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之为“隐性存在”,最后借鉴现象学方法回到事物本身反思其“何以存在”问题,以图从理论逻辑的“正题”与“反题”走向“合题”,“将网络文学本体分析从‘形态’与‘价值’层面延伸至艺术可能性层面,思考其本体的审美建构与艺术导向,完成网络之于这种文学的艺术哲学命名。”[13]这样的艺术哲学思路对网络文学批评理论和批评标准构建有方法论意义。 文化研究和文艺理论批评资源是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建设需要关注的另一种理论给养。文...
网络文学#观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7/c404027-4046913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8日7时59分12秒 “新工业文学”的现实根基与突破潜能...运的构想;往后反观,也可以参照和对比农业文明的人类生活世界,包括重新打量其中的神秘文化境界。创作者以由此生成的全局性审美驾驭力,建构起一种立意高远的“未来诗学”的思想眼光,必将有力地促成“新工业文学”审美建构的精神纵深和艺术大气象。 [作者系河北大学教授,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当代文学的科学话语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0AZW016)阶段性成果]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4/c404030-4044521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4日9时2分21秒 《黄渤海记》:“海之子”发出的新时代之声...民间传说、风物风俗、渔村往事、自然物象、诗意哲思。这就从整体到局部,再到细节,完成了对于黄渤海本体形象、人文景观及文化内涵的总体形塑。当然,这种“总体形塑”是作为散文家的王月鹏基于黄渤海认知经验的一种审美建构。唯其如此,《黄渤海记》才见识、见情、见性。正如千多年前曹孟德于北征乌桓途中立于渤海畔一吟而成千古名诗《观沧海》,我更愿意把《黄渤海记》看成王月鹏面向黄海、渤海,独自思古、鉴今、述事、言情,继而累积而...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07/c404030-4041420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7日9时34分50秒 《看得见的东北》:伐木时代后,该怎样书写东北林区生态?...哈拉哈河上的打鱼人、诺门罕战役对当地生态的破坏、日本人对阿尔山林区的生态破坏以及阿尔山林务分局的伐木活动和封山育林。至于《鳇鱼圈》《大马哈鱼》《贡貂》《红松之美》等篇章更是展开了魏紫姚黄的生态博物学的审美建构。他在《红松之美》中这样描绘红松林的烟雾:“红松原始林的上空,常常弥漫着黄色的烟雾,像是撑开的宽阔的黄色大伞,把整个林子罩住了。形成这种黄色烟雾的,是千万棵红色的花粉。高大的红松上,开着无数多雌花和雄...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07/c404030-4041418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7日9时26分26秒 张光芒:论新时代长篇小说的传统文化书写...深入探索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所具有的价值与意义,从社会理想、经济观念、政治智慧、价值信仰等层面进行深度挖掘与现代诠释,力求以“作品”汇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之中。 总的来说,其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审美建构表现在三个层面上。第一个层面是吐故纳新、文化交融的气度。就大文化传统而言,许多长篇小说都颇多地涉及儒家文化传统的书写。李洱的《应物兄》对于儒家文化的想象与书写采取了辩证的、开放的审美姿态。小说通过那些...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31/c404030-4039312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31日11时56分48秒 区仲桃《无岁无时》:澳门现代主义诗歌研究的新收获...8)》、庄文永的《八十年代澳门新诗的文化透视》、须文蔚的《澳门诗人苇鸣跨区域文学传播研究》、余少君的《八〇年代以降澳门后现代诗研究:以苇鸣与懿灵诗为例》、张堂锜的《边缘的丰饶:澳门现代文学的历史嬗变与审美建构》(第四章)等,这些研究成果展现了澳门诗歌的丰富面向,但也存在某些“不见”。其一,对于成就最大的澳门现代主义诗潮的切面研究,尚待挖掘;其二,澳门版本的现代主义诗歌,与中国内地、香港、台湾,乃至世界上其...
专题#专题#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18/c459826-4038467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8日10时55分11秒 《山的后面》:讲一个黑土地上的成长故事...见国境线上的阿廖沙,并喊给他听。生活中有好多东西是没有国界的,比如爱和友谊,比如惦记和思念。 任永恒在写作《山的后面》时,他的笔是带着温暖的,于是小说也有了热度。任永恒一直注视着身边的生活,并在独特的审美建构中出发,才有了《山的后面》。它是一部独特的作品,南方孩子会读到传奇,北方孩子会感到亲切。
儿童文学#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4/c404072-4037522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4日10时37分2秒 女性形象建构与田园理想重述...力求结合非遗文化宣传和直播带货需求两方面要素制作短视频时,她们辗转于各位非遗传承人处寻经问宝,播放短片的同时进行现场“村播”带货,互动感极强。各短视频中的乡村形象,带领观众对田园生活进行诗性想象,并在审美建构中寻唤着乡村文明与农耕文化的当代价值,唤醒人们对乡村的情感认同。 “花儿们”在一个个充满创意的活动现场一展身手 当观众注视着“花儿们”的所思所想,或被她们的奋发向上所感召,或从她们的故事和际遇中...
艺术#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05/c404004-4035477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6日8时24分28秒 以文艺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路径和内在规律...的独特作用。固然,文艺讲述中国故事不能脱离历史和现实语境,不能回避意识形态差异乃至对立,但是需要以艺术和审美的柔性形式来巧妙承载主流意识形态,弱化海外受众基于固有偏见和价值观分歧的排斥心理,要在形象的审美建构中润物无声地传递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故事,在诉诸情感和诉诸理性的双重作用中追求良好的接受效果。 (作者系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专题#专题#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十周年#文艺报专栏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23/c459541-4034496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23日7时36分34秒 南翔《麻醉师臂上的金雕》:“有人”“有情”的生态书写...一种让人读来倍感亲切和悠然的松弛感,体现了作家高度节制凝练的艺术控制,而其对人与自然关怀的力道并不受损——要知道,很多作家从事生态写作时,往往过分关注生态危机的事实和生态观念的传达,而忽略了生态文学的审美建构以及对这一社会议题作艺术转换的能力,这不免导致理解的肤浅和表现的生硬,无法彰显生态伦理的诗性,等而下之更是将生态文学变为了生态说教。因此,笔者以为,有必要谈谈这篇小说的“松弛感”。 松弛感首先体现于从...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11/c404030-4031748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11日7时44分51秒 黄丹丹《南有嘉鱼》:“亲密关系”及其伦理的书写...后现代时代。尤其是在缤纷复杂的当下,“亲密关系”的神话在不断建构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自我解构。自我解构的途中,又试图重新建构其神圣性的精神向度。黄丹丹的短篇小说《南有嘉鱼》就是当下“亲密关系”及其伦理的审美建构。 首先,《南有嘉鱼》的小说命名不落俗套,别具意味。读者阅读伊始,想到的可能是一个令人期待的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然而,随着小说叙述的展开,古典诗词里的“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05/c404030-4031398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6日9时3分35秒 论罗伟章小说的“人心文化”及其审美建构...,每一个念头和行动,在当时的情景下,都被他们当成善念善行。”一言以蔽之,“爱默生认为人的所有问题都是心理问题,小说在人心的深渊,大有可为”[3]。当小说真正在人心的深渊大有作为的时候,“人心文化”及其审美建构的境界也便凸显出来。小说的题目“戏台”正暗合了作家这种审美追求的寓言化形式。 二、“人心文化”的生命立体结构与“大文化”价值 人性批判侧重于对人类本性的分析和批判,它关注的是人性中的善恶、欲望、理性、...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26/c404030-4030655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27日9时28分50秒 民族史谱·他者视野·乡土画卷——徐则臣《北上》三题...弟弟马福德,两人都属于中国文化的异乡人、当时中国人眼中的洋鬼子。作品通过这两位西洋人的“他者”眼光和“陌生化”视角讲述发生在中国大运河的故事,在异域“他者”眼光观照之下的中国形象,经由“陌生化”呈现和审美建构,体现出中国古老的民族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既呈现出近代中国走向现代和世界的复杂背景与艰难过程,也表现出大运河和中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具有的世界性魅力和影响。 早在13世纪,马可·波罗将他在中国...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4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16/c458527-4030027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16日16时19分24秒 王明宪《春水流》:对现实主义文学新可能的执着探索...亡之觞并置,营造出颇具悲剧张力的反差美学。故事局部暗含的两点意图恰恰呼应着小说整体的叙事伦理指向:就现实旨归而言,《扎纸人的人》通过描写乡村手艺人三老猫的凋零生活,似有反思现代文明冲撞乡土社会之意;就审美建构而论,三老猫作为阴阳两界的摆渡人,用纸人的缤纷绝美之姿予死者以尊严。郑振铎译泰戈尔诗云: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荷花乃是夏花,又颇具佛性与禅意,它开在生死之间,像极了三老猫的人生与事业。小说中...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11/c404030-4029662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11日10时26分13秒 愿如风有信 | 埃及:诗歌将一如既往地成为阿拉伯人的文献...而言,既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内容,也有魔幻与超现实主义的元素介入。基于埃及社会发展现状,其诗歌的基调与阿拉伯诗歌总体的基调是一致的,忧心、愤怒、焦虑、呼吁变革,离不开政治主题,却又努力通过追求诗性的审美建构,实现“去政治化”的母题解构。 新生代诗人们更倾向于宏大叙事下的个体书写,热衷于运用新的组词与结构去表达细节、转瞬即逝的琐事和个体应对现实的复杂心境。他们的诗歌文本更聚焦自我,具有开放性和朦胧感,或表...
世界文坛#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12/c404092-4027649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12日15时18分1秒 报告文学:为时代放歌,为人民立传...中也同样地存在着。之所以报告文学更被关注,这是因为这一文体从新闻衍生而来,一些作品文学性、艺术感的不足更为显见。但从整体看,“有报告,少文学”的现象正在被改变。新时代的报告文学作家更加注重非虚构叙事的审美建构,重视故事性的发现和故事结构的配置。何建明的《浦东史诗》是一部典型的国家叙事作品,但作品从个人和家族故事进入,主体部分有浦东重要地标书写,活化建筑背后的种种往事。这样的结构使作品的宏大话语与具体而微的...
专题#专题#文艺工作座谈会10周年#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12/c459179-4027666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12日11时59分15秒 国家叙事及其他——关于重大题材创作问题的笔记...相应的态度。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谓无尽的远方与无数的人们总与自己相关,就是这个道理。这种生物性与社会性及其生活方式决定了人的思维模式、认知态度乃至审美情感。一方面,人们会多方面保护自我,包括通过审美建构自我的情感天地。另一方面,又对一切重大的社会事件保持更大的兴趣,并习惯性地在审美中强化自己的社会认知,替代性地参与重大社会活动,由此获得超越性的角色体验。这也是相对而言,重大题材作品会具有更大影响力的...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03/c404030-4026971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3日9时25分47秒 报告文学:为时代放歌,为人民立传...中也同样地存在着。之所以报告文学更被关注,这是因为这一文体从新闻衍生而来,一些作品文学性、艺术感的不足更为显见。但从整体看,“有报告,少文学”的现象正在被改变。新时代的报告文学作家更加注重非虚构叙事的审美建构,重视故事性的发现和故事结构的配置。何建明的《浦东史诗》是一部典型的国家叙事作品,但作品从个人和家族故事进入,主体部分有浦东重要地标书写,活化建筑背后的种种往事。这样的结构使作品的宏大话语与具体而微的...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618/c404034-4025866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18日7时49分44秒 “刘醒龙地理笔记”系列:脚下的大地,心中的故园...不是“唯美派”,对地域和自然风光的赞美始终与情感的抒发连在一起。这其中,对以乡土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之爱,是贯穿始终的气脉,而它们又具体化为家国情怀和故园情结。《上上长江》是饱蘸浓情对母亲河形象的一次审美建构,尽管不同文章的切入点不同,但都有着一个总体性的主题,即长江不仅仅是一条自然流淌的长河,更是一条连接个体与传统的脐带,是贯通历史与未来、将中华儿女凝结为华夏整体的民族血脉。在这种情感的导引下,面对出川...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515/c404030-4023636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5月15日9时42分3秒 电影质感融入电视剧渐成风...光和顶光等光源对人物的脸颊、发型、眼神、体态进行精细修饰,搭配浓郁、高饱和度的色彩,让被拍摄对象轮廓立体、层次分明,也让黄河路上的弄潮儿们熠熠生辉、光彩照人。在《繁花》里,景别与角度的使用也具有独到的审美建构。剧中有大量特写镜头,尤其是浅景深特写镜头,通过角色细微的情绪变化,呈现人性深处最不易察觉的心灵悸动。宝总的胆魄、李李的隐忍、汪小姐的热情、玲子的精明,都在特写镜头中显露无遗。 《南来北往》用朴素的镜...
艺术#影视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19/c419388-4021916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19日8时21分17秒