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2421 篇有关 客家 的页面,用时 0.132秒.

第1页  共122页

深耕四十载,创新启未来

   ...《张桂梅和她的孩子们》刻画人民教师的无私奉献,《少年的荣耀》以战争为背景书写少年的坚韧,《慈江雨》讲述独特的援朝故事,《中国妈妈》聚焦“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医生的使命担当,《萤火谣》描绘乡村振兴浪潮中客家少年的奋斗历程。 在选题策划与出版过程中,出版社严格遵循中宣部主题出版工作要求,主动围绕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时间节点提前布局,以社会热点为切入点,打造出特色鲜明的“红色·军旅”品牌,构建起具有广泛影响力...

儿童文学#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30/c404071-4047158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0日9时52分46秒 人工智能时代如何阅读(二)

   ...度阅读,纸书阅读,能让你在AI与人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的当下,坚守人的内核与素养。 阅读,就是思想与文化的呼吸 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 黄发有 我还没上学,就感受到读书是一件庄重的事情。我的老家在福建西南部客家聚居区,客家人有敬惜字纸的传统,很多客家地区都建有字纸亭,写有字的纸不能随便丢弃,要拿到字纸亭焚烧。记得我家里有字的东西,哪怕是废旧的报纸,我父亲都会将它们叠放得整整齐齐。我小时候要获得读物,并不是一...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1/c403994-4046448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9日8时42分39秒 “十分盏”和“槐叶冷淘”

   ...。写这篇文章时,笔者专程联系了四川客家海外联谊会会长林先富,据其介绍,四川的客家人也会用这个词。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牧护关镇罗湾村的罗大杰也告诉笔者,他们村是清乾隆、嘉庆年间从广东长乐搬过去的,全村罗氏客家人居住已有十代了,平时也会说“十分盏”这个词。 翻翻古诗词,“十分盏”这个词曾出现在北宋苏东坡的《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淘》里,诗中有一句“暂借垂莲十分盏,一浇空腹五车书”,常有人将前句...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8/c404018-4047011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8日15时13分32秒 枯木林鸱

   ...,这街面曾经布满了他的脚印。从初踏上深圳开始,他就在石岩街上混,街上的每一家商铺、每一户档口、每一个街边的走摊,他都了如指掌;有视他如兄弟的,如喜仔,自然也有恨他恨得牙痒痒的,如那个伤了阿国三根手指的客家人。……如今这街上红红绿绿的年轻男女,在阿国看来仿佛是一个虚拟的梦境,而他还在梦中,一觉醒来,身体依然会躺在监狱的架子床上。 喜仔的休闲会所就位于石岩街中央,张扬的招牌站在街头就能清楚地看见,模拟一把...

专题#专题#优选中短篇#2025年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8/c448974-4047002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8日12时8分33秒 四耐亭前

暮色渐浓,洇过赣南的丘陵,宁都县石上镇的江背村浸在古樟的幽香里。这座始建于唐末的客家古村,至今仍守着二十余栋明清大屋与十一座祠堂。村口的慈恩阁兀自挺立,高六层,风格别致。六重飞檐切割着暮光,檐角铜铃轻吟着四百年前的孝道——曾氏一族为母建阁的故事,在青砖缝里流淌。 慈恩阁旁,有一座六角六柱菱形石亭,像极了方外的隐士。亭阁朝东,上书“四耐亭”,亭柱已有些斑驳,左右刻有一副对联:“耐冷耐苦立根本,耐劳耐闲做...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6/c404018-4046868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6日9时46分37秒 他们是新大众文艺的创造者

   ...有人扎根,有人离开,这个城市始终处在一种流动之中。一个春节过后,也许这里的人口又发生了更新。改革开放40多年来,近2亿人在这座城市工作、生活,不同地域的人们带着各自的文化背景和鲜活故事汇聚于此,江西的客家山歌、广西的壮族民谣、潮汕的方言文化……多元文化在东莞这片土地相互碰撞,形成了开放、包容、多元、务实、创新的文化气质。而这种文化气质正是催生大量文艺创作者的重要因素。 “打工文学”堪称东莞素人写作群勃...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8/c403994-4046270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8日8时31分26秒 何言宏:华语文学的南方变构

   ...们清醒地知道,即使在“新南方”的内部,同样也存在很多差异,比如曾攀就说过,“新南方”其实“是一种包容了多元化的内在趋同”,杨庆祥也说其中“本来就有丰富多元的文化遗存和文化族群,比如岭南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闽南文化、马来文化等”。作家朱山坡还很明确地指出:“文学是寻找差异性的”,“新南方文学”内部的“广东的作家、广西的作家、海南的作家,都在寻找和呈现个性化的、有新鲜内容和新鲜气息的‘南方’”。——...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7/c404030-4046250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7日22时16分22秒 《青年文学》2025年第4期|鄞珊:生的海

   ...我适应了环境,我也熄灭了那期待。 在潮汕人看来,广州的食材怎配“地道”一词?只有外地人才误解广州,食在花城。广州什么菜都有,湘菜、鲁菜、川菜、浙菜,甚至云南菜、贵州菜都可以在广州的各个角落找到;细分的客家菜、顺德菜、潮州菜这些广东本地菜系,更有它们的地位。 但潮汕人对潮州菜从食材到烹调的要求都是极其刁钻的。若原材料的“鲜”没能保证,再好的烹饪技术也无济于事,可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比拟。比如,如何对待...

新作品#报刊在线#《青年文学》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4/c418979-4045960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7日8时54分59秒 《民族文学》汉文版2025年第4期|钟二毛:东江纵队(长篇小说 节选)

   ...折,说:“不开玩笑了,说认真的了。回东江打游击,我比吴书记更有优势。理由呢,第一,从个人来说,吴书记是恩平人,讲粤语、白话,东江地区呢,客家人,讲客家话,你语言不通,人生地不熟。我是惠阳坪山人,正宗的客家人,语言通。还有,我在中山大学读书的时候,就在坪山搞过抗日宣传,团结了一批进步青年,在地方上有一定的基础。第二呢,从组织上说,惠阳县淡水、坪山地区的党组织是由我们海委直接领导的,我从担任海委组织部部长...

新作品#报刊在线#《民族文学》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9/c418928-4045634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7日8时48分46秒 生命与学术共同丰盈——江冰的文化研究与学术世界

   ...作家的文化优势,但同时他也敏感地捕捉到外来作家的优势——“由于熟视无睹进而导致漠然,其优势也可能瞬间消失殆尽,反而不敌外来作家因为差异冲突而唤起的新鲜感”[13]。排除粤方言这一元素,城市里老广州与新客家的区别并不明显,正是因为广州有强大的包容性,外来者能迅速地融入本土文化且不断丰富本土文化;但如此一来,“外来”并迅速同化,广州的芜杂与丰富也使其难以被归类与总结。江冰认为广东文化需要发现,需要归纳,需...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5/c404030-4046015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5日9时15分54秒 秀英厨房

   ...土地,我的城市,我的村庄。 外婆用食物喂养这个家。 饭豆排骨汤,加一粒蚝干增加鲜味,汤是黑色的,饭有豆粉香。我可以什么菜都不要,连吃好几碗饭豆汤拌米饭,外婆说这也是她年轻时最喜欢的吃法。 芋头饭,一道客家主食,外公外婆是客家人,我对这个族群的所有认识仅来自客家方言和餐桌上的客家菜。猪油把大蒜煸香,加入切成丁的荔浦芋头煎得微焦,再加盐调味,和米饭一起烹熟。绵软的芋头混在颗颗分明的米饭里,又糯又香。 酿菜...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6/c404018-4045415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1日8时52分14秒 山月遍照路迢遥

   ...漫长又徒劳的工作,将我们淹没在挣扎求存的黑夜。 2023年伊始,我结束长久的蛰居生活,踏上真实的人生郊游。郊游从走进乡村广阔的林区开始,探索乡村与乡村的边界。河对岸的村庄说着和我们不一样的方言,他们说客家方言,我们说粤语。两地人曾在同一所学校上课,来自对岸的同学笑我们不会说他们的方言,他们却可以流畅自如地使用我们的方言。童年时不曾留意到这种妙处,如今才察觉到,一河之隔竟可以划出两个截然不同的语言习俗世...

专题#专题#《人民文学》“新浪潮”作家观察#创作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0/c459099-4045726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0日16时52分5秒 东莞“作家村”探寻文学赋能“百千万工程”新路径

文化氛围浓厚的“作家村” 图/王俊伟 在东莞樟木头镇,一座拥有近300年历史的客家古村落正焕发新生。作家、文学爱好者聚在一起,畅谈文学理想;周边居民纷至沓来,畅享惬意时光。这样的场景,在东莞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寻常可见。从昔日的老旧古村,蝶变为文学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的生动样本,“文学+”模式带动“中国作家第一村”所在的樟木头镇官仓社区实现人口与收入双增长。4月9日,羊城晚报记者走进这一“作...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0/c403994-4045669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0日7时32分49秒 《搭萨》

《搭萨》 作者:林为攀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25年2月 内容简介 《搭萨》是青年作家林为攀的全新客家叙事小说集,收录《玲珑七窍心》《搭萨》《沙漏》《梵高马戏团》《胡不归》五个故事。少女松姑吞下眼泪,肉身化为木偶戏的舞台;父亲被装石头的竹筐压弯了脊梁,“扛菩萨”的荣光褪去,留下的是血脉中解不开的死结;祖母像一尊被遗忘的神像,在昼与夜的缝隙里守护着尊严;一场台风掀翻了村庄的屋顶,也掀开了...

书汇#新作快读#D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3/c405065-4045329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日16时32分6秒 写螳螂捕蝉,也写黄雀在后

   ...逐着。跑得快,或许就能抓住自己想要的东西,倘若跑得慢了,目标和自己也许都会被搞丢。 给人物、给故事起名字是每部剧本创作前期要解决的第一件事情。“佛爷”在老北京话里是小偷的外号,现在鲜有人知道。黎小莲是客家人,客家人的由来本就是背井离乡,“莲”就是荷花,漂在水面上。黎小莲从老家跑到南雄,又跑到荔城,也隐喻了她漂泊不定的命运。 剧的片名叫《黄雀》,是一种很小的鸟。男主角的名字里却有“鹏”字,说明他的内心曾...

艺术#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2/c404004-4045187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日8时28分8秒 乡村的浪漫

元宵节奔走在宁都的乡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被滚烫的汤汁所浸泡的汤圆,内心是随时要溢出来的甜蜜。 “滚烫”说的是元宵民俗的热烈气氛。作为中国客家民俗之乡,宁都是一个没有围墙的民俗博物馆。对于我和我的无人机“小飞蟹”来说,此次宁都之旅无异于一场饕餮盛宴。 正月十四下午到达曾坊村时,我就听到了“神铳”冲天的一声巨响。直径四五厘米、高十余厘米的铁疙瘩,填满火药后点燃,居然发出了地动山摇的声响。随后,许多人扛着缠...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4/c404018-4043866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7日8时55分5秒 专访代表委员:激发文化活力 焕发新时代精神

   ...通过书籍、画册等形式,深入剖析英歌舞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不同时期所承载的文化意义,让国内外读者都能深入了解这一独特艺术形式。” 在饮食文化领域,吴静怡强调要讲好“舌尖上的故事”:“广府菜、潮汕菜、客家菜等构成了丰富多样的粤语地区饮食体系,出版业可以围绕这些菜系,推出一系列融合饮食文化故事书籍,讲述它们背后的文化典故,以及在粤语地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通过这些内容,不仅能吸引国内读者对粤语岭南饮食...

专题#专题#聚焦2025全国两会#两会声音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1/c460133-4043641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1日9时50分48秒 茶事小记

   ...。早点比较常见的有肠粉、虾饺、叉烧包等,做得比较精致。早茶一般早上八九点钟开始,一边吃,一边喝,一边聊,有时就到了中午。 深圳经济特区是一个非常包容外来人的创新城市,生活在那里的,本省的潮汕人,外省的客家人等,都保留着喝茶的传统。很多公司或个人家里都有茶海。一般都是红木制作的,工艺精美,雕刻精良,不仅是喝茶的茶台,更可以作为一件工艺品来欣赏。 朋友中有潮汕人,更是把喝茶提高到了一种人生境界的高度。潮汕...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6/c404018-4043222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0日7时22分40秒 《灵隐》:在“南方图志”里镌刻人间烟火

   ...,也为当代文学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他以“物”的重量来沉淀“人”的质感,以尘世老腔通达寺院的梵音,以人间烟火知著百年粤港史,让时代变迁脉络和文化肌理在器物的裂痕与技艺的余温中显影历史神经元,将岭南文化、客家文化等多元文化因子熔铸于市井巷陌的呼吸之间。人类的历史正是在无数次的自我确认中完成螺旋式演进,葛亮以其“向岭南,向南海,向天涯海角,向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写作,呈现出这种从固定空间到流动载体的转变,勾勒...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8/c404030-4042814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8日9时25分56秒 钟兆云和农民胞姐以及“客家户口本”

   ...来自全国各地,于我而言,北京是隆重而又新鲜的地域,也许我们都曾无数次到达首都,但在北京一住就是小半年,还是第一次。想必兆云与我一样,身在客乡,心中却惦念着他的“客乡”——对,他来自福建闽西,道地一个“客家人”。我从未认识过一个“客家人”,直到遇上兆云。我们在同一个文学小组里学习、研讨,一起排演节目,也听他用客家话演绎小品,但我从未有机会了解他的故乡,以及那些人、那些事、那些也许与别的地方并无多大区别的...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4/c404030-4042439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5日9时29分2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