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不要觉得大家都在看手机,就认为哪里不对了。你们去好好想一想,其实就是因为在看手机,他在阅读了。不要把过去的人想得多好,他们过去真的都在读世界名著吗?其实不是那么回事。 好多世界文学名著,比如像英国的托马斯·哈代写的《苔丝》,这种文章他们都是在报纸上连载的,它就是以碎片化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千万不要想象莎士比亚这些过去的伟大的作家,他们都是以一个经典的形式出现的。文学就是碎片化的,我们的接受其实也是碎片...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21/c405057-4034328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21日7时48分8秒 陈漱渝:《语丝》六题...想的底质”只是音乐。鲁迅说语丝社同人中有人赞同徐志摩,我估计是指周作人和李小峰,不过徐志摩并没有因此不再投稿。1925年3月9日,徐志摩又在《语丝》第十七期发表了译诗《在一家饭店里》,原作者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同期《语丝》还刊登了鲁迅的散文诗《过客》和杂文《论辩的灵魂》,鲁迅应该看到过这期《语丝》,但不知为何对徐志摩的译诗毫无印象。 至于作为新月派精神领袖的胡适,更称《语丝》同人(包括鲁迅)是他的“一班朋...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21/c404063-4030301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21日8时41分4秒 “新浪潮”访谈 | 杜梨:调动五感,将灵魂调制到文学中去...响? 杜梨:我喜欢一切有趣的作品,还有理论和工具书籍,比如说关于鸟、兽和昆虫的一切,还有一些感兴趣的历史书籍和非虚构记录。 《西游记》几乎是我童年的启蒙和百读不厌的书籍。萧红、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托马斯·哈代的全集,最近比较喜欢贝克的《游隼》等。我觉得对我写作方式的启发和影响特别大,因为我也在写孕期观鸟这个文本。从作家的比喻里我体会到一种出神入化的精妙,感觉被这些颇具灵性的文字开光。 “希望大家都能一直向...
专题#专题#《人民文学》“新浪潮”作家观察#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04/c459100-4029212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5日16时26分38秒 约瑟夫·康拉德逝世100周年|一位世界公民的浪迹人生...笔下的无政府主义者能在(今日的)网络聊天室或关押恐怖分子的牢房里找到相似物,他笔下以美国为中心的物质利益今天同样还在。”在那个时代,作家们常常在有限的地理舞台上工作——比如威塞克斯,这是同时代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给英格兰部分地区的命名,他几乎所有的小说都发生在这里——而康拉德的舞台跨越全球,至今仍然只有很少的主流小说家能称得上如此。 西方文明的批判者 按照美国著名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的说法,康拉德的崇拜者最喜...
世界文坛#作家印象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05/c404091-4029253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5日8时51分31秒 以《奥登传》邂逅“反传记”的奥登...境:监狱、迫害、流放。但结果——在艺术思想上——不能重构。不止但丁一个人从佛罗伦萨被流放。不止奥维德一个人从罗马被流放。 但布罗茨基此言仅仅是以拥趸的身份推导奥登的立论,他本人并不反对传记。在一场关于托马斯·哈代的诗歌讲座中,布罗茨基力荐大家阅读一本哈代的传记:“如果你们相信(我希望你们相信)一位艺术家的生活一定包含有理解他创作的钥匙。”布罗茨基或许不知道,那位说了“原则上我反对为艺术家立传,我不认为对其私人...
世界文坛#作家印象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603/c404091-4024874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3日7时49分9秒 爱月亮,也爱六便士:纪念毛姆诞辰150周年...无人能敌 毛姆同样毫不遮掩自己对声色犬马的热衷:“我想,不必让感官需求屈从于精神诱惑。我决心从社交、人际关系,从食物、酒和放纵中获得一切满足。”出道后不久,毛姆便在伦敦和巴黎的社交沙龙如鱼得水,结识了托马斯·哈代、高尔斯·华绥、伊迪丝·华顿等当红文学大咖。后来他的朋友圈中不乏丘吉尔、美国第一夫人埃莉诺·罗斯福等高层政要以及卓别林、伍尔夫等艺界名人,当时的欧洲社交圈甚至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不认识毛姆,那就...
世界文坛#作家印象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318/c404091-4019750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3月18日8时24分52秒 生活的囚徒:退一步意味着失去,进一步伴随着代价...人问特雷弗如今文学是否因为电视、电影的光芒以及人们对娱乐的渴望而失势时,他觉得有危机,但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个问题取决于作家的心境——要是你为这事生气,你就会说:“我希望能更严肃些。”这种严肃,他指的是从托马斯·哈代到P.G.沃德豪斯,从契诃夫到肖恩·奥法莱恩以来的一切。文学在流行样式方面的压力取代了这种严肃,他猜想那是某种有娱乐饥渴感的大众需要的东西。 流行样式这种东西属于外套衣架之类的,对于文学——对于任何艺...
世界文坛#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102/c404092-4015100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月2日9时32分7秒 “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是作家“两个重要的写作资源”...也给予刘心武很多写作上的启发。 外国文学的中译本也作为重要滋养,打开了刘心武的眼界,拓展了他的视野。他谈到自己年轻时外国文学来源主要有两类:一种是西方古典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比如巴尔扎克、雨果、狄更斯、托马斯·哈代、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屠格涅夫等。“还有一块,是苏联小说。比如当时文学青年和青年作家人人必读、竞相模仿的《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经过岁月的淘汰后,现在人们所记得的苏联小说,...
新闻#中国作协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028/c403993-40105433.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0月28日15时3分57秒 了一容小说审美风格论...一树桃花》这些题目既通过语言的所指联结文本,又蕴含寓意映射和指向更复杂多义的现实空间和超越意义。其次是小说文本整体具有隐喻性,有对时代与人生的反省。如《一树桃花》从题目到故事内容构成了一种隐喻关系,与托马斯·哈代的小说《还乡》也呈现一定的互文性。小说的故事线索很单一,主人公也叫哈代,买了贺兰山脚下“卧阳岗”上的一处园子栽种桃树,想着春天看看桃花过过世外桃源的生活。这是一个由故事层和隐喻层共同构成的,关于“远离...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年第5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131/c448915-32615233.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9月15日18时48分24秒 章太炎与近代中国思想的全球史脉动...》(“MannersandFashion”,1854),事实上均体现了斯宾塞在1850年代进化哲学奠基时期的思想。 1851年,有史家判定为现代世界诞生及开启全球化时代的黎明之年。[55]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在小说《里尔舞的小提琴手》中描述了维多利亚人的如斯领悟:1851年意味着“一个超乎寻常的时代边界和转折线”,在那里产生了所谓的“时间断崖”(a precipice in T...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307/c404064-32638243.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3月7日7时24分18秒 《布衣老爸的风雪花月:翻译家张谷若和他的世纪》...量多带回些书画、工艺品和土特产,供父亲卧享。在英国这个切关他毕生教学、研究、翻译事业的国家,更不可疏漏每个细节。 我们已走过十余座城市,写回的家书中,也禀告了部分见闻,特别是在英格兰多切斯特市参加托马斯·哈代国际双年会的盛况。因为哈代是父亲花费心血最早,也是最多的作家;因为年会对于父亲以及他的同辈、后辈中国同行在近七十年为哈代所做的贡献有了更多的了解,并给予很高的评价;还因为,我和外子张扬,身为中国代表,...
书汇#书摘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124/c404067-32573523.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1月24日11时18分17秒 弋舟:叙述一个老故事,使它变成一个新故事...被你抓住了,继而,“您觉得您有把握”抓住了现实主义的要领。朴实无华当然是没有错的,但要须知,这绝非是导向“新故事”的必然坦途。譬如,同样一个“老而又老的故事”,《德伯家的苔丝》写得却并不“朴实无华”,托马斯·哈代的文风甚至还多少有点“矫揉造作”,但这丝毫无损《德伯家的苔丝》高于《城市姑娘》的文学荣誉。就是说,朴实无华并非现实主义的标配,在这封信札中,恩格斯高度激赏的巴尔扎克,便很难以“朴实无华”来评价;恩格斯...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108/c404030-32561378.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1月8日9时50分35秒 翻译家张谷若:大时代中的“布衣学者”...名著,这本“布衣老爸”却是第一部流自心底、“最偏爱”的创作,写的正是她的父亲——翻译家张谷若的人生故事。 当代译者袁筱一曾提到,老一代译者有“认准一家翻译”的传统,而张谷若先生认准的,则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在中国,《德伯家的苔丝》《还乡》等哈代名作,背后都绕不开张谷若的名字。然而,比起民国时其他一些出身名门、逸闻迭出的名流翻译家、文人,知道和了解张谷若的人显然少得多。他构建了异邦文学与汉语读者的对话,...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107/c404063-32560087.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1月7日8时7分49秒 翻译家张谷若:大时代中的“布衣学者”...名著,这本“布衣老爸”却是第一部流自心底、“最偏爱”的创作,写的正是她的父亲——翻译家张谷若的人生故事。 当代译者袁筱一曾提到,老一代译者有“认准一家翻译”的传统,而张谷若先生认准的,则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在中国,《德伯家的苔丝》《还乡》等哈代名作,背后都绕不开张谷若的名字。然而,比起民国时其他一些出身名门、逸闻迭出的名流翻译家、文人,知道和了解张谷若的人显然少得多。他构建了异邦文学与汉语读者的对话,...
世界文坛#译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104/c431803-32559119.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1月4日15时5分47秒 纪念|让-吕克·戈达尔的文学情缘...想到的是“读了很多书,然后就过了”。成年之后,他再也找不回纪德的作品曾经带给他的惊叹。20岁时,戈达尔痴迷美国侦探小说家达希尔·哈米特(Dashiell Hammett,《马耳他之鹰》作者)和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后者的《无名的裘德》是当时的超现实主义者介绍给他的。“很少有比重读经典更能使我惊叹的事”,戈达尔说。 《冷血》中文版书影 中年以后,戈达尔对小说越发没有兴趣,他把注意力更多投注在历史、...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915/c404090-32526821.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9月21日8时46分47秒 如果母亲如包法利夫人一般,并且还常年酗酒一个酗酒的准单身母亲,三个未成家子女,他们会有着怎样的生活?是狄更斯小说那般经历苦痛之后收获生活的亲吻,还是像托马斯·哈代的小说所示,时代的洪流与人性的弱点最终将他们全部吞噬?这是英国小说家道格拉斯·斯图尔特的《舒吉·贝恩》带来的第一个疑问,恐怕也是全书最大的疑问。 比起科班出身的小说家,道格拉斯·斯图尔特这位半路出家的作者,可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因为《舒吉·贝恩》是其小说处女作,却在出版后旋即斩获英语文...
世界文坛#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915/c404092-32526660.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9月15日9时4分56秒 陈泽宇:“阿宗三件事”...,并和默存理想主义的钱锺书温故《大明王朝1566》。“中文系学生只读文学不算读书。”不知道他的大学第一课上有没有接受过这样的教导,但显然宗城也在文学边际之外细读更多的哲社经典。除却契诃夫、菲茨杰拉德、托马斯·哈代、袁哲生等常读常新、手不释卷的文学巨匠,他甚爱在同一时段内并置多本其他学科著作同读,以便碰撞启发。例如同时逡巡于《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东南亚史:危险而关键的十字路口》《弱者的武器》...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822/c404030-32507901.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8月22日8时13分45秒 谁道“未老莫还乡”...是想“还”还是不想“还”呢?“还乡”作为一个话题,其“尴尬”由来已久,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既能引发屈原吟诵“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的长诗《哀郢》,也能铸成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那部叫《还乡》的悲剧性长篇。更多也更可能的是,无数普通人生命中至死不渝、有时又生死莫能的虬曲纠结。相对于此,韦庄那首《菩萨蛮》对还乡的一咏三叹,尽管迂回婉转到了极致,看上去似在说不想甚至不敢还乡,至少...
新作品#其他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814/c419926-32502085.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8月16日8时55分16秒 建筑师哈代托马斯·哈代 2016年,两名教士在温莎万圣教堂(All Saints’ Church)一座屏风背后,发现一张祭坛画(altarpiece)。据考证,画作出自维多利亚时代小说家托马斯·哈代(1840-1928)之手——当时他的职业是建筑设计师。 据传记作家霍兰德(Clive Holland)《托马斯·哈代:威塞克斯场景》一书记载,16岁那年,哈代进入多切斯特一家建筑事务所实习,上司是他父亲的老友...
世界文坛#作家印象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805/c404091-32495196.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8月5日8时42分24秒 史诗时代的抒情话语——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的诗词、歌曲与风景...抒发了对改革开放的向往情感。小说中的雾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发生变化,大雾不仅笼罩在葫芦坝,也笼罩在村民的心理。周克芹通过雾表现了社会状况和时代精神的变化,他描写的既是自然之雾,也是心理之雾和社会之雾。与托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和康拉德《黑暗的心》等小说一样,《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和《冬天里的春天》中的“雾”都具有讽喻意义。“雾”作为一种认识性装置体现的是对“漫天雾霾”的厌恶情感,与此不同的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
理论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713/c404029-32474517.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7月13日16时44分4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