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673 篇有关 文化变迁 的页面,用时 0.147秒.

第1页  共34页

方志小说的女性文本——黎紫书《流俗地》的地方感形塑与精神归属

   ...日常的场景。这种虚实结合的方式,使《流俗地》不仅记录了城市风貌,还赋予怡保深刻的人文意蕴。 若将方志视为“一方之全史”,《流俗地》再次展现了马来西亚华人在几十年间的风雨悲欢与人事流变,并捕捉到华人城市文化变迁的重要面貌。小说不仅明确呈现其物理空间——怡保“锡都”,还细腻描绘出锡都市井生活的“长卷浮世绘”。然而,这次黎紫书通过“盲女银霞”这一有缺陷的底层女性角色,重新诠释并构建了这座城市的风貌。 小说中的“...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4/c404030-4046724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5日11时24分13秒 开罗:绵延不息的城市书香

   ...拉伯街16号的新月出版社,创立于1892年,比知识出版社晚两年,在知识分子群体中也具有较大影响力。作为中东地区历史最悠久、最具权威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新月出版社不仅见证了近现代埃及和整个阿拉伯地区的文化变迁,还在塑造阿拉伯现代思想、文学与新闻事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月出版社以其多样的出版物、开放的文化立场,成为近代阿拉伯启蒙运动和文化复兴时期的重要推动力量。 新月出版社最著名的出版物之一,是其主办的阿...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4/c404090-4046692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4日8时24分3秒 一九八五年,在深圳遇见比较文学

   ...副刊编辑,他除了谈论诗歌之外,还谈到了深圳的发展,他说深圳并非一片文化沙漠,虽说是一个新兴城市,因为地处港澳文化圈的辐射范围,它变成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四十年后回顾深圳的发展,无论经济成长还是文化变迁都不能与四十年前同日而语了,不但晋升到中国最强GDP的城市之列,在文化版图上亦占据着日益显著的地位。 八十年代是一个各种观念交锋、思潮激荡的时期,社会洋溢着变革的气息。比较文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兴起,...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2/c404063-4046579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2日18时34分31秒 石庆慧:一棵命运之树

   ...是侗族女性的故事,更是对人类命运的一种微观审视。通过关注这些女性的命运,我希望引发读者对更广泛社会问题的思考,如文化的传承与变迁、人性的复杂性、社会发展的影响等。 《女人树》是我对生活、对女性命运、对文化变迁的一次探索式表达。我希望这部作品能够像一颗石子,投入读者的心中,激起层层涟漪,让大家在阅读中感受人性的温度,思考社会的发展,探询生命的意义。

理论评论#创作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2/c404032-4045218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日10时58分34秒 王蒙:中华文化、中华文学的传统,是虎虎有生气的活的传统

   ...命的忠诚和爱恋、信念与向往、包容与忍耐等积极因素。 对于这种“强大”和“真实”,2024郭沫若文学艺术奖组委会给予充分肯定,授奖词以高度概括的文字总结王蒙的人生:“人民艺术家”王蒙是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变迁的在场者、实践者和见证者。 1956年,年仅22岁的王蒙在《人民文学》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发表时题为《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成为较早反映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揭露官僚主义的文...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2/c405057-4045245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日16时5分27秒 数字现代性:中国新媒介文论话语范式

   ...话语,仍走在建构的路上。探讨当代中国文论话语建构,无法回避的一个社会文化现实是:数字化浪潮早已席卷全球,从20世纪下半叶起,伴随着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人类开始进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从书写—印刷文化向数字文化变迁的大转型期,立足这种文化现实,反观1978年以来四十多年的当代中国文论,主流话语主要是面对书写—印刷文艺现象的知识生产,这样的文论话语奠基于书写—印刷文艺经典之上,在今天及未来仍有其重要价值。而从多元...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1/c419351-4043636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2日9时26分1秒 网络文学发展历程及其免费时代的新变

   ...营策略——以网络小说〈全职高手〉为例》,《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33期。 8 贺达、任文龙:《产业政策对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江苏社会科学》2019年第1期。 9 赵勇:《大众媒介与文化变迁——中国当代媒介文化的散点透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48 页。 10 谈稼宇、王兆:《数字化时代如何重构文化生态 :以全民阅读为例》,《青年》2020年第7期。 11 汤哲声:《中国通俗...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5年第1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4/c460092-4042481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4日16时5分0秒 雪融化的声音——邹胜念《浅海沸腾》读札

   ...现代生活的反思与凝视。 日常生活中的戏剧性 在文学中,日常生活常常被作为研究社会变迁与人类情感的独特视角。美国剧作家山姆·谢泼德在其“家庭三部曲”中,就通过对家庭日常的内视,探讨了美国社会的家庭关系与文化变迁。谢泼德通过对厨房、冰箱等家用物品的细节描写,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复杂的情感交流和无声的力量较量。邹胜念的诗歌《听墙》同样呈现了日常生活中的戏剧性,墙壁、杂草、火烧云等细节元素不仅为诗歌增添了象征性意义...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09/c404030-4041526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0日9时35分10秒 文化的多元交响 文学的流动盛宴

   ...老一辈学者的宽博情怀和立人心志,折射出中国当代学术发展和社会变迁的轨迹。刘福春及丛书作者代表李怡、赵勇、王兆胜在会上谈到,“60后”学人亲历了中国社会的巨变,他们的学术研究和生活感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变迁的生动见证。 由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玄鸟文丛”新书出版座谈会在订货会期间举行。“玄鸟文丛”是由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顾问王子今主编的学术随笔集,由中州...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15/c403994-4040216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15日8时33分48秒 中国浪漫主义诗学的当代建构——论迟子建小说的思想与审美意义

   ...…”[6] 迟子建小说书写对情感的关注还体现在思想与情感的密切交织上。迟子建的不少作品有很深刻的文化和现实性思考,如《额尔古纳河右岸》《伪满洲国》《白雪乌鸦》等作品就深入探讨了文明发展、自然生态、社会文化变迁等重要问题,部分作品表现出哲学思考的意味。但这些作品远非哲理性小说,它们的思想蕴含在情感故事之中,抒情是作品用以承载思想的重要方式。典型文本如《额尔古纳河右岸》,作品借助鄂温克族最后一位女性老酋长的视...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06/c404030-4039612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6日9时43分49秒 张光芒:论新时代长篇小说的传统文化书写

   ...致、奉献的精神,里面是充满人文精神的”[30]。这种追求儒释道结合的文化意趣,在作家们书写“非遗”题材时获得极大的想象空间与审美动能。比如储福金的《黑白·白之篇》以棋之道为审美聚集点,在社会变迁、围棋文化变迁与陶羊子等的个人命运相交织的叙事结构中,巧妙而自然地将儒释道三家思想加以融合,共同构成了小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 就吐故纳新、文化交融的审美气度而言,关涉少数民族文化的书写亦构成一道亮丽多彩的、...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31/c404030-4039312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31日11时56分48秒 网络文学批评的四重视野

   ... Jenkins)提出:“如果说数字革命范式是假定新媒体会取代旧媒体,那么正在凸显的融合范式则假定旧媒体和新媒体将以比先前更为复杂的方式展开互动。”况且,媒体融合也并非技术自己的事情,“推动媒体融合的文化变迁、法律纠纷以及经济合作等,正在先于技术基础设施的变迁而来临”。实际情况正是如此,目前阅文集团等网络文学的主要生产平台,已经处于由资本推动的媒体融合的产业链上,而这条以网文的数字出版为源头的产业链,囊括...

网络文学#观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19/c404027-4038544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9日9时53分40秒 “归根想象”的一挹清新的努力

   ...主题,不受任何决定论因素制约,小草一样的他们的互动共生及其“代位置”的潜在可能性的实现,与城市化社会化媒介化秩序中的经验联系在一起,更有其当代性的精神特征及意义。恰如德国社会学家曼海姆所指出:“社会与文化变迁的节奏越快,处于特定代位置的群体越有可能通过产生自身的实体而对此变迁环境作出反应。”舞狮少年被赋予“拳”战擂台重任,源于社会与时代巨变,更与年轻一代遭遇现实挑战,从“代位置”的潜在可能性成为现实、保持...

儿童文学#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16/c404072-4038309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6日10时32分48秒 叶嘉莹与中华诗教学会

   ...,《海南热带海洋学报》第六期特辟“中华诗教研讨专栏”,约我充当“栏目主持人”。我意外看到南开大学副教授李云博士的文章《叶嘉莹诗词人生及其家族文化特质》。文章将叶嘉莹诗词人生与其家族文化乃至近世以来满汉文化变迁通观深论之,尤其对其“弱德之美”品格的渊源进行深入挖掘。全文经叶嘉莹本人和她胞弟之子叶言材“亲自审订,获得首肯,同意发表”。此文全面展示了叶先生的诗者生涯,并探析其文化基因和精神品格,许多第一手资讯非...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27/c442005-4037026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7日10时24分3秒 《天山下》改稿会举办

   ...研讨会暨《天山下》改稿会”日前在天津市南开大学举行。 出生和成长于新疆昌吉木垒的李健,近年来创作了展现新疆边地生活样貌的《木垒河》《脐血之地》等作品。研讨会上,10位专家学者从心性现实主义、边地书写、文化变迁等角度深入探讨了李健新疆题材小说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大家表示,李健的作品深植新疆的土壤,通过对木垒地区的细致描写,展现了当地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通过塑造鲜明的边疆人物形象,表现了多民族的共同生...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25/c403994-4036836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5日8时2分11秒 乡村“女儿”的心灵关怀——论孙惠芬的乡土小说创作

   ...复杂性进行梳理和辨析。如《上塘书》,作品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多种乡村伦理关系,如母女、婆媳、姑嫂、夫妻、情人、同事等。作品着意将这些关系与时代发展结合起来,无形之中形成了一个伦理关系的时代变迁图画,折射出文化变迁所带来的影响。与此同时,作品也思考伦理与人性之间的关联。正如作品序言所说:“所谓‘村性’,正是暗礁的材质,它生成孤独,造成痛苦,它是人性的衍生品,同时,它也衍生沟通的渴望……”(4)《歇马山庄的两个女...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21/c404030-4036611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1日8时6分54秒 十八世纪西方启蒙思想与现代小说的兴起

   ...这类内容,只要稍微识字就可以阅读。我在书中也举过一个例子,法国的纳瓦尔公主借鉴《十日谈》的形式创作了《七日谈》,通过男女间的故事和对话,让女性也拥有评判男性、做出道德判断的权利。这类故事促进了一个重大文化变迁,使得“罗曼司”(Romance)这个概念得到了扩充,不再仅仅指涉英雄史诗、骑士传奇,而是同时也包括浪漫化的言情故事。这样一来,罗曼司这个本来属于高雅文化的概念,就涵盖了更为日常、更加贴近大众的情感内...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18/c404090-4036376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8日9时44分2秒 为城市立传,在纪传中刻写城市精神

   ...一副笔墨,给一方天地凿出一个新的窗口。那么,城市传记为他们的“邮票”带来了什么?如果将城市传记置于写作者的整体创作生涯中进行考察,不仅能够折射出它们在形式层面的创新,还可以管窥书写者乃至社会整体的思想文化变迁。 在时空流动中复刻城市记忆 叶辛《上海传:叶辛眼中的上海》(后文简称《上海传》)是“丝路百城传”首部推出的城市传记,也是这个服务于“一带一路”大政方针的国际出版项目中最具个人化色彩的一部。除了开篇用...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13/c404030-4036020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3日9时18分23秒 中国文艺评论话语自主建构的问题指向与方法创新

   ...的主要切入点。古今中外的优秀文艺作品充分反映了各个时代社会文化的发展,当代中国也是如此,特别是新时代以来的中国文艺创作展现出了卓越的成就,给文艺评论提供了丰富资源。同时,当代文艺创作积极反映中国新时代文化变迁,也给文艺评论话语自主建构提供了契机,特别是现实题材文艺创作为文艺评论话语自主建构提供了重要素材。 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印发《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工作方案》,各地积极组织新时代现实题材文艺...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11/c404030-4035850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2日8时49分10秒 剧院内外“泡”出来的学问

   ...敬而有当”。论及昆曲的“观其复”、粤剧的柔、川剧的高腔活泼、莆仙戏的古朴与北京曲剧以人物的“铁嘴”完成对艺术经典的再演绎等,作者从各地方戏曲长久积淀下来的艺术传统里提出来一个“文化涵化”的概念。而这一文化变迁的主要形式也是当下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有关新文人戏的几点思考”中作者指出,从传统意义上说,我国的戏曲艺术属于俗文学的范畴,传统的文人戏也是隶属于农耕时代耕读传家的历史语境之中。这也是高明《...

艺术#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11/c404004-4035815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1日8时8分1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