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在增强文化自信和建构中国文论主体性的前提下,从西方文论中获得更多有益的启示和借鉴。比如西方现实主义理论的新发展与新开拓,从新人文主义到新审美主义,从形式美学到文化研究,只要有利于深化认识文艺的人文审美精神,有利于促进认识文艺规律和提高艺术表现能力,有利于开拓艺术创新探索的新路径,都应当多方面加以研究,成为新时代文艺理论创新可供借鉴的理论资源。另一方面,在学习借鉴过程中需要保持应有的批判态度,警惕其中某...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4/c419351-4046763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4日23时27分17秒 谷雨花开,照见千年风雅...观当下牡丹题材绘画,尚存在“艳俗化”问题,显现出对牡丹内在精神的把握和表达存在不足。对“美”的感知和领悟是一个不断抵达的过程。从“花开时节动京城”的倾城之恋,到齐白石“大富贵”的市井情怀,牡丹作为中华审美精神的一种象征,其艺术世界博大深沉。所以,状牡丹之美,还需“浓丽有骨”,传其气韵。诗画之境、雅俗之思,在中国艺术传统的承扬中极为重要。如恽寿平以没骨法融合工笔与写意,吴昌硕以金石味贯通书画,牡丹画境的高贵...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0/c404018-4046389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0日9时4分0秒 今天,年轻人如何欣赏中国画...”。 记者:国产动画爆款频出,很多年轻人尝试将中国画的元素融入数字作品创作。如何更好挖掘中国画的深厚底蕴,进而推动转化与创新? 王远:要保持对中国画的持续热爱,不仅要看画,更要了解作品独特的艺术价值、审美精神和文化心理。中国画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精神追求,同时也是一座文化创新创造的资源宝库。从顾恺之、吴道子的人物画到董源、范宽的山水画,再到徐渭、八大山人的花鸟画,以及近现代...
艺术#书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1/c419391-4045102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日8时20分6秒 昆剧百年的生生之思...。百年前,戏曲舞台经历了从无灯光到点蜡烛照明,再到用电灯照明的过渡,戏曲表演能否使用照明设备曾引起过讨论。百年后,运用于戏曲舞台上的灯光不仅能分割时空、寓意褒贬、烘托气氛、突出人物,而且还能做到与戏曲审美精神不违和。作者认为,“上昆版”《邯郸梦》的灯光运用既拓展了昆曲的现代表现力,对年轻观众的吸引力也是不言而喻的。同理,在《梅兰芳·当年梅郎》中,一束圆柱白光如同一轮明月照亮梅兰芳在困惑中晦暗的心房,使他找...
艺术#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4/c404004-4044496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4日8时20分25秒 一个成熟理想主义者的诞生...,注定会反噬自身,给知识分子带来难以抵消的苦闷。 鲁迅在这个问题上有着超越时代的审视,他不是那种将新和旧进行简单二元对立的激进主义者,而是在踏实的治学中实现中西、新旧的融会贯通的实践者,从而将国学中的审美精神、积极的文化心理因素变成自己的“暗功夫”。换言之,当他循着历史的脉络去寻找失落的遗产时,也是在不断丰富自我,在还原历史面貌的同时开启一条新的健康之路:“新的生活来自于旧的遗存的清理、挖掘、利用,倘若能...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9/c404063-4042157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9日11时17分25秒 赓复与重构:文化哲学视阈下美学乡村的三重逻辑...自然。随着卢梭提出“回归自然”的命题,呼吁人与自然在精神层面的融通——“使他如醉如痴地漫游在美丽的大自然的辽阔的原野,使他感到他自身已与这美丽的景色融为一体”——人们开始更多地从自然中获得归属感。这种审美精神体现在18世纪欧洲形成的“如画”(Picturesque)绘画观念及其影响的乡村园林景观的营造中。在“如画”的审美标准下,18世纪的英国乡村开始以大地为画布,应用现代绘画的构图技巧及元素展现风景艺术的...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8/c419351-4042078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9日9时13分7秒 艺术热词:勾勒时代文化图景...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生,是一个充满挑战又极其重要的课题。 2024年度热词“中华生活美学”恰恰折射了当代中国人对传统美学价值的全新理解。古人从山水花鸟中汲取灵感,讲究“天人合一”,这种审美精神也悄然渗透到现代人的日常设计与生活方式中。 而“中国舞剧”近年来的频繁“出圈”,更是让全球观众看到了古典与现代艺术在同一个舞台上相互辉映的场景。同样,“中华文化标识”也在不断升级。如今很多博物馆、文创...
艺术#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15/c404003-4040214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15日8时27分27秒 践行艺术为民 创作文艺精品...年人才梯队建设的重要环节。“俗话说‘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剧本创作在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让更多年轻人热爱戏曲传统,了解戏曲艺术特色,尊重戏曲舞台规律,创作出符合时代需求和当代审美精神的作品,是戏文系众多师生毕生追求的事业。” “好作品犹如一朵朵浪花,奔腾向前,汇作滚滚雪浪,激荡起时代的轰鸣。”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院长、编剧罗周分享了她多年来从事戏曲剧本创作的切身思考。她谈到,唐朝...
艺术#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15/c404003-4040212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15日8时19分30秒 张光芒:论新时代长篇小说的传统文化书写...敦房东温都太太起初对中国人没什么好感,后来她对中国人的印象有所改变,对女儿说“我是要证明中国人也和文明人一样的懂得爱花”[1]。这种“中国文化=野蛮”“西方文化=文明”的文化偏见,必然影响到中国故事的审美精神和叙事框架。鲁迅是最早、最精辟并大张旗鼓地宣称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的文化大师,因为他从“地底下”看到了中国的“筋骨和脊梁”[2]。但是这种文化自信的理路和声音要得到全面重视尚需时日。较之文学创作,...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31/c404030-4039312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31日11时56分48秒 王安忆:论长道短...手工活,到底流露的是真性情;集起来这么一堆,也是一堆真岁月。这就又离开了文本的话题,是流过我三十年写作的一条河。 这位专注于讲述“大故事”的小说大师,以充满叙事性和文学哲思的笔触,描绘了她的小说理想和审美精神,多向度展现她关于文学、关于小说创作和阅读的思想与方法论。以至诚精深的作品解读探问生活的密码,用自省而富洞见的表达呈现文学创作的多面。细解文本,综论点评数十部当代重要的作家作品;讲述写作人之间的交集共...
理论评论#创作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17/c404032-4038390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7日11时30分3秒 “新时代山乡巨变文学创作——高晓声文学之约”活动在常州举行...丁捷,常州市市长盛蕾,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志良以及省内外作家、学者专家代表出席活动。 吴义勤表示,“高晓声文学之约”既是对年度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的一次思想艺术大检阅,也是对文学价值、文学规律和审美精神的弘扬。中国作协正在推进“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希望各位作家积极踊跃投身其中,创造出越来越多的思想精湛、艺术精深、勇攀文学高峰的新经典之作。 “新时代新乡土文学下的作者需要...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4/c403994-4037513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4日11时36分49秒 新时代“人民史诗”的文学之“革命历史再叙事”...本上是采用革命现实主义方法,或者是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在小说的叙事形式上比较单一狭隘;“新红色经典”则应该是一个文学观念、形式和方法都极其开放的场域,可以进行更具中国文化传统、中国审美精神、中国气派风格的“文学性”探索,以文学的方式助力实现中华民族“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四、倡导对战争与人性等诸方面进行哲学的,也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的深刻挖掘与探索,建构起新时代“人民史诗”...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6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2/c458529-4037364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日16时12分31秒 第二届高晓声文学奖在常州颁出:关注中国大地...域杰出的书写者。 两年前,高晓声文学奖首次在常州设立。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表示,“高晓声文学奖”既是对评审年度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的一次思想艺术大检阅,也是对文学价值、文学规律和审美精神的弘扬。最终获奖的作品,是中国当代乡土文学发展成就的一次特别总结与展示。 “在这样的一个新时代的乡土巨变的时刻,我们的创作者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进行文学创作。”在颁奖现场,陈彦说,高晓声先生的小说,以...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2/c403994-4037339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日15时7分1秒 植物美学与文化互鉴:旅日作家华纯的艺术新境...的笔致描摹生活情状,抒写纯净性灵,在关注并探讨社会事件时,强调联结而非冲突,孜孜于创建和谐共存、彼此扶持的文化生态,在主体精神、文学风格上均体现出“植物美学”特征。同时,这一美学建构又在中日文化观念、审美精神的交融中展开。譬如,散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记叙一次“花和食器”展览之旅,描绘不同场馆的主题与风格,以《诗经》之语表达对日本花道之源远流长、流派纷呈的欣赏。同时,文章也揭示出日本花道背后所隐含的精神...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1/c404030-4037288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日22时38分28秒 第八届郁达夫小说奖获奖名单揭晓...》、万玛才旦《松木的清香》、牛健哲《造物须臾》脱颖而出。 郁达夫小说奖自设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弘扬郁达夫文学精神为主旨,注重作品的文学品位,所以获奖的作品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也较为契合郁达夫的文学和审美精神。 本届郁达夫小说奖颁奖典礼将于12月7日——郁达夫诞生日在其故乡富阳举行,同时本届获奖作品名单、得票数及评委评语将在明年第1期《江南》杂志和相关平台上公布。《第八届郁达夫小说奖获奖作品集》也将进入编...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26/c403994-4034777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5日7时40分37秒 读懂中国文化之美,探寻华夏五千年美的历程...浅出的妙笔,探寻华夏大地五千年美的历程,引领读者感受中华美学的独特韵味与不朽魅力。 何为中国之美?中国之美,美在品格,国学、礼乐、辞章是绵延千年的底蕴;中国之美,美在艺境,书法、丹青、纹饰、色彩是中国审美精神的具象呈现;中国之美,美在生活,服饰、戏曲、建筑、器物无不体现出生生不息的创造力。对美的追求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国文化之美,就流淌在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艺术表现与日常生活中。因此,《中国文化美...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20/c404030-4036560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1日8时1分4秒 中国文艺评论话语自主建构的问题指向与方法创新...人民性”批评话语的力量,体现“人民性”立场。“艺术的”批评标准要求尊重文艺创作的规律,探究艺术的审美形式价值与崇高内涵,体现艺术创新。“美学的”批评标准需要在文艺评论中突出审美价值,把握审美风尚,塑造审美精神。这一文艺批评标准中既有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思想的精髓,也有中国实际。中国文艺评论话语自主建构离不开中国经验与中国语境,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也展现出了中国文艺的审美范式、审美标准...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11/c404030-4035850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2日8时49分10秒 《兰陵王》:灵魂与面具的深刻交响...角色群体——伶人。他们既是戏中的人物,也是戏外的旁观者,时而用滑稽夸张的面具表演展现“傩戏”这种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时而跳出情节之外起到串联和评判的作用,让演出更具趣味性。 作为一部兼具历史厚重感与现代审美精神的佳作,《兰陵王》以一种诗意化的舞台呈现,深刻讲述了一个关于“灵魂与面具”的寓言,让观众在层层情境中与角色的挣扎与思索产生共鸣。
艺术#舞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12/c419389-4035905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2日7时51分30秒 细节并非“小事”,而是关乎“大道”...容、独特的精神直觉、多义性的心灵形式,在经济、法律、历史等领域难觅一席之地,在文学领域则不同。作家通过向世界与他人敞开,捕捉精神萌动的瞬间,把不可复制的微妙意识流动“制作”成可长存的精神切片。写作者将审美精神内蕴于身心经历中的细节,融入个人的性灵,把生活的微尘炼化为一行诗,涤荡人的心胸。 汪曾祺的小说《昙花、鹤和鬼火》又短又美。少年李小龙下学晚了,孤身一人穿过靠近东门外刑场的铁板桥,穿过野地,冒着暗夜回家...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23/c404030-4034574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23日22时7分50秒 徐风:太湖水流进血管...南街是紫砂发源集散地之一,而小说里的“古南街”应该是它审美意义上的“升级版”,两者之间有互通之处,但在小说文本里,“古南街”融合了儒释道的精髓,它们的和谐共存,给了紫砂壶得以发扬光大的平台。诗性江南的审美精神,历代艺人与文人联袂的前赴后继,赋予紫砂壶清刚之气和清静之性。如果可以转换成画面来表达,《包浆》里的古南街应该是诗性江南的范本之一。我终于在“虚构女神”的引领下,沿着我的“故事套盒”的轨道,将作品里诸...
理论评论#创作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16/c404032-4034029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6日9时3分5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