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世界读书日”。这个书香氤氲的春天里,“全民阅读”成为高频词。互联网时代,阅读形式变得丰富,当书香不止于纸墨间,我们如何推动全民阅读?多位专家学者分享了他们的观察和思考。 建立有公信力的书评机制 (张颐武,民进中央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摘编自民进中央“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座谈会发言,有删节) 书籍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全民阅读能够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历史文...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3/c403994-4046618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3日8时43分19秒 文学停止的地方,生活出现了——评陈冲和她的《猫鱼》...21]陈冲:《将美丽带回人间》,《猫鱼》,上海三联书店2024年版,第461页、460页。 [22] 陈冲:《回不了家的人》,《猫鱼》,上海三联书店2024年版,第343—344页。 [23] 谢冕、张颐武:《大转型——后新时期文化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415页。 [24] 扎西多:《劳瑞·西格尔,大红灯笼,异国情调及其它》,《读书》,1992年第8期。 [27] 査建英:《八十年代:...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1/c404030-4046497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1日23时57分37秒 新世纪文学“入史”问题与未完成的“中华现代性”...更开阔的文学史视野里才能看清楚新世纪文学。尽管他对现代文学1、2、3讲出了很有意思的一家之言,但我并不认同他的说法,我们的根本分歧点是划分文学阶段的文学史观及转折标准很不一样,这一点容我稍后再解释。 张颐武依然是按照文化研究的思路把新世纪文学纳入新世纪文化中进行整体理解,而新世纪文化则是1995年开始的“大转型”和“后新时期”文化发展的结果。张颐武认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1995年至2005...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7/c404030-4046212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7日9时28分26秒 新世纪文学“入史”问题与未完成的“中华现代性”...更开阔的文学史视野里才能看清楚新世纪文学。尽管他对现代文学1、2、3讲出了很有意思的一家之言,但我并不认同他的说法,我们的根本分歧点是划分文学阶段的文学史观及转折标准很不一样,这一点容我稍后再解释。 张颐武依然是按照文化研究的思路把新世纪文学纳入新世纪文化中进行整体理解,而新世纪文化则是1995年开始的“大转型”和“后新时期”文化发展的结果。张颐武认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1995年至2005...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6/c419351-4046142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7日9时19分44秒 驶入“深海区”,中国文化“出海”何以更具声势...,“‘出海’企业通过本地化部署,在当地构建产业链,形成生态圈。这样一来,平台就有了抗风险能力。这种‘出海’新模式值得复盘和推广。” 往深里探究,微短剧的平台“出海”模式也指向文化企业的数字化运营能力。张颐武建议,文化企业要善于运用数字化平台向世界推介中国的优秀文艺作品、优质文化产品。 不过也有委员提出,国内微短剧的质量参差不齐,“出海”是否对中国文化形象减分?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陈众议...
专题#专题#聚焦2025全国两会#两会声音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1/c460133-4043610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1日8时8分53秒 文化产业百花齐放活力涌现...旅游;发展“动漫空间”“汉服妆造”“电竞赛事”等时尚潮流业态。持续扩圈出海,在加大国内文旅推广、深化文旅消费区域合作的同时,推出一系列国际精品旅游线路,持续扩大文旅消费国际朋友圈。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委员: 今年春节档,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创造了市场神话,引发全球观影热潮。它的成功不是一次偶然事件,而是中国电影产业长期发展积累的结果。比如,我国电影银幕数量多年稳居世界第一,电影工业化流程日渐...
专题#专题#聚焦2025全国两会#两会声音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1/c460133-4043606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1日7时49分29秒 AI时代,文艺何为?...”的陷阱。AI时代,文艺何为?答案或许就在技术与人文的共生中——科技为艺术提供基础工具,而人类以不可替代的生命经验和思想为作品注入灵魂。 AI赋能“银发剧场”新经济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张颐武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老年人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视听平台观看影视作品,可移动观看、搜索点播便捷、海量的内容,给了“银发族”更多的内容消费选择。网络数据显示,视频平台通过上线“大字模式”“长辈音效”“色彩增...
专题#专题#聚焦2025全国两会#两会声音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7/c460133-4043303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7日8时41分38秒 新大众文艺:新文艺形态需要新评价体系...生态的新变带来新思路、新可能 主持人: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新大众文艺现象,已经成为文艺界普遍关注的话题。它不仅冲击着传统文艺的边界,也促使大家重新思考何为新大众文艺。您如何理解新大众文艺的内涵和外延? 张颐武:近十多年来,中国文艺领域不断涌现受社会公众青睐的新现象。其中既有传统文艺形态的推陈出新,更有诸多新文艺形态的兴起。这些现象紧密关联当下社会与科技的新发展,深入挖掘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契合年轻一代新的...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7/c405057-4043291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7日8时11分47秒 有意味的形式:先锋小说与1980年代文学思想转型...歌声》,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67、77、79页。 32 李陀:《漫说“纯文学”》,《上海文学》2001年第3期。 33 赵毅衡:《克莱门特·格林伯格〈先锋与媚俗〉》,《今日先锋》(第6辑),张颐武编,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126页。 34 39 东西:《先锋小说的变异》,《文艺争鸣》2015年第12期。 35 吴亮:《批评者说》,浙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35页。 38 李洱:《“先锋文...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5年第1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4/c460092-4042481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4日16时5分56秒 新媒体浪潮下文艺评论的新变与担当...刊和新媒体这三类文艺评论展开了深入探讨。 以往,以报刊为核心的传统媒体承载着文艺批评的重任,发挥着引导人们观看电影、阅读小说等作用。然而,如今这一领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其话语权正快速向新媒体平台转移。张颐武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评论成为新的增量,改变了原有的文艺评论格局。新媒体评论的形态变得多样,影像批评日益重要,评价机制也发生了变化,群体性和分群现象愈发明显,直接性的批评对作品的影响巨大。 谭...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17/c404034-4040398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17日9时34分52秒 新媒体浪潮下文艺评论的新变与担当...作用:创作和评论乃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发展平衡则飞得高、跑得远,否则会相互掣肘,甚至栽倒、翻车”。她的观点很具有代表性,直指问题核心——文艺评论家如何进入新媒介场域? 圆桌分享会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陈刚,“央视剧评”主编杨珺,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卢蓉以及“四味读书”创始人谭飞围绕大众媒体、学术期刊和新媒体这三类文艺评论展开了深入探讨。 以往,以报刊为核心的...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17/c403994-4040364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17日8时26分12秒 重审“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及其概念建构路径...1年金宏宇认为:“在现当代文学研究中,似乎更宜采用‘史料学’概念。”[6]近年来,刘勇、付祥喜等也主张使用“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此外,“当代文学史料学”名称也被提及。例如:1991年韩毓海、孟繁华、张颐武等发表笔谈,对“建设当代文学史料学”这一“迫切需要”提出了各自的设想 [7];2012年吴秀明认为“有必要强调和提出‘当代文学文献史料学’问题”[8];2020年吴俊指出“当代文学史料学的要义”[9]...
文史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23/c404057-4038786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6日8时23分41秒 王干《90年代中国文学备忘录》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要。他指出,王干是精力旺盛的评论家,参与推动了很多重要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王干的写作让他再度回忆起一些曾被淡忘的故事。重回历史现场的追求,流露着王干的真挚和热情,也体现出王干强烈的责任感。 陈晓明、张颐武、高远东、李洱、丛治辰等专家学者依次对王干在90年代的积极实践和《90年代中国文学备忘录》的写作给予点评。陈晓明说:“文学是需要热闹的,文学是需要活动的,文学是需要想象的,文学是需要面向未来的。”王干...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13/c403994-4038155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3日10时28分42秒 王干《90年代中国文学备忘录》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精力旺盛的评论家,参与推动了很多重要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王干的写作让他再度回忆起一些曾被淡忘的故事。重回历史现场的追求,流露着王干的真挚和热情,也体现出王干强烈的责任感。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张颐武、高远东、李洱和副教授丛治辰,依次对王干在90年代的积极实践和《90年代中国文学备忘录》的写作给予点评。陈晓明说:“文学是需要热闹的,文学是需要活动的,文学是需要想象的,文学是需要面向未来的。”王干的...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12/c403994-4038085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2日15时0分1秒 “浮躁”及其限度——以1990年代陈晓明学术精神为中心...不来自对“人文主义者”判读当下处境上的不同理解。譬如,崔宜明说“今天的文化差不多是一片废墟”29,陈晓明在《无边的挑战》中同样提供了“溃败”的1990年代文化景观。陈晓明也并没有像“后学”的另一面旗帜张颐武一样,以理论立场的不同,来批判“人文精神”:过快地将对“人文精神”的批判放置在“现代—后现代”的对称框架中,进行一次迅速且有效的后现代话语理论操演,以击中“人文精神”“权力—知识”的操作机制。而是花了...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6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2/c458529-4037365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日16时32分14秒 城市空间与1990年代知识分子——重读贾平凹长篇小说《废都》...生的迥异时空观曾谈到:“当关于时空的公共感受被从内部争论时,更加有趣的问题产生了。这样的争论在当代社会部分地源于对时钟观念和地图专治的个人性和主观性抵制。”26但贾平凹并非倡导城市的“返古”,也绝不像张颐武所说的那样在1987年以后“把现代性彻底抛弃了”27,而是如何在城市空间内部达成传统与现代性的平衡。《废都》里可以明显察觉到西京城时空的策略性切换,白昼趋于呈现出某种“现代化”面貌的城市,至深夜则被周...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6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2/c458529-4037364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日16时17分24秒 “今夜细雨如织 我正好给你复信”...、翻译家、评论家、编辑家、文化学者,比如作家铁凝、贾平凹,比如评论家、文化学者以及编辑家谢冕、钱理群、何锐、唐晓渡、程光炜、陈晓明、王晓明、沈睿、崔卫平、南帆、陈仲义、施战军、李震、李劼、巴铁、沈奇、张颐武等。陈超的诗人朋友则涉及面非常广,比如牛汉(七月派诗人)、唐祈(九叶派诗人)、昌耀、洛夫、邵燕祥、舒婷、伊蕾、张烨、王小妮、徐敬亚、西川、韩东、于坚、欧阳江河、王家新、钟鸣、廖亦武、周伦佑、万夏、杨黎...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26/c404064-4036961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6日12时0分7秒 写来花团锦簇,读来赏心悦目...了大量的史料和文献。他洞悉历史脉络、地理风貌和规章制度,以此为基础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揭示了历史变化的规律,从而创作出一部令人难忘的长篇历史小说,是十分值得我们珍视的。 二 以传奇书写历史侧影 张颐武(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彬的《丰泰庵》是一部气势不凡的奇书。 它描述的是明朝崇祯年间历史,从一个人们料想不到的角度,把历史演绎得极为生动。通过长平公主这个并不被历史高度关切的人物,勾勒了历史的...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10/c404030-4035793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0日12时49分56秒 “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新时代文艺高质量发展”理论研讨会在京举行...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金鸡百花电影节、金鸡奖、百花奖、华语青年电影周等重点品牌活动,更好地培养电影人才,推动电影事业高质量发展。 主题发言环节,黄昌勇、王宏民、赵卫防、何小青、杨明品、张晓凌、张颐武、许锐、王海洲等专家学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和艺术实践,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共同探寻推动文艺繁荣的新路径、新方法,更好地发挥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为新时代文艺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奉献智慧、贡献力量。
艺术#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30/c404003-4035031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30日9时51分7秒 “国家文学体制”与中国观的更新——当代文学批评实践的三重面向(2014—2024)...指向“重建中国史观”,是以各种各样的文化实践重塑历史意识与主流价值观念。 如此看来,2014年批评实践中“讲好中国故事”的高频出现,便不仅容易理解,而且具备开启一个新时段的“标识性”。相关代表文章包括张颐武的《中国故事:命运与梦想》(《解放日报》2014年2月23日)、霍俊明的《如何讲述“中国故事”与“本土现实”》(《文艺报》2014年4月28日)、陈思的《现实感、细节与关系主义——“中国故事”的一条可...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5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14/c458528-4033896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4日16时25分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