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或许正在见证美学范式的新跃迁——在那里,主观与客观的界限终将消融于意识的量子海洋。 提问者的回应: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美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曾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八十年代美学讨论的核心问题,也是当代美学原理之类教科书必然涉及的内容。对于各家各说乃至教科书的程式化结论,大家都心中有数,因此提这个问题,自然是带有测试的好奇心,但没想到它的答复出人意外,堪称惊艳,尤其是用时13秒的“深度思考”内容,准确、...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7/c419351-4042011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9日8时30分26秒 意象美学与美学研究的价值坚守...导向了一种积极的人生。在当代美学研究渐趋出现事实与价值相分离的理论进程中,意象美学对美的价值的坚守极具意义。回归感性存在自身,注重审美与人生、人类命运的价值关怀,以美育人、引导一种美的理想人生,应成为当代美学研究与审美实践的基本内容。 关键词:意象美学 美的本体 价值事实 《文心雕龙·时序》篇云:“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评价一种作品或者理论,是与时代的面貌紧密关联的。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中,“美”...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06/c419351-4041348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6日9时27分59秒 舞剧破圈效应是如何缔造的...实则都是“旧题新作”的一次再生产,利用本就具有一定文化影响力的作品进行“翻拍”,不仅没有落于窠臼,且能够又一次引起文化探讨的热度。比如民族舞剧《红楼梦》只选取了典型性和极富视觉美感的画面进行连缀,并以当代美学的建构策略在对女性群像的设置中联通古今,在视觉美感营造的意象表达中,引起观众对于《红楼梦》本身的想象和探讨,以东方美学的集体记忆阐述出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身体意蕴赋予舞剧破圈的“一见钟情” 作为以身...
艺术#舞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09/c419389-4039812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9日8时7分43秒 自主原则与原创精神——构建中国文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实践论自觉...维”,进而明确其现代化整合的精神路标;二是确认契合于中国文学特色特质的古今通观和分科跨界关注方式,在涵涉中国特色“三大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中,以“道术不二”的实践论自觉探索难题化解之道术;三是聚焦中国当代美学“美在意象”说所提炼的中心话语“意象”,通过还原“意象”原创之际的文学理论语境,深入揭示“意象与语言一体化思维”的核心原理,并凸显关于“语言是意象之家”的中国表述之话语智慧;四是基于现实艺术生活的理论...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19/c419351-4036468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9日9时14分29秒 “两个结合”指导下文艺美学的“出发”与“再出发”...探索新的路径。 二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古典美学: 文艺美学的“出发” 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对中国古典美学进行现代转换,是胡经之提出文艺美学的重要初衷之一,也是在美学研究领域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现当代美学研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的文学艺术研究基本上是建立在文艺美学的思想方式、话语方式和知识范型基础上的。在特定时代的特定要求和呼唤中,文艺美学以学科建制的形式改...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10/c419351-4033607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0日9时25分21秒 全球化时代中国美学的新时空意识及其实践策略...审美与艺术的实际,让美学理论在这种对实际的研究之中成长起来”,“只有来自中国文学艺术的实际,能够为这种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着的活动提供解释和指导的理论,才是真正的中国美学”。客观而言,二者对于中国当代美学建设都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西方的某些美学体系的确是理论化的,有一种文化和思想的“原型”;另一方面,在面对本国的审美经验时也需要生成自己的概念体系,不能是纯粹的经验描述。 最后是知识性与生存性的关系。...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15/c419351-4029930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15日9时17分53秒 把经典名句的光芒擦得更亮...读或者论述贯穿起来。这里有严谨的学术阐释,也有日常生活的趣闻,使得附于名句后的解读,变得多姿多彩。比如他以毛泽东给自己两女儿取名“李敏”与“李讷”,来说明孔子说的“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影响深远。又举当代美学名家王朝闻,其中的“朝”总被人误读为“朝廷”的“朝”而特别撰文纠误,以说明他的名字是以孔子的“朝闻道,夕死可矣”来寓志的。 再次,“经典百句”的摘录形态,又为解读者对意义的重组或者读者的自由联想提供了...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14/c404030-4029858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14日9时12分33秒 中国话剧正在蓄力一次新生长...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主人公,在当下的作品中展现出愈加鲜明的个性特质。创作者们不再着重“强化”伟人外表,转而通过具体事件和行动来刻画人物的“精神形象”,将这份动人的精神力量融入真实细腻的人物生活内里,以符合当代美学特征的舞台形式,将这份感动娓娓道来。 受到广泛好评的红色话剧《三湾,那一夜》以毛主席为主人公,剧作捕捉了人物独特的语言特点,在跌宕起伏的事件中展现了主人公的智慧。毛主席擅长运用俚语、谚语等通俗化的表达...
艺术#舞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313/c419389-4019466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3月13日7时35分35秒 十年之集大成者...等方面再度升级,并且在皮肤纹理、毛发呈现等细节层面取得进一步突破。在美学表达上,影片将焦点透视和散点透视,西方油画和中国山水画,现代美学中的金属感、科技感和传统美学中的意境美进行有机结合,为中国动画的当代美学探索提供了成功范例。 十年是回顾与总结的重要节点,也是未来扬帆远航的新起点。总体而言,《熊出没·逆转时空》无论在故事呈现还是在美学风格方面都代表着该系列电影的最高水平,但影片仍有可待提升之处,例如...
艺术#影视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207/c419388-4017476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2月7日7时40分33秒 时代的巨变和批评的风采——孟繁华的文学批评与1990年代...城市现代性而延续了“古代的男性中心化模式”,其性爱描写及性爱心态趣味局限在古典领域,“贾平凹式的艺术能否从乡村走向城市,中国古代的小说美学法则能否表现城市/现代性,并给城市/现代性一种特殊的风貌,这对当代美学理论是非常重要的。《废》在这两点上都失败了。然而《废》在商业上却取得了重大的成功”。李洁非认为“作者对于城市的唯一感觉,就是作为‘名人’被崇拜、被索取、被误解的感觉”,创作中“溺于自我”导致“艺术对象...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217/c404030-40140836.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17日22时22分33秒 《护林侯》:关于村庄、土地、人与物...量的、浓重的笔墨描摹着自然、村庄、土地、动植物,乡土社会的显在问题、矛盾,掩蔽在诗意书写的繁华缀景中,时代的症候,透过文本的细节隐隐绰绰,在现实与文本间形成巨大的审美艺术张力,为艺术照亮现实做了有效的当代美学建构尝试。 朱阅平在文本中从来就没有回避乡村社会的问题矛盾,无论是历史的村庄还是当下的村庄,社会矛盾始终都是他正视的焦点。他秉持着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始终以乡村的思维、乡村的视野、乡村经验及真切的乡村情...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212/c404030-40137279.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13日8时22分16秒 朱乐耕:“陶瓷梦”就是我的“中国梦”...也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理解,缺少专家和艺术工作者去研究发现。我们既要从传统里面汲取营养,又要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新的生活方式以及市场需求加强研究,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和时代文化的结合,而这种指向也是我们当代美学追求的方向。我们的工艺美术应该在这个时代实现一个更好的转型,我们的陶瓷艺术也要更进一步地走出去、请进来,以新的观念表达与世界对话。“一带一路”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它打破了狭窄的地域文化的圈子,也让我们更...
艺术#人物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127/c404005-40126209.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1月27日8时20分26秒 重返感性现场:做有“感觉”的审美人类学...间”的界限走向不可识别。“感性的回归既是日常经验的回归也是感性生命的回归”,无法言明的具身感觉建立在一种相互交叠且协同的感知系统理论之上,而多重感觉的民族志实践则让这一感知理论的实现成为可能。 结语 当代美学回归感觉与意义,与人类学共同经历着从先验性、普遍性、绝对性范式向着差异性、多元性和特殊性的转变。审美人类学以介入现实的实践品性处理感觉这一当代美学的核心议题,作为一种实践的力量参与到当代美学的建设进程...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113/c419351-40117229.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1月13日21时34分18秒 “小而美”地呈现这个时代...第二届大学生短视频大赛,面向全国征集优秀短视频作品。历时3个月,共征集到3200多部参评作品,最终40部作品获奖。这些优秀短视频作品,题材类型涵盖纪实、微电影、公益宣传、动漫等,体现出鲜明的艺术个性和当代美学,“小而美”地呈现这个时代的生活与精神。 很多创作者将镜头聚焦于新时代的奋斗者,通过一个个坚守本职的普通人的故事,折射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沪克那些年》用说唱的形式、轻快的节奏,串联展现上海援助克拉玛...
理论评论#文化时评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831/c407521-40067940.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8月31日16时4分30秒 黄伟林谈枕边书...动的遗址,尽可能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 您曾师从任洪渊等名师,在读书方面,任先生给过您什么具体指导吗? 黄伟林:任洪渊老师是高度近视,他看书的状态在年轻时代的我看来是非常吃力的,但他对中国古代美学和西方当代美学都有非常深刻的领悟。我在高度佩服的同时也在想他的阅读一定是非常有效率的。我觉得这与人的天赋有关。作为任洪渊老师的学生,我对他只能说是仰之弥高。这不是客套话。任洪渊老师的诗与诗学在我看来都具有极高的境界...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823/c405057-40062396.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8月28日8时2分8秒 激活当代中国人自己的美学...中华美学真善美相统一的“大美”根基和“美情”意趣。 将中华美学研究定位在引领人类的“人文精神前行”的坐标上,定位在“共同推进人类美学发展”的目标上,定位在不断升华民族美学精神的追求上,必将带来中国当代美学新的通变、新的革命。只要有人们关于价值、关于信仰的思考,就会有美的思考以及对于这种思考的系统化表述。20世纪80年代,美学曾是中国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的热门话题,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溢出了学术的圈子,一时间形...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222/c404030-32628828.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2月22日9时8分35秒 以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给出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具体准则,“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突出了合作共赢的价值趋向,“天人合一”呈现了对生态环境的尊重,如此等等。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文艺工作者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文化经典,把中华美学与当代美学进行有机结合,激活中华文化内在的强大生命力,以具有中华审美风范的故事形态为人类提供精神指引、为世界贡献华彩篇章。最近几年,《唐宫夜宴》《只此青绿》等“国潮”与“国风”类文艺作品蔚然成风,在这方面作出了...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113/c404030-32605927.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月13日9时31分50秒 探索当代中国美学创新之路...方美学的比较融合研究,促进美学研究在多元化格局中向前发展,推动中国传统美学的创造性转化,用当代的眼光和理念对传统美学和文艺理论及话语体系进行创造性阐释,使其“活化”并与当代审美观念和艺术实践相结合,与当代美学和文艺理论相交融。而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在学科体系、理论创造、研究方法上探索新的路径。 在12月23日召开的中华美学学会2022年年会上,中华美学学会会长高建平提出,创新是学术的生命。美学创新,要借...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230/c419351-32597014.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2月30日10时37分58秒 专访文艺理论家、美学家杜书瀛:重在创新,贵在超越...》等李渔研究的书籍。《李渔美学心解》既是对李渔美学思想的注解,也是由此而延伸出的对其美学思想的评述和解析。我写这本书的基本想法是将李渔的美学思想放置于中外美学的大视野中考察,力图实现李渔审美文化理论与当代美学的对接,并以此发现和挖掘李渔美学中具有历史前瞻性的理论资源。当然,要对李渔美学进行全面、系统的深入研究,既要有超越前人的勇气,又要有超越自己的意愿;既要耐心挖掘和积累新材料,还要细心剖析和重评老问题。...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014/c405057-32545411.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0月17日8时33分48秒 人在审美中形成自己的意义世界...术双年展中国馆,就受到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气”“气韵”“意境”等概念启发,做出了一个以“弥漫(中国气味) ”为主题的展览。这个展览的效果比较好,因为它促成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气”“气韵”“意境”等理论与当代美学中的“atmo - sphere” (气氛) 、“affect” (情动)等理论之间的对话,表明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某些理论在今天仍然具有生命力,传统与现代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东方与西方同样如此...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008/c405057-32540935.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0月11日8时34分4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