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2278 篇有关 文学史研究 的页面,用时 0.129秒.

第1页  共114页

《徐光耀日记》出版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石家庄举办

   ...性的历史证据;是一座抵抗遗忘的纪念碑……《徐光耀日记》的意义和价值是多维且厚重的。然而最要紧的是:《徐光耀日记》以“不完美的真”抵抗“完美的伪”。 《徐光耀日记》出版后,以其丰富的资料性,推动了现当代文学史研究的深入和拓展。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审祝晓风说,在这方面,我们已经见到了分量很重的学术成果,这就是程凯发表的长篇论文《“深入生活”的难题——以为中心的考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0年第2...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2/c403994-4046545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2日9时16分36秒 新世纪文学“入史”问题与未完成的“中华现代性”

   ...(17)。他在新世纪文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上,强调了“对待民族传统的态度”(18),这和孟繁华关于新世纪文学“向后看”“史传传统”等本体观察遥相呼应。此外,他认为新世纪文学“断代研究的最终指向,是整体的文学史研究”(19),这和陈思和从学科史的角度理解新世纪文学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具体方法上,他主张通过“编年的系列研究”来把握新世纪文学的特征和规律,将它有效地整合进整体的文学史系列。他的新世纪文学“入史”实践则...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7/c404030-4046212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7日9时28分26秒 新世纪文学“入史”问题与未完成的“中华现代性”

   ...(17)。他在新世纪文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上,强调了“对待民族传统的态度”(18),这和孟繁华关于新世纪文学“向后看”“史传传统”等本体观察遥相呼应。此外,他认为新世纪文学“断代研究的最终指向,是整体的文学史研究”(19),这和陈思和从学科史的角度理解新世纪文学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具体方法上,他主张通过“编年的系列研究”来把握新世纪文学的特征和规律,将它有效地整合进整体的文学史系列。他的新世纪文学“入史”实践则...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6/c419351-4046142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7日9时19分44秒 许子东、李浴洋:文学史不仅记录过去,还是“可能发生”的历史

   ...自己去想。 读鲁迅有很强的精神意义和现实意义。不过我的方法还是看鲁迅自己到底说了什么。批判“奴隶”和“奴才”是鲁迅思想的主线,也是我“重读鲁迅”的主线。 李浴洋:感谢您的分享。最后一个问题也是关于您的文学史研究的。在目前的学科制度中,“现当代文学”虽然作为一个整体,但实际上“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还是各自为战。您一直主张贯通,并且身体力行,既研究晚清与五四的小说,也直接参与当代文学现场,特别是和年轻一代作...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9/c405057-4045593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9日8时17分22秒 新诗的中国式现代化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的重要论断。贺桂梅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为思考和推动中国百年文学史研究的范式转型提供了当代性契机和理论资源,为重新建构百年文学史叙述的新形态提供了可能性”。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作为以“新”为现代性表征的文体,在“五四”文学革命的旗帜下,新诗对“陈腐”却似乎难以撼动的旧体诗展开了摧枯拉朽的变革。孔子说:“诗者,天地之心。”作为对时代精神...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9/c404034-4044954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6日10时28分34秒 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研究中心(山东大学)揭牌仪式暨系列学术研讨会举行

   ...、可流传。与会者认为,长期以来文学批评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共存,二者相互依存的状态还将进一步持续,文学批评工作者要关注有充分的写作积累的作家作品,能够影响时代审美格局的作品,以问题意识关切文学现场,加强文学史研究与文学批评之间的联结与互动。文学批评工作者要坚持导向正确的批评理念,形成个性独具的审美判断,融汇真实有效的批评经验,共同创造创新向文艺实践敞开的批评生态。新时代文学批评需注重中国古典文艺传统的现代性转...

新闻#中国作协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4/c403993-4044495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4日17时0分31秒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度优秀论文揭晓

   ...意识。有鉴于此,评委会决定授予其2024年度优秀论文奖。 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为吴秀明颁奖(山东大学副教授丁晋代领) 吴秀明 《当代文学史“下限”及其相关史料问题研究》 授奖词:文章提出了一个对当代文学史研究至关重要的问题:当代文学是否存在“下限”以及“下限”如何确定。通过对“下限”讨论的历史渊源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主张从不确定性中对“下限”范畴史料进行分类、对“下限”背后所潜藏的当代文学基本问题及文学观...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本刊资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4/c448327-4044502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4日8时32分5秒 “学中之人”与“人大于学”——中国现代文学学人研究的必要、难度与可能

   ...两场会议的区别。首先是伴随代际更替,更多青年一代学者加入王瑶研究,他们不仅与王瑶未曾谋面,而且还成长于新的时代与学术背景。同时,尽管都是以王瑶作为研究对象,1994年的会议聚焦其学术思想,“深入了解他文学史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总结他的治学经验,学习、继承他的业绩和精神”,为的是“促使学科更快地走向成熟”;[9]但在2014年的会议上,学术思想的讨论虽然继续占有一席之地,可对于作为知识分子的王瑶及其在百年中国的...

文史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4/c404057-4043905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4日9时55分45秒 张明慧:既生AI,何生作家?

   ...研究是解决尚无规律之问。因此AI无法获得足够的样本数据,而无法向人类顶尖数学家一样去思考作为未知之地的前沿数学。 AI写作将对文学研究造成巨大的方法论冲击——叙事学、诗学、精神分析、新批评、情感研究、文学史研究、文学社会学研究、作家论等等——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无论偏向形式、语言还是社会历史,传统文学研究方法都遭遇了某种解构,严肃性被消解了,文学性内涵图景无限靠近为读者阐释。但是这些冲击并不意味着纯粹的悲观...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3/c404033-4043815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3日9时25分9秒 穿越历史的精神追寻

   ...性、人学、以人为本位的文学观。 二 文学批评:通向精神现象学与生命本体论的诗学 赵坤:您是如何建立人文主义的文学史研究与生命本体论的文学批评立场的? 张清华:首先,我也不敢说自己一定遵循了人文主义文学史研究的思维框架和思想框架,以及生命本体论的文学立场、批评立场,这个可能是慢慢自然生成的。我最早提出“生命本体论”这个诗学概念应该是在世纪之交以后,在将近40岁的时候,我产生了一种冲动。当时写了一篇短文叫《...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1/c405057-4043653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3日8时0分56秒 【聚焦】大学教育中的中国当代文学

   ...与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五副面孔”》,参加首届“《扬子江文学评论》青年学者奖”,并获得入围奖励。 总结下这两次并不一定算是成功的当代类型小说课堂教学经验,我想要在教学中尝试的两种思路,如果说前者是在传统文学史研究的意义上努力将当下的类型小说“历史化”,那么后者则是借助从文学批评转向文化批评的策略,通过文学文本进入时代文本,将其进一步“现场化”。“历史化”是为了说明,一部当代的、甚至新近的文学作品也并非是突然从...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0/c404030-4043546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0日9时17分6秒 章培恒先生的内曜与心声

   ...在当今西方思想界,如法兰克福学派、伯明翰学派等,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出文化批判与文化研究的理论,在社会实践与人文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对章先生来说,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实践的指南,也是他一生真诚的信仰。他的文学史研究始终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的艰苦求索与体悟,如在《再论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评价问题——兼答刘世南君》中论及马恩对爱尔维修、霍尔巴赫和边沁的接受时指出:“在马、恩看来,共产主义思想是跟十八世纪唯物主义者的这种对...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6/c404063-4043238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6日12时20分2秒 我国新文学中女作家第一人

   ...初期白话创作的典范之作。她也写了许多散文,并有结集出版。 难得的是在诗歌写作上她也是文坛女子中第一位尝试者,有《人家说我发了痴》及《鸟》《散伍归来的“吉普色”》(色,即“赛”)等作品。在学界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中,更有学者充分肯定了她对中国新文学的贡献,称赞陈衡哲女士是“新文学曙光初露时的一颗新星”!个人认为,这称誉也是切合实际的。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5/c404063-4043106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5日8时20分22秒 重构中国文学史的主体性和整体性

   ...,以及文学地域特点的复杂性。读罢全书,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学最初从北方、南方的有限区域发生,从宫廷向都城展开,逐渐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多元系统,最终向世界敞开,进入“世界文学”的时代。这份文学绘图弥补了以往文学史研究对空间关注的不足,揭示出多元一体的中国文学在发展过程中的多样性、多元化和开放性,也表明文学发展有其自身的独立性和内在动力。 黄庭坚《答王子飞书》云:“读书如禹之治水,知天下之络脉。”历史研究也当如此。...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3/c404030-4042959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3日9时49分21秒 《作家心态与文学创作初探》出版发行

   ...手,通过比较分析,进一步探讨中外文学在内在意蕴、价值追求、审美理想等方面的异同,有利于中外作家相互借鉴,有助于更为深入地揭示人类文学艺术共有的生成奥妙以及相通的创作规律;丰富中外文学史的研究,弥补中外文学史研究中对作家主体研究尤其是创作心理研究方面的不足;通过研究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以及作家个人的生理机制、气质类型对作家创作心态的影响,可以深刻揭示文学发展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启迪人们追求与创造更好...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8/c403994-4042806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8日8时54分55秒 知识与道理

   ...大”。另一位学者也有相似的观点,他觉得如此渊博的学问还可以引申出若干“永照千古”的明珠,小打小闹的挥洒可惜了。这些说法无不隐含某种预设:所谓的真知灼见必须讲出一些普遍的大道理。这是许多人对知识的期待。文学史研究之中,一些琐碎的考据之所以遭受非议,一个重要的原因即是,考据所陈述的知识与文学之为文学的道理脱钩了。 无论知识还是道理,均可能出现差错。然而,两种差错所带来的影响大不相同。误以为李白的籍贯是浙江,记错...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1/c404018-4042274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5日8时54分15秒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5年第1期目录

—— 文学史研究 —— 1980—1990 年代诗歌场域与诗学论题的转变——以出版物为线索/张桃洲/1 贺龙与延安文艺的转型/秦林芳/16 “新创作选拔本”丛书与红色经典生产机制的初建/周根红/27 “社会历史意义上的写作”与“确定性寻求”——论批评家吴亮 1980 年代的“两次出场”/刘雪琛 杨晓帆/36 有意味的形式:先锋小说与 1980 年代文学思想转型/蒋裕涵 王本朝/46 共和国初期的文艺通讯员培...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5年第1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4/c460092-4042480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4日16时42分58秒 编后记

   ...在《有意味的形式:先锋小说与1980年代文学思想转型》中着重分析了先锋小说的形式变革所蕴含的当代文学思想意义;刘雪琛、杨晓帆则以批评家吴亮为典型个案,探讨了先锋批评对先锋文学的建构,拓展了文学批评史与文学史研究的双重视域。而其他三篇文学史研究文章中,秦林芳的《贺龙与延安文艺的转型》分析了贺龙在延安文艺转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是对当下延安文艺研究的补白,提供了延安文艺研究的新视点;周根红则注意到了“新创作选拔本...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5年第1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4/c460092-4042483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4日15时52分32秒 文献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第三路径

   ...理解中国现代文本的常规维度之一。《鲁迅辑校古籍考》所以能就一个经典话题而做出相当具新意的研究,正在于研究者尊重手稿这种文献类型本身的物质属性,在文本特定的文献状态中讨论其特点。相较于对文本的文学批评或文学史研究而言,这种文本的文献学研究从细密的实证研究出发,同时应具备想象力,需要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而《鲁迅辑校古籍考》作者石祥所兼具的来自于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的学术训练,书籍史研究的眼光,以及不拘泥古典的古今结...

文史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0/c404057-4042239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0日12时5分32秒 中国作家网文学好书 | 2023年第三期入围书单

   ...:理想国•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5 推荐语 《新讲》是文学史家钱理群先生第100部著作。《新讲》以“导读+原文”的形式聚焦现代文学时期45位作家、60多篇作品,试图回到文学阅读、文学教育与文学史研究的起点与原点,回归文学本身。钱先生说,“文学史的大厦,主要是靠作家,特别是大作家、经典作家支撑的;而作家的主要价值体现,就是他的作品文本。”《新讲》为当下以“大文学史”理念为主流的文学史研究提供了重申...

新闻#本网原创精选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703/c429168-4002669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9日16时27分5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