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21 篇有关 文艺会议 的页面,用时 0.155秒.

第1页  共2页

“文学生态史”的开端——关于王尧《“新时期文学”口述史》

   ...来我往的意识形态角力。换句话说,《口述史》同时处理文学生产的上游与下游、核心与外围,如此形成的复杂网络远远超过教科书式的文学史。其中最精彩的篇章包括《人民文学》《北京文学》等刊物的主编访谈,还有对特定文艺会议和机构的侧写。如《人民文学》崔道怡谈一九七七年张光年策划发表刘心武《班主任》,开启“新时期文学”的先声;丁玲、草明“两个老太太”就文学评奖思想性或艺术性孰轻孰重的对话,在在说明作家的和作品的命运哪里是...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8/c404030-4042077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9日9时12分49秒 革命文艺的地方路径——论抗大一分校文工团的文艺实践

   ...文艺工作者指出,“以前出演过的《雷雨》和《李秀成之死》,它的艺术水平是比较深刻的,演的技巧也还不错,但我们的一般下级干部和战士却在舞台下面打了一晚的瞌睡,《老太婆觉悟》他们反而百看不厌……”24在一次文艺会议上,胶东军区政委林浩总结胶东文化运动的经验教训,其中就明确提出了这一问题: 对文化运动没有明确的方向,以致胶东的文化工作走了许多弯曲路。例如,我们的戏剧运动,在别的地区已经开始纠正演大剧这个偏向,而我...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3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617/c458526-4025843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17日18时1分43秒 《延安之光——人民文艺的生成研究》:回望开路征与歌

   ...,都有明确的规范及其细则的制定,从而保证文艺朝体制化的方向发展。”书中详介延安十三年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及各根据地所建立的文艺组织,细致分析了1937—1942年间以延安文艺座谈会为代表的几次重要文艺会议对延安文艺发展所起到的重要指引作用。指出人民文艺体制具有纪律性、组织性和群众性等特点,有力地保证了人民文艺的政治方向和发展取径。书中对于人民文艺的话语选择问题的探讨,将毛泽东在《讲话》中所提出的普及与...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207/c404030-32582276.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2月7日11时3分58秒 今日批评家 | 王秀涛:把历史带进文学

   ...到别样的文学景观。 2008年,我申报的“新文学史上的文学会议与文学发展”被立项为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在给博士生上课时专门讨论过当代文学会议研究的相关问题。所有的当代文学史著作都会涉及文艺会议,尤其是第一次文代会、第四次文代会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艺会议,这两次会议被不少研究者定位为文学史分期的界碑。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当代文学史著作对文学会议的描述语焉不详,大同小异,在原始史料搜集整理上还...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129/c404030-32576819.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1月29日10时29分19秒 新世纪文学与延安文艺传统

   ...现形式,这些在《讲话》中都曾被作为重要的文艺理论问题提出,并被毛泽东赋予了带有马克思主义政治规定性的阐释,从而成为党制定当代文艺政策的纲领。进入新世纪,习近平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是又一次极为重要的文艺会议,这次会议重申了党对《讲话》精神的延续和肯定,同时指出新时代文艺工作面临的新的突出问题,这次会议为新时代党的文艺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对新世纪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世纪文学的人民性 ...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1年第6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1204/c441527-32299551.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12月5日10时30分14秒 黄发有:论中国当代文学稀见史料开掘的意义与方法

   ...代文学史专著或教材都会涉及第一次文代会、第四次文代会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并视之为划分历史时期的标志性事件,但表述大都寥寥数语,内容大同小异,似乎套用了同一个模板。近些年一批新史料的浮现,给当代文艺会议研究带来了新的活力。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文艺报编辑委员会主办的13期《文艺报》是大会会刊,汇聚了大量会议筹备、组织、召开的史料,而且有一批机构建设、制度设计、文学评奖的原始资料。对《文艺报》...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1109/c404063-32277237.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11月9日8时33分25秒 斯炎伟:当代文学会议的史料整理问题

   ...的日益凸显,文学会议越来越多地受到学界的关注。多种当代文学史料的整理或编撰工作,开始把文学会议作为一个专题予以对待。比如:张炯主编的《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1982)·史料集》就设置了“全国性重要文艺会议报道”的专栏;丁景唐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1949-1976)·史料·索引卷一》第四部分的“社团史料”,收编的是“十七年”时期第一次至第三次全国文代会的相关文献资料;杨扬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19...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604/c404063-32122875.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6月4日16时23分21秒 《红旗》与当代文艺生产中的群众作者、集体创作

   ...实如此,周扬的报告不仅针对当时的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提出了政治挂帅的思想要求,而且从文艺斗争历史的层面诠释了“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严峻局势,明确提出了“文艺战士”的命名。 跟过去历次的文艺会议不一样,参加这个会议的人,是我们文艺战线上的一支新军。你们是从工农兵群众中来的。你们又会劳动又会创作,拿起枪来是战士,拿起笔来也是战士。你们既是生产的队伍、打仗的队伍,又是创作的队伍。这么一支队伍,在...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1年第3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521/c437545-32110288.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5月21日22时15分13秒 从史料中寻找并发现历史——王秀涛的当代文学研究

   ...到别样的文学景观。 2008年,我申报的“新文学史上的文学会议与文学发展”被立项为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在给博士生上课时专门讨论过当代文学会议研究的相关问题。所有的当代文学史著作都会涉及文艺会议,尤其是第一次文代会、第四次文代会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艺会议,这两次会议被不少研究者定位为文学史分期的界碑。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当代文学史著作对文学会议的描述语焉不详,大同小异,在原始史料搜集整理上还...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121/c404030-32007628.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1月21日14时47分50秒 文学制度与百年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述史问题

   ...文学制度”。相对应的,基于某些文化形态,比如文化现象、时代风尚等而构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对文学具有潜在的、隐形的约束力量的制度称之为“无形的文学制度”。我们看到,百年文学制度往往以文学论争、文学社团、文艺会议、文学出版、文学评奖等形态展开,它们既与那些“无形的文学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与国家政府言论、出版、组织等规章制度难以割裂,这两者之间或合力互动,或逆向运行,在不同的时空中呈现出的形态各不相同,...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904/c405057-31850108.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9月5日8时1分47秒 四次文代会之前的新时期文坛

   ...点,近年来也得到了学界较多关注。与之相比,1978年5月27日召开的文联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一直未得到研究界足够的重视,这场在文坛百废待兴之际召开的会议,既承接了1978年5月前召开的不少文艺会议的成果,又为之后的文艺会议奠定了人员、方向与基调。本文结合现有史料,梳理第四次文代会的“前奏,从“文革”结束后周扬等“十七年”时期文艺干部归来到1978年5月文联三届三次扩大会议召开,这些人事变化及会...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319/c404063-30982211.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3月19日6时6分42秒 张燕玲:文艺批评与剜烂苹果及苹果之关系

近年参加文艺会议,凡提到批评的,出现频率较高的语词就属“剜烂苹果”了,诸如发扬“剜烂苹果”的批评精神、有“剜烂苹果”之功力等等。 是的,鲁迅先生曾将文艺批评比喻成“剜烂苹果”,“把烂的剜掉,把好的留下来吃”。他希望批评家“一,指出坏的;二,奖励好的;三,倘没有,则较好的也可以”。因此,在这个意义上,作为“剜烂苹果”的文艺批评,既是“寻美”,又是“求疵”,是对文艺评论家态度与能力的极大挑战,同时,也是对...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1116/c404033-30404514.html 发布日期: 2018年11月16日8时59分6秒 水下

   ...很多照片,他努力写文章,调入作家协会,他谈论自己的日常生活,对各种话题提出观点,想证明自己配得上做那个著名作家唯一的儿子。拍照时他拿着作家的文集某卷本,摆出各种姿势。他参加各种展览的开幕式,不太重要的文艺会议。只要有记者提问,他都愿意侃侃而谈,就作家的教育观、阅读观、写作观、爱国主义观等问题发表见解。 “就算那是一段很糟糕的日子,你也很快走出来了。”她低声咕哝了一句。 “那年你才三岁,我先是被停了...

作品#小说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0627/c404017-29365611.html 发布日期: 2017年6月27日9时33分40秒 声声规善道 友友感诚怀一一序林声友《潮汕民俗花絮》

   ...的报告引起的轰动及效应。   面对着一位古稀老人,面对着一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我折服了,随即以林声友老师的名字作了一副冠名联一一”声琅形秀映文苑,友善节高蔚杏园\",以表景仰之情。此后,我们多次在各种文艺会议或参观活动上相会。每次,我总能分享他的创作成果及喜悦。2015年5月18日,我在潮州姓氏文化研究筹备大会上不期而遇见于他,他却有备而来。就餐时,他与我相邻而坐,酒过三巡,突然说要我为他将要付梓的文集作...

原创#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yc/2015/2015-07-27/142985.shtml 发布日期: 2015年7月27日9时28分49秒 孙犁对一代作家的影响

   ...孙犁一向看得很淡,小至生活的物质条件,大至别人对其作品的评价,乃至文坛中的地位似乎都不在他的考虑之列。他的文章“从来是能发表了就好,不在乎什么报刊和报刊的什么位置”。1948年8月,在石家庄举行的华北文艺会议上,有人为孙犁的作品曾受到批评而为之不平,也有同志认为冀中的批评是有道理的。面对两种不同的意见,孙犁的态度都是“默默”,这种“默默”的态度,恰恰体现了他内心的超然。正如新中国诞生前夕,他给亲密老战友康...

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4/2014-11-24/225563.html 发布日期: 2014年11月24日11时11分22秒 王彬:孙犁对一代作家的影响

   ...孙犁一向看得很淡,小至生活的物质条件,大至别人对其作品的评价,乃至文坛中的地位似乎都不在他的考虑之列。他的文章“从来是能发表了就好,不在乎什么报刊和报刊的什么位置”。1948年8月,在石家庄举行的华北文艺会议上,有人为孙犁的作品曾受到批评而为之不平,也有同志认为冀中的批评是有道理的。面对两种不同的意见,孙犁的态度都是“默默”,这种“默默”的态度,恰恰体现了他内心的超然。正如新中国诞生前夕,他给亲密老战友康...

新闻#作家动态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ews/2014/2014-11-24/225451.html 发布日期: 2014年11月24日9时21分5秒 孙犁对一代作家的影响

   ...孙犁一向看得很淡,小至生活的物质条件,大至别人对其作品的评价,乃至文坛中的地位似乎都不在他的考虑之列。他的文章“从来是能发表了就好,不在乎什么报刊和报刊的什么位置”。1948年8月,在石家庄举行的华北文艺会议上,有人为孙犁的作品曾受到批评而为之不平,也有同志认为冀中的批评是有道理的。面对两种不同的意见,孙犁的态度都是“默默”,这种“默默”的态度,恰恰体现了他内心的超然。正如新中国诞生前夕,他给亲密老战友康...

文学报刊社#文艺报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bk/2014-11-24/78913.html 发布日期: 2014年11月24日7时18分42秒 曹霞:我所漫游和攀升的世界

   ...辛劳。   在我一本本、一页页、一字字的阅读和推进中,我做了近百万字的笔记,并进行了分类整理:中苏文学关系、学习《讲话》、新英雄人物、美学问题、体裁与题材、戏剧冲突讨论、文本批评与回应、作家创作谈、文艺会议、群众创作……每读完一段时期的《文艺报》,我脑海里的“十七年”便一点点生成着、延展着,关于历史的发展逻辑和知识谱系慢慢地建构起来,最后共同形成了那个时代的总体印象,这为我的论文提供了一个极其重要的生长...

新作品#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4/2014-09-24/219460.html 发布日期: 2014年9月24日14时59分38秒 我所漫游和攀升的世界

   ...辛劳。   在我一本本、一页页、一字字的阅读和推进中,我做了近百万字的笔记,并进行了分类整理:中苏文学关系、学习《讲话》、新英雄人物、美学问题、体裁与题材、戏剧冲突讨论、文本批评与回应、作家创作谈、文艺会议、群众创作……每读完一段时期的《文艺报》,我脑海里的“十七年”便一点点生成着、延展着,关于历史的发展逻辑和知识谱系慢慢地建构起来,最后共同形成了那个时代的总体印象,这为我的论文提供了一个极其重要的生长...

文学报刊社#文艺报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bk/2014-09-24/78080.html 发布日期: 2014年9月24日7时14分32秒 怀念替仆支不

   ...,是我的彝族兄长。   未相识之前,就读过他的诗,我很喜欢他的诗。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时,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少数民族诗人的诗歌合集《我握着毛主席的手》,选有他的作品。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在广西的文艺会议上和他认识,我们都还年轻。他给我的印象极为朴实,朴实得不能再朴实了;也很谦谨,在公众场合绝不炫示自己,总是安详地默默地于人后。他的质朴、端庄,会让任何的轻佻和嚣狂在他的面前变得滑稽可笑。他和我一样不善...

文学报刊社#文艺报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bk/2010-09-03/46960.html 发布日期: 2010年9月3日0时0分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