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1284 篇有关 布鲁姆 的页面,用时 0.394秒.

第1页  共65页

精神的昆仑,生命的约定

   ...?又该怎样坚守心中的红色理想?抑或说,在海拔五千米的高原圣境,谈论生死是奢侈的事情,云朵挽臂连成洁白的哈达,鸟鸣如雨聚合亲人的泪滴,唯有好好活着,才是最大的安慰。 高原上的“小图书馆” 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说过,“阅读即消减孤独和增强自我。”《昆仑约定》中设有一处特殊的书房。郭换金上了楚军医的人体解剖课后,回来从床底下找出古墨的遗物,打开木箱发现全是书籍。她利用第五病区古墨生前住过的病房,打造成“小图书...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6/c404030-4046875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7日9时16分15秒 托马斯·品钦:只是隐居并且依然在写作

   ...后现代主义代表作家之一,品钦的小说以讽刺美国社会、反对主流文化闻名,主题广泛涉及历史、自然科学、数学、工程学、信息学、未来科幻等不同领域,让读者不断从中获得对当下现实的提醒和反思。 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将其与唐·德里罗、菲利普·罗斯和科马克·麦卡锡一起列为他那个时代四位最主要的小说家,并极力推崇品钦的小说《拍卖第四十九批》,“这部作品似乎包含了其他很多题材的特点:彻底翻转的侦探故事、社会讽刺、美国末...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5/c404090-4046825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5日12时57分6秒 一个小说或四个小说:多重互文交织的“神奇”

   ...勘探。可以说,这是徐则臣为自己量身打造的一个“国际写作计划”,也是新时代中国作家用故事沟通世界的一次重要尝试。 最后要说的是,相较于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无疑更讲求内在空间、容量、结构和技巧的开掘与创造。布鲁姆说:“短篇小说的一个使命,是用契诃夫去追寻真实,用博尔赫斯去翻转真实。”徐则臣的小说几乎都可以说是“追寻真实”与“翻转真实”的融合,为了前者,他有意融入无数的经验、细节和材料,力求“还原一个物质世界、...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4/c404030-4046724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4日9时46分4秒 AI时代的阅读——当今时代呼唤文学的思想实验和人文认知

   ...阶段,应该是青少年就能达到的境界,也是终其一生都该持续下去的”(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郝明义、朱衣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25-26页)。这种跨作品的主题联系,正如布鲁姆策划和主编的多本文学主题丛书里所显示的,是一种必要的智识能力和知识素养。这种能力不仅是智识上的进步,也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成熟。它要求读者能够从一个观点转向另一个观点,对同一主题进行比较分析。这不仅是青少...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4/c404090-4046719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4日9时15分55秒 标准扩容不代表网络文学难出经典

文学经典指经过时间锻造,具有美学典范意义的作品。英国批评家利维斯建构了奥斯丁、康拉德等西方“伟大经典”谱系。美国文学家布鲁姆则构造“影响—焦虑”“冲突—竞争—超越”两阶段论经典谱系生成模式,认为原创性、竞争性、深刻思想性、审美力量与重读考验,是经典的标准。近些年来,谢冕、吴义勤、孟繁华等学者都介入过当代文学经典讨论。温儒敏提出“文学史经典”与“文学经典”之分,孟繁华提出经典化与当代性问题。其实,关于“当...

网络文学#观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4/c404027-4045916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4日8时59分49秒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出版小说新作《偷窃》

   ...给巴尔阿拉伯裔英国黑人小说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Abdulrazak Gurnah)推出了五年来的第一本小说。 256页的《偷窃》(Theft)也是古尔纳的第11部长篇文学作品,3月18日由英商布鲁姆斯伯里社出版。北美版同日上市。 故事发生在最近的一个世纪之交,以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坦桑尼亚旅游繁荣为背景。卡里姆从首都达累斯萨拉姆的大学毕业后,带着新的自信与雄心回到沉寂的桑给巴尔家乡。昔日的癫痫...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1/c404090-4045775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1日8时58分34秒 艾琳·普希曼:成功作家的第一步是成为成功的读者

   ...sition and Communication)创意非虚构特别兴趣小组常务委员会成员,《像作家一样阅读》(How to Read Like a Writer)的作者。她的著作《像作家一样阅读》由英国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出版,记录了10堂创意阅读课的内容。“像作家一样阅读”,一直是创意写作教育中的重要理念和课程模块之一,注重读写结合、从作家视角切入阅读,并进一步在对作品技艺、类型特点和创作过程的思考中,具...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1/c404090-4045773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1日8时54分14秒 英美广播现代主义研究的兴起

   ...与权势集团的关系和特立独行的艺术家个性使他们成为BBC广播的上佳人选(121)。布鲁姆斯伯里集团成员为BBC制作了大量文艺类评论节目,为以后的广播谈话节目(chat shows)开启了先声。经由广播,布鲁姆斯伯里成员的文艺观点得到极为广泛的传播,这些文艺评论节目也塑造了他们作为一群热衷谈论高雅文化、时常对生活提出异乎寻常的、有时是进步的观点的公众形象(124)。怀特海德的文章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线...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1/c404090-4045103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日8时20分55秒 当AI成为“作者”,独属于人的表达何以实现

   ...今,即便不具备一定的写作技艺,借助AI也能创作出颇具水准的文学作品。人工智能引发的写作者身份认同危机动摇了文学创作中人类主体性的根基,今天的写作者所面临的“影响的焦虑”已经不单是美国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口中同文学前辈或者同辈的较量,还要同人工智能竞争与共存。 “作者”的概念正在被重塑 AI的介入使得“创作者主体性”的概念复杂化,不仅涉及个体与技术的关系,还牵涉人类在创造与认知中的核心地位。当AI写得...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9/c404033-4044946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9日8时53分22秒 文学的赐福

哈罗德·布鲁姆的新书《记忆萦回:布鲁姆文学回忆录》中有篇文章,叫作《更多的生命:文学的赐福》。耄耋之年的文学批评家在生日这天的凌晨,看到了远逝的母亲,看到了自己三岁时在母亲膝下玩耍的情景。布鲁姆深情款款地追忆着:“她有五个孩子,我是最小的一个,当我和她单独在一起时,我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孩子。她准备饭菜时经过我身边,我会伸手去摸摸她光着的脚丫,她会揉揉我的头发,喃喃地表达爱情。” 这篇带给我永久感动...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1/c404018-4044399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4日8时23分58秒 《破壁与神游》:诗歌的困境意识与破壁精神

   ...焦虑”,这就引发了他的第二重“破壁”。作为一位在桐城古城成长、濡染桐城派文化,又广泛精研过西方文学哲学的诗人,中西传统既是其宝贵的童年经验与精神资源,也可能对创作者造成一定压力。如在文学理论家哈罗德·布鲁姆的“影响的焦虑”理论中,前人的巨大的诗歌成就可能使后人产生巨大的心理焦虑,而成为其创新途中的障碍。汉学家宇文所安认为,“在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里,令人信服的朴素文字似乎越来越难写;那些优美的朴素字句...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2/c404030-4043728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2日9时29分42秒 《宋煜的诗》:用阅读和自画像完成当代生活

   ...教人以孤独。”宋煜从小热爱阅读,从初中就开始陆续阅读昆德拉、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的作品。这不仅被视为诗歌写作的一种文学准备,更重要的是,阅读所造就的“孤独”会让他感到充盈。在《如何读,为什么读》一书中,布鲁姆又指出文学的功用是教人战胜孤独和自我治愈。这看似矛盾,其实是一致的,在这种孤独教育中,人发现了自我,并且使得自我更加有厚度。 在飞机上,宋煜也在阅读。在《窗外》一诗中,宋煜这样写道:“窗外/大块的云团...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7/c404030-4043345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7日12时31分47秒 章培恒先生的内曜与心声

   ...一系列这样的作品,构成了我国文学发展的坐标。 这一创新原则,如上文所述,出自列宁的《评经济浪漫主义》,而应用到文学史,从今日西方的文学理论来看,和艾略特的“传统与个人才能”、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或布鲁姆的“影响的焦虑”等说法都有相通之处。如本文所述,在与《哥伦比亚》与《剑桥》的对照中,我们可发现《新著》的不少相似的观点,如在体现文学史的多样复杂方面、对文学特性的强调、对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对女性文学的...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6/c404063-4043238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6日12时20分2秒 经典常谈(二)

   ...候,里面包含着一种关注原创的“现代正确”,仿佛只有超越前人才是写作的目的。不妨换个方向想一下这问题,我们清晰理解了前人的意思吗?如果还没有像经典作家那么理解他们自己,我们的焦虑是不是有点无的放矢?结合布鲁姆新译成汉语的《记忆萦回》,或许可以思考,他这本书展示的究竟是“影响的焦虑”,还是影响的幸福? 房伟:“影响的焦虑”肯定会有,主要是当你发现了一条自以为很好的写作方式,但这条偏僻的小路上早有无数的大师正...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3/c405057-4042991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3日16时37分46秒 经典作家专刊——萧乾

   ...富的“课外活动”,如辩论会、电影学会、读剧会、茶会等,伯特兰·罗素和李约瑟都常请他去吃茶。萧乾与威尔斯、艾克敦、乔治·奥威尔以及布鲁姆斯伯里团体(the Bloomsbury Group)交好,尤其是布鲁姆斯伯里团体,其以弗吉尼亚·伍尔芙和她的画家姐姐瓦妮莎·贝尔为中心,集合一批多来自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和国王学院的知识分子如E.M.福斯特、T.S.艾略特、阿瑟·韦利等,传承剑桥大学人文主义精神,可谓英国现...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7/c404064-4042738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7日10时25分51秒 2024年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热点与前沿

   ...论家们对他们如何完成手头的对象或主题的研究并不那么着迷,他们更关心的是为什么要追求它。换句话说,方法让位于公共利益、社会和政治活动以及道德等方面。这是一种持续至今的理论趋势”。当前文艺理论的驳杂面貌从布鲁姆斯伯里学术出版社出版的《当代文学与文化理论概览》章节目录可见一斑,其包括十五个主题,分别是:(1)早期理论;(2)结构主义与符号学;(3)马克思主义;(4)精神分析理论;(5)后结构主义理论;(6)女...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6/c404034-4041940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6日10时5分29秒 汪涌豪:文学阅读与批评,或从这里开始

   ...中外文学史上都很普遍。不过在西方,人们对它的认识通常从读者出发,以对偏见的分析作为阐释与论说的起点,来证明有此现象实属必然。当然也有从文本出发,结合语言的差异性与修辞性,从反方向证明正读之不可能的。但布鲁姆不这样,他从作者角度切入, 用弗洛伊德家庭罗曼史理论,结合尼采超人意志论、希伯来神秘哲学、保罗·德·曼的文本误读和弥尔顿以来英美浪漫主义的诗学实践,将作者因阅读前辈产生的心理焦虑看作是误读发生的根本原...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1/c404033-4041630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1日8时37分53秒 托马斯·伯克和他的唐人街系列故事

   ...精神避难所,印象派接触到了日本木版画,高更借鉴了南部海岛的原始主义,毕加索早期迷恋非洲雕塑,被遗忘已久的“中国风”也被重拾和二次挪用,随之,阿瑟·韦利等汉学大师涌现。而在当时英国知识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布鲁姆斯伯里团体成员也对中国展示出了浓厚的兴趣,例如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其小说《到灯塔去》中创造了莉莉·布瑞斯珂的角色,她被赋予了一双“中国眼睛”,象征着伍尔夫对东方文明的想象;而朱利安·贝尔与中国的联系尤为...

世界文坛#作家印象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0/c404091-4041582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0日10时46分52秒 写作及其省思 ——向迅作品读札

   ...系,那么,“写作及其不满”指向的便是写作者自身同其所从事的创造行为(文学创作)之间的辩驳或诘问,这种“不满”源自对写作伦理和意义的自觉或焦虑。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写作及其不满”,本质上关涉的是哈罗德·布鲁姆意义上的“影响的焦虑”,也即对“正典”或前辈作家的超克,只不过向迅深耕的方向,更多是从自己出发。向迅在散文、小说这两种文体之间的跨越和切换,很大程度上阐释了这种“影响的焦虑”及其生动性。 关于主题:一...

民族文艺#品评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07/c404101-4041407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7日8时55分38秒 重读《伤逝》:爱情的诚与谩

   ...》中最具审美意味的心灵痼疾。我们被激起的悲悯似乎接近于审美经验的核心。鲁迅并没有明显的意图要把我们变成涓生,然而我们读时陶醉于叙述者的自我沦陷。毫无疑问,《伤逝》不同程度上是我们自己的故事。是的,正如布鲁姆所言,“我们的绝望需要安慰,需要一种用深刻的叙述配制的药物”。悲剧逼得我们去面对人类的脆弱和局限。 百年来的《伤逝》解读似乎还缺乏对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角色的充分理解。这就是阿随。阿随不是个可有可无的宠物...

文史#重温经典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07/c419384-4041392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7日8时24分4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