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17 篇有关 斯坦利·费什 的页面,用时 0.175秒.

第1页  共1页

“ 阅评族” “产消者” “传受人”

   ...白、连接空缺、建立新视界的本文结构。伊瑟尔称之为 ‘ 本文的召唤结构’ ”[8]。接受理论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作为一种继作者中心论范式、文本中心论范式之后的重大理论成果,不断地东进和西渐,在美国形成了以斯坦利 ·费什和乔纳森 ·卡勒为代表的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也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影响着中国文论的发展进程。正如周宪所说:“读者出场意味着一种新的文学理论范式的出现。它颠覆了本质主义的意义观,把意义看作是在读者...

网络文学#观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113/c404027-32605791.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月13日8时37分47秒 网络文学原生评论对接受美学的挑战

   ...究文学接受活动最为贴近,理应成为首要考虑的理论资源。 网络文学原生评论的特质 接受美学是在哲学诠释学、现象学等思想、理论资源影响下生成的,代表理论家是德国康斯坦茨学派的姚斯和伊瑟尔,以及美国的斯坦利·费什。这一学术流派将文学研究的焦点从作家、作品转向读者及其阅读活动,开创了文学研究的新格局、新思路,提出了“期待视野”“召唤结构”“隐含的读者”等原创性概念范畴。接受美学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后,深度...

网络文学#观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802/c404027-32492005.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8月2日9时38分13秒 文学作为事件——读伊格尔顿《文学事件》

   ...顿对“文学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思考重点发生了一个有趣的位移。在《文学理论导论》中,伊格尔顿得出了“文学不存在”的结论。而在《文学事件》的开篇,伊格尔顿则提醒说,并不是所有试图定义文学的尝试都值得怀疑。对斯坦利·费什这样的学者而言,要么某部虚构作品拥有本质,要么这个概念是空洞的。在伊格尔顿看来,这种在本质主义和极端的随机性之间二选一的做法,是一个“虚假的两难处境”(false dilemma)。在文学是什么这个问...

世界文坛#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1003/c404092-32245308.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10月3日9时24分13秒 《如何遣词造句》

《如何遣词造句》 作者:[美国]斯坦利·费什 著,杨逸 译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0月 ISBN:9787544783866 定价:48.00元 第一章 为什么讲句子 安妮·狄勒德在其作品《写作生涯》(1989)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学生问她的一位作家同行:“您认为我能成为一名作家吗?”“那你喜欢句子吗?”那位作家反问道。学生对这个问题感到很惊讶,但是狄...

书汇#书摘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1228/c404067-31981657.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12月28日16时54分48秒 《如何遣词造句》

   ...和妙处,揭示写作之所以精彩的关键秘密。引用诸多名著中的佳句为例,从形式分析到仿写,内容丰富、趣味盎然,是一本实用的文学欣赏和英文写作指南。 内容简介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杰出教授、文学批评家斯坦利·费什细讲写作句子的技巧和妙处,分享大作家的宝贵技能,揭示写作之所以精彩的关键秘密。在作者看来,句子像绘画的颜料一样有趣诱人,是作文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他引用诸多名著中的佳句为例,分析句子的作用、意义以及不同...

书汇#新作快读#R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1228/c405079-31980887.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12月28日8时42分22秒 想象的终结——论互动视频

   ...《文之悦》,屠友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3页。 [2][德]沃尔夫冈·伊瑟尔:《阅读活动——审美反应理论》,金元浦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第249页。 [3][美]斯坦利·费什:《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与实践》,文楚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132页。 [4][俄]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作为手法的艺术》,选自《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方姗等译,生活·读书·新知...

理论评论#文化时评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1215/c407521-31966995.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12月15日9时41分23秒 重建“文学”意义的未竟之业

   ...法。他一会儿像狡猾的游鱼,穿梭于各家理论,不时抛出机智的反例,寥寥几句就推翻前人精心构筑的理论大厦;一会儿又像高傲的裁判,让各家理论同台竞技,左右互博,最后哨子一吹各发红牌。无论是大名鼎鼎的语言哲学家斯坦利·费什,还是我们并不太熟的文学理论家拉马克和奥尔森,都成了他的主要攻击对象。但是话说回来,伊格尔顿这种反向消解立论的做法,正是他要追求的效果——保持范畴的开放性,证明在日常语用中,概念的模糊性也是有意义的、...

专题#专题#文学观澜读书会#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524/c432718-31721581.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5月27日16时32分34秒 文学和国家:法国、印度和东德

   ...过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进行的解释、妥协、共谋和谈判产生的。 因此,审查制度是否包括所有种类的约束呢?比如马克思主义者所理解的市场,弗洛伊德主义者所研究的潜意识以及文学理论家所分析的每种言语行为。理论家斯坦利·费什(Stanley Fish)表示:“没有言论自由这个的东西也是件好事。”当我要求我的学生举例说明这种无所不在的审查制度时,他们提到的是在某些场合戴(或拒绝戴)领带,每晚刷牙,和称呼教授为“教授”。 ...

世界文坛#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1226/c404092-31523350.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12月26日8时18分10秒 谁是陶渊明,谁的陶渊明?

   ...明,隐士的形象大于诗人,陶在文学上的价值,只得到了萧统部分的承认。 陶渊明经典地位的最后确定与苏轼文人集团有很大的关系,用宋人的话说,就是陶诗得到苏轼的“发明”,而不是“发现”。美国读者反应批评家斯坦利·费什(Stanley Fish)曾说过,文本的意义是由拥有共同的社会背景和审美习惯的“解释团体”(interpretive communi-ties)所创造的。这里“解释团体”就是苏轼文人集团,“创造”就...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918/c404064-31360748.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9月18日16时46分33秒 伊格尔顿《文学事件》:把文学还给文学

   ...多的“十八铜人阵”,更像是少林僧人对着木桩绑成的假人在练习拳脚。伊格尔顿的论辩习惯,往往是将对手的观点简单化,并利用自己擅长的修辞功夫,将之推演成普通读者都能觉得滑稽可笑的谬论。 《文学事件》中的斯坦利·费什(Stanley Fish)就是这样一个被拿来练功的木桩假人。在伊格尔顿看来,费什虽然避免了形式主义者的错误,认为“文学的”语言本质上和“普通的”语言并无二致,但却拒绝承认文学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存在。费...

世界文坛#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0408/c404092-29911281.html 发布日期: 2018年4月8日9时19分26秒 陈仲义:现代诗接受之“难受”

   ...划上句号’的作品,依然处于‘开放’状态,至少人们可以以不通的方式阐释它而不至于损害它的独特性” 。因而现代诗对于不通的设置,引发出接受中的二度“发现” ,实在太重要了。 极端的例子是, 1971年斯坦利·费什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将一组人名随意写在黑板上,“欺骗”学生说这是一首宗教诗,在他狡黠的诱导下,原来一直在进行宗教阐释训练的学生很快做出反应,居然从这组任意组合的人名排列中阐释出宗教诗含义,与“原诗”...

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6/0926/c404033-28740147.html 发布日期: 2016年9月26日8时48分9秒 艾布拉姆斯:百岁的老派批评家

   ...为一种阐释模式,解构的工作方式是小心翼翼地进入各个文本迷宫……解构不是对文本结构的拆解,而是展示文本已然拆解了自身”。   作为一位“老派读者”,艾布拉姆斯争论的对象不仅仅是米勒、德里达,而且还包括斯坦利·费什、哈罗德·布鲁姆、韦恩·布斯、莫尔斯·佩克汉姆、诺斯罗普·弗莱、菲利普·惠尔莱特这些现当代著名批评家。他说德里达能够把任何文本都解构成无数不可确定的表意行为的悬置,费什能将文本预设成错误前提下创造性冒...

外国文艺#理论研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2/2012-01-14/112845.html 发布日期: 2012年1月14日23时38分37秒 艾布拉姆斯:百岁的老派批评家

   ...为一种阐释模式,解构的工作方式是小心翼翼地进入各个文本迷宫……解构不是对文本结构的拆解,而是展示文本已然拆解了自身”。   作为一位“老派读者”,艾布拉姆斯争论的对象不仅仅是米勒、德里达,而且还包括斯坦利·费什、哈罗德·布鲁姆、韦恩·布斯、莫尔斯·佩克汉姆、诺斯罗普·弗莱、菲利普·惠尔莱特这些现当代著名批评家。他说德里达能够把任何文本都解构成无数不可确定的表意行为的悬置,费什能将文本预设成错误前提下创造性冒...

文学报刊社#文艺报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bk/2012-01-13/59377.html 发布日期: 2012年1月13日7时52分18秒 艺术人文的拯救问题

   ...通向现实生活的一座桥梁。”   这对艺术人文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在技术主义统治的世界里,终于又有人来关注灵魂的救赎了。哈佛的新政可以溯源于美国学界近年的争论。2008年1月6日,美国著名学者斯坦利·费什在博客上发表了题为《人文学科能拯救我们吗?》的文章,质疑了耶鲁大学法律教授、法学院前院长安东尼·科隆曼的最新著作《教育的终结:为什么我们的高校放弃了人生的意义》中的观点:如果“Z想要在一个庞大但却空洞...

文学报刊社#文艺报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bk/2010-09-17/47314.html 发布日期: 2010年9月17日0时0分0秒 第三辑 理论·思潮·现象

   ...的影响,突出文本和批评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内容,不仅揭示结构主义旧模式的局限性,而且充分利用它们的可能性。修辞性叙事理论注重读者反应,注重读者的认知、情感、伦理的全部参与,但辨析了与其他读者反应批评特别是斯坦利·费什的差异,费伦自称为修辞的读者——反应批评,读者阅读是对文本事实的再“发现”,而不是再“创造”,读者的反应千差万别,但也不是主观随意的。在第二个层面中,费伦清醒地认识到循环和阐释的局限性:在修辞的读者—...

新作连载#目录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0/2010-02-04/82280.html 发布日期: 2010年2月4日13时56分19秒 “文学性”问题与文学本质再认识——以两种“文学性”为例

   ...是非文学的附庸,而应成为非文学的领军,没有任何一种写作、任何一种文本可以脱离文学。而这一点,正是当今非文学文本中“文学性”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对此,英国学者马克·爱德蒙森列举了理查德·罗蒂的分析哲学,斯坦利·费什的法学著作,海登·怀特的历史学,克利福德·格尔茨的人类学,唐纳德·麦克罗斯基的经济学以及托马斯·库恩的范式中的种种文学技巧和修辞手法,用来说明这一见解:“有些时候,大学里的每个人似乎都得像文学教授的学...

#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08/2008-04-26/34512.html 发布日期: 2008年4月26日14时52分28秒 理论会朝什么方向发展

   ...论已经在文化研究中耗尽了自己,并在学院范围内起着阐释世界的专业效率的作用,所以也就除去了其改变世界的可能性。”换句话说,理论的学术化和制度化使其脱离了政治和社会实际,削弱或丧失了理论改变世界的作用,用斯坦利·费什的话说是“挫伤,甚至扼杀了理论的政治锋芒”。弗朗索瓦兹·梅茨耶也指出:“不仅仅是学术团体通过专业化抵消了许多批评性的探索;那些本可能表现得激进的批评家往往也会由于屈从被认为是酷的东西而使自身变得衰弱。...

文学报刊社#文艺报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bk/2004-12-09/19037.html 发布日期: 2004年12月9日22时13分17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