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960 篇有关 戏曲舞台 的页面,用时 0.114秒.

第1页  共48页

舞台灯光:戏剧的另一位视觉导演

   ...祥子与虎妞的婚姻爱情与悲剧结局上,突出了对虎妞这一人物性格的刻画。剧中,一场表现虎妞和祥子在卧室亲密关系的戏,就是利用灯光从二人背后投射,以二人在窗户上形成的剪影完成的。这种类似皮影戏的形式,既体现出戏曲舞台的虚拟性传统,对虎妞泼辣直爽的性格进行了虚化表演,也为舞台增添了趣味性。 通过灯光语言灵活调控,实现中国戏曲“写意留白”与现代戏剧心理现实主义的审美对话。中国戏曲讲究通过虚拟化、程式化的表演与极简舞台...

艺术#舞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30/c419389-4047147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0日8时53分23秒 机械狗翻跟斗,是戏曲的危机还是新生?

   ...为技术表演的附庸。这并非杞人忧天。试想一下,今天机器演出的是“哮天犬”,明天是不是就可以代替二郎神了呢? 客观来说,两种声音都有道理。科技赋能传统文化是好事,但,赋能不是取代,也不是博出位。所以如何在戏曲舞台上真正把新兴技术用好,使之真正为艺术服务,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而不是抢戏、做噱头干扰演出甚至动摇戏曲传承之本,是剧团掌门人应当审慎思考、艺术传承者应严肃对待的。 要知道,戏曲的魅力恰在于“活态传承...

艺术#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4/c404004-4046686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4日8时8分22秒 戏曲艺术:于行当中见人物

   ...水平的重要标准。 戏曲行当在世界戏剧领域独树一帜 西方戏剧尽管流派纷呈,也曾出现过对角色类型的划分和程式化的表演,但却从未形成像中国戏曲这样完整包含唱念做打的程式化系统。行当是中国戏曲特有的表演体制,戏曲舞台上塑造人物,首先要“归行”,即确定用什么行当来演这个人物。戏曲演员先演行当再演人物的表演方式,在世界戏剧范围内都是独树一帜的。中国的诸多剧种,如京剧、昆曲、越剧、秦腔等都有行当划分,不同行当在不同剧种...

艺术#舞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9/c419389-4045608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9日8时41分45秒 歌剧《桃花扇》:戏曲美学在歌剧舞台延续

《桃花扇》是清代文学家孔尚任创作的传奇剧本,在昆曲、黄梅戏等戏曲舞台上长演不衰。江苏省演艺集团首次将李香君与侯方域的乱世爱情改编为歌剧,近日在中央歌剧院剧场登台亮相。传统戏曲题材的故事在歌剧舞台延续生命力,也让歌剧艺术迸发传统美学的魅力。 歌剧《桃花扇》同样以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离合之情对应兴亡之感。侯方域和李香君从相爱到离散,对应的正是明王朝的衰落覆亡,彰显李香君的血泪与气节。 将这个地道...

艺术#舞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1/c419389-4045101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日8时15分29秒 昆剧百年的生生之思

   ...好在汪世瑜对表演尺度的把握非常到位,虽有瑕不掩瑜之处,但也带来对当代昆曲创作与改编的深度思考。 此外,作者对昆曲传承中的现代转换问题也高度关注,尤其对昆曲舞台现代装置技术的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百年前,戏曲舞台经历了从无灯光到点蜡烛照明,再到用电灯照明的过渡,戏曲表演能否使用照明设备曾引起过讨论。百年后,运用于戏曲舞台上的灯光不仅能分割时空、寓意褒贬、烘托气氛、突出人物,而且还能做到与戏曲审美精神不违和。作...

艺术#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4/c404004-4044496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4日8时20分25秒 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苏州拙政园。 新华社发 园林里“姹紫嫣红开遍”的春光,最能与人们“一生儿爱好是天然”的本性共振。近年,苏州拙政园推出“拙政问雅”夜游节目,将这一幕戏曲里的园林场景,搬上了园林中的戏曲舞台。杜丽娘和春香在倚玉轩对面的假山上出场,脚步婀娜地穿过小桥,来到香洲画舫的平台前,宛如穿过一幅山水长卷,将戏曲艺术与园林实景完美结合,成为传统园林活化利用的绝佳展示。 园林是宝贵的中国文化遗产。自1994年承德避暑山庄及周...

艺术#非遗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7/c419393-4044011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7日8时28分42秒 观古代版画笔记四则

   ...十米,高约五米,纸质,这种大画属于皇家尺寸,又叫“贴落”,算是壁画的一种,应该就是裱在那种大屏风上的。这张图当年被八国联军从北京中南海掠去。 不过,戏曲版画上的屏风,尤其是室内的,其尺寸之大,确实是和戏曲舞台的尺寸相合的。作为一种轴测图式的图画,为了更多展示室内的事件,建筑的屋顶都被压缩从而导致失真,但这并不影响观众对此的理解,因为这种压缩符合拓扑学的原则,尺寸被压缩,但相关的关系并没有改变。另外,这些戏...

新作品#其他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1/c419926-4043609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4日8时43分27秒 改编、转化与新释

   ...无法自洽的情感困境:“美到底是什么?是好看,是漂亮……书上说,美是崇高,是阴柔,是和谐。可什么是崇高,什么是阴柔,什么是和谐?”这些颇具哲学意味的台词,不仅使得整出剧目脱离了题材自带的市井气息,而且使戏曲舞台充满了某种清冷的哲学气质。 如果说扬剧《推拿》是基于原著的删减提炼,那么获得中宣部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的河南曲剧《鲁镇》则采取了另外一种改编模式。与之前很多版本的《祥林嫂》不同...

艺术#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7/c404004-4043311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7日8时57分52秒 戏曲舞台上的“白蛇传说”

   ...也是《白蛇传》剧目浩繁、经演不衰的直接原因。 在不断传承中发展,以各剧种百花齐放的态势在舞台上争奇斗艳 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发展、积淀繁衍,发生在吴山越水之间的这段浪漫传说,如今正以各剧种百花齐放的态势在戏曲舞台上争奇斗艳。 昆曲《求草》《水斗》《断桥》等折子戏以方成培《雷峰塔传奇》为底本,悠悠传唱近三百年,典雅的曲辞、清丽的曲腔,将白娘子的痴情、许宣的软弱、小青的义愤表现得细腻传神,守候着东方古典艺术含蓄隽...

艺术#舞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6/c419389-4042635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6日8时35分8秒 乐见传统戏曲迎来更多“追戏人”

   ...唱段的兴趣;新编昆曲《浮生六记》将舞台设置在沧浪亭里,让观众循着沧浪亭的复廊、花窗,沉浸式感受缱绻江南,领略戏曲虚实相生、写意传神的优美意境……这些作品力求贴近当下年轻观众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对传统戏曲舞台进行重构,以新的形式对接新一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除了表现手法,在题材选择方面,从真实的历史事件和现实生活中汲取灵感打开了戏曲创作的思路,让吸引更多年轻观众成为可能。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创排的《皿方罍...

理论评论#文化时评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06/c407521-4041349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6日9时35分4秒 戏中之舞——传统艺术中的舞蹈元素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戏曲舞台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作品、新手段与新样式,各种现代科技手段也融入其中,形成了令人瞩目的趋势,同时引发了诸多探讨与争鸣。不少人认为豪华的舞蹈场面与戏曲本体并不契合,观众观看时更像是在看一场热闹的表演,难以真正沉浸于戏曲所传达的故事和情感之中。我接触到的一些戏曲爱好者甚至从业者,也不喜欢这类“戏不够、舞来凑”的做法,希望能真正回归“一桌二椅”的传统舞台美学,避免用大量舞蹈元...

艺术#舞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24/c419389-4040814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4日7时56分11秒 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

   ...客的休息,我就蒙在被窝里,一遍遍听,反复小声吟唱。就这样,我学到了诸多裘派代表剧目或唱段,从中领会到艺术精髓。 方老师德艺双馨。环境造就人,我和老师待在一起,受老师的影响。他就是一个传递接力棒的人。 戏曲舞台需要这样的传承。青年戏曲演员登台比较难,排一出戏,每一关都要过。登台演出如同打靶训练,上场了,才知道在哪儿扣扳机。现在,全国的院团都应该给青年人搭建平台。可以鼓励年轻人自己报戏,团里一块儿评审,以老带...

艺术#舞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16/c419389-4040300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16日8时36分25秒 践行艺术为民 创作文艺精品

   ...年,他谈到,青年编剧人才的培养是戏曲青年人才梯队建设的重要环节。“俗话说‘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剧本创作在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让更多年轻人热爱戏曲传统,了解戏曲艺术特色,尊重戏曲舞台规律,创作出符合时代需求和当代审美精神的作品,是戏文系众多师生毕生追求的事业。” “好作品犹如一朵朵浪花,奔腾向前,汇作滚滚雪浪,激荡起时代的轰鸣。”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院长、编剧罗周分享了她多年来从...

艺术#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15/c404003-4040212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15日8时19分30秒 实验京剧《狂人日记》:融汇中西的大胆创新

   ...洋乐器。 该剧演员阵容汇聚了一批具有实验探索精神的名家新秀。国家京剧院丑角名家徐孟珂以深厚的京剧功底和精湛的演技,塑造了俄国“狂人”与中国“狂人”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来自天津京剧院的老生名家赵华,则在戏曲舞台上首次呈现出麒派的鲁迅和马派的果戈理这两位东西方大文豪形象。青春版的演员们也洋溢着初出茅庐的青春朝气和强烈自信,为演出增添了灵动感和游戏性。 这样一部本身带有“癫狂”气质的当代剧场创新之作,虽然还有不...

艺术#舞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14/c419389-4040143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14日8时38分2秒 一个不一样的晚年包拯

   ...真正的戏剧应该隐藏在史书之中。真正的包拯并不是一位整日在开封府忙于断案的包青天,他也有着自己的政治抱负、自己的朋友圈,也有着一位普通乡村青年从基层官员一步步走向朝廷重臣的心路历程,只不过,这些都不曾在戏曲舞台上呈现过。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23/c442005-4038785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4日18时5分27秒 舞台艺术电影的转换融合之道

   ...可以吸收更多非故事性的表达来获得更加灵动的效果。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戏曲研究》执行主编谢雍君谈到,戏曲电影经过百年的摸索、探索和实验,形成了三种创作模式:一是以电影就戏曲,以保留和展现戏曲舞台为主,电影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去记录或表现戏曲作品;二是以戏曲就电影,突破戏曲舞台创作原则,强调电影镜头语言,重新讲述戏曲舞台故事;三是戏曲与电影交融,虚实相生,既突出戏曲本体特色和程式化表演方式,也强化...

艺术#影视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11/c419388-4037987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1日9时25分30秒 阿奇:喜剧的力量,丑角的境界

   ...淌的能量感来自蒋奇明的表演,他在舞台上的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就像他借鉴的彩调那样,散发着生活土壤里欢快的芬芳气息。蒋奇明并不是戏曲演员,广西彩调的歌唱和舞蹈也只是作为花絮点缀在演出中,可是蒋奇明的表演有着戏曲舞台上越来越不容易看到的“丑角的格调”——阿奇是可笑的,但他不哗众取宠,他的滑稽的底色是真诚交流的渴望。 阿奇终是要面对“为什么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问题,这个“堕落的年轻人”啼笑皆非的个人故事讲到最后,...

艺术#舞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2/c419389-4037333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日9时49分58秒 在舞台上筑起铭刻侨胞抗战传奇的“热血丰碑”

   ...夺军马、战火情缘、英勇就义等几个重要事件,勾勒出李林指挥骑兵营驰骋雁北、威震敌胆的艺术形象。与此同时,她与百姓结下的鱼水深情,以及在战火中收获的美好爱情也在剧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红色革命题材是近年来戏曲舞台上最为活跃的创作题材之一。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戏曲改良运动为起点,对民族解放事业的表现与对革命英雄的歌颂始终伴随着近百年戏曲现代化转型的进程。在此过程中,对于英雄形象的塑造策略也逐步摆脱了“高大全”的陈...

艺术#舞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2/c419389-4037330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日9时35分37秒 科技引擎发动,舞台美学“智”变

   ...综合应用上具有时代的代表性,站在更高的角度反思过去,展望未来,形成一种独特且有一定启发性的舞台表达方式。 守住舞台艺术的根本,绽放现代科技的光芒 有人担心,舞台上的高科技会模糊戏剧艺术的本体,特别是在戏曲舞台上,高科技的使用会损害其美学价值。在您看来,创新科技的应用是否会弱化舞台艺术本体?表现形式的创新是否会带来观演关系的变化? 沈 晨:当今时代,对于舞台从业者而言,不懂技术是不行的。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以及...

艺术#舞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29/c419389-4037177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9日9时13分3秒 “硬核”题材的柔性表达

   ...简约而不简单的造型、充满传统舞台流动意识的调度、强烈的抒情方式等,都使作品在以严肃态度呈现历史故事的同时,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气息和美感。 音乐剧在中国化与本土化的传播与发展过程中,民族美学原则与中国传统戏曲舞台观念的融入是重要一环。《核地花开》抒情场面与导演节奏的把控融入了传统戏曲的美学观念与表现手段,如“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一原则的运用,放大某些特定的舞台时空。剧中几处表现夫妻感情的场面都会看到这种情感...

艺术#舞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28/c419389-4037099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8日10时0分1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