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首都师范大学艺术学部、《探索与争鸣》编辑部、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微时代”文艺批评研究》课题组主办,首都师范大学艺术与美育研究院承办的“百年中国文艺批评的媒介考古与21世纪文艺批评”学术研讨会8月24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本次研讨会是首都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以及《新华文摘》《文艺研究》《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当...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29/c403994-4030834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29日8时4分30秒 2024年1月全国文学期刊目录盘点...下上方山 周宏伟:无锡人过年 ·数字时代· 贾想:数字时代的“观象者” (开栏语 ) 于杨:源与流,重和轻——从网络文学到微短剧 帕孜丽娅:微短剧:加速社会中的高效选择 温雅红:微短剧的流行密码——“微时代”的视频消费探析 ·诗· 张瑛薇:黄鱼和胡萝卜(外二首) 寒竹:我和春天一起走进平谷 (组诗 ) 王友河:金海湖是长大了站起来的河流 组诗:周倚帆 黄宝平 苑 博 张浩 赵庆军 李金莉 《天涯》20...
新作品#报刊在线#文学期刊目录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102/c436741-4015113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3月14日14时17分45秒 《天津文学》2024年第1期目录...下上方山 周宏伟:无锡人过年 ·数字时代· 贾想:数字时代的“观象者” (开栏语 ) 于杨:源与流,重和轻——从网络文学到微短剧 帕孜丽娅:微短剧:加速社会中的高效选择 温雅红:微短剧的流行密码——“微时代”的视频消费探析 ·诗· 张瑛薇:黄鱼和胡萝卜(外二首) 寒竹:我和春天一起走进平谷 (组诗 ) 王友河:金海湖是长大了站起来的河流 组诗:周倚帆 黄宝平 苑 博 张浩 赵庆军 李金莉
新作品#报刊在线#《天津文学》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102/c419004-4015129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月2日16时5分56秒 传统·建构·新变...对批评现场的介入,越来越依赖于作协机制、出版机构与高校刊物的联动,越来越依赖于各种刊物的排行榜,通过刊物排行榜去建构总体性视野。二是文艺新形式的出现也需要研究者转化视野,更新知识。互联网批评高度发达,微时代人人都是批评家,真正专业性的有价值的批评不能很好地起到引领作用,学院的生产机制规约了批评话语、批评趣味、批评文体,造成了批评的疲软,直截了当、一针见血、才情横溢、痛快淋漓的批评变得越来越少见了,批评效...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227/c404033-40147542.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27日8时49分15秒 加缪诞辰110周年|从荒诞中找寻意义...相——生存降格为活着,而这活着就是活着的唯一依据。这无疑沉重地打击了人类的自尊,以非理性的重炮摧毁了人类几千年来建立起来的形而上学的精神大厦。残酷的是,这些特点一直延续到了21世纪的今天,并在碎片化的微时代呈现出放大的趋势。 我反抗故我在 加缪的伟大在于,他不仅深刻洞察到荒诞的本质,而且他为那些在荒诞中苦苦挣扎的人们指明了一条道路:反抗。在加缪看来,应当以反抗去对抗荒诞,人类只有在与其阴暗面永恒的抗争中...
世界文坛#作家印象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108/c404091-40113499.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1月8日8时42分59秒 21世纪诗歌:冷热反差及“合题”期待...》《他们》《倾向》《现代汉诗》《一行》《翼》《下半身》《朋友们》《东北亚》《诗歌与人》《诗歌现场》等承接,诸多民刊“为中国诗歌写作开了一个小传统”⑵,培植出一种自由与创造的个性;那么新世纪以网络媒体的微时代,“触网”人口急剧增加,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透露,到2021年6月止,中国的网民已超十亿,网络文学的用户突破了五亿,网络媒体的狂欢和畅通的民刊差不多支撑起了新...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131/c404033-32615320.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2月4日9时8分37秒 豪迈刚健的审美品格正在形成...界探讨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相关话题。这些作品节奏明快、风格各异,直击观众内心。 新时代影视剧的表现手法更接地气、更年轻态,更具观赏性。电视剧《功勋》用8个短篇故事致敬8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更符合微时代碎片化的传播语境,累计播放量超过亿次。该剧每个篇章都各辟蹊径,惊喜和意外随处可见,如第一单元《能文能武李延年》中“尊重与信任也是战斗力”等金句让人耳目一新。电影《长津湖》《狙击手》《悬崖之上》充分借鉴...
艺术#影视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221/c419388-32590966.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2月21日8时37分56秒 2021年度中国网络文学理论评论观察...第10期 6汤哲声:《中国网络文学属性再思考》,2021年11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报》 7何平:《我们以为是越境,其实可能只是一次转场》,《花城》2021年第6期 8许苗苗:《网络文学与微时代文学的新质》,《社会科学辑刊》2021年第1 期 9 陈定家:《市场•媒介•信息:多维度理解网络文学》,2021年9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报》 10 陈定家:《网络超文本的技术特征和艺术魅力》...
网络文学#观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114/c404027-32565543.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1月14日9时36分59秒 冲击与回应:媒介时代的文艺批评...之中。首先,对文艺批评“在场性”缺失的反思。王德胜认为,长期以来由于美学批评“在场性”空间意识的缺失,造成了“建立在艺术场域内的特定空间意识效度,无法为美学批评不断复制出艺术经验之外的东西”。而随着“微时代”空间存在形态、方式以及人的空间感受的迅速改变,美学批评的空间意识建构面临着如何能够“不是把空间当作独立的数量,而是当作与感知着的身体有关联的意向性对象”的问题。这使文艺的美学批评在与当下生活的联结中...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114/c404030-32565614.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1月14日9时26分45秒 罗振亚:“换笔”与 21 世纪诗歌生态...半。要知道,据2021年9月29日中国新闻网报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显示,截至2021年6月,中国网民人数已破10亿,其中网络文学用户远超5亿。在新媒体支撑的微时代,全国近三分之一的文学用户“换笔”,不啻一场生成工具及生产力的革命,它在让刊物、纸面上生长的文学转换为“屏幕文化”,免除了作者誊抄、邮寄稿件之苦同时,更必然会引发人类写作方式、思维方式和作品传播方式、...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007/c404034-32540183.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0月7日10时19分40秒 新时代十年文艺理论与批评的“时代之变”...展。在文化批评方面还包括以性别平等为前提的女性主义批评,以文化差异化为研究对象的文学地理学,以神话传统为基础的文学人类学等。随着新媒介与文学的关系日益紧密,文学批评深入探讨空间与媒介、人工智能与文学、微时代文艺、图像与文学、网络文学批评等前沿性问题。在本土经验与世界性问题上,批评家认为文学“地方性”可以从书写对象延伸到地方性书写经验,并尝试建立由地方延伸出去,进而通达世界的理论构想,以此作为讲述中国故事...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902/c404034-32517781.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9月14日15时3分11秒 范咏戈:从“高原”向“高峰”攀登...的标准。通过重温《讲话》和深入学习研究习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国文艺家对责任、方向等核心问题的思索将会更深一步。“闻鼙鼓而思良将”。文艺大家必将是大时代的弄潮儿,而不会满足于仅在“小时代”“微时代”里讨生活。立志于“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人民的中国文艺也将重装出发。
专题#专题#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519/c444656-32425215.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5月19日10时56分36秒 新时代文艺评论要进一步完善价值引导作用...评论的新生力量,通过建立常态化的文艺评论人才培训机制,健全文艺评论工作者的评价与激励机制,积极推介和奖励优秀文艺评论作品,不断完善新时代文艺评论人才梯队建设。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微时代”文艺批评研究》阶段性成果,作者王德胜为课题首席专家,李雷为子课题负责人。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515/c419351-32421875.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5月15日9时51分41秒 “北京出版集团世界图书与版权日纪念讲坛”迎来创办20周年...’起阅读”为主题,通过网络链接,推动出版与艺术的破圈、跨圈、融圈。 如果说纪念讲坛对不同出版品类、文化议题的广泛关注,体现了出版与阅读的宽度,那么2010年的“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2013年的“微时代的阅读”,2018年的“听书与阅读”则在纵深维度呼应着时代飞速发展之下,数字出版蓬勃发展、社交媒体深刻影响阅读与创作、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普及推动文化产业跨界融合的“中国阅读故事”。但“无论阅读形式怎...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425/c403994-32408367.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4月25日15时42分12秒 北京出版集团纪念讲坛20周年:提高全民阅读力...起阅读”为主题,通过网络链接,推动出版与艺术的破圈、跨圈、融圈。 如果说纪念讲坛对不同出版品类、文化议题的广泛关注,体现了出版与阅读的宽度。 2010年的“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2013年的“微时代的阅读”,2018年的“听书与阅读”则在纵深维度呼应着时代飞速发展之下,数字出版蓬勃发展、社交媒体深刻影响阅读与创作、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普及推动文化产业跨界融合的“中国阅读故事”。但“无论阅读形式怎...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425/c403994-32408003.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4月25日9时14分22秒 “网络英雄传”:网络文学的新面向...流转,世界的日新月异,传统承载弘扬人文精神的文学也不断自我更新。作为其中承袭又异变的一类,网络文学以新的媒介、新的传播机制和新的文本模式,给出自己新的答案。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微时代’文艺批评研究”(项目编号:19ZD02)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评论语见《网络英雄传I:艾尔斯巨岩之约》推介,http://www.chinawriter.com.cn/book/2016...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年第1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124/c441816-32338617.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月24日16时53分1秒 后流量时代的文艺评论刍议...视度(点击量)、美誉度等指标构成的评价体系,建立起更为可靠的文艺评价体系。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市文联2021年度签约评论家,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2019ZD02]“微时代的文艺批评”的阶段性成果。)
艺术#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1011/c404004-32249125.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10月11日8时1分6秒 罗伟章《谁在敲门》:大河小说的“经”与个体叙事的“纬”...关注现实,更关注现实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走向人的精神世界,探寻灵魂深处的自我与他者。 《谁在敲门》有六十多万字的容量,如此庞大的体量,发行后却获得了批评家的一致称赞和读者的肯定,在一个碎片化阅读的“微时代”,实属难得。大部头的作品获得成功,其小细节的处理是绝对值得注意的。《谁在敲门》是一部发散性的作品,采用放射性叙事手法,不断牵出新的线头,时时另起炉灶,书写与主线不太相关的故事情节,但是每一个细节都经...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923/c404030-32234313.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9月26日12时25分46秒 网络文学与微时代文学的新质...以开放度高、完成度低、密度小而体量大的作品取胜。传统眼光中,类似作品只是文学的初级阶段,但在年轻网民群体和网络文化的孕育之下,这些收藏夹中看似雏形的作品,却日渐焕发出独立的特质。从书架到收藏夹,隐喻着微时代文学的变迁。 附本文题录: 1. 许苗苗:《网络文学与微时代文学的新质》,《社会科学辑刊》2021年第1期。 2. 许苗苗.网络文学与微时代文学的新质[J].社会科学辑刊,2021(01)...
网络文学#观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308/c404027-32045397.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3月8日8时18分38秒 鲍十:在遥远处回眸最近读到了旅美华人作家李岘的长篇小说《微时代vs青春祭》,感觉内心被轻轻地触动了。因为我们大体上是同龄人,共同经历过那个已逝的时代,在很多事情上有相似的记忆,所以觉得有话要说,于是记录下来,与李岘交流。 首先,我在作品里看到了作者的影子。 这部作品的主要情节,是写了以李沙、薛大鹏为主的五个人,在他们的青春年少时期,赶上了“上山下乡”运动的尾巴,并以“演出队成员”的身份从省城被招收到位于边陲的生产...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121/c404030-32007643.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1月21日14时53分3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