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惊叹的流动。我之前读到一个美国黑人小伙叫亨利·杜马斯,三十出头在哈勒姆街头被白人警察过度执法死的(那是一九六八年),留下的作品不多,他死后很多人都被他的才华征服。他写小说就有一种绝妙的flow,堪称庞麦郎唱的“魔鬼的步伐”,大概和音乐一样,黑人天然就有这种感觉。 占黑 第四封信: 确实,黑人的律动(flow)独步天下,即小说的所谓语感,而同为说唱术语的beat或许可以理解为修辞,某某写的小说,flow...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04/c405057-4041211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4日8时31分33秒 袁凌:“非虚构文学”亟需面世...,产生的文本仍然不是真正的文学作品,而是某个社会热点的报道,并且力图提供某种传播力更强的社会样本,有时候是直接的社会议题、情绪的样本,譬如外卖小哥受困系统;有时是隐喻、象征式的样本,譬如白银杀人事件、庞麦郎或是太平洋渔船上的囚徒困境。 从社会学、人类学、新闻出发对于文学性的借用,固然可造就一时的繁荣,但从长远来看,也使非虚构写作面临局面涣散的困惑。一方面,“非虚构”似乎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篮子,什么样...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013/c404030-32544673.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0月13日23时49分54秒 三三×王辉城:小说是与时间的一种对抗方式...也能有所受益。 王辉城:事实上,我注意到“文本伦理”这个概念,并不是读到你的小说后,突然心血来潮。它也是困惑我许久的问题。促使我思考这个问题,是多年前《人物》杂志记者鲸书所写的人物报道《惊惶庞麦郎》。在这篇报道中,庞麦郎是敏感的、肮脏的甚至是不怀好意的边缘人。这是鲸书所塑造的庞麦郎。不可否认,其中有些生活中的庞麦郎的特质。当时,我读完这篇文章后,感到非常不舒服,觉得鲸书过于刻薄。这种刻薄,在我...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926/c405057-32534375.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9月27日6时59分49秒 今日批评家 | 李壮:在语言的渴望中...呼应的能力。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思维的问题,更是词库的问题”⑤。所以,批评家尽快更新自己的词库,是提高批评速度的另一种方式。 李壮在自己的批评尤其是文化批评当中,使用了很多热词、热“梗”。比如《从庞麦郎到余秀华:我们对底层的两种想象》这一篇中,出现了“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爆表”“自嗨”“山寨”“好像《甄嬛传》里的皇帝,面对一个备受委屈的答应,笑着翻了她的牌子”这样的表达。可见他对于青年文化、大众文...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830/c404030-32514862.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8月30日9时9分38秒 中国文学:在历史与现实间撷取时代精神...此题创作小说,原先那些长短不一、追忆性质的片断,也就被重塑为一段完整而连贯的叙事。就阅读感受来说,小说《城与年》的质地要远远丰厚于散文。 袁凌对当下非虚构“隐喻”指向的不满,同样令我印象深刻:“写庞麦郎的人是真的关心他的生活困难吗?不是的。其实庞麦郎隐喻了人类的生存困境。”在他看来,意义应当自行呈现。不过,如若以这个标准来重新划界,诸多调查性质的非虚构恐怕也就无从谈起。这里我主要想谈一下杨潇的《重走...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114/c404034-32331040.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月20日9时12分44秒 非虚构文学扩张了文学边界...因。当写作主体不断质疑自己的时候,才有可能有新的理解和发现,也才有可能使写作本身获得更阔大的空间。以最近的 “庞麦郎事件”为例。我注意到,《人物》杂志在进行写作之前,几个记者坐在一起开会讨论,对以往“庞麦郎事件”的报道和书写进行总结检讨,以防止这一次报道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的举动和思想意识,在非虚构写作中,堪称有里程碑意义。这几百字的内容不只是前言,而是这篇文章的一部分,它和本文一起, 构成一个纵深的时...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818/c404033-32198116.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8月20日9时8分19秒 《草堂》2021年第6期|聂权:人世渐深...它 我会郑重听一听 它应该是,一个人 唯一的生命结晶 我们不通晓的加减乘除的运算啊,放过他多好 有井水饮处,会多一些歌曲 虽然它们,并没那么重要 放过他多好,今日满屏庞麦郎 住进精神病院,流动越来越快速的时代 明日,一个人,就将被遗忘 附: 不 晚 ——创作谈 机缘巧合,做了诗歌编辑。能做与自己喜好相投的工作,且能为与自己有一样志趣的朋友做...
新作品#报刊在线#《草堂》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712/c419036-32155298.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7月14日8时54分7秒 流量时代的凉薄...进了精神病院。 白晓说,庞麦郎体重从130斤下降到了80多斤。庞麦郎老家的村支书透露,他曾殴打自己的母亲,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入院了。这说明,庞麦郎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堪忧。 2014年,30岁的庞麦郎因一曲《我的滑板鞋》走红。在一些媒体报道中,他是一个拥有艺术理想、逆袭的小镇青年典型,但是,他的形象又是“怪异”的:“头发板结油腻,被单上粘着皮屑、指甲和花生皮”,“MV也要一遍一遍看,欣赏他动态的帅...
理论评论#文化时评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313/c407521-32050471.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3月13日7时52分22秒 自由的心境和思想的火花...呼应的能力。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思维的问题,更是词库的问题”⑤。所以,批评家尽快更新自己的词库,是提高批评速度的另一种方式。 李壮在自己的批评尤其是文化批评当中,使用了很多热词、热“梗”。比如《从庞麦郎到余秀华:我们对底层的两种想象》这一篇中,出现了“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爆表”“自嗨”“山寨”“好像《甄嬛传》里的皇帝,面对一个备受委屈的答应,笑着翻了她的牌子”这样的表达。可见他对于青年文化、大众文...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117/c404030-30565689.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1月17日12时41分32秒 《此与彼之间》...好的文章能同时抵达公共价值与私人表达,帮助人们理解自我与他者,观察时代的棱角。 目 录 跌跌撞撞地活 一个乡村木匠的最后十年 生死打塔人 他在寂静中喧响 深圳“三和”纪事 庞麦郎的进击和孤独 光与灰 阿曼的河 亲爱的红豆 我与产后抑郁擦肩而过 得一次甲状腺癌所要经历的一切 一所美国大学里的政治正确“三国杀” 围城里的人 都市相亲人 女人四十...
书汇#新作快读#C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117/c405064-30564184.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1月17日11时19分21秒 编剧揭行业怪象:烂小说有粉丝也能卖高价...的全是美国方式的台词。” 市场 众编剧最恨“接地气” 谈及青年编剧如何面对市场的话题,张冀认为,编剧应该了解市场,但创作时不能脑子里带着市场,他认为编剧应该写人们需要的东西,“我听了庞麦郎 的歌很感动,讲方言在街上游荡,那个状态是很多小镇青年会有的,希望表达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让这个世界看到他。从根本上,他们需要沟通,这是我们可以 给的,放下偏见,为他们的这种寂寞写作。” 编剧...
新闻#文化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ews/2015/2015-04-21/240124.html 发布日期: 2015年4月21日16时46分26秒 北美“烂片”内地反受捧 弱智剧情难阻票房走红原标题:怪哉!北美“烂片”内地受捧 《木星上行》里的宫殿美轮美奂。 “男主角拥有美国队长的防御盾牌,还拥有庞麦郎那双神奇的滑板鞋,他就是超级英雄。”有观众满意地说,光看《木星上行》酷炫的场面,就能值回票价。今 年登陆内地的首部好莱坞科幻大片《木星上行》,在北美落得票房口碑惨败,孰料在大洋这边意外走红,首映三天票房近1.5亿元,令人大跌眼镜。 《木星上行》不久前率先在北美上映...
科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5/2015-03-10/236179.html 发布日期: 2015年3月10日10时2分44秒 怪哉!北美“烂片”内地受捧《木星上行》特效吸睛,弱智剧情难阻票房走红 怪哉!北美“烂片”内地受捧 《木星上行》里的宫殿美轮美奂。 “男主角拥有美国队长的防御盾牌,还拥有庞麦郎那双神奇的滑板鞋,他就是超级英雄。”有观众满意地说,光看《木星上行》酷炫的场面,就能值回票价。今年登陆内地的首部好莱坞科幻大片《木星上行》,在北美落得票房口碑惨败,孰料在大洋这边意外走红,首映三天票房近1.5亿元,令人大跌眼镜。 ...
电影#资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5/2015-03-10/236168.html 发布日期: 2015年3月10日9时46分50秒 成龙造就羊年首个网络热词“duang” 刷屏微信圈...……” 其实,视频的源头是2004年成龙代言的某品牌洗发水,广告遭工商部门打假。当时,广告中一句“拍这洗发水广告的时候,其实我是拒绝的”曾引发争议。而近日,这则广告再次被网友挖出并进行恶搞,还与庞麦郎的《我的滑板鞋》神同步成《我的洗发水》。“duang”也因此和“加特效”这一解释紧紧地联系到了一起,成为羊年第一个网络热门词。 近日,成龙自己在微博中也发了一条简洁明了的“duang”,短短20...
新闻#文化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ews/2015/2015-03-02/235276.html 发布日期: 2015年3月2日16时54分11秒 “duang”成网络热词:可形容声音 可表达心情2004年成龙代言某洗发水,一句“拍这洗头水广告的时候,其实我是拒绝的”曾引发一场热议。而近日,这则被“打假”的广告再被网友挖出来恶搞。而这次恶搞更显“高大上”,与当前热门的庞麦郎的《我的滑板鞋》神同步,其中的一句“duang”更在一夜之间成了热门词语。 关于“duang”的解释,在网络上主要将其称为一种拟声词,是一种加了特效后的声音(多指一瞬间的特效),也可以用来形容有弹性的物体的声音,后来...
新闻#文化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ews/2015/2015-02-28/235118.html 发布日期: 2015年2月28日20时47分30秒 网络歌曲走过15载 业内人士:容易流行也很口水...街小巷,红到手机铃声和彩铃里,创造了不俗的商业成绩。互联网给了歌迷自由选择的权力,也给了草根音乐人施展的天地。而在这个趋势背后,也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争议与隐忧,比如因填词谱曲并演唱《我的滑板鞋》而走红的庞麦郎近日陷入“彷徨”,从中可见一斑。 Flash文件打破沉寂 百度百科定义,网络歌曲是伴随着MP3、Flash的产生而出现的新音乐形式,广义的网络歌曲内容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媒...
新闻#文化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ews/2015/2015-01-28/232535.html 发布日期: 2015年1月28日16时26分51秒 文学个案,不具有可复制性——也说余秀华现象(刘波)...“神曲”《我的滑板鞋》迅速走红网络,后者是一位身患脑瘫疾病的女农民诗人,因为身份的特殊性,引发各方媒体的关注。或许因为他们都来自社会底层的缘故,他们的走红更被视作“草根逆袭成功”的又一范本。其实,对于庞麦郎及其作品而言,关注并不等于点赞,围观并不等于叫好,当庞麦郎们不仅博得观众的眼球,而且赢得观众口碑的时候,才能算“逆袭成功”。至于余秀华,大家不去关心其作品而把更多关注点放在其身份上,这不管对其个人还是...
评论#现象研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wxpl/2015/2015-01-26/232082.html 发布日期: 2015年1月26日10时53分26秒 霍艳:人所不能承受之真实...,我都欣然接受。唯独出现在一本人物杂志里,却觉得非常不适。是什么让我不适?是脏乱差的环境,还是庞麦郎漏洞百出的话语和混乱不堪的生活习惯。我竟一时答不上来。 这篇报道太细节了,细节到我几乎要不相信庞麦郎就活在身边:“房费每天158元,位于转角,不足10平方米,没窗,大白天也得开灯。床脚的被单上,沾着已经硬掉的、透明的皮屑、指甲、碎头发和花生皮。唯一的板凳上堆着他的褐色牛仔布大包”,“他拎来一袋生花生...
新闻#作家动态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ews/2015/2015-01-19/231279.html 发布日期: 2015年1月19日10时18分45秒 新闻,不要以伤害为代价(李浩燃)...思。“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著名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的这句话,是无数新闻记者心中的座右铭。但如果“拍得好”要以伤害为代价,那我们宁可站得远一点。 也是在上周,一篇关于网络歌手庞麦郎的报道,同样引来关于媒体伦理的争议。这篇报道中精心选择的细节、自然主义的描述,让很多人认为其中隐含了作者个人强烈的价值判断,进而讨论“何为客观中立”“应否有闻必录”。不说庞麦郎的“神曲”是不是好听,也...
评论#文化时评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wxpl/2015/2015-01-19/231260.html 发布日期: 2015年1月19日9时51分30秒 人所不能承受之真实(霍艳)...道德评判,我们就被大量的细节击中——他的生活就是这样的,缺乏教育,逻辑混乱,因执拗而显得可笑。结尾落在“无人喝彩,他为自己按响了屏幕上的‘欢呼’键”。这生活,竟让我们看不到出路。 出现在报道里的庞麦郎,打小就是个怪人,“庞明涛(庞麦郎原名)从小在姑姑家长大,自认‘书很用力很乖的’,但因家境和成绩不好,很早就退学了,也不讨人喜欢。聊到家人,他紧皱着眉,把头埋在膝盖上,‘不说他们,没好的人。’成名后,...
评论#精彩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ews/2015/2015-01-16/231169.html 发布日期: 2015年1月16日14时10分2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