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103 篇有关 德语世界 的页面,用时 0.118秒.

第1页  共6页

《西湖》2025年第2期|顾文艳:BC.AD.(中篇小说)

顾文艳,浙江湖州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副教授。出版学术专著《辩证性的文学守望: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德语世界》,著有长篇小说《十人孤独礁》《偏执狂》等。最新作品为小说集《一跃而下》。 BC.AD. 顾文艳 我的丈夫有一张很好看的脸。你老公长得真帅——每个见过他的人都这么对我说。他叫江辰皓,肤色白晳,鼻子又长又尖,鼻梁周围有跟高加索人一样的小雀斑,一小圈,但不怎么明显。他的眼睛很大,深邃而清...

新作品#报刊在线#《西湖》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8/c419938-4047002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0日8时25分45秒 2024年德国文学回顾:永远被美好的事物触动

   ...语。在这一过程中,以独立单行本形式出版的作品占据绝大多数,但一些文学期刊对中国科幻文学海外推介的影响也非常值得关注,其中,2017年成立于德国柏林的《胶囊》(Kapsel)就是极具特点的一个,它是目前德语世界唯一一个专注于中国科幻作品译介的文学期刊。 2024年《胶囊》杂志译介的作家包括池卉(第一期)、夏茄(第二期)、江波(第三期)、宝树/吴霜(第四期)、刘洋(第五期),王侃瑜(第六期)。 相较于局限在“...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1/c404090-4044348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1日8时22分40秒 “国教”重建:论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审美国家设想

   ...化;而审美本身标举了一种更具开放性的社会关系。约瑟夫·查特里在《审美国家》中认为,以雅典城邦的历史现实为原点,从魏玛审美人文主义社群到瓦格纳的拜罗伊特,从席勒的《美育书简》到马尔库塞的《爱欲与文明》,德语世界存在一种“审美国家”范型,以审美为社会政治的首要(但不排他的)考量,将生活视为艺术,且可能上升为以艺术为宗教[56]。 泰勒曾指出,世俗性最鲜明的特征即国家的变化。前现代的政治组织都以某种方式与终极实...

文史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30/c404057-4039219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30日9时56分33秒 十八世纪西方启蒙思想与现代小说的兴起

   ...满。他利用哥特风格不仅反映了个人困惑和压抑,还借此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道德标准的质疑。 《奥特朗托城堡》的成功证明了哥特小说的恐怖主题在公众中引起了共鸣。尽管随后在英国,哥特小说一度陷入冷却期,但它很快在德语世界产生了影响。德语作家结合天主教中的鬼魂传统,将哥特小说发展为更具宗教意味的“战栗小说”。这些小说后来被翻译回英国,进一步推动了哥特小说在十八世纪九十年代之后的复兴。跨文化的流通使哥特小说不断在不同地区...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18/c404090-4036376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8日9时44分2秒 瑞士学者林小发:17载译成德文版《西游记》

   ...中国古代世界观深深地震撼了她。 林小发注意到,中国的四大名著中,当时只有《西游记》没有德文全译本,《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此前都已被德国汉学家弗兰茨·库恩(中文名孔舫之)完整地译成了德文版。 德语世界原先有《西游记》的两种译本:一种是东德译者赫茨费尔德(Johanna Hertzfeldt)在1962年翻译出版的《西方朝圣(Die Pilgerfahrt nach dem Westen)》,依据是...

世界文坛#译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18/c431803-4036336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8日7时46分54秒 最近10年的诺贝尔获奖作家作品你都看过吗?

   ...科全书般的热情,代表着一种跨越边界的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 2019年 彼得·汉德克 奥地利 德语 《骂观众》《卡斯帕》 上海人民出版社 彼得·汉德克既是诗人也是小说家,既是编剧也是电影导演。作为德语世界的最重量级作家,汉克是所有戏剧史无法跳过的篇章。和其它的大师一样,他的成名作虽然写于1960年代却依然能超越我们这个时代。他的代表作包括剧本《骂观众》、小说《守门员对点球的焦虑》,和维姆·文德斯合作编...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10/c404090-4033639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0日16时38分16秒 《浮士德》与当下的生存问题高度相关

   ...大程度还原原著的台词风格。全书约三分之一的篇幅提供注释、说明、简评,全方位解决阅读障碍。译本兼具权威性与可读性,可供学者与大众读者共赏。在余明锋看来,谷裕译本是中文世界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本,它把德语世界的权威版本与整个语文学考证的成果有选择地吸收过来,是值得收藏的版本,“《浮士德》是西方文化的集大成者,不读注释,是没有办法理解其中的潜文本和妙处的。” 余明锋认为,《浮士德》作为德国文学最著名的经典,...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13/c404090-4031932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13日8时32分43秒 沃尔夫冈·顾彬:“把全部的爱献给中国文学”

   ...,中国古代哲学颇具吸引力。顾彬说:“德国人喜欢阅读有挑战、有难度的内容,喜欢能够让他们思考新问题的读物,《易经》《道德经》等中国哲学经典深受德国读者喜爱。”目前《道德经》在德国有130多个不同译本,是德语世界译本数量最多的中国典籍——其中也有顾彬的贡献,他翻译了郭店竹简本《道德经》,这是目前出土的最早《道德经》版本,深受德国读者喜爱。 在顾彬看来,中国的老庄思想对德国20世纪文学有很大影响。德国作家阿尔弗...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25/c404090-4028528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25日9时7分36秒 皮名举的博士论文

   ...,需要对十九世纪末的欧洲外交史非常熟悉。兰格教授的研究领域恰好能够给皮名举的研究提供巨大的帮助,他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出版的那几部欧洲外交史论著也是皮名举研究的重要知识基础。再加上兰格精通德语,能够在德语世界的史料和论著方面为皮名举提供有益的指导。兰格之后对中国留学生所做的有关近代中国外交的研究一直都非常关注。徐中约在一九五四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其学位论文是《中国进入国际大家庭,一八五八至一八八〇年间...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220/c404063-4017979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2月20日8时28分3秒 毕希纳奖对战后德语文学的影响

毕希纳奖1923年以作家毕希纳命名,该奖项现已成为德语世界最负盛名的文学奖 毕希纳奖作为德语世界最负盛名的文学奖,由黑森人民州创设于1923年,以当时黑森人民州最为知名的作家毕希纳命名,设立之初,该奖项用于嘉奖那些生于该地区的艺术家。1951年开始,毕希纳奖的评定被移交给了德意志语言文学科学院,并获得了全新的内涵:“那些用德语创作优秀作品,且为当代德国的文化生活作出特别贡献的作家或诗人可被提名该奖项。”随...

世界文坛#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207/c404092-4017506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2月8日9时37分42秒 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应既“吸纳”又“给予”

   ...翻译,作为德文的《浮士德》——我们不妨虚构一下,将这本书看成是一头巨大的野兽,它不安于德国一方天地,具有强烈的愿望,想奔驰在整个天空下,想去遥远的地方,想去天边,可是现在它只能囿于德国,因为它无法冲出德语世界去另样语种的世界。此时,一个母语是法语同时也会德语的人来了,他决定将它翻译成法语,并且出色地完成了这一工作,由此我们看到《浮士德》风驰电掣般地冲出了德国的边界,去了法兰西。后来,它被翻译成各种语言,去...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129/c419351-4016842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月29日8时47分51秒 毛泽东《沁园春·雪》在德语国家的译介和传播

   ...德语译者德译的8种译诗内容与形式,在诗歌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做出客观和公正的评价。我们在此通过译文分析,结合译者添加的脚注、前言、后记、题解等副文本,评价8种德语译诗的得失,力图还原这首大气磅礴的诗词在德语世界的旅行。 严斐德和布莱希特翻译和仿作 如前所述,严斐德在参加解放战争期间,就读到了《沁园春·雪》,并在他妻子王务安的协助下将这首词德译。严斐德的译诗参考的底本,可能是《新民报晚刊》《大公报》上刊登的原...

世界文坛#译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229/c431803-40149316.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29日10时16分25秒 助力厚植中国学术的青春力量

   ...代表和作者代表,分别以《中流击水:新时代青年文化的传统根系和意义生机》《从日常生活到表象世界:大变局时代重思技术、社会与文明》《困境与破局:人口净减少省份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田野调查》《文明互鉴:重识德语世界中的中国形象》为题做主旨演讲。 下午还举行了“理论中的中国:现状、路径与未来”青年学人论坛,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明互鉴与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技术变革与跨学科研究”三场跨学科分论坛,来自哲...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030/c403994-40106166.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0月30日9时37分52秒 纪念马丁·瓦尔泽:德语世界的桂冠作家

   ...诵自己的作品。朗诵之后则必须切换到“骂不还口”的模式,无论在场人士如何对自己的作品指指点点,都只能洗耳恭听。毫无疑问,四七社多少带有专业“批斗会”的性质。这个热热闹闹的四七社最终决定了联邦德国乃至整个德语世界(德国、奥地利、瑞士)的文学版图。从四七社走出来的,是一个个才华横溢的作家,如伯尔和伦茨、格拉斯和瓦尔泽、恩岑斯贝格和希尔德斯海姆,同时还有几位在德国文坛指点江山的批评家,如汉斯·迈耶和瓦尔特·延斯,...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904/c404090-40069759.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9月4日7时54分23秒 蔡崇达×杨庆祥:作家是家乡土地的农作物

   ...少女/一起陷入情网/但为什么/我来到了酒馆/和城市。”后来还有一首:“面对大河/我无限惭愧/我年华虚度/空有一身疲倦”,所以死后要将他葬在故乡高高的山冈上,看着自己的故乡。特别了不起。我还想到一个人,德语世界最伟大的诗人——荷尔德林,他本来是个家庭教师,突然有一天可能遭遇了崇达说的那种生命的关键时刻,他徒步穿过阿尔卑斯山脉回家,途中看到了故乡的山水美景,写下伟大的诗篇《归乡》。保罗·策兰也有一首诗叫《回家...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828/c405057-40065419.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8月29日7时2分48秒 中国科幻小说扬帆出海

   ...丰(本名为菲里克斯·迈尔·祖·丰纳)和中国学者沈冲组成。他们共同确定选题、共同翻译,创办并出版这一中德双语科幻杂志,完全独立于商业化的译作营销机制,着力展现中国科幻小说创作的多元生态与蓬勃生机,先后向德语世界推出迟卉、夏笳、江波、宝树和刘洋的短篇作品,同时以论坛方式促成中德青年科幻作家之间的多次对话。这类传播机构虽然在译作销量上无法与财力雄厚的大出版社相匹敌,却因小巧灵活而更具活力,打破了因商业考量造成的...

科幻#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804/c404080-40050247.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8月4日8时28分8秒 “异”的摆渡:译者在数字时代的使命

   ...我热爱的诗人,但其诗学姿态是能打动我的。她尊重微小的事物,站在弱者一边。她用轻盈甚至卑微的语调写诗。 2012年底,我带着辛波斯卡的诗集来到了德国,在波恩大学访学。我的导师是顾彬。他将在第二年5月获得德语世界最高的翻译奖彼得·沃斯翻译奖。他的获奖致辞名为《翻译的幸与不幸》。他说,翻译会让译者感到怀疑一切。外语和母语两个敌人变成彼此的陌生人。陌生人带来的正是“异”的考验和受苦。而这,大概是翻译软件不会有的体...

世界文坛#译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726/c431803-40043603.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7月26日8时17分19秒 叶子代表作

   ...《移居国外的人们》(Die Ausgewanderten, 1992)、《土星之环》(Die Ringe des Saturn, 1995)与《奥斯特利茨》(Austerlitz, 2001)。最早在德语世界,他的作品只是少数人的经典。上世纪九十年代,批评家詹姆斯·伍德(James Wood)初读塞巴尔德的小说,不惜动用最高级别的赞美,引述本雅明评价普鲁斯特时的名言——“一个伟大的作家都瓦解或建立了某种文...

专题#专题#文学新苏军·批评有力量——江苏首批青年批评拔尖人才专栏#叶子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717/c457816-40037406.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7月18日16时43分11秒 第三届京港青年人文学者学术研讨会:跨文化情境中的现代文学

   ...的《追寻“自觉之声”:从世界文学资源到〈摩罗诗力说〉》是本次研讨会的最后一篇报告。青年鲁迅借鉴域外文化资源,创成其独特的思想论述,《摩罗诗力说》就是典型的例子。讲者关注到以舍尔《世界文学图史》为代表的德语世界文学史为鲁迅的书写思路提供了参照。一方面,鲁迅以章太炎的“不齐而齐”“文学复古”思路为中介,接受了《世界文学图史》蕴含的赫尔德尊重民族特殊性、复兴民族传统的立场,借助重构世界文学体系催生民族自觉。另一...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717/c403994-40037124.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7月17日8时51分52秒 “确定性早已被历史洪流卷走”: 詹姆斯·伍德之论W.G.塞巴尔德

   ...《移居国外的人们》(Die Ausgewanderten, 1992)、《土星之环》(Die Ringe des Saturn, 1995)与《奥斯特利茨》(Austerlitz, 2001)。最早在德语世界,他的作品只是少数人的经典。上世纪九十年代,批评家詹姆斯·伍德(James Wood)初读塞巴尔德的小说,不惜动用最高级别的赞美,引述本雅明评价普鲁斯特时的名言——“一个伟大的作家都瓦解或建立了某种文...

专题#专题#文学新苏军·批评有力量——江苏首批青年批评拔尖人才专栏#叶子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710/c457816-40032127.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7月14日17时43分3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