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毁掉作坊,也毁掉自己”41可以看出,庄镰伯的终极目的就是要毁掉自己。“他预感到,他最终会毁掉自己的。”42这种毁掉自己的欲望与预感,不能仅仅用对以往犯下罪过的愧疚来解释,还有更加复杂的心理原因。 巴塔耶受黑格尔的影响,以否定之否定之线来描述“性”和“死”的两条思想之线。在关于“死”的思想之线中,通过对自然世界的否定,而抵达了世俗世界,通过对世俗世界的否定,而抵达了神圣世界;而这种神圣世界又是对自然世...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1/c404030-4045813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1日20时41分7秒 爱与友谊的哲学沉思...更为复杂、隐匿。在后一条脉络中,法国思想家们对主体和理性展开批判,并延续了尼采对生命的思考,为意志和欲望进行辩护。德勒兹从正面激活了权力意志;福柯从反面剖析了本能、非理性、生命的激情在欧洲消逝的原因;巴塔耶认为本能、欲望、激情具有神圣性;德里达的解构主义致力于摧毁稳定不变的形而上学幻觉;利奥塔提出了“力比多经济学”……不难发现,他们身上均体现出生命的激情对理性牢笼的反抗。 汪民安指出,法国理论呈现出当代...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7/c404030-4044032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7日9时12分18秒 《本雅明书信集》:本雅明的晚年朋友圈...上看,除了法兰克福学派、肖勒姆、布莱希特,还有几个思想倾向对晚年本雅明影响极大:当时精神病学的异端,代表人物有克拉格斯(Ludwig Klages);法国的极端右翼和左翼,右翼指天主教保守派,左翼包含巴塔耶和卡约瓦(Roger Caillois);以及提姆这位神学家。有没有可能,本雅明仍然在重复肖勒姆所谓“西班牙犹太人”的手法,处理这些思想资源呢? 最后,我还是想对本书翻译说几句话。这本书由传奇译者金晓...
世界文坛#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0/c404092-4043538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0日8时55分46秒 《天涯》2025年第1期|胡赳赳:死亡说明书...经由黑格尔、荷尔德林、马拉美而来的语言对事物的谋杀,这些在以后都得到了布朗肖的深入探究。 布朗肖也以创作实践来践行他的理论,1948年,他出版了转向叙述自身同时也是回应荷尔德林的《至高者》,随后则是被巴塔耶称为“三联画”的《死刑判决》(1948)、《在适当时刻》(1951)、《那没有伴着我的一个》(1953),这三部作品主要的与“垂死”(含有15岁时手术引发败血症及更为惨重的37岁时险遭枪决的经验)“时...
新作品#报刊在线#《天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7/c418992-4042759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6日8时48分23秒 2024年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热点与前沿...霸权思想的症候性理解?……詹姆逊对唯物主义问题的思考还将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得到更多的回应。此外,在2024年文艺理论的观照视域内,还有康德、阿多诺、本雅明、贡布里希、布莱希特、拉康、布朗肖、巴塔耶、德勒兹、德里达、阿尔都塞、巴迪欧、南希、朗西埃、阿甘本等重要理论家。 二是对美、净化、同情、情感、形象思维、形式、意义等学科基础命题的研究探讨。赵毅衡持续关注文学形式理论,探究意义作为通道,如何让内...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6/c404034-4041940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6日10时5分29秒 《雨花》2025年第1期|陈先发:灯穿影去...深处一直严厉受禁的东西。从复杂的心理连锁反应中,一个鲜明而全新的自我升起,一个新观念也随之而来:旁观他人之痛。强烈的觉他意识,一种不得不投入他者体内去受难的冲动,改变了一个人的文字,无论他是杜甫,还是巴塔耶。觉他意识的苏醒,当然不仅是一个旁观的姿态,也远不是以自我完善为终点的一种注目礼。阿伦特说:“只有把自己的生命和人格,投入到公共领域的冒险中,才能获得人性。”当一个知识分子受到“形而上的热情以及正义、...
新作品#报刊在线#《雨花》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05/c419885-4041300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6日8时41分8秒 《山花》2025年第1期 | 蒋在:摇篮曲:激情中的暴力...艺术里运作,那世界虔诚地诅咒一切肉体的作品……因此,它们的情色价值在某种意义上令人心碎。它没有在一个轻易打开的世界里得到肯定。在这里,我们发现了一道摇曳不定的,甚至严格地说,焦躁不安的光芒。 ——乔治巴塔耶 威斯坦·休·奥登曾被誉为托马斯·艾略特之后最重要的英语诗人。奥登被翻译到中国也相对较早,其中卞之琳属最早译介奥登作品的译者之一。但在中国,一直没有一本完整的奥登诗歌全集,直到2007年前后,诗人马...
新作品#报刊在线#《山花》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21/c418988-4040621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6日8时41分21秒 社会主义“新人”形象与杜晚香的符号意义...主义”对“人”的消解,这使80年代“人”的话语始终处于确立/消解的内在紧张中。这种“内在紧张”一定程度上源于思想界对回到“五四”的路径依赖,即经由人的情感、欲望或“内面的人”建构“人”的主体性。抑或如巴塔耶在《色情史》中的分析,对情感欲望的极度张扬,带来的不是主体的确认,反而是“主体的消融”。相对而言,《杜晚香》在“人”的重新发现方面选择了不同的路径,将建立在“尊劳主义”上的崇高感、道德感和责任感作为个...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21/c404030-4040614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1日9时42分25秒 捕捉“无名之物”,让事物“返魅”...描述,不放过任何一处局部;偶尔,他又以一种俏皮的、略带讽刺与玩味的笔调,回忆起一件作品引发的逸事。无论以何种方式接触作品,他始终坚持,艺术是不可侵犯的自由领域。 《论马奈》 作者: [法]乔治·巴塔耶 王天宇 译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本书是法国著名思想家巴塔耶的关于现代主义绘画之父马奈的艺术评论文集,内容涉及贵族趣味向资产阶级趣味的妥协、神圣性向艺术性的过渡、马奈所...
新闻#本网原创精选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09/c429168-4039828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10日15时10分6秒 杨静南:作家不是生产肥皂的人...理解是,有阴影才会有光亮,对黑暗的凝视,本质上关乎对光亮的想象与渴望。 作家该如何对待黑暗或邪恶,前行者有许多研究,如库切就在《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里专门开了一堂“邪恶问题”,法国思想家乔治•巴塔耶也特地写了部《文学与恶》,就连一直被认为是畅销小说家的村上春树对黑暗也都有着很好的理解。村上说,“要下沉到心灵黑暗的底部去,越要讲规模宏大的故事,就越要下降到更深的地方,好比想要建造高楼大厦,地基就必...
理论评论#创作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25/c404032-4038949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5日22时22分52秒 2024年傅雷翻译出版奖获奖者揭晓...向为法语国家(地区)文学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发表《“黑人性”运动的文学思考》《论勒克莱齐奥文学创作的介入性》等文章。已出版《三孔桥》([阿尔巴尼亚]伊斯梅尔·卡达莱)、《天空之蓝》([法]乔治·巴塔耶)、《物质的迷醉》([法]勒克莱齐奥)等5部译著,另有《神奇的武器》([法]埃梅·塞泽尔)、《和猫一起在巴黎》([加]达尼·拉费里埃)2部译著待出版。 从左到右:傅雷奖常任评委博杰,中方特邀嘉宾梁鸿...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1/c403994-4037280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日15时5分14秒 2024年傅雷翻译出版奖揭晓!3部作品获奖...向为法语国家(地区)文学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发表《“黑人性”运动的文学思考》《论勒克莱齐奥文学创作的介入性》等文章。已出版《三孔桥》([阿尔巴尼亚]伊斯梅尔·卡达莱)、《天空之蓝》([法]乔治·巴塔耶)、《物质的迷醉》([法]勒克莱齐奥)等5部译著,另有《神奇的武器》([法]埃梅·塞泽尔)、《和猫一起在巴黎》([加]达尼·拉费里埃)2部译著待出版。 评委颁奖词 埃梅·塞泽尔是黑人精神运动先锋,是...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1/c403994-4037271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日9时17分15秒 今日批评家 | 白惠元:越界的想象力...、自我形象学。做文化研究不能只是捕捉文化现象,重要的还是要对现象进行重新的理论命名。 做文化研究实际上并不是写文化观察报告,而是要与那些理论大师对话。实际上欧美学术界的文化研究都是建立在福柯、德勒兹、巴塔耶、德里达这些大师的理论基础上,与他们进行持续的深入对话,并在与这些理论大师的对话中为文化文本赋予理论背景与深度,为讨论建立起一种高度与广度。齐泽克是这方面的一个典范,齐泽克的研究博大混杂,如入无人之境...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21/c404030-4036647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2日9时52分19秒 唐诗人:身体、情动与城市文学...然,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平凡的都市女性的“精神出轨”经验。但是,我们并不能以传统的道德观念来理解或责备她。这个母亲所遭遇的,不是生活伦理意义上的精神出轨,而是存在论意义上的“情动”经验,这种经验近似于巴塔耶的“内在体验”,因为极端、非理性,才让这个母亲体验到了她作为女人、作为人的本质性状态,而不仅仅是作为母亲、作为妻子的社会角色属性。 与《母亲》相近,《物理老师》也是表现一个女性的“情动”经验。小说写一...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22/c404030-4034439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23日9时15分8秒 《奥斯维辛之后:阿多诺论笔选》...专著Le possible de l’impossible : la question de l’expérience-limite chez Georges Bataille(《不可能之可能:乔治•巴塔耶思想中的“极限经验”问题》),译有《天空之蓝》、《人与神圣》。
书汇#新作快读#A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23/c405062-4022217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23日17时7分44秒 马拉默德的房间里坐着谁情欲之眼 不管它怎样肯定自身,它仍保持隐蔽。 这既是死亡的本质,也是情色的本质。 两者事实上遮蔽了自身: 它们在自身显露的那一刻遮蔽自身。 ——乔治·巴塔耶《爱神之泪》 马拉默德的小说《魔桶》里,主人公利奥·芬克尔正坐在纽约居民区那一间狭小、几近简陋却堆满了书籍的房间里,米白色的墙面随着时间在幽暗里转为深灰。 《魔桶》与《浮士德》的进入方式有相似之处。浮士德博士在书房里踱步苦恼,在那个阴郁的墙洞,即使透...
世界文坛#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23/c404092-4022160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23日8时36分48秒 伍倩:我在词语里发现了生命...夫身上认出了黑格尔。‘异化’这个概念可以从马克思追溯到费希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再一路延伸到卢梭。巴赫金捏合了索绪尔和马克思,马尔库塞拼接了马克思与弗洛伊德。巴赫金的狂欢,本雅明的戏仿,阿甘本的滑稽,巴塔耶的迷狂,都可以追溯到伯格森……然后回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每个人的言说都吞吐着其他人,如果你拿掉了其中一个,另一个就立刻消失。” 对于“互文性”的二度认见,不再能满足我“博涉”的肤浅虚荣心,而只令...
理论评论#创作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312/c404032-4019423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3月12日8时59分45秒 “唯有那些承载着意义的词语会落下”...斯库戏剧首次在中国有了完整的文字版本。不妨以此为契机,重新认识尤内斯库与他的荒诞戏剧,品读法兰西荒诞戏剧带来的震撼与思考。——编者 1950年5月11日,欧仁·尤内斯库第一部剧作《秃头歌女》由尼古拉·巴塔耶剧团在巴黎夜游神剧院首演。此时剧作家已年过不惑,可谓大器晚成。罗马尼亚父亲,法国母亲,在两个国家之间穿插成长,尤内斯库似乎对任何一种文化都缺少归属感。前半生他经历了破碎的生活、拮据的经济、残酷的战争、...
世界文坛#作家印象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131/c404091-4017023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2月1日8时21分58秒 小说的危机和永恒:最不起眼的虚构也会触及我们的本质...。纯粹消遣的小说、甚至消费小说的大量增加,并没有改变这一点。我们只需再遇到一本有其他目标且有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的小说,就足以再次发现虚构的惊奇之处、虚构的重要性、虚构的深刻——这与简单的逃避方式相反。巴塔耶写道:“或多,或少,人都悬于故事中,悬于小说里,由它们为之揭露生活多面的真实。”如果我们对生活的了解不仅限于我们有过的经历和我们体会过的情感,那么我们对生活的了解又会是什么呢?通过虚构,我们得以探索一...
世界文坛#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228/c404092-40148526.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28日10时20分0秒 罗兰·巴特的身体旅途和写作旅途...疑对他构成了刺激。首先是萨特创办了《现代》杂志,第二年,乔治·巴塔耶创办了《批判》,这两大杂志成为战后法国新思想的两大传播机器。《批判》吸引了一批另类知识分子,如布朗肖、福柯等。它更具有尼采色彩,因为巴塔耶本人就倡导一种危险生活方式,寻求一种边缘体验,在性和上帝的门槛边徘徊。此外,共产党人阿拉贡创办的《法兰西文学》、卡那帕创办的《新批评》、莫里埃创办的《精神》在当时也颇具影响。 最初,马克思主义几乎占据...
世界文坛#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123/c404092-40124364.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1月23日9时35分4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