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写作女性独特的身体与内心体验,并以一种决绝的姿态对男权强势话语进行反抗,都给彼时的文坛以震动,对中国女性写作产生了深刻久远的影响。无独有偶,“美女作家”的出现和媒体的炒作更是成为1990年代突出的文学事件。学者邵燕君对此展开了详尽的调查探析,发现“美女作家”最初在文坛登场是《小说界》1996年第3期推出的“70年代以后”栏目,紧跟其后的还有《山花》《芙蓉》《作家》《长城》等刊物。据统计,“在三四年的时...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7/c404030-4046913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8日9时27分36秒 作为一种动态化和成长性的行动诗学——第三代诗人经典化问题重释与反思...代诗人在时代场域里的新起点。第三代诗人的流浪终结后,一部分人下海经商,另一部分则继续深耕在诗歌领域,他们构成了1990年代诗歌写作的主体。就此而言,第三代诗歌运动的开始与结束,都可谓是一次具有象征性的文学事件,而诗歌运动作为事件,高曝光率也是经典化的一种方式。 从第三代诗人的入场方式来看,反叛不同于写作的重要一点,即在于他们以行动解构了文本的静态性,标榜了诗歌写作的动态性,并随着日常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自己的...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7/c404030-4046914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8日9时11分28秒 以“文学事件”为方法:观照新世纪文学发展的一种角度...,“文学事件”引发了文艺理论界的广泛探讨,但本文的“文学事件”并非此种意义,而是回到“事件”一词的本义——按《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事件”指“历史上或社会上发生的不平常的大事情”。本文所谈论的“文学事件”是指新世纪以来由某一作家、作品、话题或现象引发,在文坛激起反响,并可能波及社会,甚至成为媒介化公共事件的“事件”。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从新世纪初的“韩白之争”、“80后”粉墨登场、网络文学兴起、《...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7/c404033-4046250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7日22时20分41秒 文学社会学和思想史视野中的《这一代》...,陈建功给张桦连写两封信要求撤稿。黄子平也推荐了曹冠龙的《火》和北大同学王小平的《潇潇雨夜》。 《这一代》1979年11月第一期目录 二 《这一代》满腔热情的创办者们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它会成为一个“文学事件”。该刊11月出刊,订价0.45元,邮费0.08元。编定的16开本《这一代》全本页码是112页,最后只印出并装订成册只有80页,有32页付之阙如。《这一代》是在印刷环节出了意外,惹祸的是《愤怒出诗人》...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6/c404063-4046080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6日8时31分18秒 卡夫卡《变形记》面世110年,那只大虫子依然是你我的嘴替...”一下席卷各地。 “1980年代可谓无人不读卡夫卡,他甚至变成了文艺青年的一个标签。余华、莫言、残雪等我们后来熟悉的作家,都绕不开卡夫卡。”李双志说,其中被翻译最早的《变形记》,更是成为了极具轰动性的文学事件,“它是卡夫卡作品中最典型的一部,大家往往会把它跟‘异化’现象联系在一起,也把这种超现实主义的文学手法看作是现代文学的代表。” 当时国内也掀起了现代美学复兴的热潮,很多中国作家希望在单一的现实主义文学...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3/c404090-4045305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日9时35分29秒 让文学馆成为新时代的新顶流...城市博物馆,“一半是文学,一半是风土”。目前,各地陆续建立本土的文学博物馆,挖掘本土文学资源。河北文学馆是1999年落成使用的,以文字、图片、实物和多媒体形式展示了河北文学史上的174位重要作家及重大文学事件,系统再现了先秦至今3000多年的河北文学发展史。张勇也谈到,近年来,河北文学馆坚持正确方向,发挥专业优势,挖掘文化内涵,创新形式,提供高质量文化服务,打造“河北人文精神文化地标”,展现燕赵文学传统。...
新闻#中国作协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7/c403993-4044825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8日11时26分50秒 陈引驰:在自我的封闭圈子里无法看清自己...代文学史讲录》。全书融会历代文人学士与海内外学人的作品、卓识,文学情怀贯穿始终,打破定说,时有创见,纵向从先秦一贯而下直至近现代,横向则以文类从韵文、散文、诗歌到小说,交织成动态发展的包蕴文本、作者、文学事件、文学流变、读者接受等在内的中国文学网络,呈现文脉的演进。不同于教科书式板正严肃的面孔,这里有讨论,有推断,有质疑,有互参,有搁置不论,轻松代入,语句鲜活,如同亲临一流大学聆听了几学期的高质量文学史课...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3/c405057-4043849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4日7时58分49秒 重构中国文学史的主体性和整体性...进》是一部改变以往知识框架和叙述形态的中国文学史新著,以四十万字和百余幅图,涵盖从先秦神话到现代文学的文学活动,中华数千年文脉演变大势尽收眼底。陈引驰教授在古今贯通、中西比较的参照系中建立起文学作品与文学事件的内在联系,重构中国文学史的主体性和整体性,讲授通透、见识新颖而又富于趣味,对普通读者和专业学者均大有裨益。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3/c404030-4042959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3日9时49分21秒 从“东北文学”到“新东北文学”...的方法。这些作品当然都是“东北文学”,即东北区域文学,但此“东北文学”非彼“东北文学”,一个是作为名称的“东北文学”,另一个是作为概念的“东北文学”。 可见“东北文学”作为概念,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事件,但不独属于该年代。其作为概念词具有稳定的语义内容与阐释力,成为一种认识论,与其他概念构成一个系统,理解中国现代文学,同时也作为一种文学批评装置,用以找到理解并分析作家作品的一个环节与着力点。而作为名...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8/c404030-4042077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9日9时13分34秒 一个人的文学史——读陈引驰《文脉的演进——中国古代文学史讲录》...断,按钱(锺书)先生的说法,就是‘野孩子认父亲’,是‘暴发户造家谱’。”这说明文学史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观察方式与理解方式,避免了单一与刻板。“仅将所谓的文学文本连在一起,该如何构成文学史?”“文学活动、文学事件能否构成历史?”对于这些司空见惯的看法,陈引驰设疑后解疑,提出更具包蕴性的看法:作品和作品之间、文学事件和文学事件之间,要具有内在的联系性,才成其为文学史。文学史是要建立一种内在联系性,把文学作品、文...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7/c404030-4041991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7日9时9分25秒 宋以朗向香港都会大学捐赠张爱玲文学遗物...糊涂,但十分动人。” 生命在文字中得以延续 自宋淇、邝文美夫妇的儿子宋以朗经手张爱玲文学遗产的整理和出版,最为轰动的就是《小团圆》的面世——2009年,张爱玲长篇小说《小团圆》公之于众,成为当年的一大文学事件。 1975年,张爱玲完成了自传体长篇小说《小团圆》,1976年3月把书稿寄给了在香港的宋淇、邝文美夫妇。考虑到张爱玲的名声等问题,当时宋淇、邝文美夫妇劝阻张爱玲直接发表《小团圆》,并提出了几个改写建...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3/c403994-4041789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3日10时0分33秒 资源与方法——小说本位思考录...”的发展史研究,首先应当明确小说自身独特规律的捕捉和阐释,聚焦于对小说基本构成要素的新变的考察,应当着眼于小说这种文类的内在机制的更迭或回归的探索。 理想形态下的每一个时期小说理论的言说,都应有丰厚的文学事件和创作现象等作为支撑。周新民著作关于小说理论的建构,并非简单地重复表述西方文艺思潮的中国接受、旅行和变异的阐释,而是通过归纳、总结、分析不同时期最为突出的创作风潮、最具代表性的创作模式、影响巨大的文学...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23/c404030-4040768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3日9时21分14秒 视频泛滥的时代,文学与影视如何抵抗被简化的命运...却不同,他像爱因斯坦所敬佩的那样,专注于在一个木板上打最深的孔,而不是分散精力在多个木板上打孔。他对于题材的深入挖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麦家老师的作品荣获茅盾文学奖,在我认为,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文学事件。在此之前,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往往遵循着另一套模式。而麦家老师的获奖,实际上改变了我们当代文学的整体格局,标志着我们终于拥有了讲述这个时代精彩故事的能力。在此之前,我们在讲述这个时代的故事时往往显得...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13/c403994-4038153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6日9时46分30秒 中国文学的河池经验——河池作家群研讨会综述...文学研究所所长卓今、《花城》杂志社原主编田瑛等也提到,河池作家群作为一个地域作家群,还有一个文坛的领袖和标杆,即东西。云南作协副主席、《边疆文学》杂志社社长潘灵也认为,“东西一开始就以偶像的身份存在于文学事件之中。”在共性上,“他们的作品基于生活本身,具有某种先锋性”,由于作品充满生活的质感,“很容易唤起一种共情的能力”,他们扎根故乡,书写谷里、瓦城、上岭等地方,塑造精神的原乡。 河池作家群扎根于河池,而...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6/c403994-4037700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6日14时59分54秒 钱理群、杨庆祥:以未来视角看待历史和现实...—每一单节围绕一位代表作家展开——也许会有一些问题不太容易处理,比如时间下限的确定、作家“大事记”的择选。而且由于当代文学环境的变化,尤其是文学被组织管理的方式,让我感觉好像当代文学史更适合围绕“事/文学事件”去写,而不是围绕“人/作家”来写?在您看来,跟现代文学史相比,当代文学史的写作也可以做类似的尝试吗? 钱:其实你看,刚才我介绍我的十大研究领域,我更关注的是当代思想史,真的不在现代文学研究。现代文学...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5/c405057-4037630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6日9时38分56秒 张均:关于当代文学史料发掘与研究若干问题的反思...有利于形成跨学科对话,甚至增添“传世”的概率。以此而论,史料研究仍值得有志者沉潜其中并深入探究。其次,“文学性”应成为文学史料发掘与整理的“指南”。虽然史料之范围广泛,诸如作家身世经历、文坛交游掌故、文学事件内幕、文本生产与传播等皆属于其列,但史料发掘却不可漫无边际、歧路亡羊,尤其不宜“任性兜售一些旁枝末节的、被批评论者视为笑柄的细碎资料,不能以历史化的名义搞一些对学科积淀并无实质性意义的所谓史料发掘”[...
文史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5/c404057-4037563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5日7时38分19秒 余华——“同时代人”的文学生活...的。换句话说,所谓当代文学,我们的文学生活就是当代文学的一种直接的表征,直接的经验,我们的文学生活和当代文学同步。那么,在这样一种当代文学中,在这样一种文学生活中,有哪些文学现象,文学人物,文学作品,文学事件,文学问题,会构成我们的文学生活的经验记忆标记,会构成当代文学史的关键标识,会是我们今后文学书写中不可忽视的对象? 我以为余华就是我们文学生活意义上的当代文学的一个最重要的对象和标记。他是一种文学史的...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25/c404030-4036870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5日9时40分25秒 文学批评的历史化与当代性...需要依靠批评主体的历史判断能力,取决于批评主体的历史立场。“周边”批评是借助知识考古学、知识社会学或历史学等学科的方法进行当代文学经典化的批评实践工作。这种批评实践也是站在现实的土地上回望历史,对各种文学事件的理解判断,也是以现实为基础、为现实服务的。 洪子诚曾以《中国当代文学史》引领了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的历史化潮流。近年来,他先后出版了《我的阅读史》《读作品记》《材料与注释》《当代文学中的世界文学》...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15/c419351-4036186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5日9时15分48秒 “破壁除障”:持久的任务或自我克服...标,最终建构“同质共同体”,考验着作家认识生活的能力。刘东文章《1940年代的“萧军批判”与“当代文学”的建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4年第1期)回顾了1948年“萧军批判”这一重要的文化-文学事件,萧军影响下的《文化报》这一场域“意外地”成为多歧声音的曲折管道,这不仅被表述为另类文化实践呈现多元路径与既往左翼之间的张力,还在非常特殊的意义上被征用为当代文学的“东北起源”,确有创见。 马春花文章...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23/c404033-4034495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23日8时4分58秒 “新地域文学”的逻辑起点、叙事空间和价值功能...姻,进而制造各种文学和文化神话的地步,“新东北文学”还仅仅是文学圈中的一个有些关注度的文学类型罢了,即便在东北,对于这种代言东北和书写下岗的文学叙事,也尚没有由文学写作转化为人们耳熟能详、认可度较高的文学事件和文化名片。班宇这样自述过:“和我一起长大的发小、真正经历那些事的父辈大概率没有读过我写的东西。没有什么朋友会因为你写了书而重新发现你,建立起交往,不会这样。”(37)在偌大的沈阳,他只被认出过一次,...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15/c419351-4033945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5日8时46分1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