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的精密结合”。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文也是向老师学习的结果,它要破除内容和形式的二元对立,强调诗中的“意图”是通过“法则”呈现,而“法则”的运用又是为了优化“意图”。在最近几年,这项实践也被重新提炼为“意法论”,并作了较有理论色彩的阐发。如果追溯其源头,就始于这篇《李义山诗的心态》。 本文写于大四末到研一初,写成后正值南京大学组织80周年校庆论文报告会,我们就在教师组报告了这篇论文。前中华书局执行董事徐俊...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120/c403994-4016299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月20日8时52分7秒 传的解放——桐城文体与《阿Q正传》的生成...仰湘点校:《经学通论》,“论日、月、时正变例”条,第439页,中华书局2018年版。 [86]郭英德:《中国古代文体学论稿》,第1页、第4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7]张伯伟:《“意法论”:中国文学研究再出发的起点》,《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5期。 [88]鲁迅谓“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相去本不及一张纸”。见鲁迅《热风·题记》,《鲁迅全集》第1卷,第308页。 [89]周...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215/c442005-32587661.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2月15日9时5分21秒 开拓文艺理论研究的当代面向——2021年文艺学动态...面构成兼性阐释的学理依据。经史子集之兼性阐释理念及方法在中国文论领域的创造性转换,催生出文论典籍的“新四部”、大学教育的“新文科”和学术话语的“中国性”,从而彰显出兼性阐释的当代价值。张伯伟探讨了 “意法论”这一中国文学批评传统中的方法,作品中的“意”是由所指代表的内容,而“法”是由能指代表的形式。其宗旨是,就创作而言,作者要透过“法”以完美地呈现“意”;就批评而言,读者要从“能指”去把握“所指”。通过...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402/c404034-32390987.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4月3日8时42分17秒 中国古代文论概念的“与古为新”问题... “意法论” 最近张伯伟先生在《“有思想的学术和有学术的思想”——纪念王元化先生》一文中谈到“意法论”:“语文学和文学理论相结合,运用在文学的创作论和批评论中,古人也有了一些初步的实践,这就是‘意法论’。其学理基础不仅来自文学批评本身,更有广远深厚的经学研究背景,而且能与西方文学批评作对话,足以成为今天探索文学研究新方向中的一种可能。”提出将“意法论”转变为一现代文论术语的可能。 我曾在《杜诗...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823/c419351-32203360.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8月23日9时9分45秒 “意法论”:中国文学研究再出发的起点...态的平衡,就可以经受20世纪以来种种批评模式的挑战和考验,也可以直面当下文学研究的种种弊端和缺陷,成为今日文学研究再出发的起点。 关键词:意法论 文学研究 文本化 技法化 人文化 一、“意法论”:一个值得“激活”的批评概念 如果以《诗经》中最早的作品为起点,中国文学已有三千多年的传统;如果以孟子提出的“说诗”方法为起点,中国文学批评也有约两千三百年的传统;这样悠久而伟大的传统足以令国人...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617/c419351-32132687.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6月17日9时2分54秒 第三届清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品格之善和艺术趣味之正这两种古典主义的基本品格,相对于明代格调派的古典主义,具有新古典主义的色彩。他实现了儒家传统诗学话语的整合,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他的诗学带来一定的保守色彩。南京大学教授刘重喜认为“意法论”是在“以意逆志”的背景下、在清初杜诗阐释的实践中产生出来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古代诗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其概念命名、产生本源、文本依据以及作为批评方法的实践,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对于构建中国古代文学...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1219/c403994-29714657.html 发布日期: 2017年12月19日8时51分3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