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63 篇有关 当代小说发展 的页面,用时 0.168秒.

第1页  共4页

“新时期”的位置: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的起点叙事建构

   ...地模仿欧美长达半个世纪之后才把目光放回到本民族,而中国作家应当考虑怎样叙述自己民族的历史,不必要走那段弯路。参见李杭育:《我的1984年之三》,《上海文学》2013年12期。 [43] 参见钟本康:《当代小说发展的新态势——记长江三角洲当代小说研讨会》,《文学自由谈》1986年第1期。 [44] 参见李杭育:《“文化”的尴尬》,《文学评论》1986年第2期。 [45] 韩少功、王尧:《韩少功王尧对话录》,苏州...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1/c404030-4046497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1日23时49分48秒 “社会历史意义上的写作”与“确定性寻求”

   ...1983年第1期。 15 李杭育:《我的1984(之二)》,《上海文学》2013年第11期。 16 吴亮:《文学的未来》,《文学的选择》,浙江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77—78页。 17 钟本康:《当代小说发展的新态势——记长江三角洲当代小说研讨会》,《文学自由谈》1986年第1期。 18 吴亮:《文学中的文化和文化中的文学》,《作家》1986年第4期。 20 吴亮:《前言》,《新小说在1985年》,程德培...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5年第1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4/c460092-4042482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4日16时8分30秒 “国家文学体制”与中国观的更新——当代文学批评实践的三重面向(2014—2024)

   ...9年第6期推出了“理论批评的中国问题”研究专辑。此类努力鲜明地显示出理论评论界构建中国本土文艺理论话语的自觉意识;《当代作家评论》2023年开设由郜元宝主持的“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建构”专栏,旨在回顾总结当代小说发展的创作经验、话语资源与理论建构的可能性。批评界对建构自身理论主体性的意识十分强烈,并不断推进相关工作。 这十年间,女性主义、生态主义、文学地理学、图像学、媒介学、文化人类学等理论也逐渐受到关注。总体来...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5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14/c458528-4033896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4日16时25分0秒 《登春台》与新时代长篇小说的创作特征

   ...文体形式 2012年,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发表了题为《讲故事的人》的演讲,强调了中国传统的“说书”艺术对他小说创作的影响。“说书”也就是“讲故事”,“说书”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古典小说,也对中国当代小说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赵树理到莫言的当代小说创作都有着鲜明的“说书”痕迹,比如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的梁晓声的《人世间》和徐则臣的《北上》,都有“说书”的烙印。在20世纪80年代,格非以独特的叙事技巧...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610/c404030-4025368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8日15时43分57秒 文学史书写如何融合整体性、地方性与个人性

   ...倾向,遮蔽了文学及历史问题的复杂性,对左翼文学的认识和评判难免流于表面化。而张炯坚持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左翼小说,既肯定了其在开辟新的题材,描写新的人物,表现更加民族化、大众化的新的形式和风格上对新中国现当代小说发展的贡献,也客观地对其存在的简单概念化、公式化等弊病予以批评。 最后,与其他文学史著作以文学思潮的演进过程为叙述重心相比,该著则更加侧重于作家作品,有着强烈的“经典意识”,尤其显示出了对“茅盾文学奖”获...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605/c404030-4025061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5日8时50分13秒 当好作家的知音 当好作家的诤友

   ...准备工作的过程中,重读百余册旧刊,于历史的纵深中再思40年间刊物与当代文学的历史进程、与重要文学现象、作家作品及一代代评论家之间的关系,深感深度介入当代文学现场,密切关注新现象和新文本,持续观察并总结当代小说发展的新问题和新经验,在古今中西融通的视野里促进当代文学的历史化和经典化,不仅推介作家作品,也持续为评论家提供“话语平台”,是《小说评论》近40年的基本传统。延续多年的“文坛纵横”“小说形势分析”“作家作...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515/c404030-4023636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5月15日9时41分31秒 时代的巨变和批评的风采——孟繁华的文学批评与1990年代

   ...理落差已渐趋平缓,全球化导致的后发现代化国家知识分子的文化抗拒心理和后殖民身份敏感性也大为减弱,孟繁华等学院派批评家的批评路径日渐稳定和明晰。实际上,批评话语的变迁与作家身份意识的转变也是互为镜像的,当代小说发展至今,庄之蝶或白嘉轩式“伟丈夫”形象越来越难觅踪影,在贾平凹笔下,《秦腔》叙事人引生甚至挥刀自宫,或许隐喻了知识阶层话语权力“去势”的心理镜像,到了《山本》,贾平凹塑造了陆菊人这一地母形象作为混乱时世...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217/c404030-40140836.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17日22时22分33秒 走进乡村文明的纵深处——评麦家“弹棉花”系列小说

   ...孤寂和茫然无措相比,这些世俗荣誉都是过眼云烟。因此,这是麦家精神上的一次寻根之旅、一次安放魂灵的探险。这种处理方法虽然是一时的策略,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临时选择,但麦家毕竟向前走了一步。要紧的是,对于推动当代小说发展而言,哪怕是一个微小的进步,都价值千金。 钱穆先生说:“久离家园,一旦重返,那将是何等底快乐?这不仅是口腹之欲,耳目之娱;在其背后,有一项极深心理,虽难描述,但亦是人所共晓。”钱穆先生说的是久居英...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120/c404030-40122312.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1月20日21时32分2秒 小说家及其文本可能的宿命——兼及阿来、迟子建1980-1990年代的写作

   ...1990年代初的“突变”。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一次对被“归类”“标签化”的激情的、自觉的反拨。在这里,最重要的是,叙事方式、文本结构和审美取向的调整,意味着作家该如何重新架构历史、现实、人性和自然,预示着当代小说发展的自我整饬,文本价值的重新体认,或者,也可以视为是“先锋作家”群体的再出发。 我们看到,也有像阿来、迟子建这样的作家,无论1980年代、还是1990年代,从未追求过潮涌或新变以进入“主流”,当然也就无...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822/c404030-40061499.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8月22日9时47分57秒 新时代文学理论的几个观察维度

   ...化”的基础上重建“文学性”,号召评论家跨越“纯文学性”的雷池,建立一种包容多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杂文学性”或“大文学性”的研究范式。 《当代作家评论》新开设“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建构”专栏,旨在回顾总结当代小说发展的丰富经验。专栏由郜元宝主持,刊发了丁帆、孟繁华、李洱、麦家、李浩等的文章,或从百年乃至更远的跨度上分析中国现当代小说的创作经验和话语资源,或结合具体实践谈自己的文学观、写作观,多角度、多面向地展示了...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714/c404034-40035669.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7月14日8时47分34秒 论中国当代汉语小说中的若干方言实践问题

   ...理论和形式特质的持续研究20——还生成若干自现代小说创生以来带有标志性的、初露经典品相的作品。这些作品正是因为对地域方言土语的大量运用,以及由此所展开的对于小说语式、本体、文体的再探讨、再创造,从而为当代小说发展开创新局面。在此,方言不仅是一种声音、一种文学语言,还是一种立场、视角、思维、方法。 其一,用方言生成新语式。语式即小说的讲述方式。同样都是第一人称讲述,方言语式和普通话语式所生成的效果完全不同。比如...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年第3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131/c448913-32615164.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7月7日17时11分47秒 中国网络小说的“长度”问题研究

   ...制的改变;媒介变革角度,网络小说的“超级长度”反映了网文的传播科技革新、资本运作方式创新、作者与读者定位变化,以及虚拟社区共同体的塑造。 关键词;网络小说;文体长度;媒介变革;虚拟共同体 纵观当代小说发展,小说篇幅变长是不争的事实。茅盾文学奖规定:“参评作品须为成书出版的长篇小说,版面字数13万字以上。”[1]很多当代长篇小说远超该篇幅,如张炜的《你在高原》39卷,长达450万字[2]。网络文学领域,...

网络文学#观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921/c404027-32531050.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9月21日12时31分15秒 让傈僳族文学成为中国文学百花园中的美丽鲜花

   ...里不自觉的最美的诗歌意象。第五个变化,是修辞手法丰富了很多,除大量运用比喻、对比之外,还运用了铺陈、起兴、夸张、拟人、双关、谐音、衬托、借代、拟声等,使得诗歌创作更符合现代诗歌的审美要求。 傈僳族当代小说发展 傈僳族小说创作起步较晚,进行小说创作的人非常少,主要有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出生的小说家8位,其中“50后”作家2位(朱发德、司仙华),“60后”作家4位(熊泰河、普建益、迪友堆、普言东),“...

民族文艺#品评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905/c404101-32519661.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9月5日12时6分34秒 中国网络小说的“长度”问题研究

   ...制的改变;媒介变革角度,网络小说的“超级长度”反映了网文的传播科技革新、资本运作方式创新、作者与读者定位变化,以及虚拟社区共同体的塑造。 关键词 网络小说;文体长度;媒介变革;虚拟共同体 纵观当代小说发展,小说篇幅变长是不争的事实。茅盾文学奖规定:“参评作品须为成书出版的长篇小说,版面字数13万字以上。”[1]很多当代长篇小说远超该篇幅,如张炜的《你在高原》39卷,长达450万字[2]。网络文学领域,...

网络文学#观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826/c404027-32512222.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8月29日9时22分55秒 史诗时代的抒情话语——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的诗词、歌曲与风景

   ...歌曲来实现小说人物、故事、主题的音乐化,而在小说结构音乐化方面还有待深入探索。总体来说,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通过叠化歌曲不仅丰富了小说的抒情方式,也提升了小说的抒情效果和审美境界,小说与音乐的结合拓宽了当代小说发展与创新的道路。 三、描摹风景与小说情感化 小说中的诗词和歌曲都可以看作是巴赫金所说的“镶嵌体裁”,这些镶嵌体裁“不仅能够嵌进小说而成为小说的重要的结构成分,并且本身便能决定整部小说的形式”[2...

理论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713/c404029-32474517.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7月13日16时44分46秒 今日批评家 | 周明全:​做有心的批评

   ...生活,是我们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也是描述我们自己精神生活与现实生活的一种极其高级的写作范式(《中国小说之于世界文学的独特地位》)。——明全讨论的这些话题,涉及中国小说叙事传统、中国近现代小说史以及当代小说发展历程等诸多问题。如何在跨文化对话关系中建立中国小说的批评标准,是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问题, 在这个方面,明全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从明全批评文章的篇名,就能看出他是如何直截了当提出问题的:《被颠...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706/c404030-32467990.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7月8日9时43分43秒 从格非近作看其新古典主义风格:中国传统审美资源的回归、化用与价值

   ...处不在的那种诗意。格非为我们标立了一种隽永的、发散着典雅的中国神韵与传统魅力的长篇文体——说得直接点,它是从骨子里和血脉里都流淌着东方诗意的小说。这种小说在新文学诞生以来,确乎已经久违了”。而它对中国当代小说发展的价值正是集中体现在对这种“中国式诗意”的创造,“这当然不是一个简单的模拟的归附,而是一种融合了现代的一切信息与物质属性的归附,是一种新的创造”。 这种新的创造采用的是“六经注我”的写作策略,从传...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320/c404030-32379224.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3月20日11时16分53秒 绽放在沂蒙大地上的民族之花

   ...上的喜剧”,表达“民间的温馨”。⑧他不仅以小说方式将对其“本体”的溯源引向沂蒙乡村社会,也以其幽默、含混、原生且多音齐鸣的小说语言展开对于沂蒙民间自立、自足、自为状态的创造性描写,为当代沂蒙文学和中国当代小说发展作出了他人无可替代的贡献。无独有偶,赵德发以小说方式(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通腿儿》、长篇小说《缱绻与决绝》)进行对农民与土地关系的深层探讨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并试图努力在更广阔层面上实现身份和文本品质...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年第1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124/c441816-32338619.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月24日16时55分34秒 “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序跋选

   ...小说,又想起这句话。他的小说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从“野地”里长出来的。这并非说,弋舟小说不管不顾,一味疯长,而是说他的小说更多地吸取普普通通的百姓生活这片“野地”里的营养,长出了自己独特的小说花朵。现当代小说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套路和技巧,也培育了相当稳固的阅读模式。不过,如果过度信任这些技巧与模式,也会进入误区。比如我们现在已经很明显地看到,小说成熟的技巧正在掩盖作家们远离百姓生活、沉迷个人“小圈子...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1112/c404030-32280805.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11月12日11时53分24秒 “是燃烧的灯,而非温顺的镜子”——扶贫题材文艺答卷的美学审视

   ...》相类似。 这种脱开“集约”写作的稀有之作,更能显出它在文坛中的美学测试意义。从《扶贫纪事》的影响可见,日渐成熟的文艺界对社会重大题材的写作一直保持清醒和警惕,对文艺本质的重视是作家的共识。“鉴于当代小说发展历程令人汗颜的教训与一时难以幸免的历史惯性,我们仍有理由提醒或呼吁:改革题材小说应该采取一种寓意深刻的,彻底摈弃了概念化、图解化陈习的、全新的美学思索方式。”[1]1985年周政保就提出:“历史感、人...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603/c404030-32121332.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6月3日9时0分2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