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具有很强的文学性,体现了非常好的文学写作潜力。究其原因,一方面,与汉语二语学习者整体人数的爆发式增长有关;另一方面,也与AI智能写作技术的成熟有关。不可否认,一些留学生在进行写作时,会尝试使用AI工具进行文字润色,这或许是创意写作将要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如何更好地利用AI进行创作,而非一味拒斥或是简单复制粘贴。不过,这是另一个话题了,此处不再展开。 面对这一趋势,国际中文教育应积极关注并发挥作用。我...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503/c419351-4047277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5月3日8时31分29秒 大地赞歌·劳动的诗篇...指粘在扳手上撕掉一层皮;为测试新型密封圈性能,连续值守……那时我就想,什么时候能让机器替代人,让师傅休息休息。如今这一想法已成为现实:数字化技术取代了人工巡检,老油井也用上了工作室研究的起压曲柄趁套等工具。 一阵电话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娟姐!”是新来的技术员打来的,“数字化平台显示一切正常,但是监控看您站在那儿半天了,我来问问……”她年轻的声音像极了多年前参加采油厂技能大赛的我。在裁判质疑中,我将零件...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502/c404018-4047241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5月2日8时29分31秒 《大口呼吸春天》:奏响劳动者的诗与歌...器/在空气中蓝蜻蜓不能选择滑行/蓝蜻蜓在加速在攀升/蓝蜻蜓是一道鞭影/蓝蜻蜓是一道虚拟的闪电”,工业劳动要求准确、流程化,蓝蜻蜓如同工人手中的风筝,不断攀升,又划出一道闪电。 劳动是人作为主体使用生产工具对生产材料进行加工、锻造的过程,动作以及表示动作的动词成为新工人诗歌中重要的修辞术。动词是一种施动力和作用力,也是人付诸行动和实践的表现。打工的“打”就是经常出现的动词,打工既是一种动作化的行为,也是...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501/c404030-4047227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5月1日11时21分20秒 【独家】人物 | 张楚:刀锋温柔...部分受到伤害,写作者的灵魂可能枯竭,对这个世界的爱就会变得不真诚、不深情,“油滑和过于投机主义的世故,无疑会伤害作品的骨髓。” 众多好友眼里,张楚丢三落四,生活能力低下,永远搞不清交通方向,对一切智能工具慢半拍,除了认认真真写小说和热热闹闹喝酒,身外之物他很少花心思琢磨。当斯继东偶尔不满“斥责”他“作为70后代表作家之一好歹有点责任意识,别老发言不痛不痒的”,张楚一脸惶恐看着朋友:“那我应该说点什么啊...
新闻#本网原创精选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30/c429168-4047190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0日16时18分8秒 东君:中国小说的味与道...,但沿波讨源,仍然能找出几条脉络。在周作人看来,有两脉一直或隐或显,交替前行,一脉称作“言志派”,另一脉称作“载道派”。二者如何区分?言志派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且强调文学的审美功能;而载道派把文学当作工具,强调的是教化功能。周作人说得很直白:言志派不摆架子,载道派摆架子。中国古代的小说家是不摆架子的,即便是摆架子,也是做做样子。那时的小说家没有像文章家那样严谨,他们才不管什么“尚事”与“尚言”、“言志...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9/c404030-4047103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0日9时52分36秒 舞台灯光:戏剧的另一位视觉导演...沉浸式剧场中的数字交互,灯光设计始终在技术演进与美学范式迁移中寻求动态平衡。随着科技的进步与艺术创作观念的不断发展,我国舞台灯光设计经历了从技术追赶到范式创新的转型,彰显出数字时代的全新活力。 从照明工具到叙事主体 从原始火光到气体放电灯,从用盐水缸机械调光到用人工智能语音编程,灯光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影响着戏剧的叙事范式。当下舞台上的灯光已突破辅助性定位,从视觉照明工具提升为具有自主表意能力的叙事主体,...
艺术#舞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30/c419389-4047147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0日8时53分23秒 打破边界的温暖力量...们谈笑风生、好不热闹。时空对照中,人与人之间真实联结所营造的生动感和安全感愈加动人——它不是某种简单的怀旧,而是对一种日益稀缺的“在场与陪伴”的深切追问。 全球化进入新时代,影视作品不再只是文化输出的工具,更是心灵对话的桥梁。《苦尽柑来遇见你》让我们看到,当以更开放的姿态去理解和接纳这场“镜像式”的文化交流时,才能借由情感共振,构筑彼此理解的通道。它的传播路径也让人想起“李子柒现象”——在众声喧哗的网...
艺术#影视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30/c419388-4047129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0日8时31分38秒 书阁相望...上,他表态说,土地人民都放弃了,还谈什么文物。教育部如果要,就自己来运吧。也就是说,书要运到外省,省政府不出钱,不出车,不负责。 数次呈请迁书未果,1938年1月7日,陈训慈写道:“今既无馀钱又无交通工具,无米之炊,前已饱受痛苦,今将安所效力。瞻念万一疏失,将何以对浙人,何以对文化,不禁殷忧,尤不禁对主持教育行政者致其愤愤也。” 僵持不下时,浙大校长竺可桢再向教育部部长陈立夫建议,这套书“硕果仅存”,...
新作品#纪实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9/c404019-4047042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0日8时28分41秒 如何安放银幕上的科技与科幻...考和尝试,否则,再炫的武器看久了也会麻木,甚至使人剥离出本该体会到的痛感,难以审慎地把握人类自身与科技的关系。 总之,人们往往把目光投向更远的远方,却总是恍然意识到,未来比想象要来得更快。科技是冰冷的工具,科幻是温暖的梦境,二者交织,使电影宛如一场光影绮梦,既让我们触摸到未来的可能,也提醒我们在飞速前行的时代中,守护人性的温度与文化的根脉。与此同时,如何将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为“我”所用,是一个值得所有...
科幻#科声幻影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30/c404084-4047127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0日8时25分33秒 AI为科普科幻领域带来哪些发展新动能和挑战...AI生成的作品可能无法享有著作权。美国版权局认为人类作者身份是版权保护的先决条件。 署名权的界定。AI生成作品和人机共创作品的署名的界定十分复杂和困难。我国著作权法的署名权仅限自然人或法人,AI 作为工具不具备法律人格。但 AI 生成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又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导致难以简单地依据现有法律确定其署名主体。若将 AI 视为署名主体,与现行法律中对主体资格的规定冲突;若不承认,又难以体现 AI 在创...
科幻#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30/c404080-4047125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0日8时21分35秒 书阁相望——文澜阁《四库全书》抗日西迁记...上,他表态说,土地人民都放弃了,还谈什么文物。教育部如果要,就自己来运吧。也就是说,书要运到外省,省政府不出钱,不出车,不负责。 数次呈请迁书未果,1938年1月7日,陈训慈写道:“今既无馀钱又无交通工具,无米之炊,前已饱受痛苦,今将安所效力。瞻念万一疏失,将何以对浙人,何以对文化,不禁殷忧,尤不禁对主持教育行政者致其愤愤也。” 僵持不下时,浙大校长竺可桢再向教育部部长陈立夫建议,这套书“硕果仅存”,...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9/c442005-4047106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9日22时5分58秒 许潇菲:乐感文化基因与网络小说“爽”之发生...的纵欲生活方式,追寻的是短时间内能够得到满足的感官刺激,借以发泄的是市场经济冲击下的消费之乐。但问题在于,绝大多数爽文、小白文只能实现乐感文化精神中最粗浅的层级,成为暂时性缓解(抑或逃避)焦虑的代偿性工具。而乐感文化所追求的“乐”从来不是动物式的吃喝玩乐,而是人文修养的成果,是人生的最高境界[19]。虽然相较于中早期阶段,目前网络文学作品整体质量有着较大提升,涌现出一大批能够在“爽”中升华思想境界和美...
网络文学#观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9/c404027-4047071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9日9时31分5秒 人工智能时代如何阅读(二)...数十年前,我们要在书店,辛苦寻找对我们有益的经典著作,很多时候,我们听说了一本好书的名字,却因为各种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和它无缘相见。而现在,互联网技术,已经让无数的经典作品变成了电子书,人工智能工具更是方便了我们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经典作品。 阅读,已经从技术手段上,变得前所未有的便利。一部手机在手,在去上班的地铁上,在回家的大巴上,在出差的高铁、飞机上,在午间休息的咖啡馆内、茶水室中,在入睡前的...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1/c403994-4046448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9日8时42分39秒 《山西文学》2025年第4期 | 张暄:你以为你是谁(中篇小说)...说过,这几乎成为咱俩交往中最让我骄傲的一点。我只会对你不失时机地赞美,有时真诚,有时略显夸张,即使夸张也不失真诚,因为并非无中生有。还有,你爱上了门罗,爱上了读书,爱上了文学,我帮你找到一件击败无聊的工具,有它能陪伴你,总让我心安许多。 谢谢你曾经给予我的温情和美好,我铭记在心,在今后的日子里慢慢反刍,温暖我今后也许惨淡的人生。 愿你安好!
新作品#报刊在线#《山西文学》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7/c419827-4046230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9日8时25分16秒 共绘音乐与科技未来图景...AI创作固然很高效,但艺术家也要知道自己作为“人”的价值所在。“艺术家的价值,在于能够真正感受这个世界,可以真实地与人接触、产生友谊,获得与世界的连接……希望创作者们在舞台上谨慎使用AI,将其作为辅助工具与人类创作相结合。” 如果说《关于谎言的全部真相》让沪上观众们感受到世界先锋剧团对科技的创造性运用,那么融创节展演板块则以“跨界实验”掀起艺术浪潮,四部全球首演作品彰显技术与人文的共振。开篇之作《未来...
艺术#舞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9/c419389-4047046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9日8时16分58秒 《英汉大词典》(第3版)首发上架...大学青年教师朱绩崧承担《英汉大词典》(第3版)主编工作。纸质版本累计印数达70万册,搭载的电子产品累计销售超150万份,是名副其实的“国民级工具书”。 《英汉大词典》(第3版)革新实现了组织架构、编纂工具与参与模式三大创新——新版词典构建以英汉大词典编纂处为学术平台、以主编为学术中枢的编纂架构,确保词典编纂工作有序推进、内容权威规范;利用数字编纂平台,实现语料的快速检索与分析;词典自修订编纂初期即发起...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9/c403994-4047042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9日8时2分33秒 如何认领90年代——兼及思考的视角和方法...的落脚点是一种完全基于个人的灵魂呼吁,和代表世俗秩序的家庭不发生及物关系。后来的现代派文学和先锋文学更是将这一点推向极端,在莫言、余华等人的早期作品,如《红高粱》《现实一种》中,家庭不过是一种寓言式的工具存在,并不具有世俗生活性,个人大于家庭,甚至通过对家庭伦理的拒绝和解构来获得一种更本质化的个人存在。但是在90年代,家庭成为书写和想象的重心,除了《渴望》,90年代流行的另一部情景剧——《我爱我家》更...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8/c404030-4047031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8日23时34分18秒 “现实的葛藤”——以 20 世纪 30 年代“莎士比亚化”的译介为中心...我认为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之一,是老巴尔扎克最重大的特点之一。”45恩格斯的话有力地驳斥了世界观和创作问题上的庸俗社会学观,即把世界观和创作方法简单地混同,把文艺作品简单地看成图解、演绎作家世界观的工具的看法。世界观和创作方法不能割裂,也不应完全等同,“现实主义不但是现实之真实的描写的方法,而且也是领我们达到正确的世界观去的一个道路”46。就是说,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应是开放的、发展的,是充分...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8/c404063-4047015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8日17时41分59秒 榆荫硕且密,披襟待薰风...书”。这就是那个年代的“老爷子”。这一组看似家常的叙事,不仅为读者交代了作者与戴逸在那个特殊年代建立起的特殊关系,也为本书标出了“铁一号”红楼这条主线。 笺,书信也。书信在那个年代不仅是主要的异地交流工具,也是传播信息和思想表达的主要途径。本书的第二部分就是作者与戴逸的“两地书”。一地是作者落脚生存的福建老家,一地就是“铁一号”红楼,后又是江西“五七干校”。林健收藏了戴逸写给他的36封书信。这一封封信...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8/c404063-4047024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8日17时34分11秒 《黄鹤楼》首句宋初已有“乘黄鹤”说...白云”更改为“黄鹤”的三种主要说法:宋人说、金元人说、明人说。作者认为“黄鹤”产生于元代。文章信息丰富,所论“黄鹤”与蒙学一荣俱荣的关系,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本文另以文献和版本为立论依据,以逻辑为分析工具,考论“黄鹤”产生于宋初,供学界批评参考。 “乘黄鹤”的思维歧路肇始于唐末韦庄的《又玄集》 韦庄是晚唐集诗人、词人、学者、政治家于一身的全才型人物,不仅具有形象思维的创作才华,而且具有考察创作现象的理...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8/c442005-4047013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8日15时32分3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