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58 篇有关 文化纵深 的页面,用时 0.112秒.

第1页  共3页

传记文学新的美学范式——评聂还贵《秋水长天——王勃传》

   ...形成诗意闭环。 2,史学与文学相映生辉的文本美学。《秋水长天——王勃传》相较于《唐代诗人丛考》一类考据严谨的著述,显然更具可读性与情感共鸣。而比之《人生若只如初见》等通俗演绎的作品,无疑彰显学术厚度与文化纵深感。 特别是在“传统文化热”背景下,《秋水长天——王勃传》提供了一种“学者型大众写作”的范本:既避免戏说历史,又挣脱学术论文的枯燥,为古典文学人物传记开辟新路径,提供了新文本。 《秋水长天——王勃传》...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3/c404030-4042969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3日11时39分18秒 草原童年与“蒙古马”精神世界

   ...事;但叙事风格又有大散文的特质,有诗意语言的唯美表达。小说塑造了一个个不同的生命个体,记录着寻找心灵家园旅程的本真、坚持与一往无前。 故事从男孩果果的一个草原梦、一场旅行切入,从孩子的眼睛透视蒙古族的文化纵深,他遇到了热爱草原的哈布尔额布格、慈祥的乌兰额嬷格、更有那匹叫“白月光”的两岁半的小蒙古马。文中的果果,带着对未知的好奇和对梦想的期待,见到了草原、见到他梦中的蒙古马驹子——白月光。传统的儿童成长故事...

儿童文学#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4/c404072-4037522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5日9时58分7秒 网络文学正接过文旅融合的“接力棒”

   ...市,通俗文学“包围”传统纯文学的基础之上,打破网络—纸媒二元对立的媒介迷思,调整自身的题材结构,进一步突破城乡二元格局,走进我国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以及乡村振兴发展的文化经验的腹地,探索“新时代”的文化纵深。而今,随着全国文娱消费需求的井喷式爆发,再叠加一系列政策利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双向互动不断加强,各地为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向纵深发展,正在不断探索跨产业、跨区域、跨媒介的文旅融合新模式、新形态、新...

网络文学#观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23/c404027-4034521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23日8时50分7秒 文学方生方长 乡土常写常新

   ...乡就是我命中注定的文学基因,我就是这块文学土地的庄稼。而这个故乡,这个历尽沧桑的故乡,这个在历史的风云激荡中既古老又年轻的故乡,这个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故乡,她在漫长的岁月中结晶沉淀出来的厚重的情感记忆和文化纵深,她元气淋漓的现场感、城乡混合叠加的复杂经验和丰富宽阔的时代性,意味着文学书写的无限可能——这文学方生方长,常写常新。 (作者为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北京作协副主席)

理论评论#创作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219/c404032-4017914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2月19日8时31分19秒 2023电视剧:顺应时代大潮 回应人民呼声

   ...事,或塑造情感真挚含蓄、甘于牺牲奉献的丰满人物,或描摹与现代生活形成映照的古人日常图景,激发观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仰之情和向往之意。这些作品中的一言一曲、一景一物、一人一事,都成为指引观众走向历史文化纵深的“引路星”,带领大众从生活本真中汲取历史智慧、于古风雅韵中发现传统人文精神之美。 传统作为过去时代社会生活的遗存,需要借助当代艺术形式进行转化,根据当代先进的价值理念不断发展。如《正好遇见你》叙述综...

艺术#影视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103/c419388-4015157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月3日8时23分19秒 儿童京剧小说的“戏中戏”

   ...史故事。这种三层嵌套的复杂的叙事结构,有利于把故事中人物的命运与京剧中人物的命运进行对照,也有利于把不同时代的京剧少女的生命经历进行对照,形成一种文本和意境上的同构关系,也组建起悠远、独特的历史纵深和文化纵深。 同时,这种三层嵌套结构也为小说搭建了非常复杂幽深的历史和社会场景,生发出一种立体的、幽玄的审美体验。有时我们会产生一种错觉,分不清哪一个是真实的世界,哪一个是虚构的场景。而且处于嵌套分层的结构...

儿童文学#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013/c404072-40094517.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0月13日8时52分47秒 游并州 寻文脉

   ...渊起兵太原反隋、开国铸鼎建立不世之功的事迹——中国历史上的大唐盛世遂由古唐国发端,书体仿佛王羲之笔法,而劲健雄强过之。 徜徉于偌大的晋祠园林里,伴随着水声、蝉鸣、鸟啼、花香,你一次次接近了历史,走进了文化纵深,真真切切地感触到时光在这里停滞,又在这里无限延伸。 一座晋祠,述尽了一部中华文脉赓续史。 天龙山佛泪 这是一个传世文物劫后余生的故事。 太原西部的吕梁山脉,南北纵横通贯,山峰一字排列,由北向南依次是...

新作品#纪实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825/c404019-40063421.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8月25日8时45分21秒 传统文化与影视创作可以双向赋能

   ...创新性发展,影视创作者还需处理好古与今的关系,让厚重感与时尚化、传统性与当下性、文化想象力和现实观照性浑然一体,在互显互彰上下功夫。 首先,作品中的一言、一曲、一景、一物,均可成为指引观众走向传统文化纵深处的“引路星”。作品如果稍有偏差,就可能影响观众的认知,甚至对他们造成误导。所以,创作者必须秉持严谨的创作态度,下真功夫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其次,影视创作不能仅仅满足于使用浅层的文化元...

理论评论#文化时评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801/c407521-40048038.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8月1日9时20分0秒 传统文化注入东方奇幻,《玉骨遥》实现三重转向

   ...是,剧集不仅以“国风为表”,更是寄情于景、融景于物、以物载文,让东方哲学渗透在了人物的行为旨归与故事推进中。尤其在时影身上,他的举手投足、围绕他的一景一物,可谓风雅处处是平常,均可成为指引观众走向历史文化纵深的引路星,以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为出发点,深入挖掘蕴藏在日常的传统文化精髓。 从这一层面说,《玉骨遥》的价值意蕴,不单满足情感需求,更在于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最普遍的大众文艺里找到价值归依和精神向度。

网络文学#观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708/c404027-40030878.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7月10日8时46分12秒 荧屏新国风带热传统文化

   ...背景,无益于观众对历史文化的整体认知。还有的作品毁于迎合,在服化道方面化用外国风格样式,容易误导观众,使他们在认知上发生错位。 风雅处处是平常,剧集作品中的一言一曲、一景一物,均可成为指引观众走向历史文化纵深的“引路星”。从创作层面来讲,以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与追溯为出发点,深入挖掘蕴藏在日常生活场景中的传统文化精华,进而引领大众从生活本真中汲取历史智慧、于古风雅韵中发现传统文化之美,有益于推动中华民族现...

艺术#影视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705/c419388-40028031.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7月5日8时12分20秒 中国网络文学的属性和经典化路径

   ...、东南亚地区文化圈大致相同,各个国家本土也有武士道文学、义贼小说、剑侠小说等。金庸小说在这些地区能够广为流传、受到读者极大的欢迎,是因为他的小说所展现出的大格局、大传奇,展现出大中华。金庸小说所具有的文化纵深和艺术呈现,是那些国家的本土同类小说无法比拟的,甚至受其影响,其本土同类小说创作也都有了“金庸味”。在英语世界的金庸小说的翻译中,不仅故事情节做了大量的删减,主人公的姓名都做了改动,突出的是中华文化和...

网络文学#观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630/c404027-40024618.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6月30日8时18分34秒 春秋大义,边塞文学的精神本色

作家叶舟继续在丝绸之路的文化纵深处荡笔深掘、躬身耕耘。从诗集《大敦煌》《敦煌诗经》到中、短篇小说《秦尼巴克》《1898年喀什噶尔大事记》再到长篇小说《敦煌本纪》,叶舟对丝绸之路的书写矢志不渝、乐此不疲。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凉州十八拍》与其以往的作品在文学志向与审美追求上也是一脉相承的,虽然这次将言说的阵图铺排在了“凉州”,但其思想境界、叙事调性、语言风格等依然保持着“叶舟”特色。当然,与四年前出版的《敦煌...

专题#专题#行进的风景——《凉州十八拍》#相关阅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528/c457487-40000581.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5月28日20时53分33秒 胡学文《有生》:一部给女性和小人物的珍贵献礼

   ...它意义的丰富性和深厚性对于读者来说是一份珍贵的献礼。《有生》是一部蕴含强烈生命感受的长篇,一部讨论生死意义的长篇,一部教人如何活、怎样生的长篇,一部描绘华北大地上万千生民生存状态的长篇,一部向中国乡土文化纵深处去探索的长篇,一部写中国百年家族的长篇,一部呈现小人物生存本相的长篇,一部表达农村百年生活方式变迁的长篇,一部从女性视角进行思考、带有女性主义倾向的长篇,一部探讨男女两性情感关系的长篇,一部追问中国...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807/c404030-32185036.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3月14日17时8分49秒 文学的城市:空间区隔与文化区隔

   ...很长。当城市结构愈来愈严密,财富乃至资本形成愈来愈强的控制时,这个阶层开始分化瓦解,继而无声地消失了。 城市的众多人口和庞大的消费需求时常引起经济学的关注。城市之所以赢得文学的注视,城市意象的历史文化纵深与美学光芒往往是更为重要的原因。城市的时尚和商品并非仅仅表示虚荣和浮浅。当时尚与商品获得另一种历史文化注释的时候,当楼房、桥梁、金属架构被视为另一种现代美学风格的时候,城市不再是背景而开始充当独立的角...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103/c419351-32598809.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月3日9时37分46秒 文学的城市:空间区隔与文化区隔

   ...很长。当城市结构愈来愈严密,财富乃至资本形成愈来愈强的控制时,这个阶层开始分化瓦解,继而无声地消失了。 城市的众多人口和庞大的消费需求时常引起经济学的关注。城市之所以赢得文学的注视,城市意象的历史文化纵深与美学光芒往往是更为重要的原因。城市的时尚和商品并非仅仅表示虚荣和浮浅。当时尚与商品获得另一种历史文化注释的时候,当楼房、桥梁、金属架构被视为另一种现代美学风格的时候,城市不再是背景而开始充当独立的角...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204/c404030-32580123.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2月4日9时48分34秒 费波:用芭蕾语言将中国故事传递给世界

   ... 每当你面对中华传统文化时,一点一滴都值得也需要你去思考、去体悟。创作者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态度,不管是对现当代生活还是对古典文化,对一切都应该有自己的认知,这是最核心的。 中国艺术报:在对传统文化纵深开掘的同时,您还创作了很多现实题材作品,比如2016年的舞剧《长征长征》,2019年的舞剧《追梦人》,2020年以致敬抗疫英雄为主题的舞剧《逆风飞翔》,2020年聚焦十八洞村精准扶贫题材的《花儿一样开...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923/c405057-32532732.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0月14日14时59分7秒 《六尺之孤》:魔幻视角下的南方族群精神史

   ...疑、谍战、考据、传奇、荒诞的笔法来书写瓯人的历史,以瓯人历史来隐喻时代命运,于波澜壮阔的社会历史变革中展现家族、家庭和民众的精神史。而关于嚣人、哼人、山人的族群之争和错乱的血缘关系追溯,也提供了独特的文化纵深感和思想气质,使得这部关于刺杀的小说充满深刻的寓意。 严格来说,《六尺之孤》写的是一场革命。20年前,年轻的苏维埃主席和他的妻子一起组织山民暴动,遭到军阀和地方豪强的联手镇压,苏维埃主席被处决,其...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704/c404030-32464929.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7月4日8时57分32秒 民族的秘史与寻根的迷途——论《白鹿原》的叙事图景与陈忠实的精神危机

   ...[30],终因各自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不尽相同而难以为继,被“新写实”小说和“先锋小说”迅速淹没。进入90年代,韩少功、贾平凹、莫言等寻根作家,在中国古典文学传统中汲取叙事资源,继续朝着小说文体与民族文化纵深掘进,以再铸和重表中国经验。 寻根小说的文学现场和精神氛围,对于陈忠实而言,意义重大。他20世纪70年代就已从事小说创作,早年习作基本都带有特殊历史时期的鲜明烙印。即便《信任》荣获1979年度全国...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314/c404030-32374192.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3月15日9时37分56秒 草原风情、强者基因与现代文明

   ...壮,彰显了悲悯的情怀和面对命运的不屈不挠。书中还讲述了大量有关渔猎、农耕、冬捕、游牧、萨满神、二人转等东北草原的地域知识和民间风俗,以及渔猎文化与农耕文化的融合,草原的日常禁忌与原始族规等内容,充满着文化纵深感和历史厚重感。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1年第4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724/c438296-32168644.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7月24日17时36分30秒 民族文学现场的精神守望

   ...。作为民族文学现场的守望者,他的批评语言朴实中有个性,散发着真诚和善意。他的评论既平和谦逊,又高屋建瓴,在张弛有度的评论节奏里散发着独特的学术感知。 石一宁对民族文学现场的驻足凝视,有着沉潜于民族文化纵深的民族自信,有着从边缘的仄径中跨越出的文化自尊,这一切在他的不少评论作品中倔强地展示着。他的学术愿景和精神命运彼此呼应,表现出不断探索创新的努力,在文学评论上突进生命肌理,直抵灵魂深处。石一宁以耽于内...

民族文艺#品评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705/c404101-32148907.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7月5日11时16分1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