、饱和醇厚”的文体风格。 在这一文学群体中,孙犁无疑是核心人物。孙犁,河北安平人,中国著名作家,被誉为“白洋淀派”奠基人。从20世纪40年代的成名作《荷花淀...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7/c404064-4042717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7日8时38分42秒 大写的“人”是怎样炼成的 ——贾植芳创作论...认为,胡风继承了鲁迅的“独立人格”“对现实清醒的批判态度”。而贾植芳同样承传了这种现代知识分子的主体性精神。 文学的创作思想与方法,决定着一个作家的文学道路与艺术特征。在这方面,贾植芳既秉承了“五四”新文学传统,又汲纳了“左翼”文学思想。他说:“无论从思想上讲还是从艺术上讲,鲁迅都有自己的创造性特色和成就。鲁迅先生使用的方法是现实主义,同时也有现代主义的影响。”8奉行“为社会”“为人生”的文学思想,坚持启蒙...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5年第1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4/c460092-4042481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4日16时2分38秒 情感与文化...村社会来折射、思考整个中国社会和文化。特别是《一句顶一万句》,是具有很强哲学意义的。在这方面,我觉得您是对鲁迅创作传统的继承和深化。不知您怎么看待您与传统的关系——包括中国和西方的文学传统,也包括中国新文学传统。 刘震云:思想的重量,“不同”的重量,对于文学无疑非常重要,不管是西方文学、中国文学还是更具体的新文学,概莫能外;许多大家,包括鲁迅先生,他们首先都是思想家。文学的正确的路标,就是这样指向的。 贺仲...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16/c405057-4040334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1日8时31分53秒 《猛虎下山》:中年写作、常态特征与先锋意识...种先行的观念或情感的意图,而是洞穿生命的本相,表达生命的坚韧与苍凉。这种文学观念支配之下的创作实践消解了启蒙立场,回到了具体的人本身。从这个角度说,李修文的《猛虎下山》虽然继承的是鲁迅对国民性格批判的新文学传统,但已然没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心理,反倒尽可能呈现出底层大众遭遇困境时奋起反抗的结果。 李修文并不是满足于描写权力对底层空间的宰割和人性的摧残,而是将底层苦难的叙事转换为人性修为的追求。林小莉让自...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07/c404030-4039686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7日9时30分8秒 “重读”作为方法:再论赵树理文学研究...治批判方式、一元化历史价值理念造成的对‘异己’力量和因素的排斥”[36])导致了现代文学和现代作家探索的“中断”;第二,以洪子诚为代表的文学“一体化”论述无法有效阐释现代文学自身的难题,更无法回答为何新文学传统无法在人民文艺和当代文学中延续下去。正是在这点上,贺桂梅援引竹内好为理论支撑,以赵树理为例,尝试做出更为合理的解释。 在论述鲁迅时,竹内好并没有将现代文学和人民文学(当代文学)截然划分,而是看到鲁迅作...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28/c404064-4039130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8日9时16分41秒 捍卫诗歌的抒情本质——抗战时期黄药眠诗论的对话语境与问题开展...后的形式主义诗论观,从将形象重新纳入抒情框架到对“正确意识如何转变为形象”的情感机制的阐发,黄药眠从诗歌批评起步构建起了以捍卫诗歌抒情本质为特点的诗论观点。这种诗论观点的形成既是对创造社时期重视抒情的新文学传统的继承,也体现出黄药眠在苏联语境下接受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观点之后的新境界,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上述两种思想资源在抗战动员的大众化需求下相互磨合的产物。正是在与“抒情的放逐”与“诗的形象化”两大口号的持续...
文史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19/c404057-4038517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9日8时40分28秒 “茅盾文艺奖金”征文与青年作家的“人民文艺”实践...化”和“中国化”的先驱者。王若飞将茅盾的创作与人民大众的解放事业相联结,指出茅盾所走的方向“是一切中国优秀的知识分子应走的方向”15。通过肯定茅盾在新文化运动中的领导地位,“人民文艺”得以承继“五四”新文学传统成为大后方的发展方向。《新华日报》社论在回顾茅盾的创作历程时,重点强调了他在农村题材方面的成就。社论认为茅盾诉述了“最平凡而最伟大的老百姓”的苦痛,描写了“破落了的农村的可怕情景”。16在“寿茅”茶话...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11/c404063-4037992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1日10时1分52秒 研究对象与研究的建构——论作为文学史研究对象的茅盾...《新华日报》在重庆为茅盾五十岁大寿庆生,报社发表社论《中国文艺工作者的路程》,王若飞代表中共致辞《中国文化界的光荣 中国知识分子的光荣》,叶圣陶作为朋友和同时代的文化人发表《略谈雁冰兄的文学工作》,从新文学传统以及茅盾走过的文学道路等方面,概括、提炼茅盾的文学成就和创作、思想特色,这些都是对茅盾文学史成就和地位最初的定论定调。1950年代,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在第二编论述左联十年时,专门有一节论述茅盾...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6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2/c458529-4037365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日16时34分19秒 “我也是河流里一块石头”...程。 42年前,28岁的陈思和毕业留校。师从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奠基人之一贾植芳的他,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中外文学关系研究领域,从巴金研究起步,进入以鲁迅为核心、以现代知识分子人文精神和实践道路为关怀的新文学传统的研究。他提出中国新文学研究中的整体观、世界性因素、民间、潜在写作等研究方法与概念,始终走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前沿。作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新世纪的首位系主任,陈思和努力把中文系下属二级学科推向全国一流水...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22/c405057-4036742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5日9时17分14秒 言立而文明...性。时至今日,“新时代的中国文学已经进入了与世界文学同步发展的‘平视’‘对话’阶段”,超克固有的文学史和理论观念的局限正当其时。以“第二个结合”所开启的思想空间为基础,促进并完成中国古典传统与“五四”新文学传统的融通,亦即将“五四”以降之新文学视为中国古典文学因应20世纪新语境之变的自然调适,其与后者存在着极为鲜明的内在连续性,即可建构古今融通的“大文学史观”,为新时代文学打开更为宏阔、丰富的观念和文学审美...
专题#专题#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十周年#文艺报专栏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01/c459541-4035169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日8时17分11秒 中国式现代乡村叙事的新景象、新境界...事姿态和形象塑造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3但阅读《草木志》又使笔者获得了更进一步的体验。 总体而言,书写新的山乡巨变,既要承继百年来所开创的文学传统,也要将新的时代精神与传统内质进行有效的调用与融合,从新文学传统的审美范式中突围而出,将已有的凝固的且作为常识的乡村经验进行重新整合,从文学内部生长出新的思考能力与书写范式,进而构成新山乡巨变的新人物、新生活与新现实。回顾百年来的乡土文学传统,不难发现,20世纪五...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5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14/c458528-4033898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4日17时56分39秒 散文本质的探寻与阐释——再论中国散文研究的新路向...实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因此,即便杨朔散文的艺术形式是美的,但因其思想内容不真实,这种形式美就失去了价值。[2] 20世纪80年代在某种意义上是朝向“五四”的回归,新时期文学可以说是直接接续了“五四”新文学传统,以“文学标准”替换“政治标准”。于是,在张远芬的文章发表之后,对杨朔散文的质疑声渐起,对杨朔散文的批评也扩展为对他的整体散文创作的质疑,“杨朔模式”(写景+借喻比人+议论抒情)被看成是“散文新八股”...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24/c404030-4032699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24日10时12分13秒 谢冕、高秀芹:一个人和他的时代及文学...传统过来的,跟我们最亲密的学科就是现代文学,叫当代文学,其实叫现代文学也可以,但因为当代很长,时间很长,从49年或者40年代以后到现在已经另外一个世纪,所以现在为了研究方便把它隔开也好,但其实仍是五四新文学传统。 有的学校里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是合在一起的,但是也有分开的,分开也对,合在一起也对,看你研究方便而已。合在一起的话就是当代太长太长,你还可以分段,因为现代文学只有30年,当代文学它不止30年,所以合...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18/c405057-4032211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18日9时1分36秒 “底层文学”评价的批评伦理之反思...一种总会贬低这种生活之价值的倾向。”底层文学研究文本中堆叠着对知识分子理性思考之价值的质疑,现在这种质疑蔓延到知识分子本身的道德上,知识分子精英身份的非道德属性决定了其叙述底层是次等的选择。 南帆回顾新文学传统并作总结:五四新文学的主将们虽然开创了启蒙国民的文学范式,但也忽略了“底层的大众是白话文的叙述主体,白话文是他们表述底层经验的基本形式”。而残酷的革命斗争和社会现实令底层不得不把表述底层经验的权利让渡...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19/c404033-4030148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19日9时17分36秒 严家炎与施蛰存“新感觉派”争议考论...的五个人》《偷面包的面包师》《黑牡丹》等,都是将心理分析技巧用之于作者充分熟悉的生活,写出了某种微妙的内心活动的结果”24。施蛰存当时也在关注这场讨论,他给古剑的信中推荐了严家炎的这篇文章。25在接续新文学传统方面,施蛰存与严家炎心意相通:“我现在主张两个字:‘续断’——继续‘五四’以来那个断掉了的传统。也就是说,我们需要‘补课’。”26因此,严家炎对新感觉派的发掘和重视,既是其现代小说流派研究的重要内容,...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4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16/c458527-4030030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16日17时32分0秒 “内面的人”及其限度与作家“自己的人物”...特征的叙事方式的出现就显得很突兀了。丁玲是在1920年代后期出现的“后五四”时代的代表性作家,早期作品具有强烈的心理刻画特征。不过,杜秀兰作为一个有深度内心的人物的出现,也并不能简单地看作是丁玲向五四新文学传统或个人风格的回归。 小说文本中,读者感觉最突兀的可能就是杜秀兰在林老师和校长的劝说下——所用的都是一些有关国家大局和未来远景、个人前途和国家全局的权衡之类的大道理,对于像杜秀兰这样有深度内心和顽强自我...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4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16/c458527-4030029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16日17时23分2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