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我最近读的尼日利亚作家奇玛曼达·恩戈齐·阿迪奇埃的《半轮黄日》。这部小说裹着尼日利亚内乱的外衣,内里还有另外的主题,种族仇视、知识分子境遇、两性关系,以及女性话题。其中两位女主角,一对孪生姐妹的形象塑造,尤其是结尾的设计,姐姐不知所踪的失踪状态,寓义开阔深远,很是让我佩服。小说里,作者手起刀落,刻画出一对鲜明的姐妹形象,揭示出女性关系的本质,更可贵的是,在全书弥漫的动荡与残酷氛围中,我能清晰地读出作...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7/c405057-4046922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8日8时14分2秒 网络文学评价标准构建的现实规制与逻辑依凭...世界或带给人以精神启迪;它是一种文化产品,具有文化以“文”化人、以“文”度人的文化“软实力”,是对人类文明的文化表达、文化创造和文化贡献;它还是一种艺术产品,具有以情动人、以美感人的艺术魅力,以生动的形象塑造表征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能让人激动、警醒或感奋,等等。无论是传统文学还是网络文学,称谓有别,质地相通,二者在评价尺度上必然有其相同点,这便是“异中之同”。 我们不妨比较一下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作品在评价...
网络文学#观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7/c404027-4046913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8日7时59分12秒 马原的 “元童话”,或先锋文学的未来...珀一般,依然葆有着当年先锋写作的时代特点和个人风格。《买话》有一种现实主义的冲击力,又包含着先锋文学的反讽与荒诞感,体现出高度的写意性,相较而言,其写实性并不明显。在鬼子这里,小说意义的营造显然比人物形象塑造更加重要,情节的寓意性更是重于叙事的自然性。而小说的题眼,所谓“买话”所暗藏的寓意,更是不言而喻。从如今一派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角度来看,《买话》的异质性是显而易见的,这里的小说人物并...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6/c404030-4046876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7日9时16分15秒 好书打底 好剧出圈...与情感经历,更符合大众的欣赏趣味。在人物处理上,也采用更直观的处理方式,使故事更容易被接受。虽然有诸多删减,但剧集保留了原著中关于成长、时代等精神内核。 小说中的人物常借助细腻的心理描写与内心独白完成形象塑造,影视改编则需用镜头语言、表演细节和视听节奏来完成这一“转译”。改编自金宇澄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的电视剧《繁花》,主创团队删减原著中多条人物支线,聚焦阿宝的成长过程与心理历程。导演王家卫用鲜明的美学风格...
艺术#影视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5/c419388-4046805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5日8时55分5秒 怀念 | 学者、文学批评家蓝棣之逝世...把自己打扮成什么样的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还想打扮。值得所有置身于我们这个特定文化氛围的人注意的是,年轻的诗人们不仅用诗歌表达着自己,同时是把宣言喊在了创作之前,并让自己所有的行为方式参与了他们自身的形象塑造。这是他们的深刻之处,同时也是他们的失败之处。这样分析并非是出于对辩证法的偏爱,因为我们找到了这些诗人、作品所汇集的一个主体形象,而这个形象的分析必须使用辩证的观察方法。 如果允许我们把审美标准放置一...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4/c403994-4046747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4日16时45分3秒 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伦理倾向探赜...主义思潮,审丑是其文化内核的突出特征之一。在这种文化思潮的洗礼之下,崇高的理念被解读为庸俗,美好的形象被重绘成丑陋,美丑不分的混沌状态构成其理想社会的文化图景。应当指出,这种审丑、审恶文化引领下的母亲形象塑造,很难起到理想的效果,也难引起女性群体的共鸣,更不必说激发后者心灵觉醒、超越自我的激情。 再次,如果说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话语的生产在美丑之间、雅俗之别中往往选择了标新立异的一面,是其伦理倾向开始出现...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2/c404030-4046582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3日10时15分23秒 何以确定自我:“钞古碑”与鲁迅《墓碣文》的创作...正和墓碣对立”的文辞出现之际,已是“我”从梦中醒来记录读碑经历和体验的时候。但是“我”此次“读碑”与传统文人读碑大为不同。首先是“我”与墓碣的关系,与传统读碑诗文以“读碑者”为主体的情感抒发[43]和形象塑造不同,“我”与墓碣的“对立”不仅表明了两者的空间占位,更呈现出两个主体之间充满张力的对峙状态,有如《复仇》中“有他们俩裸着全身,捏着利刃,对立于广漠的旷野之上。他们俩将要拥抱,将要杀戮……”[44]将...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2/c404063-4046579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2日18时32分57秒 长篇小说《北上》与电视剧《北上》的“遗产文艺”启示...自形貌精神。而电视剧《北上》在历史的处理上采取了虚化的方式,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当下。现在的运河之南已经不是小说中小波罗眼中的运河之南,现在的运河之北也不是小说中马福德的运河之北。电视剧以新一代运河儿女的形象塑造为主,通过他们的命运展示了运河新的面貌以及新的运河生活景观,呈现了新的大运河与运河儿女的关系,于此中突显出运河新人的新的运河观。 所以,在遗产文艺中,如何对待遗产,如何处理历史文化遗产与现实的关系十分...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8/c404030-4046324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8日15时53分3秒 从小说到电视剧的叙事增值与损耗《奇葩奇葩处处哀》,王蒙著,花城出版社,2025年4月 电视剧《我的后半生》剧照 女性叙事主体的建构路径与话语实践 王蒙的中篇小说《奇葩奇葩处处哀》(以下简称《奇葩》)在女性形象塑造上突出了人物的类型化特征,沈卓然认为“女人都是奇葩”,并将她们分为“力量型葩”“周密型葩”“才智型葩”“贵族型葩”等类型。同时,他将发妻淑珍比作“根、树、枝、叶”,强调其作为生命滋养者的功能性存在。可以说,小说仅截取这些女...
艺术#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8/c404004-4046269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8日8时20分15秒 欧阳月姣:日常生活与文学诗性之间...活赋予创造性的阐释,主体因此由自在存在走向自为存在。 这体现出当下的“新大众文艺”既继承了“文艺大众化”的历史传统,又赋予了“大众”以新的时代内涵。左翼传统中的“大众”往往是被叙述的、理念化的、由典型形象塑造的集体名词,指向一种实践主体即“人民性”的想象。而如今的“大众”已经在历史实践中证明了自身的实存,不仅以实际行动充实着“人民性”的内涵,更掌握了自我叙述的文学工具,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开始勾勒自我...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7/c419351-4046211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7日9时25分29秒 《东山坳》:乡村新貌与时代精神的共鸣...了新视角新体验的小说,一定是塑造了独特人物的小说。《东山坳》在这两方面都非常突出并自成一格。 尤其是对于巨变时代女性命运的重塑与生命姿态的书写,更是有着独到且优秀的表现。作为《东山坳》第一主角,韩松花形象塑造的创新何在?如何有破土而出的强劲力量?其一,韩松花身上体现了传统负重自强不息且隐忍而坚韧的女性品格。其二,人物形象被强化的心灵属性联结着不断提出的生存哲学命题,赋予作品形而上的、超越性的精神力量。其三...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6/c404030-4046128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6日14时24分19秒 生态书写与民族历史书写的文学互动...题意识或过于泥实的叙述使“说理性”取代“文学性”进而使生态书写陷入尴尬的境遇。《阿尔善河》中历史书写的参与恰恰冲淡了“生态文明建设”这一话语的政治性,将生态写作重新引回文学化的逻辑。 在生态文学的人物形象塑造领域,一个显著的局限性体现在对角色的刻画上趋向于模式化与类型化。许多人物单薄扁平,缺乏鲜明立体的个性特征,悬浮在表面而未见丰富厚重的精神内涵。生态破坏者和生态保护者作为两类对立性人物形象在多数文学作品...
民族文艺#品评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2/c404101-4043755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6日9时8分18秒 陈源斌:向传统致敬...动声色,其实内在有丘壑、有波涛。何寿天母亲临终前,对病中照顾她的人,无一遗漏,都作了安排交待。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写法。何家第三代也了不起,面对亲戚为了拆迁占便宜,何寿天儿子表现得很豁达,很大度。这个形象塑造得非常好,很阳光,很正面。 陈源斌:写这些人物时,我让他们贴着地气,贴近现实,贴紧生活。一切顺其自然,不人为拔高,不故意高大上。都是凡夫俗子,也都是铿锵人物。书中古石桥栏杆土地庙有一副对联:“非赤子不...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7/c405057-4042003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5日11时52分38秒 在绝望中寻得救赎之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潘多拉的盒子》,本身就具有特殊的意义。这部作品与《人间失格》形成鲜明对比,如果说后者是对人性黑暗面的彻底暴露,那么前者则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尝试。 主人公小柴利助(“云雀”)的形象塑造即体现了太宰治创作理念的这种转变。与以往作品中自我毁灭的主人公不同,利助虽然身患重病,却保持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种转变正是太宰治对生命价值的重新思考。作品中的“健康道场”疗养院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
世界文坛#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5/c404092-4045990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5日8时21分19秒 标准扩容不代表网络文学难出经典...文学经典化既牵涉文学破除“雅俗的鸿沟”,也是网络时代文学经典产生的先声 具体而言,原创性、典范性、竞争性、重读考验、审美性,这几个传统经典标准在网络语境下都会有不同变化。 “原创性”联系着作家个体权威形象塑造,未来网络文学中,这一标准将渐渐从个体原创走向“多维作者”原创。经典作家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个体文化英雄,而更类似读者和作者共同经营(或可称为“写读者”)的“原创IP”。作家也将不再苦苦追求陌生化,走入自...
网络文学#观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4/c404027-4045916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4日8时59分49秒 卓牧闲《滨江警事》:警徽照耀下的人间烟火...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98洪水”等历史大背景巧妙地植入故事,使故事更具时代感和厚重感,让读者在阅读小说的同时,自然而然回忆起那个时代的重大事件。 三、公安文学与基层治理的文学启示 传统公安文学往往将警察形象塑造成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他们智勇双全,在惊心动魄的破案过程中展现英雄本色。《滨江警事》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将叙事重心转向基层民警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小说中的主人公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他们的工作琐碎而平凡...
网络文学#观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0/c404027-4045701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0日9时16分16秒 戏曲艺术:于行当中见人物...在整个过程中,戏曲演员并非采用模仿手法再现人物,而是要在表演中保留行当外在形式美,同时彰显人物内在的个性与气质,即通过程式创作的形式先赋予人物形貌,再深入人物内心表现其精神世界,完成内外统一的饱满人物形象塑造,达成“情、理、技”三者高度统一。 近几年,戏剧界引进了许多国外戏剧训练方法,吸引了一批年轻的戏曲人。他们坚持“情、理、技”统一的创作思维,用斯坦尼心理动机分析法赋予行当新的情感,如以老生“摔僵尸”表...
艺术#舞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9/c419389-4045608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9日8时41分45秒 影视作品带火了多少城...不拔的精神产生敬意。此外,影视作品的热播,还能推动取景地影视产业的高速发展。如浙江象山影视城因拍摄《琅琊榜》而声名鹊起,成为国内知名的影视拍摄基地和具有文化IP属性的旅游目的地。 总之,影视作品对城市形象塑造和旅游发展的意义,不仅在于短期的经济效益,还能通过文化传播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实现影视与城市的双向赋能。这种转化效应背后,是影视符号与城市品牌的深层互动。当镜头语言与城市空间产生化学反应时,影视作品让城...
艺术#影视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9/c419388-4045607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9日8时38分57秒 《丰泰庵》的叙事探索与女性视角...主张的春秋大义。诸如此类,作者通过设计多元化的人际关系如矛盾、冲突、爱恨情仇等,组成了一个生动无比的角色系统。把这样的群像编制成功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将每一个角色刻画得丰满且有深度,佐证了作者出众的人物形象塑造能力。 小说结尾部分,叙事范围不再局限于中国,而是将笔墨投注到欧洲与南美洲。三弟率领部下从云南退入缅甸,辗转进入印度,最终抵达欧洲。他们在异国他乡继续奋斗,三弟因救助西班牙国王而被封为公爵。这种跨越国...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3/c404030-4045320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日14时45分15秒 “新浪潮”访谈 | 陈萨日娜:写小说是我哄自己玩的一种手段...是一篇小说最值得回味的部分。 于兴子:之前的采访中,你谈到“创作中最美妙的部分还是叙述整个故事的关系”。这里我的理解至少有两点,一是人物之间的关系,二是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承天寺》中你对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得很丰满,他们的命运似乎被无形的力量所牵引,这种牵引应该就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联系和纠缠。你写作之前是如何设定然后铺开关系的? 陈萨日娜:《在承天寺》这篇小说的结构很简单,原文就是上半部分新写苏轼和张怀...
专题#专题#《人民文学》“新浪潮”作家观察#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1/c459100-4045140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日16时39分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