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699 篇有关 希伯来 的页面,用时 0.177秒.

第1页  共35页

57岁,她去希腊读本科

   ...外加是晚间开课,又打消一部分人的念头。满员应为20人,最后只剩下4个学生,最惨淡的时候只有王晓西1个人。那晚上完课,老师竟然专门站起来向她——唯一的学生表示感谢,感谢她来到课堂。 古希腊语、拉丁语和古希伯来语被并称为世界上三大“死去的语言”,在时间长河中停止了发展和更新,但却是现代“活着”的十几种语言的先祖,尤其在考古界的作用不言自明。千年前的文字通常写在莎草纸或刻在泥板上,一旦被考古人员发掘得见天日,...

新作品#纪实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4/c404019-4045939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7日8时56分41秒 被误解是编辑的宿命?

   ...表,你就会大吃一惊。没有看过这些证据的人,根本无法想象事实上发生了什么。这么多年来,卡佛对这种做法总是最热情、最心甘情愿地合作,或者说,最引以为豪的。但是到了《大教堂》时,这种情绪就急转直下了,卡佛到希伯来青年会出席活动,我到街对面跟他和苔丝·加拉格尔[苔丝·加拉格尔(Tess Gallagher,1943— ),美国诗人、作家,卡佛的第二任妻子和遗产继承人。]一起喝酒。我们的关系很明显在恶化。我认为...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8/c405057-4045514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8日7时52分21秒 《本雅明书信集》:本雅明的晚年朋友圈

   ...”(426页)。这些表述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比较语境化,即本雅明同时接受法兰克福社会思想研究所的资助,又希望“吊着”肖勒姆,因为后者提供的确实是“有编制”的正式工作。但是,这个“编制”的条件是要他学希伯来语,皈依到“犹太研究”这个既有政治倾向、又体制化的派性之中。这让本雅明有点为难。从这个角度看,某些研究者就可以给本雅明“定个性”,觉得这个人“人品不行”。 但是,还有一个解释:这确实是本雅明处理这个问...

世界文坛#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0/c404092-4043538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0日8时55分46秒 汪涌豪:文学阅读与批评,或从这里开始

   ...为阐释与论说的起点,来证明有此现象实属必然。当然也有从文本出发,结合语言的差异性与修辞性,从反方向证明正读之不可能的。但布鲁姆不这样,他从作者角度切入, 用弗洛伊德家庭罗曼史理论,结合尼采超人意志论、希伯来神秘哲学、保罗·德·曼的文本误读和弥尔顿以来英美浪漫主义的诗学实践,将作者因阅读前辈产生的心理焦虑看作是误读发生的根本原因,突出强调误读所隐含的否定性价值和创造性品质,由此创设出那个时代最大胆、最有创...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1/c404033-4041630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1日8时37分53秒 在技术时代思考诞生的意义

   ...为人的有限性开启了一种积极意象。 在西方,由于深受希腊哲学影响,基督教较多强调个体性而相对忽视“亚当的儿子”这一希伯来传统。在希伯来传统中,有限性主要同出生相关,并非仅指死亡。比起关心死亡的希腊哲人,希伯来传统更关注此世,仿佛在他们看来,死亡是平淡无奇的。在《圣经》中,人同上帝相似并不意味着人可以避免死亡,死亡始终是人的宿命,但不再具有尖锐的负面特征。以色列族长亚伯拉罕和雅各死时,都是安然离世,“归到他...

世界文坛#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15/c404092-4040212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15日8时25分51秒 《伊甸之东》:二元世界的挽歌

   ...。它把选择权直接扔回给了人。因为既然有“你可以”——那就说明同样有“你不可以”。你还不明白吗?(503页) 通过老李——斯坦贝克——的考据,上帝对该隐训诫的微妙变化对应着其自身形象的流变。倘若我们相信希伯来语“蒂姆谢尔”才是上帝真正的诫命,那么从一开始祂便已经将选择权交予人类手中。权利因何失落在这里并不重要——重点在于,人随时可以自己做出选择——制伏罪便享有荣光,即使不制伏,也只需自行承担后果,而不必担...

世界文坛#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09/c404092-4039816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9日8时19分43秒 《记忆萦回》:布鲁姆的最后一课

   ...追忆,但大都简短。布鲁姆真正的记忆是对阅读的记忆。他一生中反复背诵、念诵、分析、解读的那些诗章盘旋在他八十七岁的头脑中,挥之不去,这就是《记忆萦回》的主要意思。 最后的教学展示 全书分作四部分,分别是希伯来圣经、莎士比亚、从弥尔顿到十九世纪末的英国诗人,以及从惠特曼到当代的美国诗歌。这种“布鲁姆式”划分,已果断地替我们掂量了四部分的轻重:莎士比亚一人足可抗衡旧约,而且莎士比亚大于等于整个英国诗歌传统。每...

世界文坛#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31/c404092-4039291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31日8时55分1秒 第七届海洋文学与文化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海南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会年会举行

   ...。与会学者发言集中于西方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海洋书写,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其中华中师范大学杨建教授认为,海洋是《圣经》宇宙观和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自然界最广阔的水体,更是宗教和文化的象征,反映了希伯来民族对世界的认知和情感。《圣经》中有创世神话中的海洋、大洪水神话中的海洋、出埃及史诗中的海洋、海难传奇中的海洋、末世论中的海洋五种海洋意象原型,分别象征着混沌与黑暗、毁灭与再造、神迹与救恩、试炼与考验...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17/c403994-4038386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7日10时38分5秒 孙郁《鲁迅与国学》: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探讨了鲁迅“由旧学而得以染习新知,后由新知而反观国故”的学思历程。鲁迅早年阅读大量翻译作品,特别是严复所译赫胥黎《天演论》、亚当·斯密《原富》,大大开阔眼界,而留学日本更让他了解到古印度、古希腊与古希伯来文明,使其得以从文明比较和演进的角度,思考中华文明在世界的独特地位以及与各文明相比的异同。 鲁迅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汲取大抵是站在反正统的立场上。书中讨论鲁迅“非儒与非孔的理由”,指出鲁迅从日常生活经验,...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13/c404030-4038158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3日10时48分13秒 《山花》2024年第10期 | 王莉:桃夭

   ...涂脂抹粉的那个对比,竟不知道哪一个更好,但卸妆后的轻松却清清楚楚,就像登山时减掉了百斤重负。 郑阳说我化妆挺好看的,让我试着化一下。我马上想起那一脸重负,就像戴了一层面具。但我还是照做了。我去南门街的希伯来化妆品店,买了一整套化妆用具和化妆品。我还搜索视频,学习怎样化妆。记得第一次涂腮红,不小心多用了一点,位置打得也不太对,去单位后,对面的男同事看了我一眼,问,“小张,你是不是感冒了,怎么脸那样红?”我...

新作品#报刊在线#《山花》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31/c418988-4035141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6日8时31分54秒 莎士比亚、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文学研究国际研讨会于浙大举行

   ...亨利向法国公主凯瑟琳求婚时的双语对话,析解了莎士比亚的语言魅力及英语史上英语取代法语成为上层语言的历史背景。 最后一场主题发言由四川外国语大学李伟民教授主持。南开大学王立新教授回归到欧洲文学渊源,探索希伯来神话的特质、文本、观念与意义。河北师范大学李正栓教授介绍了邓恩的生平,分析邓恩诗歌中“圆”和“三角”的意象,解读邓恩的共同体思想,阐明诗人对整体统一和内部和谐的追求。中山大学王瑞雪副教授对16、17世...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30/c404090-4033126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30日8时7分46秒 驻校作家在中国:概念、评价与实践(1967-2001)

   ...的论文中,还经常提到多位作家的驻校作家身份。梳理此时段的文献,可整理得出下面这些作家任驻校作家的情形。乔伊思·卡罗·欧茨、乔伊斯·卡洛尔·欧茨等担任普林斯顿大学驻校作家,阿摩司·奥兹担任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学院和波士顿大学驻校作家,威廉·曼彻斯特担任威尔斯廷大学驻校作家,加斯东·米龙任渥太华大学、舍布鲁克大学驻校作家,达芙妮·马拉特担任马尼托巴大学、阿尔伯塔大学等大学驻校作家,威廉·戈...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20/c419351-4032433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20日9时54分25秒 世界各地第一本书如何出现?国际学者苏州热议“文明的曙光”

   ...责任和担当,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陈剑澜在致辞中强调,比较的视角能增加文明之间的交流从而营造出更加包容的世界,让中国更好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理解中国。 为期两天的会议中,研究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希伯来和古代日本等古代文本文化的学者,以及研究中国古代文本文化的学者,将通过分享不同区域的个案研究,呈现不同文明中“早期书籍及其形成”这一学术主题的丰富内涵。 在首日的主旨发言中,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教授Ma...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29/c403994-4030895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29日16时7分37秒 爱丁堡交响乐

   ...人坐在音乐厅的观众席上,等待开场。当青年大提琴家聂佳鹏,以骑士般的威武风范,拎着大提琴出场时,我们便报以热烈的掌声。聂佳鹏演奏时,那种刻骨的悲情,让我想到了麦斯基演奏的布鲁赫的《晚祷》。《晚祷》又名《希伯来晚祷》,是麦斯基在圣彼得堡建城300年庆典音乐会上,深情演奏的两首大提琴协奏曲中的一首。另一首是雷斯庇基的《慢板与变奏》。那时正值麦斯基艺术的成熟期,演出在圣彼得堡著名的音乐厅——肖斯塔科维奇爱乐大厅...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09/c404018-4029552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13日8时41分57秒 泰戈尔与犹太世界的交汇

   ...期希伯来文化 2012 年泰戈尔诞辰 150 周年之际,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安放了泰戈尔的半身雕像。以色列学者大卫·舒尔曼在揭幕仪式上表达了对泰戈尔的敬意,称“泰戈尔是一位和平之士,在建国前的早期希伯来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 作为和平之士,泰戈尔虽然关注他那个时代的巴勒斯坦问题,甚至对犹太人的命运抱有同情,赞赏一些犹太拓荒者的无私奉献。但是,他意识到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对该问题的认知...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07/c404063-4029409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8日8时12分12秒 一座图书馆和一位汉学家的故事

   ...大学和西北大学,他开展学术讲座,并代表昂布罗修图书馆与西安空港新城图书馆签署《互建丝路图书馆协议》,以学术研讨、图书推荐、文物展示等方式促进两国民间文化交流。 除汉学研究,傅马利对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希伯来文明和古埃及文明均有研究,对跨文化交流有着深入思考。在他看来,不同文明之间存在诸多共通之处,这是国与国、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共同进步的重要前提。他说,当我细细品味张择端的传世名作《清明上河图》时,会不...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07/c404090-4029413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7日8时43分48秒 一座图书馆和一位汉学家的故事

   ...大学和西北大学,他开展学术讲座,并代表昂布罗修图书馆与西安空港新城图书馆签署《互建丝路图书馆协议》,以学术研讨、图书推荐、文物展示等方式促进两国民间文化交流。 除汉学研究,傅马利对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希伯来文明和古埃及文明均有研究,对跨文化交流有着深入思考。在他看来,不同文明之间存在诸多共通之处,这是国与国、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共同进步的重要前提。他说,当我细细品味张择端的传世名作《清明上河图》时,会不...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02/c404090-4029092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2日8时19分50秒 美丽旧世界

   ...易忘记我们所读的不是回忆的正身,而是它的由写作而呈现的转型。写作是由回忆产生的许多复现模式中的一种,但是写作竭力想把回忆带出它自身,使它摆脱重复。写作使回忆转变为艺术,把回忆演化进一定的形式内。” 在希伯来传统中,美丽旧世界不是个人的童年,而是人类的童年,纯真、美好,一切都恰如其分的伊甸。亚当、夏娃为了追求自由意志而犯罪,“罪的工价便是死”,他们不仅失去了永恒的生命,也被逐出了家园,去迎接漂泊的命运。乐...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30/c404030-4028864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30日9时2分27秒 卡夫卡去世一百周年:为什么他仍然如此现代和当代

   ...以《国土报》2011年刊发伊扎克·劳尔的文章说,“我们认为卡夫卡是‘我们的’作家,可全世界没一个地方把卡夫卡当作以色列作家来研究。”卡夫卡主要生活在多语言的布拉格,虽然确实对意第绪语有兴趣,也曾想学习希伯来语,可他说到底还是个犹太血统的德语作家。他不属于以色列。汉娜·阿伦特说过,卡夫卡写出了20世纪“最纯正的德语散文”。 48岁的美国和以色列作家、《卡夫卡最后的审判:文学遗产奇案》(The Strang...

世界文坛#作家印象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618/c404091-4025900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18日9时40分1秒 卡夫卡去世一百周年:为什么他仍然如此现代和当代

   ...以《国土报》2011年刊发伊扎克·劳尔的文章说,“我们认为卡夫卡是‘我们的’作家,可全世界没一个地方把卡夫卡当作以色列作家来研究。”卡夫卡主要生活在多语言的布拉格,虽然确实对意第绪语有兴趣,也曾想学习希伯来语,可他说到底还是个犹太血统的德语作家。他不属于以色列。汉娜·阿伦特说过,卡夫卡写出了20世纪“最纯正的德语散文”。 48岁的美国和以色列作家、《卡夫卡最后的审判:文学遗产奇案》(The Strang...

世界文坛#作家印象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615/c404091-4025703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15日8时30分2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