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513 篇有关 心史 的页面,用时 0.163秒.

第1页  共26页

高吟浅诵天籁间

   ...着科学救国、科技强国的信念,他不遗余力地投身于中国天文事业。“牛角两尖探宇宙,象牙一塔隐云霄”(《人生》),他如是说道。王绶琯用诗词书写的天文历史,不仅是新中国天文学发展的编年记录,也是一代天文学者的心史袒露。他的诗词记载了与同人艰苦奋斗,为中国天文学浴血拼搏的真实历程。譬如《海南行·三亚(1958)》写道:“我行南海南,海水连水碧。日月从吞吐,风云自网织。凌云作赋迟,白发催人急。满目山河新,犹期输点...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7/c403994-4045446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7日8时34分37秒 《四川文学》2025年第3期 | 向以鲜:杜甫在梓州

   ...于是年初秋客死阆州。拜别房琯墓,杜甫本打算从阆水进入西汉水(嘉陵江),再至渝州(今重庆)东下三峡,又突然想念成都草堂。于是写下《寄题江外草堂》一诗。这实际上是一首草堂营造小史,也是杜甫入蜀几年来的一段心史。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杜甫在蜀北梓州一带留下漂泊不定的萍踪。杜甫在其晚年所作《衡州送李大夫七丈赴广州》诗中写道:“日月笼中鸟,乾坤水上萍。”正是这样一些细小的浮萍般的踪影,才让这个世界变得无比梦幻和...

新作品#报刊在线#《四川文学》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7/c424967-4044053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1日8时57分50秒 魔都“野猫”的百年“叫魂” ——从李金发到陈建华

   ...梦里; 丰腴的腰间一片神奇的光芒,/金子的碎片,还有细细的沙粒/又使神秘的眸闪出朦胧星光。 甚为诡异的是,只需用心将李诗集《微雨》里的诸章咏怀,细读成“抒情主人公”追叙其灵魂如何因放纵情色而失落的青春心史(仿佛“押韵的卢梭《忏悔录》”),怕就不难从错落诗行中窥见李这头“金毛野猫”,似也长着一对令人惊愕的“猫眼”:左眼“粉红”,右眼“灰白”。谓予不信,有诗为证。 诗集《微雨》不时写夜色中有“流萤”闪烁或...

文史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2/c404057-4043703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2日8时37分18秒 “文学生态史”的开端——关于王尧《“新时期文学”口述史》

   ...交错的关系里,形成言说及行动的位置。又或许我们无须只以西方生态学观念思考文学史。诗可以“兴、观、群、怨”,可以让我们“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文可以为“声文,形文、情文”,彰显或遮蔽现实,或可以成为一种心史,“痛哭古人,留赠来者”……古老的信念生生不息,历久而弥新。 在这样的意义上,《口述史》将经典、大师、运动等指针性话题导向个人的或群体的心理、社会或物质环境层面。《上海文学》的李子云曾经为是否刊登某篇...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8/c404030-4042077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9日9时12分49秒 来公心史 书生意气

   ...就是这一句,真的让我脑洞大开。做学问其实不在读多少本书,就在“开”这一下。来先生从中学开始研究太史公,直到晚年没断过,不管在哪儿,蹲牛棚也好,在南开大学也好,他一直奉行,我称其为“来公心史”。 这种“心史”在来氏家族里是一种文化基因,他的祖父来裕恂也是这样的。来先生曾说:“我的学问比我祖父差远了。”他给我看过他祖父写的《易学通论》,还有一本《中国文学史》,那跟我们的文学史不一样,他是做东西方对比,认为...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2/c403994-4041692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2日8时34分16秒 郑天挺先生的“蒙自时光”

   ...唐五代史,或者因为关注的重点放在了西南史地和西南少数民族上,所以有关明清史的著述不多。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没在这方面用力,而他重拾这一领域的研究的标志,应是在蒙自期间,他为纪念前辈学者孟森先生所撰写的《孟心史晚年著作述略》一文。待联大文法学院迁回昆明后,他为学生授课改为明清史后,先生又顺理成章地把过去的研究接续起来了。不但如此,新的变化是,他还把在蒙自期间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研究的西南史地与明清史作出了融汇和...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26/c404063-4040923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6日8时31分30秒 在进退无据之间——李晓梅《绿萝的天空》对第二代农民工的表现

   ...家中的一亩三分地为什么对农民工失去了召唤力?他们在失据的同时为什么又失去了乡愁?这一代农民工中固然也有成功者,小说固然无法拒绝表现这一类人,但更多失败者的故事更有理由进入文学之中。小说被视为一个种族的心史,一个时代的镜像,与大时代的主流真实相呼应,正是小说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必须高度统一的使命之一。而《绿萝的天空》缺乏表现农民工进退无据的困境篇章,其中王利犯罪只是一个农民工的特例,其所作所为完全是性格...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26/c404030-4040909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6日0时40分51秒 顾骨:朱山坡的“蛋镇注我”

   ...得人事物各自关联,交相辉映的布局之下,“蛋镇诗社”的创立史得以放肆谱写,而在这样的放肆中,“蛋镇百姓”与“蛋镇”实则又都因循着一饮一啄,莫非前定的轨道,形成因诗社交集归拢的荒诞群像。同时,朱山坡的个人心史,也得以在群像中呈现。在“六经注我”之际,朱山坡也没有忘记自己同时也在“注六经”,“为了演员的缘故”,最大限度的向我们呈现了一个热爱诗歌、崇尚电影的时代。他熟稔的运用着“电影院”“蛋镇”与“诗社”这些...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21/c404030-4040613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1日9时36分26秒 作家笔下的时代与担当

   ...;学术就是思想和观点,保证作品的严谨。 “人类的历史,核心的其实就是思想史。中国传统文化‘文史哲’不分家,文学最高的境界其实也是哲学,也就是思想的境界。”丁晓平说,他将自己的第一部文学评论集定名为《文心史胆》,正表达了他在文学和史学上的追求。“我希望我的作品能给读者带来思想,或者思考,它可能不是一场精神的盛宴,哪怕它只是一颗望梅止渴的‘梅’也可以,夜行路上的那一盏灯也好。” 谈到未来的创作计划,目前丁...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16/c403994-4040291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16日8时21分28秒 复调形式与总体性伦理——评刘大先《去北川》

   ...情建立起越发紧密深厚的情感联结与伦理认同,到最后一章,刘大先径自抛弃文体复调的叙事形式,一反常态地纯用自叙心事的抒情笔法,将“我”分为两个:一个作为疲惫衰颓的叙事主体,表征着现代社会典型孤独个体的虚无心史,另一个是“内心深处住着的未曾苍老的少年”(14),亲缘于北川所敞开的民族文化与世俗生活的共同体。 尽管“文学共和”的观念源自对现实的细致观察与思索,但这毕竟主要是学院内的话语生产,倘若仅仅停留于纸面...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15/c404030-4040243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15日9时37分44秒 2024年文学研究发展报告

   ...从天、地、人、文、心五个维度理解文学批评的文学性,提倡具有眼界、高度、风骨、神韵、境界和超越性的文学批评。叶立文提出以史料限定和限制阐释的方式回到作品,继而在彰显批评家主体意识的基础上,以情感力量推动心史互证。陈国和认为当代文学批评的历史化应紧密结合文学性探究,而批评主体增强历史意识,凸显立足文本、面向未来的现实感,具备主动介入当下现实生活的能力和素质,目的在于提升文学批评的当代性。 强根脉,融古今,...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14/c404034-4040133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14日9时30分8秒 丁晓平:用心看见秦山里的中国

   ...;学术就是思想和观点,保证作品的严谨。 “人类的历史,核心的其实就是思想史。中国传统文化‘文史哲’不分家,文学最高的境界其实也是哲学,也就是思想的境界。”丁晓平说,他将自己的第一部文学评论集定名为《文心史胆》,正表达了他在文学和史学上的追求。“我希望我的作品能给读者带来思想,或者思考,它可能不是一场精神的盛宴,哪怕它只是一颗望梅止渴的‘梅’也可以,夜行路上的那一盏灯也好。” 谈到未来的创作计划,目前丁...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02/c403994-4039409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日9时23分34秒 “2024仁怀·《人民文学》青年作家批评家文学周”举行

   ...施战军的书面致辞。施战军认为,《人民文学》杂志的75载岁月始终与青春朝气相伴,因而永远充满创造活力的历史底色和不竭动能。一本文学期刊承载的是文学所表征的文明进程,是文学所记述的人间烟火、国家精神和民族心史,一代青年所负载的,是深远丰厚的优秀传统与鲜活立体的中国式现代化生活实情的相互激荡。每位青年作家都应致力于呈现出时代的新境界、新架构、新特质、新感悟,这是写作者必须在书写实践中深长思之并努力破解的大课...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26/c403994-4038993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30日14时8分47秒 袁一丹:迫近的诗意——与王瑶先生晤对

   ...皱,似陷入孤独的沉思中。不妨借用鲁迅的无题诗——“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来形容封面想要传达的意境。选择这张照片不仅是为了产生陌生化的效果,更想被读作一个隐喻,一段包含省略号的、有待被书写的“心史”,希望可以把读者引入先生深邃的精神世界,从看似平静的海面上想象他所经历的时代风浪。 1986年王瑶赴澳门讲学,摄于黑沙滩 协助陈平原老师编撰《王瑶画传》是我去年12月正式入职北京大学现代中国人文研...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13/c404063-4038161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3日11时43分56秒 瞿秋白:“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

瞿秋白(1899—1935年) 资料图片 《新俄国游记》资料图片 《赤都心史》资料图片 1920年,瞿秋白与《新社会》成员在北京合影(左起:瞿秋白、郑振铎、瞿世英、耿式之、耿济之)。资料图片 革命先驱瞿秋白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批评史、思想史上享有重要地位。他与鲁迅一道被茅盾誉为“左翼文台两领导”,被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家李何林推许为20世纪中国文学思想史上的“双璧”。1935年6月18日,他在福建省龙...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13/c404064-4035995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3日8时28分0秒 当代文学批评的历史化问题

   ...新批评、结构主义和叙事学等文本中心主义批评方法的矫枉过正,而后者则源于伪历史主义者自命不凡的“科学主义”执念。因此,要想建构具有真正历史意识和历史感的文学批评,我们就必须回到作品,并以情感为动力,践行心史互证的批评方法。为阐明上述问题,兹对以上两点分而论之。 三、文本缺位与回到作品 伪历史主义批评的文本缺位,意指一些偏重史料堆积的批评文本对作品这一对象自身的遮蔽。从文学批评的目标来说,研究作品的思想性...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11/c419351-4035851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2日8时49分10秒 当代文学批评的历史化问题

   ...在别处”的方法。这意味着那个穷究天人之际、通达古今之变的史铁生,根本上就是一位在心魂漫游中“让死活下去”的思想者——写作赋予了他新的生命。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许会对“史料”这一概念产生新的思考。 五、心史互证与文本历史主义 与物质性、具象化的一般史料相比,在文学批评中还有一类可称之为“心史”的材料,它们是分散于不同文本中的精神性、抽象化的特殊史料。尽管在实证主义者看来,心史既不具有科学性,也不适宜成为...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10/c419351-4035780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0日8时45分41秒 “破壁除障”:持久的任务或自我克服

   ...”态度的嬗变,发现公共仪式试图构建的政治认同与价值在个体身上曲折的心理过程,以及以叶圣陶为代表的“同路人”在1940年代中后期“君子豹变”的抉择。作者从微观生活日常的切口延展到抗战社会中人与人群的境况心史,颇有巧思也颇显功力。 以“地方”拓宽道路 二十世纪斗转星移,虽然时变势易之下,历史经验愈发随历史化的过程安顿定型,但相对稳固的地理坐标却无法退隐为历史尘埃,空间不断召唤着当代性继而开辟或整合文学研究...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23/c404033-4034495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23日8时4分58秒 格非《登春台》读札:生命之树长青

翻开格非新作《登春台》,众生喧哗之声入耳。全书共四章,分叙四名主要角色的故事,故事间又相互照应,彼此交织。小说时间起至改革开放初期,迄至当下,在大历史、小历史与人物心史间,作家自如地穿梭着,写时代浪潮的轰鸣,写人物命运的兜转,更写他们与“提婆达多”即妨害者间此消彼长的鏖战。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既是从芜杂世相中寻觅春台何处的过程,亦是在芸芸众生的环绕之下登临春台的过程。 知识者精神境遇是格非始终关注的命...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15/c404030-4033938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5日8时37分31秒 瞿秋白诗歌中的赤诚信仰

   ...瞿秋白率领俄专学生积极投身五四运动。1920年10月,瞿秋白以北京《晨报》驻俄特派员的身份赴苏俄采访。在莫斯科,他亲耳聆听了列宁演讲,并在会议间隙与其作短暂的交谈。在此期间,他写下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散文集和《俄雪》《东方月》等白话诗,向国内介绍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革命形势。1923年1月,瞿秋白回国。同年6月,他到广州参加党的三大。在此期间,他翻译了《国际歌》,并写下《赤潮曲》:“赤...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29/c404063-4030857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29日8时57分2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