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1161 篇有关 我这一辈子 的页面,用时 0.142秒.

第1页  共59页

只希望成为一座桥梁

去年,中山大学庆祝百年校庆,我也进入“90后”的高龄了。我这一辈子,从17岁起,就在中大学习、工作和生活。康乐园翠绿的草坪、苍劲的榕树,见证了我在这里从学到教的人生。 我出生在广州市西关,祖父从商,在广州有一些房产。曾外祖父梁普照曾是赴美留学的幼童。外祖父梁启英是詹天佑的学生,任粤汉铁路建筑工程师,抗战期间,他曾领导抢修被日机炸毁铁路和机场的工作。舅父梁赞勋青年时期参加革命,是新中国的航空工程专家。祖父一直...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8/c404018-4047000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8日11时41分2秒 《上海文学》2025年第4期|陈世旭:求学心得

   ...气话,有个人说他虽有学问,但没有出名的技艺,他说那我就驾车吧;一样会偏激,厌恶不过是一种颜色的紫色、一种民间音乐的“郑声”;把女人跟小人并列;一样会悲观丧气,慨叹没见过爱好美德像爱好美色那样的人;哀号我这一辈子就算了吧;一样会较劲儿,颜渊死了,颜路请求他卖掉车子给颜渊买个外椁,他说我曾经做过大夫,是不可以步行的;初次拜访他的年轻人因为事先没人介绍,他就不见,还故意弹琴表明自己并没有生病;一样会耍滑头,谈到有...

新作品#报刊在线#《上海文学》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8/c418962-4046331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5日9时19分39秒 《长江文艺》2025年第4期 | 马原:傣人记(节选)

   ...父母宠爱得又馋又懒,什么事都不会做。巴及老伴死了,他年龄大了,渐渐地打铁也打不动了。可是两个儿子过惯了有钱的日子,又不会做事,只知道伸手问阿爸要钱。 没钱,真的没钱了。你们是我的儿子,我怎么会骗你们?我这一辈子赚钱还不都是为了你们。 阿爸,我知道你把钱藏起来是为以后着想,知道你是为了我们。可是我们现在怎么办? 是啊,我们现在怎么办?我们两个都饿死了,你留着那些钱自己花啊? 两个儿子都不信巴及真的没钱了。可是...

新作品#报刊在线#《长江文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4/c418961-4045963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1日8时23分2秒 《草原》2025年第2期|蔡淼:藤蔓

   ...什么都没有说,眼神里有温暖的光照住对方。仅此而已。他像是一个失去了儿子的父亲,扑进一场满怀期待的虚空中。你不知道他是怎么说服自己的,你知道的是,他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了小妹的身上。他有一句非常自豪的话,我这一辈子吃过很多苦,但我从没让我的孩子吃过一丁点苦。他一边说一边用大拇指抵着小拇指尖尖。那一刻,他又恢复了从前的样子,光芒四射。 时间无情,如今小妹都已经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了,父辈们早已双鬓生出白发,随着婆...

新作品#报刊在线#《草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7/c418989-4044816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8日8时10分50秒 李瑶音:多维的面貌

   ...乾元柯翔祥的出现,填补了浙江缂丝领域的空白啊! 面对市场的困境,柯翔祥也曾想过放弃,但有着省里县里方方面面的鼓励,他坚持了下来:“我这里已经是浙江唯一一处缂丝的地方了,如果我放弃了,浙江就没有缂丝了。我这一辈子就学了一项手艺,是有传承责任的。况且,缂丝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已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从缂金堂出来,乾元镇已笼罩在暮色中。一条条古巷,透出时尚和远古融合的光与影,一幢幢修旧如旧的老...

新作品#纪实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3/c404019-4043840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1日9时1分24秒 一辈子的知心朋友

一个人一辈子可以认识许多人,也可以交很多朋友,但是交情达数十年之久、可以称为知心者的却屈指可数。谢永旺就是我这一辈子屈指可数的知心朋友之一。他于2022年8月30日以89岁高龄谢世。他走时我因患病无法相送,两年多来屡屡想写点悼念的文字而未成。近日在住院治疗间隙,草成此文,以了一桩心愿。 谢永旺,河北省三河市人,出身普通铁路职工家庭。1956年秋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旋入《文艺报》工作。他曾对我说过,当年能到...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7/c404018-4044051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0日9时5分22秒 文学与影视的跨媒介融生

   ...民生疾苦的现实主义创作范式。《玉梨魂》《火烧红莲寺》《木兰从军》等改编之作也为中国电影开发出爱情片和武侠片等类型。 第二时段为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的定型时段,一大批中国现当代小说相继改编为电影。《我这一辈子》《祝福》《林家铺子》《寒夜》《暴风骤雨》《早春二月》《红旗谱》《青春之歌》《红岩》等改编之作,有力地支撑起中国电影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这一主导范式,还推进形成自觉传承唐宋传奇式传统的传奇范式,...

艺术#影视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9/c419388-4044177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9日8时10分7秒 姚馥兰、张爱玲与《不了情》

   ...”的最后一篇《大公报》影评《谈旧片的重映》:依然是在国泰戏院,只是所看的“旧片”是国内文化部刚评选出的“1949-1955年优秀影片”,多少有点凑巧的是,他在文中重点谈论的竟又是一部“文华旧片”——《我这一辈子》,它最让他有“温故而知新”之感。 值得补充的,还有前文提到的文华公司老板吴性栽,他因交谊深厚的合作伙伴费穆的去世,从龙马公司撤资,另外投资成立了大地影片公司,其出品的唯一作品是1953年的影片《秋海...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8/c404063-4044118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8日9时7分39秒 一名做书人,记下文化的群星灿烂

   ...更多的读者读到并且叫好,希望我们编的书是有生命力的书。 作为一名编辑能够编一本传世之作,是非常有成就感的,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传世之作是经我手编出来提供给读者的,与有荣焉。为此,我要感谢我工作的平台,我这一辈子服务于4家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香港三联、北京三联和商务印书馆都是在国内影响力很大的出版社,在这些出版社工作比较容易联系到那些大学者、大作家。 有风骨的文化人 读书周刊:书中的第一篇《三访周有光老人...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6/c405057-4043981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6日9时35分46秒 新时代文学影视转化中的英雄书写

   ...了全新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十七年时期”(1949-1966年),这一时期对文学作品的选择较为审慎,现实主义色彩浓厚,着重发挥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宣传教育功能,如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我这一辈子》,对革命历史题材作品进行改编的《青春之歌》以及根据现实生活作品改编的《李双双》等;第二阶段从“文革”结束到80年代后期,这一时期的改编开始关注普通人的命运,题材选择也逐渐从宏大叙事转向个体叙事,如《...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07/c404030-4041419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7日9时33分43秒 《上海文学》2025年第1期|马原:动物之山

   ...伴,我的阿爸就把动物伙伴的这层意思延伸到我的名字上,我就成了原上之马。 而我的儿子马格,他表达的意思是姓马叫格的人,他是马家的儿子。马格只是他被别人分辨的一个称呼。他已经完全没有了动物的马那种意思。 我这一辈子经常被熟人朋友叫大马。它同样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那个被人称之为马原的高个男人,第二层则是那个像一匹高头大马一样的男人。在北方,说一个男人像一匹马,这是一种明确的赞美,是对大家所喜欢的某种动物的赞美。有...

新作品#报刊在线#《上海文学》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22/c418962-4040712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7日8时12分22秒 乔叶:从小路出发的写作

   ...不自知的风险,但我不觉得有多么不安全。这可能和我个人的性格相关,我始终对新机遇满怀热忱。我是一个非常努力的人,当确认了自己所爱的事情——写作,便全身心投入其中。踏入小说创作领域后,我深知自己热爱小说,我这一辈子要以小说为伴,那我就全力以赴,勤勉学习,学习阅读,学习写作。我的创作过程基本上就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包括被迫学习和主动学习,我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二、写作转折与乡土资源 如果非要在我的写作生涯中找寻...

理论评论#创作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16/c404032-4040326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16日10时1分38秒 写出心的开阔与亮堂

   ...,幽默地自称是“社牛”,“这是一段非常美好的经历,是对自己人生经验的突破。我现在回到劳动过的伊犁农村,乡亲们还是把我当亲人,新疆的各族人民对我恩重如山。”在谈及作家出版社新版《在伊犁》时,王蒙说。 “我这一辈子都爱学习”,王蒙坦陈自己学历有限,但是真爱学习。“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都不放弃学习,我始终认为学习在前,目的在后。”他在生活中学习,在人民中学习,除了擅长维吾尔语,他还学会英语口语与海内外的文友交流。...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14/c403994-4040130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14日8时0分47秒 这些学写“回忆录”的老人

   ...注‘过去的时间’,而非‘未来的时间’,写回忆录既符合他们的生理与认知特点,又能满足情感需求,对身心有诸多好处。” 她拍下报纸,发给王英,“给您参考”。“说明我们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王英很快回复。 “我这一辈子值得写吗?”这是李倩燕参加“人生回忆录”课程最初的疑问。她自认“文化水平不高,从小学到初中‘混’了个文凭,工作以后也没有什么成绩”。半年过去,她的想法变了,“这几天,我争取把初稿拿出来。我的性子其实很...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13/c403994-4040046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13日8时31分26秒 追踪:那些写回忆录的老人

   ...注‘过去的时间’而非‘未来的时间’,写回忆录既符合他们的生理与认知特点,又能满足情感需求,对身心有诸多好处。” 她拍下报纸,发给王英,“给您参考”。 “说明我们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王英很快回复。 “我这一辈子值得写吗?”这是李倩燕参加“人生回忆录”课程的第一个想法。她自认“文化水平不高,从小学到初中‘混’了个文凭,工作以后也没出什么成绩”。半年过去,她的想法变了,“这几天,我争取一定把初稿拿出来。我的个性...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07/c403994-4039685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7日9时23分56秒 姚志强:用爱温暖这世界

   ...事情。” 好人让我愿意成为好人 为什么会勇敢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高举的砍刀?为什么会一辈子坚持一直做好事?面对我的一连串问题,姚志强向我回忆起自己的成长之路:“在我最难的时候,我遇到了许多帮助我的好人,我这一辈子都忘不了,也愿意一辈子做好人好事来报答社会。” 1974年9月3日,姚志强出生在河南周口县一个普通的小村庄,与普通农村家庭一样,生活贫瘠而单调,如同一眼望得见天际线的豫东平原。年少的姚志强对远方充满了...

新作品#纪实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24/c404019-4038855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日9时52分29秒 《朔方》2024年第12期|田华:洪福其人

   ...辞时,林问老洪怎么打算,老洪不好意思地说:“明早回去。每次也就是气不过,跑出来躲一躲,不回去又能去哪呢?”林心里一时五味杂陈,他握住老洪的手说:“你太不容易了!” 老洪比之前显得开朗多了:“没啥!细想我这一辈子也不亏,该干的事我心中有数,凭他们怎么反对,从中阻挠,我还不都照自己的意思干了,谁能把我怎么样?” 林看着老洪说:“你实在是太难了!” 老洪说:“确实是很难,但我自认为没有亏人,能求个心安理得也是好的...

新作品#报刊在线#《朔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20/c418991-4038660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4日9时41分1秒 代明:我记忆中的葛翠琳

   ...给翌平,再三解释,这是专门给葛阿姨买营养品的。葛阿姨听到后坚决不收,说:“我又没给你什么,我怎么能收这些钱呢?”我心里却说,葛阿姨这话太客气了,她不是没给过我什么,而是给了我太多东西,她是我的恩人,是我这一辈子都偿还不清的恩人。后来,葛阿姨让人又给我寄了两张1500元的汇款单,比原来我给她的还多了1000元,这真叫我情何以堪。 前年12月27日,突然传出葛阿姨去世的消息,看到翌平写的追忆母亲的文章,当时我的...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16/c404063-4038304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6日10时3分17秒 与老舍先生“同坐” 探寻“西城遗珠”

   ...生的历史长卷。在老舍的笔下,我们得以一窥那个年代的北京风貌,感受到他对这座城市的深深热爱和眷恋。 此次对话活动现场还招募了20组对老舍先生作品感兴趣的朗读爱好者,带来了《骆驼祥子》《茶馆》《想北平》《我这一辈子》等耳熟能详的老舍先生作品。 作家崔岱远在活动现场提到,自20世纪40年代起,老舍的作品跨越国界,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曾多次掀起“老舍热”。其创作的《茶馆》等作品更是被多个国家和地区改编搬上...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4/c403994-4037516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4日9时53分13秒 相互赋能创作具有时代精神的文艺精品

   ...立足现在创作出面向未来的作品;评论家则是后者,虽然也立足现在,却习惯于运用过去形成的标准来评估作家的工作。正因为他们这般同舟共济又多少有点站位有别,才会让他们“爱恨交加”,共同促进文艺创作的繁荣。 “我这一辈子极少写评论,主要是搞创作的,但文艺评论对我的创作极其重要。”著名作家、编剧叶辛回忆,当年他的小说《蹉跎岁月》被拍成电视剧,有不少评论家为这部作品写过评论,最长的一篇评论文章是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写的,...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29/c403994-4037181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9日9时28分1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