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展览中的银锭、银印、银盒、银镯、鎏金银带板等,反映了白银在明代经济社会中的多样化功能。 “西风东渐”与“中学外传” 此次展览中,意大利罗马耶稣堂藏《利玛窦像》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徐光启像》相聚于同一展览空间,讲述着一段中西文化交流的佳话。 利玛窦是意大利传教士,在华生活了28年。他学习中文,穿着儒袍,钻研中国典籍,广交官员、名流,传播了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知识,被士大夫们尊称...
艺术#文博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9/c419392-4047045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9日8时10分48秒 杜甫如何吃上蔬菜...平凡小事,但他还是联系到了现实生活:“乱世诛求急,黎民糠籺窄。饱食复何心,荒哉膏粱客。”野菜能吃饱就该知足,那些膏粱客们实在不应该求索无厌。 除了苍耳,杜甫还采摘过槐叶。古人食用槐叶有很长的历史。明代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说:“晋人多食槐叶,尝见曹都、谏真予述其乡先生某云:世间真味,独有二种,谓槐叶煮饭、蔓菁煮饭也。”李时珍《本草纲目》也说:“槐初生嫰芽,可炸熟水淘过食。”杜甫摘下槐叶,是要做一道冷淘,...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0/c442005-4045700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0日9时14分18秒 聂茂长篇小说《王船山》:历史小说的文学品格...,体现出新文学国民性批判的精神特征。 梁启超曾说过,明末有一场大公案在中国学术史上应该大说特说,这就是欧洲历算学的输入。它创造了历法改革的历史功绩,而且中外学者合译书籍不下百种。梁启超甚至认为利玛窦和徐光启合译的《几何原本》字字是精金美玉,为千古不朽之作。《王船山》也写到历算法改革几个人物的遭遇,在乱世的描写中,以文明交流作为一个时代特点,这是小说世界眼光的体现。这部作品稍有不足之处也恰恰在此。梁启超曾...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6/c404030-4045414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6日9时41分51秒 由“森”到“木”的晚明江南士人研究...挥政治热情的真实写照。 融会贯通 中西文化的传播者 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江南,不仅是异域知识信息和外来学术传入的桥头堡,也是中国文化向朝鲜半岛及日本输出的中转站。明清江南是西学东渐的重要据点,明末清初的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等都积极与西方学者互动(《明清江南史研究的全球史意义》,《历史研究》2020年第4期)。晚明今上海地区,不仅有“西学会通”第一人的徐光启,与传教士利玛窦、熊三拔翻译《几何原本》《泰西水...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3/c442005-4042989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3日16时13分3秒 在故宫写《国宝》的祝勇:文学是我们与自己相处的最好方式...,还真是不太一样的状态。你觉得这背后的道理是什么? 祝勇:从实用的角度来讲,所有的学科里面,文学是最没有用的。它不能用来求职,也不像心理学那样可以用在实践中去真实地帮助人。庄子曰,无用之用,乃为大用。徐光启说,无用之用,万用之基。每一个有实用价值的学科只适用于一部分人,但文学是所有人离不开的,它跟所有人都有关系。因为它讲的是人的生存处境,人的命运。一些看似没有用的东西,实际上是最有用的。文学平时看着没用...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03/c405057-4041190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3日8时32分24秒 2024上海文艺瞬间:日常烟火、文学盛会与青年力量...项。 作为当代诗歌重镇,上海数十年来可谓诗人辈出,过去一年出版的诗歌作品尤为可圈可点。年初,萧开愚的长诗《后忧辞》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六点图书出版。这部长诗多取材于史料、方志,书写了明末清初上海一带徐光启、陈子龙、顾炎武这一脉讲求实学的士人学者的精神肖像,也是为上海所作的一次精神溯源。从历史的长卷中,读者分明可以读出一种继往开来、勇于承当的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此外,诗人木叶出版了诗集《乘一根刺穿越...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13/c404034-4040050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13日8时35分13秒 徐家汇书院何以跃升都市文旅IP...院将结合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中国牌楼110年等契机举办活动,以高能级的文博主题展为载体,进一步加强文化消费联动效应。 打响“徐家汇书院”这一都市文旅IP,运营方更在文创等联动品类上动足脑筋。譬如,徐光启曾在上海成功试种甘薯,还曾写过一本《甘薯疏》。甘薯虽然其貌不扬,但曾对解决温饱问题起到关键作用。以甘薯精神为灵感,书院在此次周年系列活动中上新了“薯与你”徽章、“保罗薯薯”毛绒玩具等文创产品。 从家居...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31/c403994-4039295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31日9时5分41秒 一代古籍修复大师赵嘉福逝世,享年80岁:他与新中国古籍事业60年...暑,顶着石灰粉尘,在刻刀敲击岩石的叮叮声响中,创作了一块又一块蕴含着上海文化精神、纪念意义的石刻作品。如上海龙华烈士陵园革命英雄纪念碑、华东师大碑、顾廷龙书沈钧儒生平碑、邹容墓志铭“革命军中马前卒”、徐光启的碑廊、以及由党和国家领导人题写的“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世纪大道”“上海市民主党派大厦”等,累计上百块,成为上海新时代的文化景观。 从图书馆的“孩子”到培育一代代新人 古籍修复、碑刻传拓等...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27/c403994-4039080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7日10时50分18秒 文化空间,万物皆可游戏化?...入“正循环”。 在纪念馆,“玩”出历史感 徐光启纪念馆中,偶尔会“冒出”一群特别的游览者,他们往往一手拿着剧本,一手握笔记录,在《农政全书》和《坤舆万国全图》前驻足良久。此刻的他们正化身大明的官员,与徐光启一道“破案”。 这是沉浸式剧本游戏《徐光启》的现场。 不同于传统的实景剧本游戏,在纪念馆“破案”,搜证环节就是游览展厅,线索则都藏在了真实的史料之中。 玩家婉儿告诉记者,游戏“破案”的关键线索之一是寻...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23/c403994-4038768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3日9时22分15秒 《影响中国的古代科学巨匠》:在奇趣小说中遇见真实的历史巨匠...考的历史事件,讲述了23位中国古代科学巨匠的非凡发明和深邃精神世界。书中涵盖了医学领域的李时珍、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扁鹊,建筑领域的李冰、鲁班,天文学领域的张衡、祖冲之、一行和尚,农业领域的贾思勰、徐光启、宋应星,以及纺织家黄道婆等人物的精彩人生故事。插画家须臾为该书绘制的古典风格插画,更是锦上添花,让读者通过“短阅读”的形式,不仅了解了中国历史,还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走近了古代科学家的生活。 在该作...
儿童文学#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17/c404072-4038396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7日14时42分12秒 中外诗人相聚徐家汇书院,来自法国的他摘得“金玉兰”大奖...交流方式,推进人类不同文化与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扩大和加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展示中国文学的活力。 开幕式上演了一场融合多元文化元素的艺术盛宴。与徐汇区渊源至深的明代政治家、思想家徐光启和与他亦师亦友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400多年后,借助AI技术“重逢”,并与现场嘉宾交流了诗歌与科学的有趣话题。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古琴与西方现代芭蕾舞创新融合演绎的《广陵散》演绎出东西方文化碰撞的奇妙旋...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2/c403994-4037337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日10时0分46秒 上海高人气图书馆的“流量密码”...、上海社科院、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中国中福会出版社等单位与徐汇区图书馆共同举办。 在书院内部,每天还有一到两场“丈量书院”免费导览活动,游客在工作人员带领下了解徐家汇的历史文化和徐光启的科学成就。例如,徐光启对天体运动进行过系统观测和研究,发明了天行仪和日影图等天文仪器,在编译《崇祯历书》时介绍了圆形地球和经纬度的概念。游客可以一边聆听讲解,一边翻阅与徐光启相关的善本图书、观赏徐光启于1634年主持测绘的...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26/c403994-4036932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6日8时49分59秒 87岁樊树志推出《重写晚明史》...气象,经历着自己的大变局,除了半被动半主动地卷入了全球化贸易的浪潮,突破了原先的‘海禁—朝贡’体制外,还包括国内市场经济与早期工业化现象的出现,出现了以王阳明、李卓吾为代表的思想解放的潮流,也涌现了以徐光启、李之藻为代表的在西学东渐大潮中放眼看世界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以及文人结社与言论风起的新气象。”虞云国提到,樊树志提出的两个观点引起了他进一步的思考,其中一个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与欧洲几乎同步。”第...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08/c403994-4035668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8日8时36分18秒 会通以求超胜,400年前徐光启提出科学观...,徐汇区图书馆(徐汇区土山湾博物馆)承办。央视频、喜马拉雅、文汇报视频号直播。 18年前,我与李春勇共同创作的《徐光启评传》是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思想家评传中的一本,在上海走向国际科创中心的今天来看徐光启,他可以说是“开启近代科学之光的上海人”。 奠定上海近代文明的精神根底 对上海来说,徐光启奠定了近代文明的精神根底。“徐上海”之称始自明末,特别是清代传教士都这样称呼徐光启,他们把徐光启看成上海的代表...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29/c442005-4033036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29日8时11分4秒 被“学林”支起的清凉山...诞不羁、目空一切的李贽,对于有情有心之人也能做到以礼相待、以诚相处。最能说明问题的是,李贽生前安排后事,特意交代墓碑须由焦竑题字。他死后,焦竑遂其愿,书“李卓吾先生之墓”勒碑。 这里还要提及焦竑的学生徐光启,他也曾到清凉山讲过学。徐光启19岁考上秀才后5次乡试不中,所幸他的第6次考试得遇命中贵人——副主考焦竑。只是不经意地从初审淘汰的考卷里,抽出徐光启的卷子重阅,焦竑便击节赏叹“此名世大儒无疑也”,当即...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29/c442005-4030856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29日8时56分42秒 中华文明包容性的历史演进与当代价值...受阿拉伯地区数学和天文学的影响,科学思维得到了发展。元代时,阿拉伯天文学家扎马鲁丁来到北京,编撰《万年历》,建立观象台,制作天文仪器。受此启发,郭守敬进一步创制了简仪。在西方的科学传入中国之后,明朝的徐光启提出了“融西入中”的观念。他翻译的《几何原本》《泰西水法》,为引入现代科学开启了先河。文化汇通的思想,体现了中华文明在面对异质文化时的开放性。 随着西方文明的崛起,近代以来,中华文明开始主动吸纳其优秀...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19/c419351-4030182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19日21时41分31秒 关于《丰泰庵》的专访...奥,写明代的小说,里面就写了至少两个来到中国的外国人,这是很新鲜的一个写法。哈佛大学东亚系王德威教授主编的《哈佛中国文学史》,他就认为中国现代文学是从明代开端的,他认为中国第一个现代作家是杨廷筠,包括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似乎是一个东西文化开放、交流的时代。 王 彬:中国小说包括章回体,包括短篇小说“三言两拍”,包括《金瓶梅》《红楼梦》,不都是明代和清代的事吗?它和西方的小说发展基本是同一时期,但是西...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14/c405057-4029854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14日9时2分24秒 镇元大仙的菠菜自由...,如苜蓿因张骞而至也。”这波棱菜的种子,是一个西域僧人从“波棱国”带来的,就像苜蓿是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一样。 照这么说,“波棱菜”还是进口蔬菜。 那么,波棱国是什么国家?波棱,也被称作菠薐。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农政全书》里,曾为大家介绍过“菠薐”的另外两个外号:“菠薐,一名赤根,又名波斯草。” 顾名思义,所谓“赤根”,即根部带有红色。哈,大家想想,咱们平日里所见的蔬菜里,根部为红色的蔬菜是哪种?想必大伙...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13/c442005-4029774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13日8时39分0秒 一座图书馆和一位汉学家的故事...馆馆藏中最早一批中国典籍来自17世纪初的欧洲传教士金尼阁和邓玉函,他们在意中交流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金尼阁率先将《伊索寓言》,以及《诗经》《尚书》等中国经典分别译介至东西方;邓玉函是伽利略的朋友,他在徐光启的推荐下参与了明代历法的修撰工作。 中意文化交流的传承故事续写新篇。去年10月至11月,傅马利前往中国,在浙江杭州和陕西西安等地见到许多老朋友。在浙江大学和西北大学,他开展学术讲座,并代表昂布罗修图书...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07/c404090-4029413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7日8时43分48秒 一座图书馆和一位汉学家的故事...馆馆藏中最早一批中国典籍来自17世纪初的欧洲传教士金尼阁和邓玉函,他们在意中交流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金尼阁率先将《伊索寓言》,以及《诗经》《尚书》等中国经典分别译介至东西方;邓玉函是伽利略的朋友,他在徐光启的推荐下参与了明代历法的修撰工作。 中意文化交流的传承故事续写新篇。去年10月至11月,傅马利前往中国,在浙江杭州和陕西西安等地见到许多老朋友。在浙江大学和西北大学,他开展学术讲座,并代表昂布罗修图书...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02/c404090-4029092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2日8时19分5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