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29 篇有关 文本修辞 的页面,用时 0.146秒.

第1页  共2页

编后记

   ...主义初期国家翻译策略与外交合作进行考察,梳理分析了此一阶段亚非拉文学翻译的整体情况,同时也指出倚重政治下的翻译造成的不利影响,对总结这一时段的文学交流有重要意义。 本期“重温经典”中,颜慧贤、刘川鄂从文本修辞的角度重新分析了路遥《平凡的世界》在叙事模式与叙事视角上存在的问题,从批判的角度重新解读了这个文本,当然,这仅代表论者个人的看法。作为当代文学史上现象级的重要文本,《平凡的世界》在文学史上注定将会留下...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4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16/c458527-4030030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16日17时33分21秒 人间“拟像”与意识流“景观”——《欢迎来到人间》的后现代书写

   ...速膨胀的消费社会,当现实在“拟像”中被重新编码甚至抽空意义之时,由意识流叙事所呈现出的暧昧不明的“人间”幻象,与鲍德里亚笔下后工业社会的“流质性”特征形成了内在的同构。从这一点来看,《欢迎来到人间》为文本修辞和观念表达在现实中的落地扎根,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 注释: (1)《欢迎来到人间》首发于《收获》2023年第3期,单行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23年7月出版,本文所引该作皆出自毕飞宇:《欢迎来到人...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125/c404030-4016633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1日16时43分32秒 张学昕:短篇小说的“细部修辞”

   ...是俯拍。因此,在小津安二郎的作品中,有对日常生活的直面,有对人的充分尊重,又有宗教的平等、庄严和宽广,质朴和细腻中弥漫着诗意和忧伤。在此,又牵扯出一个修辞视角和审美原则的问题。可见,角度就是策略,也是文本修辞的政治学,它体现着一位作家的哲学和审美选择,决定了作家的叙事姿态。如此说来,在短篇小说“细部修辞”的背后,潜隐着作家思想、境界和格局等重要因素。也就是说,“细节决定成败”这样的人生箴言,同样适用于小说...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214/c404030-32623377.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2月14日9时55分38秒 钱锺书的文学阐释学观念与方法

   ...意义似更为可靠。《谈艺录》“摘曹史句”篇指出:“论诗与子才一致同归,而作诗异趣分途,为子才所‘不慊’。谈艺不可凭闭宗明义之空言,亦必察裁文匠笔之实事……”言外之意,当文本意义与作者意图相乖违时,可凭借文本修辞以断其真义:“盖必精于修词,方足‘立诚’,非谓诚立之后,修词遂精,舍修词而外,何由窥作者之诚伪乎?”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语言修辞难以完全为作者所左右,因而作者意图也常常并不等同于作品意图:“同一意...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208/c404064-32619856.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2月8日8时48分52秒 蛙眼的蜃景与虚构的疆域——论林棹《潮汐图》的历史虚构及其边界

   ...图》生发而来的关于虚构的联想,或许对于这部作品来说都是苛责。当这只如此坦然地张扬自己虚构属性的巨蛙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它就已经凭借其迥异于一般的动物书写而令人赞叹,更不用提林棹笔下那华丽到令人生畏的文本修辞和语体狂欢。从《流溪》中一位少女眼中的鞋盒、房间、咸水城镇,到《潮汐图》中虚构巨蛙穿行其中的寰球词物与近代史,林棹已然在她水汽弥漫的语言中展示出了日益澎湃、纯熟的文本创造力,也显示了她对虚构的迷恋与控...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221/c404030-32591129.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2月21日10时3分44秒 文学大数据与当代文学研究范式转型

   ...王景丹通过统计曹禺等8位剧作家文本的句频,确认各自文体风格;(24)吴礼权通过分析词语、句式和修辞运用,总结“简约”与“繁丰”审美风格的基本特征。(25)从中不难看出,初始阶段的文学数据研究以简单统计文本修辞为主,很少使用复杂的计算模型和计算技术。 21世纪以来,随着数字人文理论在国内的传播,以及众多“关系型数据库的建设、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计量方法向人文领域的持续渗透”,(26)文学数据研究...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220/c419351-32355763.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1月8日15时49分55秒 新世纪以来的“代际之分”与“代际之争”

   ...’、‘50后’。回头看可以说新世纪以来最为响亮的文学命名就数代际了。” 代际批评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不同代际是否存在根本差别?代际批评的难度之一在于它并不是单纯的文学研究,不是简单地对某个作品进行文本修辞、文本主题等内部分析,而是综合文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在更为广阔的视域中探讨文学与社会、文学与时代、文学与精神共性等之间的紧密联系,分析不同代际创作之间的“继承”“抗争”与“突破”。这...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912/c404034-32524308.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9月12日8时34分25秒 生存的挣扎与生活的执著——评王华的《傩赐》

   ...单纯而质朴的性格特质与傩赐的土壤自然地形成一种默契关系,并长期认同这种关系,从而凝聚成了特定的具有强烈地方性的民族心理。这种长期以来的生存体验、特定的生存环境,又与现实生活形成一种叙事张力,这就加大了文本修辞的难度,但同时又在某种程度上给我们注入了一股新鲜的乡村活力,使得文本洋溢着更多的原始乡村风味。 “在一部叙事艺术作品中,意义所代表的是两个世界之间的关系:一是作者创造的虚构世界;二是‘真实’世界,...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年第3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524/c441818-32429246.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5月24日16时3分39秒 欧阳江河 何平:​个人与文学史的延长线

   ...是说这首诗我写的有多好,但这首诗的确是在一个大的格局、新的可能性、多层叠的语境,这么一种框架里来反观、反思、处理大时代的。这个诗作和徐冰的装置作品有点类似,在中国毁誉参半,有人特别赞赏这首诗,也有人从文本修辞的内卷角度,持一定的保留态度。但是,仅仅从文本到文本去解读《凤凰》,恐怕难以进入。至于国外,这个诗作译成不同语种出版后,读者反响是相当不错的,包括不少诗人同行也盛赞此诗。不客气地说,在当代世界诗歌的写...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713/c405057-32156263.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7月14日8时41分58秒 表征的张力:农民叙事话语、文学修辞与数码语言

   ...来说,时候久了就变成 了习惯。26 因此,对于赵树理说来,口语句式的简明扼要并非投合某种美学风格,而是力求吻合农民的接受趣味。如果说,所谓的方言土语仅仅是无足轻重的语言表象,那么,隐蔽地主宰赵树理文本修辞特征的“价值领域”包含哪些内容?文本分析显示,具体的经济利益描述在赵树理的叙事之中占有特殊的分量;许多时候,所谓的经济利益即是食物,或者扩大为粮食以及与粮食生产密切相关的生产工具,特别是农田土地。《李...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1127/c404030-31947422.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11月27日14时20分6秒 “文学纪念碑”丛书十年回顾:从经典作家进入历史

   ...的《约翰·济慈传》、迈克尔·霍尔罗伊德的《萧伯纳传》等经典传记。这些作品既有学院标准,兼具上乘文笔,而且多被欧美知名传记类奖项遴选出,本身即有品质保证。譬如美国国家图书奖关注作品题材,普利策传记奖则重文本修辞。 丛书一开始选择的两卷本《纳博科夫传》和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即是传记典范,在知人论世和文学批评上做到极致,尤其作品解读可谓超卓,承续甚至再造了作家传记的伟大传统。两套传记在各自研究领域都有“...

世界文坛#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731/c404092-31805000.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7月31日9时23分10秒 新媒体时代的文学读写

   ...、构建用户虚拟人格和虚拟主体意识的新高度。 伴随微博的流行,一种可以覆盖全天24小时和对应日常生活各层面的微书写和微话语方式蔓延开来,并且冲击了在博客里还能普遍存留的那种比较板正、比较贴近经典文学文本修辞的书面话语体例。这股风尚中,潜藏了当代城市社会的流行话语和流行修辞。一种针对积淀在经典文学文本中的书面话语和书面修辞传统的反抗冲动和消解企图,像某种集体无意识似的扩散到亿万微博用户的使用习惯中。为一条...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702/c404033-31768049.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7月2日8时59分44秒 游动与越界——黄子平的批评理念与实践

   ...压抑机制是被隐藏和掩饰在文本话语深处的,批评者担负的是如鲁迅所做的“揭开麒麟皮,露出马脚”的工作,即所谓的穿越幻觉,直抵真相。而最难以超越的幻觉,或许是被形式和修辞掩盖的幻觉,因此批评者就需要锻造一种文本修辞术,借此形成一种形式的洞察力。 在这个意义上,黄子平所双重聚焦的萨义德和鲁迅堪称是运用批评修辞术的大家,他们的批评文体本身呈现的修辞风格就构成了一种批判的武器。正如陆建德所说:萨义德“把马克思的写...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629/c404030-31762874.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6月29日9时0分36秒 《人民文学》纪念鲁迅文本的修辞建构

   ...话语表达者和接受者具有共同的认知语境、先验框架、理论参照和论证逻辑;作为修辞元素的鲁迅身份符号,进入散文叙述,开拓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奠定文本情感基调,激活主体的潜在意义;传主、传记作者和读者构成传记文本修辞主体“金三角”,作者与读者的灵魂搏斗的强弱映照出营造传主精神空间的大小。《人民文学》纪念鲁迅文本的修辞阐释,为文学期刊视野中的鲁迅研究提供了另一种观察视角和研究面貌。 关键词:纪念鲁迅 《人民文学...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529/c404063-31728176.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5月29日6时58分25秒 哲思现实主义与内敛的先锋性——王威廉小说论

   ...因之一。而作为在21 世纪登上文坛,具有先锋意识的王威廉则主要将批判对象指向当下社会现实,吸收了现实主义对日常经验的尊重和介入新历史语境的优势。相较早期一些的先锋作家, 除了第二人称叙事之外,王威廉在文本修辞、小说语言和结构上,并无太多的出格之处, 即使写一些超越性的题材,也是在故事的外壳下完成哲思的形塑与表达。这种写作方式与大众文化崛起,精英文化影响渐小的后工业社会现实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在这样的背景下,...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1220/c404030-31515843.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12月23日8时43分12秒 哲思现实主义与内敛的先锋性

   ...因之一。而作为在21 世纪登上文坛,具有先锋意识的王威廉则主要将批判对象指向当下社会现实,吸收了现实主义对日常经验的尊重和介入新历史语境的优势。相较早期一些的先锋作家, 除了第二人称叙事之外,王威廉在文本修辞、小说语言和结构上,并无太多的出格之处, 即使写一些超越性的题材,也是在故事的外壳下完成哲思的形塑与表达。这种写作方式与大众文化崛起,精英文化影响渐小的后工业社会现实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在这样的背景下,...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19年第6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1127/c430933-31478030.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11月27日21时26分43秒 冯骥才:他是一个真正的“俗世奇人”

   ...,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吉狄马加进一步表示,要研究一个“完整”的冯骥才,需要将其放在更长远的文化历史的角度来看,他的小说承载着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符号的书写,无论是在语言、文本修辞等各方面均能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特殊文化品质。而从民族源头找寻未来,对在当下坚定文化自信有启示意义。 王蒙在开幕式上 作家王蒙作为冯骥才的挚友,他用“相濡以沫”来形容两人之间的感情。“在某些...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512/c403994-31079801.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8月8日16时45分27秒 季剑青: 废墟与生命之城:30年代北平诗人的“古城”忧思

   ...来一种陌生的恐惧感,昭示着高度现代化的日本与古老的北平之间巨大的差距。与自由盘旋的飞机形成鲜明的对比,宁静优美的古城被比作丧失了行动能力的老人,这个比喻显然表达了作者对北平这座城市的命运的深深忧虑。从文本修辞的角度来看,一个“不能动弹”的北平城恰恰构成了一种固化的形象,它使得作者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古城这个对象,同时投之以冷峻的审视和批判的目光。 我们在何其芳写于1934年的诗歌《古城与我》中,也看到了类...

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1030/c404033-29617035.html 发布日期: 2017年10月30日15时51分46秒 肖定丽《通往蓝天的梯子》:生命主题的童话表达

   ...而描写的细腻不仅需要良好的文字功底,还需要有对生活观察理解的细致入微,二者构成了作品饱满而有意义和意味的细节,保证了作品的文学品质。在《通往蓝天的梯子》中,对自然万事万物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描摹,不仅仅是文本修辞的需要,更是作者提供的一个使处于虚无威胁中的个体获得拯救的有效方式。 作品的基本主题是如何面对死亡,即如何向死而生,也就是人的有限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问题。小咕朵因父亲的离世而对生命产生焦虑,无法感...

报刊#文艺报#第六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0619/c405174-29346723.html 发布日期: 2017年6月20日14时28分26秒 《打工文学的整体观察》

   ...理论意识也很强,这是我对这部作品的基本理解。  他更倾向于对打工者做身临其境的理解。他来自打工阶层,即使今天也最靠近那些打工者,但他没有从传统的历史和阶级意识来阐释这种打工和写作的关系,他选择的是语言文本修辞的视角。他和这些打工者、写作者是零距离接触,他那么真切地理解到他们身体的那种创伤,那种感动,从身体发出来的那一些呼喊。我觉得这样一种批评可能是对我们中国当下批评的一种非常直接的,非常鲜活的一种贡献。他...

阅读#新书推荐#D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6/0627/c405065-28501549.html 发布日期: 2016年7月8日22时9分5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