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55 篇有关 张舜徽 的页面,用时 0.169秒.

第1页  共3页

《天涯》2025年第1期|高凤华:父亲的雪

   ...念叨。 官清哥是父亲教过的最得意的学生,长我四岁,十五岁参加一九七七年高考,考取潜江石油师范,分配在沙市石油钢管厂子弟学校当老师,后自学考上南京大学周勋初教授的研究生,1990年代被华中师大引进,师从张舜徽、萧萐父教授,著作等身,现在南方一所知名大学做博导、哲学所所长。那一年,我带堂弟去武汉看病,偶得官清哥的联系方式,忐忑中我拨通了他的电话。得知是我,他在桂子山脚寒风中整整等了我一个小时,又招待我们一行...

新作品#报刊在线#《天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7/c418992-4042015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5日8时52分25秒 钱著版本演化的心因解码——从“自鉴”到“记愧”

   ...应付。 由此看来,古老版本学演化至今宜以其对象变异,而分“古籍版本学”与“今典版本学”两种。让彼此区隔的那条分界线,拟取决于“著者在场与否”。颇能见证“古籍版本学”的第一标识即“著者是否在场”,莫过于张舜徽(下简称张)对“二十四史”所做的有涉商务版“百衲本”与清廷版“殿本”之比较,结果“发现殿本讹、衍、缺、脱的最严重之处,有下列十种情况”:“一、复叶”“二、脱叶”“三、缺行”“四、文字前后错乱”“五、篇...

文史#版本研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06/c419387-4041316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6日8时38分8秒 重审“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及其概念建构路径

   ...报界的文献定义? 其实,自近代以来一直存在“史料”概念比“文献”宽广的观念。梁启超把史料分为两大类:“一曰在文字记录以外者;二曰在文字记录者。”[36]他说的“在文字记录者”就是通常所说的文献。后来,张舜徽在《中国文献学》里特别指出,应以是否载有文字作为“文献”的标准,“没有文字的陶器、铜器、漆器等实物”并非文献[37]。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研究》的主要作者徐鹏绪说:“‘史料’的外延要...

文史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23/c404057-4038786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6日8时23分41秒 中华书局编辑与作者交往的秘笈

   ...国际宋史学术研讨会上相关学者的重要论著由中华书局另一位资深编辑汪圣铎负责出版,保持了书局和学者的交往热度。 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也是我加入的重要学术团体。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在厦门同安举办了一次年会,当时张舜徽先生和北师大的刘乃和先生都参加了。会上,张舜徽先生详细询问我的学业师承,他们两位先生和我的导师吴枫先生都很熟。我记得刘乃和先生还说了一句话,“哎呀,吴枫先生很厉害啊,他把自己的两个弟子都推荐进中华书局...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28/c404030-4034840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29日9时3分16秒 日记里的王闿运和晚清史影

   ...乎每天抄书、背书、讲书、注书,且皆有定额,如若当天规定额度未完成,一定会在第二日补足。“刻苦励学,寒暑无间,经史百家,靡不诵习,笺注抄校,日有定课,遇有心得,随笔记述,阐明奥义,中多前贤未发之覆。” 张舜徽云:“盖王氏一生勤于动笔,以钞书为日课,群经诸子,多有钞本。间附笺释,便成著述。成之也易,传之也难。”日课成为王闿运治学和著述的基础,只是以抄写为撰著的写作方式不免使著作的含金量打了折扣。王闿运将日课...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25/c404063-4032774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25日8时56分47秒 思想是学问的灵魂

   ...写,哪里有心思写自己的故事。 中华读书报:现在虽然大师泛滥,但是大家还是觉得大师是缺失的,您怎样看待这个现象? 刘梦溪:我有文章谈到过这个问题。当代学术界不容易找到大师。当然像一些老辈,比如已经故去的张舜徽先生,华中师范大学的教授,历史学家、文献学家,凭他传统学问的根底与修养、学术成就,是可以称作大师的。他的《说文解字约注》,就三百万字。他的著述涉及到“四部”。张先生无疑是大师。20世纪学者中很多是大师...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517/c405057-4023758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5月17日7时53分9秒 纵横文史 博览贯通——卞孝萱先生的学术人生

   ...、学术贡献与道德风范等加以总结。2006年,卞先生以82岁高龄在中华书局出版《现代国学大师学记》,通过丰富翔实的材料揭示章炳麟、章士钊、刘师培、黄侃、柳诒徵、陈垣、吕思勉、邓之诚、陈寅恪、章钰、卢弼、张舜徽等十二位国学大师的学术风貌与学术价值,为后辈治学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卞先生在此书前言中指出:“《学记》谨遵薪火相传之义,旨在从国学大师的治学方法中吸取营养,重在继承。对其不足之处,加以说明,使人理解...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325/c442005-4020261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3月25日9时22分13秒 《闲堂书简》中的程千帆先生

   ...生学习者”(1981年1月19日致周策纵信)。而对于学生来说,要想具有全球化的视野,就不能不学好外语。程先生对外文的重视,在当时治国学的老一辈学者中是非常突出的。1983年程先生的硕士生张三夕被录取为张舜徽先生的博士生,他在欣慰之余,3月9日给三夕兄写信:“你一定要认真处理好几个关系:品德和学术、考据和词章、文学和史学、中文和外文、理论和材料。这几方面要一起抓,不可有所偏废。特别是外语,不要丢掉。”并特...

文史#名人手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226/c419382-4018310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2月26日7时28分41秒 李木马:由顾炎武想到的三句名言

   ...》,所列著述计37种。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朱记荣等辑录顾亭林遗书,以精选枣梨木雕版印刷,所列书目为43种。新中国成立后,谢国祯倾心将顾炎武旧著《顾亭林学谱》整理刊行,收录顾氏著述达55种之多。张舜徽所著《顾亭林学记》,亦列出其著述52种。仅《日知录》就有赵俪生、卢兴基、郑若萍、许苏民等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研究和推介。可以说,顾炎武的著述、思想,并没有随着时间而淡化湮灭。 说到顾炎武,大家最熟悉的还是...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207/c442005-4017495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2月7日8时39分3秒 略谈“读书得间”——跟随金宝祥先生问学记

   ...并不是金先生一个人的意见,而是他们那一代学人的共识。 据张勋燎先生记述:“蒙文通先生尝言:‘一个心术不正的人,做学问不可能有什么大成就。’道德、文章密不可分,乃学人本色,中国历代知识分子之优良传统。”张舜徽先生说:余嘉锡“先生平日常言:‘读书人第一是讲究做人,第二才是讲究做学问。否则有学无行,读了书有什么用。’这几句话,在先生确实是身体力行办到了的,尤值得后人学习”。到了20世纪90年代,浙江大学仓修良...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122/c404063-4016371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月22日8时52分32秒 《华阳国志》: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

   ...史《越绝书》《华阳国志》为方志之始。清代方志家刘光谟称:“方志之书,始于吾蜀。《华阳国志》其鼻祖也。”史学家李泰棻在《方志学》中说:“然最古以志名书者,首推常璩《华阳国志》。”梁启超、朱士嘉、傅振伦、张舜徽、杜泽逊等也认为《华阳国志》是“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专门的研究著作如刘琳的《华阳国志校注》、刘重来的《华阳国志研究》等也都持此观点。 文化、历史与人物研究 《华阳国志》为研究公元4世纪前西南地区地理沿...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115/c442005-4015875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月15日7时22分13秒 “牙祭”,还是“衙祭”?

   ...用血祭旗毕,便令开船。”《水浒传》中,宋江讨伐田虎,军民擒缚阳城守将寇孚,沁水守将陈凯,解赴盖州军前。宋江“以寇孚、陈凯知天兵到此,不速来归顺,着即斩首祭旗,以儆贼人”。 衙门关“吾”什么事 历史学家张舜徽在《说文解字约注》一书中考证:“后人称官府为衙门,则以牙旗之所在得名,其本字当作牙。古读牙如吾。衙从吾声,故得借衙为牙。”此说应该引证的是南宋吴仁杰所说:“吾本读作牙,后世衙门之讹,当自吾字始。”(见...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111/c442005-4015663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月11日8时4分46秒 《山花》2023年第8期 | 黄德海:亦欲以究天人之际——司马迁的职与志

   ...ree),或许是当代政治科学过于注重方法问题,当今的政治哲学很容易(出于学术洁癖)远离或(因不审慎而)过于靠近政治生活。施特劳斯描述了古典政治哲学与此相反的情况,中国的古代学问是否也关注类似的问题呢?张舜徽《周秦道论发微》云:“周秦人之所谓‘道’,无虑皆为君道而发。非特道德之论,悉所以阐明‘无为’之旨,即揭橥‘人心道心’‘内圣外王’诸语,亦无非古者君人南面之术耳。”虽然跟西方古典政治哲学同样有古今之别,...

新作品#报刊在线#《山花》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816/c418988-40057976.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8月18日7时43分23秒 陈允吉:蒋天枢先生轶事摭忆

   ...仿,都是参照四库体例叙录“经籍刊板善劣时代”的,其刊出的年代要比《书目答问》略早一点。按照我当时制订的阅读计划,属目录、版本、校雠方面,最低的要求必须读完汪辟疆的《目录学研究》、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张舜徽的《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三书,而版本方面就只有《书目答问》一种。蒋天枢先生深知我们这些人在版本方面纯粹一片空白,单读《书目答问》印象未必深刻,故特意将此书郑重地推荐给我,俾与《书目答问》同置案头一并阅...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724/c404063-40041787.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7月24日6时49分14秒 缓之:“敛翮遥来归”

   ...知各地纠正)、中国通史、中国古代哲学三门任选一门以适应中文、历史、哲学三系的学生都可应考外,其余都是统一的要求。因此对中文系毕业的学生,或系统学过这几门课程的学生都是有利的。中国古典文献学主要参考书是张舜徽先生的《中国文献学》。你所复习过的书都是应该复习的范围。开过古典文献学的在全国高校中还不多,所以对考生说都较生疏,不必多所顾虑。 请代问严老师好!匆复,预祝考试顺利! 平慧善 83.12....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518/c404063-32689085.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5月18日8时49分42秒 张元济:思想启蒙与学术摆渡

   ...深。而一生精力所瘁,尤在版本、目录、校勘之考订。此等学问,张氏实不废大家。其密处,为并世诸儒所不及。良以夙夜匪懈,勤于访书、校书、近走两京,远驰域外,所见者广,用心至专,故能诣精造微,独步当世”。语见张舜徽《爱晚庐随笔》。此书早岁蒙舜微先生见赠,也曾读过并写有评论在《光明日报》与香港《大公报》发表,但对这一段内容未曾十分留意,只因当年个人学术重心不在此。近见范军先生著作,引用后张对前张的评论写为一文,提...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129/c404064-32613624.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2月1日8时27分29秒 编辑的“治学”精神:一份珍贵的审稿档案

   ...生诸多图书撰写及出版的历史见证者,由其做终审再合适不过。张先生1992年仙逝,李老师亦于2015年离世,这份审稿记录既是学脉的传承,也是师生情谊的明证。现就审稿意见摘录析之,以奠二老,以广学林。 张舜徽先生所撰《说文解字约注》三十卷,是富有特色的研究性撰作,也是其重要的代表作。此书于一九八三年三月由河南中州书画社出版。全书据张先生手写稿影印,分上、中、下三册出版,共约二百万字,是一部内容充实的大部头...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228/c404063-32595142.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2月28日8时31分56秒 “终生同时间赛跑,分秒必争”

张舜徽先生自述一生经历,主要是与书打交道,即读书、教书、著书三件事。他读书之勤奋刻苦,我们从其若干自述和《壮议轩日记》可见一斑。他的教书与著书,已有不少学者回忆和研究。以下只是从个人的求学经历,来谈谈张先生教书、著书给我留下的一些切身感受。 教书育人矢志不渝 1979年,我考取张先生的首届研究生。我们那一届研究生同学比较多,共有六人。对首届研究生的学业,张先生格外关心。在最初设置课程时,他决定亲...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908/c404063-32521938.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9月8日8时5分1秒 中国现当代作家“典藏捐公”:驱动因素、实践过程、成果价值

   ...、兵燹、藏弆、人事四维:“若以性质相近,比属而论,默推典籍聚散之故;盖以一受厄于独夫之专断而成其聚散,二受厄于人事之不臧而成其聚散,三受厄于兵匪之扰乱而成其聚散,四受厄于藏弆者之鲜克有终而成其聚散”。张舜徽先生则从文献编纂学角度提出:古籍散佚“不亡于公而亡于私,不亡于憎而亡于爱,不亡于黜而亡于修”。 近代以来,藏者书厄,人事为最,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写道:“张文潜《柯山集》一百卷,余于临安僻巷...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905/c442005-32519910.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9月6日7时25分22秒 国学大师黄侃的读书法

   ...公铎(林损)的天分很高,整天喝酒、骂人,不用功,怎么会给人竞争呢?天分高的不用功,也是不行的,章太炎,黄季刚,他们天分高,他们是很用功的啊。”可见胡适对黄侃的用功有很深的印象。 同样致力古典学问的张舜徽,在自己的日记中也曾与骆鸿凯评论过黄侃,他说:“黄氏以聪明睿智之资,而治群经小学极其勤苦,读书无一字跳脱,此所谓守之以愚者也,故所诣独有千古。” 天分高,却不滥用,选定自己的方向,便孜孜不倦地耕耘...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422/c404064-32405735.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4月22日8时42分5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