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中同样着墨不多的保卫科科长刘广才,在剧中也是戏份大增。石一枫透露,原著中刘科长甚至没有名字,唯一的细节描写就是一直绑着绷带,“但在剧里就丰富了很多,是一个最让人一言难尽的小人物。” 扮演刘广才的演员张晶伟表示,《借命而生》全剧的核心逻辑就是关注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在一个具有时代性的背景中去讲述普通人看似平平无奇的一生,但小人物的一生其实也在乘风破浪。 石一枫同意这种看法,在他看来,《借命而生》的内核自...
艺术#影视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7/c419388-4046887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7日8时24分24秒 石一枫:“命运的偏差”是最大的悬疑...考大学、学英语,“无法单纯衡量对错”的复杂角色刘广才,令石一枫本人都感到唏嘘。 “越是你看似平平无奇的一个小人物,他的一生其实也是在自己的命运中乘风破浪的。”在《借命而生》中饰演保卫科科长刘广才的演员张晶伟对记者说,他看完石一枫的小说感慨良多。“每个人都自认为是自己生命的舵手,但实际上等你真正快要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这不是我们想去的那个目的地,原来我们一辈子都到不了。” 小人物的命运褶皱中藏着...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5/c403994-4046813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5日9时27分17秒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清明镜像...内文学艺术名家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系列专题讲座,用中华文化浸润人心、凝聚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今日起,本报开设“弘文讲堂”专栏,刊发讲座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清明镜像 张 晶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晚唐诗人杜牧的这首《清明》,无疑是有关清明节认知程度最高、最普及的一首古诗。其实,关于清明的诗词还有许多名篇佳作,在这些作品中,在...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6/c404030-4045419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7日9时17分59秒 《跨文化艺术美学》新书发布暨“微风丛书”研讨会在京举办...何跨文化的问题。“微风丛书”从日本到俄苏、美国,然后落脚于中国,并以《跨文化艺术美学》作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术序列,在中西互鉴方面作出了独特的学术贡献。 活动最后,“微风丛书”的作者李庆本、李心峰、张晶、李一帅、冯巍各自从不同角度交流了自己的写作心得。 与会人员合影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6/c403994-4044714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8日14时17分17秒 2024年文学研究发展报告...的文学理论 “三大体系”需要思考如何提高文论与文学研究的感悟力、判断力和阐释力,彰显文学的趣味、价值和意义。韩伟认为,中国古代文论观念既是一个集合性概念,也是一个历史性概念,既具通变性,也具有当代性。张晶认为,“感兴”作为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其意义不限于创作发生的初始阶段,而是贯通于艺术创作的审美发生到艺术表现的基本路径,同时也是在深层体现中华美学特色的核心审美范畴。高玉认为,应该复活古代文论表述...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14/c404034-4040133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14日9时30分8秒 新时代新文艺,学者齐聚长沙探讨文艺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时代文艺界落实党的文化领导权成效与经验研究”课题、新时代文艺报刊高质量发展,以及新时代文艺新思潮、新现象、新经验展开研讨与交流。 主旨发言聚焦文艺理论的创造性转化 中国文艺评论(中国传媒大学)基地主任张晶的发言题目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着重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美学精神所提出的“三个讲求”进行阐发,并以“三个讲求”为具体案例,重点探讨中华文化立场上“两个结合”的落地问题。 中国艺术研...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26/c403994-4038995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6日10时40分47秒 2024年9月全国文学期刊目录盘点...作点评]生活之真 主题之新 贺绍俊 中短篇小说 风 赵剑平(仡佬族) 麦斯图的伞 瑞朵·海瑞拉(维吾尔族) 琴河流过草原 陈晓雷(蒙古族) 散 文 这些年,在北面滩400号 严英秀(藏族) 冬日林芝 张 晶(满族) 边境上的云 阿伍颂庚(彝族) 诗 歌 长江谣 马永珍(回族) 新居地辞章 阿炉·芦根(彝族) 怀念,或扇动史诗的翅声 莫 独(哈尼族) 不是每一个场景都叫苍茫 葛·呼和少布(蒙古族) 夏之荷...
新作品#报刊在线#文学期刊目录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04/c436741-4031289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6日13时57分3秒 中国文艺评论话语自主建构的问题指向与方法创新...展现的。近年来,在中国文艺评论话语自主建构中,王一川提出了以“流溯”作为“当代中国艺术新美质”的观念,强调“流溯”“构成中国文艺现代性在其百余年进程中继流兴和典型之后生成的又一种新形态”(点击查看);张晶以“偶然”为关键词探讨中国古代文艺创作,认为“感兴”可被视为艺术掌握世界方式的特有形态,用“偶然”描述“诗人与宇宙造化相通的样态”;刘旭光以“清乐”作为中国古代审美愉悦的标识,认为“‘清乐’一词可以作...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11/c404030-4035850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2日8时49分10秒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南 推动新时代文艺跃升新高度...象’是具有鲜明新时代色彩的基本主题,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关于文艺的一个基本命题。经典文艺形象的外延超越以往文学叙事中的典型形象、典型人物。”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国文艺评论(中国传媒大学)基地主任张晶认为,运用经典文艺形象的概念可以对新时代艺术精品进行概括。经典文艺形象包含着各个艺术门类的特性,同时以鲜活的直击人心的形象唤起最普遍的审美共通感。经典文艺形象在审美接受过程中获得最大公约数的审美认同,...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020/c403994-4009964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日12时28分6秒 《民族文学》汉文版2024年第9期目录...评]生活之真 主题之新 贺绍俊 中短篇小说 风 赵剑平(仡佬族) 麦斯图的伞 瑞朵·海瑞拉(维吾尔族) 琴河流过草原 陈晓雷(蒙古族) 散 文 这些年,在北面滩400号 严英秀(藏族) 冬日林芝 张 晶(满族) 边境上的云 阿伍颂庚(彝族) 诗 歌 长江谣 马永珍(回族) 新居地辞章 阿炉·芦根(彝族) 怀念,或扇动史诗的翅声 莫 独(哈尼族) 不是每一个场景都叫苍茫 葛·呼和少布(蒙古族) 夏之荷...
新作品#报刊在线#《民族文学》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10/c418928-4031715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10日14时55分49秒 《中国古代美学命题论》新书首发7月25日,《中国古代美学命题论》新书座谈会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美学命题整理与研究”推进会在京举行。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项目首席专家张晶,以及项目子课题负责人、项目参与成员、图书责编等15人参加会议。 《中国古代美学命题论》由张晶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美学命题整理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书籍上篇主要聚焦中国古代美学命题的基本理论,下篇梳理魏晋南北朝至...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30/c403994-4028887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31日8时54分43秒 文艺评论,我们倡导什么样的文风?...守“艺术标准”,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文艺评论才能讲出有“事理”支撑的真知灼见,才能成为沟通艺术家和人民大众之间的桥梁,进而引领文艺创作,提升人民大众的欣赏水平。 文艺评论如何避免“表面文章” 张 晶 中国评协道德委副主任, 中国传媒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人文学院院长 回顾十年来文艺评论发展历程,评论文风虽有很大改进,却仍有不尽如人意处,评论虽多却少有振聋发聩者。个中原因,从作家角度,作家需要评论为之...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09/c404033-4027409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9日8时41分55秒 以铁人精神书写新时代“铁人”...量采访和长期关注的基础上,进行了沙中淘金式的分析和整理。书中第一辑“风展红卷美如画”,对党代表方阵、劳模方阵、科研方阵、海外市场方阵、基层方阵进行了全面扫描,后三辑则由面到点,聚焦“石油之子王启民”、张晶与1205钻井队、曲晗与采油206队等感人至深的故事。 与创业初期的“铁人”王进喜不同,书中描写的大多数后来者没有“人拉肩扛”“端水打井”“带伤跳泥浆池压井喷”那样的故事,也没有“宁肯少活20年,拼命...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624/c404030-4026295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24日14时5分16秒 “随物赋形”命题的当代价值...关联,在尊重自然与现实、讴歌时代与人民的创新征途中,融入深邃的思想与充沛的情感,去除定见,不拘泥于既定的形式和规则,任由心灵驱使,在水的智慧引领下,让文学创作与创新回归其本然,回归到它的灵魂深处。 (张晶系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谷疏博系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22/c404033-4022053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22日8时16分57秒 梁粱:从梦中回去的总是故乡(组诗)2023年9月,“鹿鸣文学季” 系列活动在包头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学名家们齐聚包头,以文学聚焦这座城市,收获文学的力量与感动。梁衡、郭运德、康伟、徐剑、张晶、石一宁、徐可、龙一等国内知名作家及“包头籍作家回包采风团”一行受邀来包头参加采风创作活动。 作家们通过近距离探访和交流,从人文历史、工业发展、自然生态多个维度领略了包头的活力和发展,并化作悠扬的文字留诸笔端。创作的一系列“包头题材”文学作品...
新作品#诗歌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116/c404020-4016012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月30日9时2分32秒 2023年文学研究发展报告...式、子学博通范式与集部诗性范式。党圣元提出,“编年”体式作为方法,有利于研究者将文献辑录和叙录、理论阐释和辨析、历史场景还原和叙述等数者融会贯通,从而展现传统文学理论批评之“大批评”“大文论”的风貌。张晶提出,中国诗学的通感艺术手法是“气氛之物”的深刻体现,而且是以语言的内在媒介感发挥其作用的。 陈众议针对韦勒克等人将文学研究分为“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的做法,提出应辩证地、平衡地守护常数、洞察变数...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116/c404034-4015992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月25日13时23分32秒 张瑞田:时间背面2023年9月,“鹿鸣文学季” 系列活动在包头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学名家们齐聚包头,以文学聚焦这座城市,收获文学的力量与感动。梁衡、郭运德、康伟、徐剑、张晶、石一宁、徐可、龙一等国内知名作家及“包头籍作家回包采风团”一行受邀来包头参加采风创作活动。 作家们通过近距离探访和交流,从人文历史、工业发展、自然生态多个维度领略了包头的活力和发展,并化作悠扬的文字留诸笔端。创作的一系列“包头题材”文学作品...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116/c404018-4016012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月23日8时4分34秒 杨子:琐忆包头之美2023年9月,“鹿鸣文学季” 系列活动在包头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学名家们齐聚包头,以文学聚焦这座城市,收获文学的力量与感动。梁衡、郭运德、康伟、徐剑、张晶、石一宁、徐可、龙一等国内知名作家及“包头籍作家回包采风团”一行受邀来包头参加采风创作活动。 作家们通过近距离探访和交流,从人文历史、工业发展、自然生态多个维度领略了包头的活力和发展,并化作悠扬的文字留诸笔端。创作的一系列“包头题材”文学作品...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116/c404018-4016012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月22日9时40分27秒 马小淘:包头掠影2023年9月,“鹿鸣文学季” 系列活动在包头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学名家们齐聚包头,以文学聚焦这座城市,收获文学的力量与感动。梁衡、郭运德、康伟、徐剑、张晶、石一宁、徐可、龙一等国内知名作家及“包头籍作家回包采风团”一行受邀来包头参加采风创作活动。 作家们通过近距离探访和交流,从人文历史、工业发展、自然生态多个维度领略了包头的活力和发展,并化作悠扬的文字留诸笔端。创作的一系列“包头题材”文学作品...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116/c404018-4016012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月19日8时51分4秒 康伟:黑暗和诅咒也不能将这火的种子吹灭2023年9月,“鹿鸣文学季” 系列活动在包头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学名家们齐聚包头,以文学聚焦这座城市,收获文学的力量与感动。梁衡、郭运德、康伟、徐剑、张晶、石一宁、徐可、龙一等国内知名作家及“包头籍作家回包采风团”一行受邀来包头参加采风创作活动。 作家们通过近距离探访和交流,从人文历史、工业发展、自然生态多个维度领略了包头的活力和发展,并化作悠扬的文字留诸笔端。创作的一系列“包头题材”文学作品...
新作品#诗歌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108/c404020-4015476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月18日8时5分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