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202 篇有关 改革小说 的页面,用时 0.137秒.

第1页  共11页

如何认领90年代——兼及思考的视角和方法

   ...历史中的投射,那么,二月河在1992年推出的“落霞三部曲”之《雍正皇帝》则直接为历史“翻案”。曾经被目为残暴阴险的帝王被塑造为一个一心为民、坚韧不拔的政治强人的形象,这一写作巧妙地将“革命历史小说”“改革小说”的元素与传统“历史演义小说”的元素糅合,形成了新的历史叙事。这一新历史叙事完全不同于“新历史小说”,后者是一种解构式的去中心化写作,而90年代的这种新历史小说,则重新召唤一种正史叙述。实际上,因为大...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8/c404030-4047031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8日23时34分18秒 “科学文艺”与改革开放后类型文学预案

   ...题材的复苏。其二,其利用了“报告文学”这一颇具意识形态意义的文体,使得文学以较为稳妥的态势复苏。其三,其在保持政治正确的前提下,书写了一些人性的真实、生活的磨难以及理想主义的光辉。此外,它还影响了很多改革小说的“报告文学化”。 因此,科学文艺主动承担了将“科学”转化为意识形态的“历史任务”,成为文艺作品描写真实的保护伞之一。这使得囊括在它旗下的,以“科学”为名的文艺形式,都难以摆脱“报告化”的宿命。即使写...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30/c404033-4041098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30日10时8分19秒 短长书 | 《猛虎下山》:改革“诗史”与人的“传奇”

   ...关注,他的“自我”恰恰是建立在对他者的关怀上,这是像我这样的、一直在书写自我的人非常惭愧、也非常钦佩和感动的。另一方面,李修文在写作题材和主题上也非常丰富,从爱情跨越到改革,并且《猛虎下山》不同于其它改革小说,它让读者感受到书中发生的一切并非与己无关,那只猛虎也在虎视眈眈地直视着进入文字的每一个人,去审视、去洗涤自己的人性。 此外,《猛虎下山》的语言风格也与此前的作品风格迥然不同。运用直白的词语和短小精悍...

专题#专题#短长书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18/c458638-4036413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9日10时26分7秒 总体性的重建及其难度——关于《黄金海岸》

   ...不鲜见。比如说《浮躁》,改革主人公的性格缺陷,最终成为制约改革主人公进步的障碍。或者《腊月·正月》,主人公置身改革和传统之间的悖论中,改革构成对传统的背离,改革的困境自此充分彰显出来。可以说,贾平凹的改革小说代表了改革文学的两种主要倾向。另外一种典型倾向是,展现改革遭遇的阻力,以显示改革事业的悲壮崇高品性(如柯云路《京都三部曲》)。李师江并没有遵循这三种路数。小说中,李师海是增坂村最先感到时代变动的新人形...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18/c404030-4028034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19日8时46分46秒 重读《乔厂长上任记》:文学论争与新时期的文化政治

   ...,《乔厂长上任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政治上所要求的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动员;另一方面也用文学的方式来实现了对政治的‘图解’,从而为‘以经济为中心’的政治寻找合法性的依据。这两种图式也基本上成为了后来的‘改革小说’的基本模式”。(44)蒋子龙后来又陆续发表了《人事厂长》《狼酒》《开拓者》《拜年》等一系列反映工业战线生活的小说,塑造了机床厂人事厂长高盛五、分管工业的副部长应丰、省委书记车篷宽、重机厂总调度室主任...

文史#重温经典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626/c419384-4026427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26日7时25分2秒 新质生产力召唤劳动审美新格局

   ...业,文学创作也以激情饱满的态度对待劳动,谱写了一曲曲“劳动光荣”的赞美诗,字里行间洋溢着劳动主人翁的尊严与自豪感。改革开放带来了劳动生产力的大解放,也造就了劳动形态和劳动者艺术形象的多样性。以农村题材改革小说而论,从《种包谷的老人》、“种田大户”陈奂生的勤劳农作,到《玛丽娜一世》《鸡窝洼的人家》的多种经营、农商结合,再到《燕赵悲歌》的“农牧业扎根、经商保家、工业发财”,文学创作对各种劳动形态都从“勤劳致富...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508/c419351-4023105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5月8日8时44分5秒 新时代改革小说的网络文学版本

   ...述航天行业内部国产大飞机制造不为人知的独特故事。与此同时,作者通过杜浦和范理一对恋人的婚恋线索,揭示航天和金融两个行业的内部情况,并以虚实对比的方式呈现两个不同行业的特质。《关键路径》也可以称作新时代改革小说的网络文学版本。 作为现实题材网络小说,《关键路径》中无论是“略显失败”的主人公杜浦,还是层出不穷的危机攻克,都不是航天版的“传奇英雄人物”,它摒弃了网络小说常用的“穿越”“重生”套路,以及用“金手指...

网络文学#观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304/c404027-4018822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3月5日9时10分44秒 贾平凹“改革三部曲”中的农村青年问题与改革困境

   ...,涉及城市的时候则是以缺乏现代化的物质展现,主要作为政治中心和商贸中心的县城为主。“寻根”登场,可谓适逢其时。 三、“寻根”登场:改革困境的转移与 悖论性农村想象的产生 由前述分析可知,在贾平凹的农村改革小说中,“寻根”的登场是以文本叙述层面的“改革”后撤甚至退场为前提的。因而其造就民族文化认同的同时也意味着对于历史危机的转移,作家放弃了对于现实具体情境的批判和反思,乃至于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的可能性——尽...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226/c404030-40146688.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26日8时41分40秒 刘庆邦:文学能让人离开肉体飞翔一下,就可以了

   ...西越多,文学的东西也越多;生活越现代,文学的东西越少,这是一个矛盾。 我现在创作的长篇小说有12部 张鹏禹:很多人印象里您主要以写短篇小说为主,其实您的长篇小说数量也不少。第一部应该是1986年出版的改革小说《断层》吧?时隔20年,您又写出了另一部长篇小说《红煤》,有点像中国版的《红与黑》,同样是写社会转型期,但是从聚焦一个矿变成聚焦一个人物了。 刘庆邦:我现在创作的长篇小说有12部了,《断层》是我第一部...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201/c405057-40130051.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4日7时52分58秒 新时期以来中国城市文学的现代化叙事

   ...量管理”体系以促进产能。尽管叙述者的言说方向各异,但文本的逻辑起点都始于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凸显科学管理在改革中的方法论意义。在先进技术的导引下,企业技术与管理模式的革新最终得以实现,这就形成了改革小说的叙事路径,也从“车间”“厂房”“流水线”等空间维度拓宽了城市文学的现代化叙事空间。 可以说,当时的城市改革文学对现代化语境和文学现场作出了双向回应。改革文学对科学技术与科学化管理的渲染、再现,呼应了...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122/c404030-40123894.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1月22日21时39分45秒 左翼革命文学传统及其在当代的回响

   ...表的社会剖析派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也是一种以阶级分析为政治观念背景的小说模式,它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红旗谱》《创业史》《青春之歌》等一大批长篇小说中成为核心的构架,直到新时期伊始蒋子龙的改革小说如《乔厂长上任记》、柯云路的小说《新星》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代表了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长篇小说的主导模式,进而在21世纪随着左翼文化的重新兴起,又重新得到重要的历史评价。 如果说,左翼革命作家在长...

文史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922/c404057-40082928.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9月22日8时29分14秒 人物形象塑造的“突围”与路径——小说创作探索之一

   ...实主义是继承了西方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一种文学思想与思潮。人本主义、“人的文学”是其思想理论核心。而1980年代中期,“文学主体性”思想又强化了人的观念与写人的理性自觉。从“伤痕小说”“反思小说”到“改革小说”,人始终是文学的主角、现实与历史的主人、时代的主体。喷涌而出的短篇、中篇、长篇小说,塑造了多少独具风采的人物形象!如《班主任》中的谢惠敏、宋宝琪,《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里的许茂、许秀云,《李顺大造屋》...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年第4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131/c448914-32615179.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9月15日16时55分4秒 工业乌托邦的幻与信:读齐橙《何日请长缨》

   ...视为绝对理性的人,经济推演的失效和预测落空,往往也正因为现实中“绝对理性”的难以抵达。然而,现实中无法达到的“绝对理性”在网文的虚拟世界中得以达成,不但达成,来自穿越者视角的理性和正确,让故事在传统的改革小说中进一步爽感升番。绝对理性的设定可视为典型的经济学学科环境下的典型人物,这一背景下的典型人物,理性如刀,洞见如刃,削去了枝枝蔓蔓的人际关系斗争,其行动选择源自最高效的利益考量,判断敌我后如何博弈,统一...

专题#专题#行进的风景——《何日请长缨》#特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818/c457930-40059305.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9月7日12时14分31秒 《何日请长缨》:想象当代中国的方式

   ...厂长上任记》等传统作品。 主角唐子风和过去改革题材中的人物形象最大的不同,大概在于他携带了足够份量的互联网时代基因,书评区对他的注解为“口蜜腹黑、多智近妖”,可谓切中肯綮。不难想象,唐子风不仅一改传统改革小说中纯正、善良、刚正不阿的正面形象,某些时候甚至可以称得上略带邪气,以恶制恶。当然,这个“恶”具体可以解释为,不按惯常套路出牌,不受迂腐的道德标准绑架,也就不必束手束脚、作茧自缚,剑走偏锋、脑洞清奇,能...

专题#专题#行进的风景——《何日请长缨》#特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906/c457930-40071945.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9月7日12时13分58秒 周志雄:“硬核”和“轻幻想”搭建起《何日请长缨》的工业世界

   ...到变革、变强,到生产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的产品。然后走向辉煌的这样一个历史的过程。“轻幻想”的方式会使得故事的矛盾非常集中,问题的解决具体戏剧性,读起来让人感觉轻松。这种写法和上个世纪80年代的改革小说不太一样。齐橙的小说是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以回硕的方式去总结企业的发展经验,表现积极正面的方面,读起来非常有意思。

专题#专题#行进的风景——《何日请长缨》#说吧小说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906/c457936-40072011.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9月6日15时58分4秒 工人业余话剧与“进京”的文化政治——改革肇始之际的《于无声处》

   ...关口,《于无声处》作为代表人民群众的工人业余话剧,成为改革派在党外的一份宣言书,一支宣传队,一支呼应党内改革派力量、赋予党内改革派合法性的群众性力量,在这意义上,《于无声处》所起的作用与“伤痕文学”“改革小说”如出一辙,其程度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改革初期,党内外频繁互动,党内政治与群众政治密切互动,这正是改革政治生成的条件、过程。 相比于《班主任》《伤痕》《乔厂长上任记》这样的作品,《于无声处》可以说更是...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年第3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131/c448913-32615149.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7月7日16时43分10秒 误读的“复兴”与“繁荣”的困境

   ...维洲、王世阁等皆是这一时期成长起来的工人作家,他们与草明、艾芜等专业作家一同铸就了“十七年”时期东北文艺的繁荣。 到了20世纪80年代,尽管东北文艺氛围不似“十七年”时期繁盛,但邓刚、程树臻、金河等的改革小说,马原、洪峰的先锋小说,徐敬亚的朦胧诗等都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值得珍视的足迹。而东北文艺的第二次转折发生于市场经济转型的20世纪90年代,当“计划”走向“市场”的改革考验冲击着无力的东北工业,并触及每一...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615/c404030-40014057.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6月15日9时31分45秒 新时期“诗化小说”的诗性思维建构及其文体特征

   ...杨柳意离别,客观具体的物象与主观感觉凝结成为一个整体,营造出言外之意与韵外之致。若从诗性思维的角度看,意象、意境的产生与将自我与万物视为一体的以己度物思维密切相关。与新时期的“伤痕小说”“反思小说”“改革小说”“新写实小说”等相比,诗化小说更加注重意象与意境营造。它运用以己度物思维赋予客观物象以情思,使小说具有诗的情调韵味。诗化小说具有中国古典美学特色的意象众多,像何立伟的水、月、烟、雨、栀子花、山茶花,...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613/c419351-40012251.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6月13日8时59分55秒 谢有顺:召唤一种新的现代小说

   ...热能,来重铸和镀亮这种自我”,这个时候的“自我”,主要还是“民族的自我”,“根”也还是传统文化之根,带着鲜明的类群特征。但此时作家转向传统和民间,仍有积极的意义,它是对之前的小说(伤痕小说、知青小说、改革小说等)过分臣服于现实逻辑、缺乏想象力的一种反抗。“‘实’是小说的物质基础,但太‘实’常常损伤艺术的自由,这时,有文化自觉的写作者就会转向民间、向后回望,骨子里是想借力‘不入正宗’‘流入乡野’的‘异己的因...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322/c404033-32648770.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3月22日8时54分32秒 房伟《融合与再生》:在“终结”处开始发掘

   ...旋律小说在党派文艺新现实主义原则之下,通过系统论美学,形成了“三重同心圆”模式的宏大叙事策略;柳建伟的小说整合各类现实主义创作思维,显示着现实主义代表的历史精神在中国当代的审美变革;从蒋子龙到刘醒龙的改革小说创作,折射出“改革宏大叙事”的沿革;《废都》与《黄金时代》体现出个人主义建构意识的启蒙等。对这些旧问题的新发掘,无疑能够帮助我们重审90年代文学的整体样貌,增强文学史的关联性思考,重新定位90年代小说...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227/c404030-32631701.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2月27日8时2分4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