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11 篇有关 文学论辩 的页面,用时 0.183秒.

第1页  共1页

百年根基之上眺望批评新路——2021年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综述

   ...和自我批判的性质。自觉的问题意识和尖锐的否定态度是其重要特点。只有通过冷静而严格的自反批评,作家才能发现自己的缺陷和问题,才能最终解决存在的问题,克服自己的局限,将创作提高到新的水平和高度。袁济喜的《文学论辩与“兼解以俱通”》认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善于从奇正互补、兼解俱通的维度进行建构,批评家往往通过论辩探索一些复杂的文艺问题,进而达到相对一致的看法,深化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而这正是当下开展文学批评时应当借...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402/c404034-32390990.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4月7日8时9分46秒 文学论辩与“兼解以俱通”

   ...开展文学批评时应当借鉴的传统资源。批评史上的许多范例表明,通过批评与反批评,获得相对正确的认识,探索文艺创作与批评的内在规律,既是值得重视的历史经验,也对当下文学批评的发展极具启迪价值。 关键词:文学论辩 奇正互补 思想交锋 兼解俱通 中国文学批评发端于先秦百家争鸣之中,批评与反批评是当时的突出现象。后世文学批评中的一些基本特征,比如和而不同、兼解俱通等,都来源于这种争鸣的场景。中国思想文化...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406/c419351-32070436.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4月6日9时8分2秒 总体性、例外状态与情动现实

   ...乍现的“点子”(这种创意式“点子”在各种哪怕是平庸的科幻作品中也并不少见)跃升为了思想命题。这些思想命题之所以重要,在于它们不是纯粹的卖弄机智、思维训练与智力游戏,而是将某些基于现实的回应转化为全新的文学论辩。 这一点在当代中国文学之中显得尤为重要,原因在于面对高度技术化、符号化与碎片化的语境时,如今的现实既不是史诗时代那种浑然未分的和谐,也不再是小说时代的二元分离,而是在新媒体语境中,现实已经融入到...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1224/c404030-30483901.html 发布日期: 2018年12月24日8时56分26秒 谢有顺:“闽派批评”的三个品质

   ...芒。 这对于批评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品质。我们可以简单回忆一下,像谢冕老师、孙绍振老师他们的崛起,包括像刘再复老师、林兴宅老师、南帆老师、陈晓明老师,还有朱大可老师等人的文章,都参与了当时一些重要的文学论辩,他们的文章本身,都有一种思想论辩的风格。林兴宅老师上午说,如果批评没有思想资源,也不能生产新的思想资源,可能生命力是有限的。我同意这一点。我个人其实也很警惕批评成为一种纯技术主义的分析。我觉得,一个...

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0224/c404034-29832157.html 发布日期: 2018年2月24日9时16分10秒 行走于哲学与文学之间(董外平)

   ...不算呢?这是杨经建的论著《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史论》一开始就面对的难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整个研究的合法性就岌岌可危。杨经建显然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的严峻性,他专门写了《存在与虚无: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论辩》(2011年出版)这本书,论证为什么存在主义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种世纪性的文艺思潮。合法性问题解决之后,杨经建才开始着手文学史的研究。但是,从这部书可以看出,杨经建依然感到“合法性”的焦虑,他没有...

评论#精彩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wxpl/2014/2014-11-17/224685.html 发布日期: 2014年11月17日9时36分23秒 行走于哲学与文学之间——读杨经建《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史论》

   ...不算呢?这是杨经建的论著《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史论》一开始就面对的难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整个研究的合法性就岌岌可危。杨经建显然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的严峻性,他专门写了《存在与虚无: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论辩》(2011年出版)这本书,论证为什么存在主义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种世纪性的文艺思潮。合法性问题解决之后,杨经建才开始着手文学史的研究。但是,从这部书可以看出,杨经建依然感到“合法性”的焦虑,他没有...

文学报刊社#文艺报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bk/2014-11-17/78821.html 发布日期: 2014年11月17日7时47分20秒 谢有顺:“闽派批评”的三个品质

   ...思想锋芒。这对于批评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品质。我们可以简单回忆一下,像谢冕老师、孙绍振老师他们的崛起,包括像刘再复老师、林兴宅老师、南帆老师、陈晓明老师,还有朱大可老师等人的文章,都参与了当时一些重要的文学论辩,他们的文章本身,都有一种思想论辩的风格。林兴宅老师上午说,如果批评没有思想资源,也不能生产新的思想资源,可能生命力是有限的。我同意这一点。我个人其实也很警惕批评成为一种纯技术主义的分析。我觉得,一个...

#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4/2014-11-03/223376.html 发布日期: 2014年11月3日16时2分35秒 一种新的言说方式和批评体系(董外平)

  20世纪中国文学是否存在一个明晰的存在主义文学现象?如果存在,又是如何表现的?这既是《存在与虚无——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论辩》一书研究的起点,也是其研究的终点。在作者杨经建看来,20世纪中国文学的确存在一个与主流文学并行或潜行的存在主义文学场域。尽管此前不少学者已关注到中国文学与西方存在主义哲学的关系,但基本是个人性的、派别性的或阶段性的论述,关于“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整体性的、文学史性的判...

评论#精彩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wxpl/2012/2012-05-14/127148.html 发布日期: 2012年5月14日8时52分4秒 一种新的言说方式和批评体系

  20世纪中国文学是否存在一个明晰的存在主义文学现象?如果存在,又是如何表现的?这既是《存在与虚无——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论辩》一书研究的起点,也是其研究的终点。在作者杨经建看来,20世纪中国文学的确存在一个与主流文学并行或潜行的存在主义文学场域。尽管此前不少学者已关注到中国文学与西方存在主义哲学的关系,但基本是个人性的、派别性的或阶段性的论述,关于“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整体性的、文学史性的判...

文学报刊社#文艺报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bk/2012-05-14/61936.html 发布日期: 2012年5月14日8时9分30秒 目录:

存 在 与 虚 无 ——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论辩   杨 经 建   目 录   导 论…………………………………………………………………………(1)   第一节 非理性主义人本主义思潮与存在主义的“诗之思”……………(1)   第二节 “非理性的僭妄”与不合时宜的创作……………………………(8)   第一章 必然性:存在主义东渐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能性……………(15)   第一节 ...

推荐榜#相关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2/2012-02-27/118299.html 发布日期: 2012年2月27日16时4分57秒 《存在与虚无——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论辩》

   ...人民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 ISBN:9787010099859 定价:48.00元   对于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的研究而言,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杨经建教授《存在与虚无———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论辩》具有标志性意义。作者从一种极为宏阔的学术视野出发,对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这一长期被漠视甚至被刻意边缘化的文学现象,进行了“回到现场”似的历史还原,对其近一个世纪的缘起流变以及主题话语、叙事方式、...

作品在线#推荐榜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tjb/2012/0227/967.html 发布日期: 2012年2月27日15时39分31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